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氏荣华-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清婉垂眸微笑。

    当年林江还暗暗托他多照看一下林清婉,而这几年来,他能出手的机会实在很小,也就在她开口时帮过几次而已。

    而每一次事成之后她都会有所表示,双方算是互惠互利。

    这份机敏通透,一点儿也不比林江差,反而比林江少了几分自负,更让人悦心。

    卢真很是好奇,难道林家的风水就比别家的好,出的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庸人,一个女子都能有此作为,若是林江活得更久一些……

    卢真按下心中的遗憾,慢慢的送林清婉回到了帐房,这才停下脚步道:“长公主的提议我听过,钟将军似乎颇为意动,但我并不看好,我希望你不要过多参与。”

    林清婉挑眉。

    卢真就叹气道:“大梁里能跟姬先生说上话的,也只有你与我而已。”

    也就是说,也有人找过卢真。

    卢真曾到江陵求学,算是姬元的学生,当年姬元作为副使到京城去谈判,卢真还上门求见过,也是他引着姬元见了林清婉,两人这才算是结识。

    如果说林清婉和姬元是后来的知己,姬元送她书,她则继承姬元志向,那么卢真跟姬元就是真正的师徒情了。

    长公主找过林清婉,自然也是找过卢真的。

    林清婉垂眸道:“我拒绝了。”

    卢真就松了一口气,笑道:“先生虽不是大忠之人,却也是个君子,郡主能理解他,看来真是他的知己了。”

    “卢世兄是想要我也夸你吗?”

    卢真便哈哈大笑起来,乐道:“这边不必了,我知道自己也是个君子就行。”

    林清婉忍不住抿嘴一笑,举手行礼道:“兄长在时曾和我说过,卢世兄常看他不惯,许多事爱与他唱反调,却从未攻讦他,当年江南观察使之争,还多亏了世兄帮忙,这才给了我林氏喘息之机。”

    卢真想起赵捷,也叹气,“谁能想到他是那样的人呢?”

    话音一顿,他惊奇的看向林清婉,“不对啊,你们林氏一直打压赵氏,莫非早知道此事?”

    林清婉连忙道:“世兄别误会,我与兄长若早知道他通敌卖国,肯定会告诉世兄,怎么会让您措手不及?我与兄长只知赵家在特意针对我林家,所以才处处留心,不然这通敌卖国之事,还不知何时才会事发。”

    窥天镜中的两世,赵捷都顺利的当了江南观察使,也是因此赵氏水涨船高,不仅将林氏打压下去,就连尚家也暂落下风。

    卢真虽不至于斗不过赵捷,但也吃过好几次暗亏,林清婉可不想他记这个仇,因此道:“要早知道他有这致命的把柄,我早和世兄联手将他赵氏打下,何苦还在苏州受他弟弟几年的气?”

    卢真心里这才好受了些。

    抬头看到钟如英远远地走来,他便告辞道:“既然你心中有数,我就不多话了,只是最后再叮嘱你一句,楚国不比辽国,你才从辽国回来,轻易不要再冒险,林家现在全靠你一人支撑,后辈还未长成,应当慎重一些。”

    林清婉颔首,“多谢世兄提点。”

    卢真就顿了顿,犹豫了一下还是道:“钟如英还罢,她虽心硬,却心中有大道,可长公主,你少与她来往吧。”

    说罢也不等林清婉回话,微微拱手便转身离开了。

    钟如英正好走到林清婉身后,蹙眉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问,“他跟你说什么呢,怎么一见我来就跑?”

    林清婉就笑,“他正夸你呢,可能是突然见你来了,就不好意思了。”

    钟如英不信,挑眉问,“他夸我什么了?”

    林清婉就笑,“他说你打仗神勇,用兵奇诡,乃一员良将,”

    钟如英一脸的不相信,林清婉便继续道:“还说你这人心虽硬,却心中有大道,可信!让我有事多与你商量。”

    钟如英脸上显出犹豫之色,怀疑的问道:“他果然这么说?”

    林清婉颔首,“我骗你做什么?”

    钟如英撇了撇嘴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林清婉就笑问,“他跟你有什么仇?”

    “也没什么,就是从户部手里抢过我好几次军备,有一次我和他还在朝堂上打起来呢。”

第四百五十八章 谈判

    林清婉咋舌,问道:“那谁赢了?”

    “谁都没赢,陛下发了火儿,你兄长拉着李老头,哦,也就是前前国子监祭酒,白胡子一大把,颤颤巍巍,站都站不稳的那个,你肯定没见过,你兄长那会儿正春风得意呢,”钟如英歪着头想了想道:“他去世有九年之久了吧?那时候你兄长拉着他站在我和卢真中间,我和卢真哪敢动手,那位老大人好似风一吹就能倒地的模样。”

    林清婉:“……”她没想到林江还有拉着人碰瓷的时候。

    钟如英就道:“当时没分出胜负,但东西还是被卢真抢走了,之后他没少从我钟家军抢东西,所以这仇就结下了。”

    林清婉就问,“你没抢过他的?”

    “当然抢过了,”钟如英理直气壮的道:“要是不抢回去,我钟家军岂不是认怂了?”

    “不过,十次总有七八次是抢不着的,”钟如英叹气,“崔尚书还算公正,但朝中对我有偏见的大臣不少,所以东北军,崔家军和卢家军都从我手里抢过东西,但我要抢他们的就千难万难,好几次还是靠着我在陛下面前撒泼才抢赢的。”

    钟如英瞥了林清婉一眼,道:“不过现在好多了,尤其是在你也入朝为官后,这次前来谈判的官员对我的态度好了许多。”

    至少一直横亘在她和朝廷官员间的隔阂几乎消失不见。

    以前,满朝文武中只有她一个女的,所以议事不论对错,朝臣们对她就比较苛严,可现在多了一个林清婉,这种苛严便减轻了。

    钟如英垂眸想了想,左右看了看后小声道:“你说,当有一天朝堂上不止你我两个女官时会如何?”

    林清婉微微挑眉,笑而不语。

    钟如英与她对视良久,最后叹道:“你我皆是特例,再想有特例只怕很难了。”

    林清婉却道:“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焉知别人不会成为特例?不过现乃乱世,所以有特例。太平盛世之后只怕就更难了,所以要想再有女官,最好在乱世平定前,让特例成为常例。”

    钟如英心中一动,搭着她的肩膀笑道:“好妹妹,我知道你最是聪慧不过,你告诉我,如何让特例成为常例?”

    林清婉摇头道:“我不知道。”

    钟如英瞪眼。

    林清婉就笑道:“我是真的不知道,钟姐姐,走到今天这一步是我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我不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现在做的对将来是好是坏,只是无愧于当下而已。”

    她知道,历史有它的必然性,她是学历史的,除了上位者为争权夺利发动的战争外,历史上的大战无一不是因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不匹配产生的冲突。

    所以她致力于慈善,却也只敢拿出符合这个时代的竹纸和豆腐而已,不过是让偶尔断层的技术又重新出现在人前,养活一大帮人而已。

    她志在天下平定,但也只敢在幕后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或捐粮,或谈判……

    难道她没有更利于民生的东西?

    难道她不懂火药配方?

    即便她不知具体,但知道大概原理,她手下能人巧匠无数,自有办法专研出来,且有她的提醒在前,假以时日,做出火枪也不难。

    有此利器,钟如英他们当然可以凭此打项善一个措手不及,不说楚国,甚至之后的蜀国也要暂避锋芒。

    那之后呢?

    这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技术,火枪让这个世界提前接触到热兵器,上位者野心不变,却没有相适应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突然拔高的一层技术会让这个世界陷入混乱。

    暂时的平定只会让这种矛盾越积越深,等将来这种矛盾到达极点,一旦爆发出来,整个天下又将卷入战乱之中。

    且只会比这次规模更大,也更惨烈。

    这几乎是在拿后世的气运在赌,林清婉是不会这么做,甚至,每一个知道这个道理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而男女间的关系也是生产关系中的一环,她不知道现在的改变对将来是好是坏,所以她不敢放开手脚,只是以自己之能影响更多的人,让未来的女子过得不那么艰难而已。

    让女子站在朝堂上的方法有很多种,别的且不说,将长公主推到台前就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可她没那么做,就是怕。

    怕她今日的作为会酿造他日之祸,所以她也就只能顺其自然。

    钟如英问,她也只能作不知,她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脑中有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所以她做的事不能太过,但不是她做的事,那就应该是属于这个时代自己的选择。

    林清婉能做的,也就是一点提醒,一点暗示,至于成不成,就看命运和天道了。

    既然林江说这个世界是有天道存在的,那天道便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钟如英可不知短短的一瞬间林清婉思考了这么多,她将人扯进营帐里,小声问,“你真没有办法?”

    林清婉就笑,“女子又不能参加科举,也不能从军,你也说了,你与我皆是特例,我哪有什么办法?”

    “但你也说了,每个人都是特例。”

    “不错,那也要有机会让她们展现自己的才华,比如与我一样,还算擅外交的入理藩院,让诸位大人看到自己的才华;再比如你,擅战的能上战场,用战绩征服各位将官;或者还有心细擅破案之人,能入刑部;算术卓绝之人入工部或户部……”

    钟如英一拍掌,“特招!”

    林清婉笑,“诸位大人不会答应的。”

    钟如英就撇了撇嘴,“一群大男人,忒的小肚鸡肠。”

    林清婉就起身道:“好了,快洗漱吧,明日我们还要面见蜀国的使臣呢。”

    钟如英这才没再提这个话题,但心中到底在意,将今夜的话暗暗记在了心中。

    第二天,两国使臣正式见面,坐下交谈。

    闵尚书提议两国合兵,但并不是将所有兵马都合在一起,而是从各自为战转为更亲密的合作。

    合作后依然分为东西两线,蜀军依然在西线,而梁军在东线,到时由东线的兵力牵制住楚国大半兵马,西线则在后方攻城略地。

    因此东线的损失会很大,闵尚书要求他们给出二十万兵力给东线指挥,以稍平梁国的损耗。

    对于前一点,蜀国使臣表示认同,但后一点却提出异议。

    他们兵马本来就紧,再提出二十万兵力,那西线就该捉襟见肘了,所以他们只能给出十万兵力。

    闵尚书据理力争,双方吵了一上午,最后才初步将兵力固定在了十五万人上。

    然后就是兵力素质的讨论了,这十五万他们肯定不会要老弱病残,所以指定了蜀军好几个参将现在所带的兵力。

    等把合兵之事谈妥,一天便也过去了,晚上大家一起吃饭喝酒,闵尚书趁机提出质子的事。

    道:“贵国十五万兵力在我这儿,而我大梁更是投入大半兵力,无论任何,这场战也要双方放心才好,所以最好两国都派一皇子到对方营中为质,这样两国将士也更安心。”

    林清婉笑着接口道:“且盟国皇子临战,这可是振作士气的好方法。”

    蜀国使臣互相看看,问道:“不知贵国打算派那位皇子来我蜀国?”

    闵尚书瞥了一眼林清婉,笑道:“是我皇最宠爱的五皇子殿下。”

    呸,要是最宠爱,还舍得拿出来做人质?

    蜀国使臣低声讨论了一下,点头道:“交换质子可以,但我国二皇子年幼,只怕不能临战,最好是护送到贵国皇都保护。”

    闵尚书就笑,“所以我们请的是贵国的大皇子。”

    蜀国使臣瞪眼,“这……大皇子是我皇嫡子,这怎么可以……”

    林清婉就连忙道:“几位大人不用担心,若是怕大皇子在军中不安全,那就不临战了,到时候护送入京,就与我皇同住。住在我大梁皇宫之内,安全是不用担心的。”

    就是跟你们大梁的皇帝一起住才更不安全啊。

    闵尚书见他们推脱,不由冷下脸来道:“难道贵国是信不过我大梁?还是你们根本就没有诚意,所以舍弃一个无关紧要的二皇子,将来好出尔反尔?”

    闵尚书变了脸色,蜀国使臣便也变脸,冷冷地道:“既如此,那我国便要求贵国的四皇子为质,若你们答应四皇子做质子,那我们便向陛下请大皇子出国。”

    林清婉连忙柔声道:“以大皇子的身份,的确需要我们四皇子出面才行,但几位贵使也知道,我皇年纪已大,自去年冬始,朝中事务便有我们四皇子处理,他若为质,那我大梁便运行不起来了。”

    林清婉说得很惨,叹息道:“此次合战,我梁国所出远在你们蜀国之上,而攻城又是你们蜀国,若我大梁将士没一个保障,哪敢卖命?所以才有质子一提。”

    林清婉唱完红脸,闵尚书立即接着唱白脸,“从长幼有序来说,我梁国本是要派三皇子赴蜀的,若是你们看不上五皇子,那就让三皇子去换你们的大皇子。”

    林清婉立即道:“几位大人不知道,五皇子是我皇中年得子,宠爱得很,我提议他也是为让你等安心。”

    蜀国使臣冷哼,“四皇子更能让我等安心。”

    但语气到底没有那么生硬了,且还道:“我皇只有三位皇子,二皇子也向来得宠得很。”

    林清婉就感叹,“可蜀帝正盛年,与我皇可不一样。”

第四百五十九章 同意

    这话的意思不言而喻,蜀帝还年轻,可以生大把的孩子,蜀国的三皇子不就是去年生的吗?

    所以他现在疼二皇子有什么用,等有了其他孩子,这位二皇子也就不怎么重要了。

    蜀国使臣反击道:“林尚书刚才不是说梁国事务已有四皇子处理,梁帝再疼五皇子,只怕也有心无力了吧?”

    林清婉就冷下脸道:“事务是由四殿下处理,可我等只认陛下,陛下但有所命,我们莫敢不从。”

    闵尚书也冷哼道:“我们四殿下谦恭孝顺,我皇之意便是他之志,自然不像有些人阳奉阴违。”

    要不是要留余地,闵尚书差点明说蜀帝不孝了。

    蜀国使臣有些怒,却不好深究,他们的皇帝违逆先帝之意闹得天下尽知,他们想洗白也不可能。

    大皇子做人质这事太过重大,他们根本就做不了主,只能报回蜀都,让群臣和陛下做决定。

    但在此之前,双方的其他合作却可以同步进行,不然等交换好人质,黄花菜都要凉了。

    和蜀国的谈判每天都在互相微笑点头中开始,然后在吵架中结束。

    梁国这边与会的多为兵部的官员,蜀国那边也是,带头的就是他们兵部的尚书。

    所以一群大老爷们嗓门都不低,吵到**时还会动手,闵尚书就冲对方掷过杯子,但喝了一杯茶后俩人又坐在一起商议派遣刺客去杀项善的事。

    这种谈判方式林清婉更喜欢,之前她与温迪罕的谈判更多的是要利诱,毕竟她处于劣势,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斟酌再斟酌,一个不对,温迪罕翻脸便全盘皆输,耗费的心力极大。

    但与蜀国的谈判不一样,两国平等,甚至论国力,梁国还在蜀国之上,所以他们态度可硬可软,就是前一刻吵得如同杀父仇人,一转身又能好得跟两兄弟似的。

    因为他们知道,再怎么闹,此时两国也不会闹翻。

    盟约的雏形便在这种争吵中定下,请质子之事也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回各自的都城,请皇帝定夺。

    这里离梁都较近,所以梁帝的回复早了两天到来,他同意派五皇子为质,在他同意时,五皇子已经准备离京。

    与此同时,蜀国的兵部尚书已经开始着令调出十五万兵马听从梁国这边吩咐。

    十五万,钟如英和卢真各握六万,剩下的三万兵马则交给还没资格坐在谈判桌上的林信。

    本来闵尚书没想分兵马给林信的,毕竟他年纪轻,资历浅,经验也不足,但谁让人家姑姑在此,林清婉提了一句,闵尚书想了想便也答应了。

    反正是蜀国的兵马,让林信练练手也好。

    钟如英跟林清婉交好,自然愿意卖她这个面子,所以从自己手里挤出一万多兵马来,而卢真也乐意提携林家的后代,所以默认了。

    兵马既已交出,蜀国自然没有再分配的权利,所以也没说话,此事便这么定下了。

    两国使臣一边等待蜀帝的回复,一边开始应对起楚军越来越强势的反攻。

    卢真也回自己的大营,开始骚扰楚军,拉住更多的兵力。

    闵尚书看了看地图道:“项善想收回失土了。”

    蜀国的兵部秦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