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一个男孩在报上看到应征启事,正好是适合他的工作。第二天早上,当他准时前往应征地点时,现应征队伍中已有2o个男孩在排队。
如果换成另一个意志薄弱、不太聪明的男孩,可能会因为如此而打退堂鼓。但是这个年轻人却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自己应该动动脑筋,运用自身的智慧想办法解决困难。他不往消极面思考,而是认真用脑子去想,看看是否有办法解决。
他拿出一张纸,写了几行字,然后走出行列,并要求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负责招聘的女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纸jiao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
这位秘书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看起来神情愉悦,文质彬彬,有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她将这张纸jiao给了老板。
老板打开纸条,见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做出任何决定。”
你可以预料到,最后的结果会是这个年轻人被顺利录取。
因此,人生不必害怕困境,只要调整心态,勇于迎接挑战,加之勤动脑,运用智慧去积极地解决问题,相信任何的困境都将成为你成功的一个机遇,这时,你也许会由衷地感jī这些人生中的逆境,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让你的人生充满了挑战、机遇和更大的成功。
我每晚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省是认识自己的一种方法。不仅在失败的时候要反省,就是在平常,也要时时反省。
◎反省让你保持清醒
当海菲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凭借毅力、实力和智慧战胜人生中的困境时,他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但是他始终不敢太过放松,他时刻警惕失败的偷袭,为此,他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
他习惯于晚上,在熄灭蜡烛之前,回想这一天每时每刻的言行。他要认真反思这一天来经历的所有的事情。他知道当自己有勇气劝诫自己、原谅自己时,也就不害怕面对自己任何的错误了。
教训往往被人们当成愚蠢与悲伤的同义语。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假如他愿意并确实从失败中学习,那么今天的教训就会为明天的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圣经·新约》里就有一则要求人们学会反省的故事:
对基督怀有敌意的巴里赛派人,有一天,将一个犯有jianyin罪的女人带到基督面前,故意为难耶稣,看他如何处置这件事。
如果依教规处以她死刑,则基督便会因残酷之名被人攻讦,反之,则违反了摩西的戒律。基督耶稣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对大家说:“你们中间谁是无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
喧哗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基督回头告诉那个女人,说:“我不定你的罪,去吧!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此则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当要责罚别人的时候,先反省自己可曾犯过错。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mí才有悟,过去的“mí”,正好是今日“悟”的契机。因此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五臧,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父。
当年,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父,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宫本答道:“最少也要1o年吧!”
柳生说:“哇!1o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努力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宫本答道:“那就要2o年了。”
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如果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
宫本答道:“你晚上不睡觉练剑,必死无疑,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颇不以为然地说:“师父,这太矛盾了,为什么我越努力练剑,成为一流剑客的时间反而越长呢?”
宫本答道:“要当一流的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地反省。现在你两只眼睛都看着一流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要当一流的剑客,光是苦练剑术不管用,必须永远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地反省;要当一流的推销家,光是学习推销技巧也不管用,也必须永远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地反省。
要认识自己必须依靠自己与别人,自己就是前述的自我剖析,别人就是他人的批评。由于自我剖析往往不够客观与深入,因此得依赖他人的批评。
曾有人向哈佛的鲁恩教授抱怨说:“我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工作,我一刻也没闲过,可如此努力为什么却总是不能成功?”
正如成功多是内因起作用一样,失败也多是自己的缺点引起的。一个人必须懂得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不会老在原处打转或再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人只有通过“反省”,时时检讨自己,才可以走出失败的怪圈,走向成功的彼岸。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xìng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每天自省5分钟
一般地说,自省心强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各个面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检视也叫做“自我观照”,其实质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是最佳。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审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sī的。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主动培养自省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要培养自省意识,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xìng。当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说:
“这不是我的错。”
“我不是故意的。”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
“这不是我干的。”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
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全盘否认。否认是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的常用手段。当人们乞求宽恕时,这种精心编造的借口经常会脱口而出。
“我不是故意的”则是一种请求宽恕的说法。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表明此人想借装傻门ghún过关。
“这不是我干的”是最直接的否认。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了免受谴责,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罪与罚两面xìng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论断又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另一方面。当你明知故犯一个错误时,除了编造一个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时你会给自己找出另外一个理由。
其次,培养自省意识,就得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我们每天早晨起netg睡觉前,不知道要照多少次镜子;这个照镜子,就是一种自我检查,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的自我检查。相比之下,对本身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要比对外表的自我检查重要得多。可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每天能做多少次这样的自我检查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没有照镜子,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也许,脸上的污点没有洗掉;也许,衣服的领子出了mao病……总之,问题都没有被现,就出了门。可是,我们如果不对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那么,我们就可能是出言不逊也不知道,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心术不正也不知道……那是多么的可怕!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夜里刚躺到netg上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先从自己这个角度做一下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而且,还要经常地对自己做深层次、远距离的自我反省。
最后,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是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第一章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7)】………
第一章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这盏灯在当时非常有名,有很多人一直想得到这件宝物。
这可不是一盏普通的灯。这盏灯,灯芯镶有一颗5oo年之久的硕大夜明珠。这颗夜明珠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据说,得此灯者,经珠光普照,便可凡脱俗、越自我、品xìng高洁,得世人尊重。有三个弟子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稀世珍宝。
一灯大师听后哈哈大笑,他对三个弟子讲:“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所谓‘人生之灯’就是一颗干净的心灵。”
我要控制情绪笑遍世界
常言道:“小不忍则1uan大谋。”这个“忍”就是忍耐、克制的意思。做人必须先自制,也就是懂得管理自己。一个人的言行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如果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就必然会受制于人,失去自主的权利。
◎控制情绪是一种能力
晚年的海菲,已是一位事业辉煌、构筑起自己强大的商业王国之人,每当他回自己走向“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历程时,他总是颇有感慨地说:“对于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来说,要学会控制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够做到不再难与人相处,而且笑对整个世界、笑对人生。”
这需要你学会控制情绪。
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你心平气和面对一切,否则迎来的又将是失败的一天。hua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但是你只能为自己创造宜人的天气。你要学会用自己的心态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你为顾客带来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最终他们什么也不会买。相反的,如果你为顾客献上阳光、温暖、光明和欢乐,他们也会报之以阳光、温暖、光明和欢乐,你就能获得销售上的成功,赚取无数的金币。
大学毕业后,李明应聘到一家公司做助理。刚开始,他很难受,特别是老张、小李之类的人动不动就唤他去打杂时,他就会无名火,觉得很没尊严。他觉得他们在把他当奴才使唤。不过,事后他冷静一想,又觉得他们并没有错,他的工作就是这些。刚进来时,王经理也这么事先对他说过,但一旦涉及具体事情,他的情绪就有点失控。有时咬牙切齿地干完某事,又要笑容可掬地向有关人员汇报说:“已经做好了!”如此违心的两面派角色,他自己都感到恶心。有几次,他还与同事争吵起来。从此以后,他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同事们都不理他,李明在公司感到空前的孤独。
有一天,女秘书小吴不在,王经理便点名叫李明到他办公室去整理一下办公桌,并为他煮一杯咖啡。他硬着头皮去了。王经理是很厉害的,他一眼就看出了李明的不满,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觉得委屈是不是?你有才华,这点我信,但你必须从这个做起。”
他叫李明先坐下来,聊聊近况。可李明身旁没有椅子,他不知道自己该坐在哪里了,总不能与王经理并排在双人沙上坐下吧!
这时,王经理意有所指地说:“心怀不满的人,永远找不到一个舒适的椅子。”难得见到他如此亲切和慈祥的面孔,李明放松了很多。
手脚忙1uan地nong好一杯咖啡后,李明开始整理王经理的桌子。其中有一盆黄沙,细细的,柔柔的,泛着一种阳光般的色泽。李明觉得奇怪,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
王经理似乎看出他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黄沙从指缝间滑落,很美!王经理神秘地一笑:“小伙子,你以为只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气,其实,我跟你一样,但我已学会控制情绪……”
原来,那一盆沙子是用来“消气”的。那是王经理的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火时,可以抓抓沙子,它会舒缓一个人紧张jī动的情绪。朋友的这盆礼物,已伴他从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从一个鲁莽少年打工仔,成长为一名稳重、老练、理xìng的管理者。王经理说:“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才会管理好其他。”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浮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人常常以情害事,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胜算吗?
但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门g托夫、普希金与人决斗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致);又如,我们因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大犯根本xìng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致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柔弱心肠的情绪所致);还有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门g蔽了人的心智。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这种习惯和潜意识,敌战之中,人们有时故意使用这种“jī将法”,来you使对方中计。所谓“jī将”,就是刺jī对方的情绪,让对方在情绪躁动中失去理智,从而犯错。因为人在心智冷静的时候,大都不容易犯错的。楚汉之争时,项羽将刘邦父亲五hua大绑陈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rou泥,煮成rou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jī刘邦,让刘邦在父情、天伦压力下,自缚投降。刘邦很理智,没有为情所门g蔽,他的大感情战胜了父子之情,他的理智战胜了一时心绪。他反以“项羽曾和自己结为兄弟”之由,认定己父就是项父,如果项某愿杀其父,剁成rou羹,他愿分享一杯。刘邦的然心境和不凡举动,令项羽无策回应,只能潦草收回此招。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祁山jiao战,诸葛亮千里劳师yù战决雌雄。司马懿以逸待劳,坚壁不出,yù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如果不战,小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