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氏荣华-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帝捏着棋子落下,沉默了一下才笑问,“不是说先生要重新收徒和办书院吗,事情准备得如何了?”

    姬先生微微蹙眉,看向他道:“陛下,草民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如今只想安享晚年,只怕教不了学生了。”

    “先生谦虚了,我看先生身体健康得很,再教个十年二十年的不成问题,这样吧,”楚帝丢下棋子笑道:“朕着人给你建各书院如何?您要怕累,那就把事情交给礼部去做,只等招到了学生,您隔几天去讲一堂课就行。”

    这是要扯旗做事了。

    姬先生心中更是不悦,从回到楚国那一天他便拒绝了楚帝再收徒的提议,没想到过了这么久他还没有死心。

    姬先生抿了抿嘴,知道再拒绝,今天就不能善了了,他倒是不惧生死,但孙女却是太子的未婚妻,他这一转身走,最后受苦的还是他的孩子。

    姬先生压下心头的不悦,没有点头,也没有再拒绝。

    楚帝便微微一笑,知道这事算成了。

    你梁国有阅,有姬元赠的书又如何?我可是有姬元这个人,就看在众学子心中是人重要,还是那一堆死书重要了。

    姬元走出皇宫的背微弓,头上的白发似乎更多了些。

    可惜,他这边刚放出确切消息姬元要收徒,书院不日就能建成,一股流言便在私底下快速的蔓延。

    姬先生为什么要给梁国阅捐书?

    因为楚国君臣皆亏待了他!

    因为孟帝逼迫,姬先生这才不得不避祸楚国,谁知楚国太子趁机勾引姬先生的孙女。

    本来,两家结亲应该是皆大欢喜,一为君,一为臣,再不济楚帝也可以学孟帝以前那样礼遇姬先生,只要姬先生人在楚国,自有许多人才慕名而来。

    可楚帝却招姬先生出仕,姬先生破天荒的答应后却没得到重任,反而被放到一个黄毛小儿的手底下做副使。

    据说宋精对姬先生只是面上客气,私底下却讽刺呵斥,到了梁国连梁国的君臣都看不过去。

    听说林郡主为此还与宋精起过冲突。

    林郡主维护他,加之林家与姬先生有旧,所以要处理他留在江陵的资产时才想着把书都捐给阅的。

    说是给阅,其实那书是给林郡主的。

    这流言甚至连他们在梁都驿站里的住处都说得一清二楚,宋精住的是正院,姬先生却是住在驿站的一个小角落里。

    连宋精拦住姬先生警告的话都传得一清二楚。

    一两个人说还有人怀疑,但每一个人都这么说,且其中细节描写得那么清楚,被扣留不给出国的学子们想不相信都难。

    于是,等楚帝他们终于听到这个传言时,这个流言已经想风一样吹遍楚国,他想止都止不住。

    实在是他听说得太晚了,没办法,谁让他也是当事人之一呢,甭管什么流言,流言的当事人往往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因为大家都会避着他们说啊,这次学子们私底下传这些话,甚至下意识的避开了家中长辈,谁让他们在朝为官呢?

    所以,等楚帝从一个官员那里听到了这个流言时,其他朝臣也是第一次听说,然后大楚的朝廷就炸了。

    关于楚帝的那一段且不说,他们就关心关于宋精怠慢姬先生的那些事是不是真的。

    楚帝为什么强逼姬先生出仕后又只封了他一个副使?

    众臣心知肚明,说白了,他就是想姬元心甘情愿的为他所用,所以先威逼再利诱。

    可惜强逼有效了,利诱却没能让姬先生动心,所以他又恢复了自由身。

    可那是皇帝,他这么做众臣便是有意见也不敢提,可你宋精一个小孩凭什么也对姬先生呼来喝去的?

    不知道出京前我们千叮咛万嘱咐要对姬先生礼遇吗?

第三百零二章 祖孙

    让流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其中混入五分真,另外的五分便是假的,久了也就会被认为是真的,除非有逆转性的证据出现,不然谁也推翻不了这个流言。

    而大梁这边放出去的假全是一些没有实据的推测,比如楚帝从心眼里看不起弱不禁风的读书人,对姬先生的高傲也颇为看不惯,之所以表现得礼贤下士,不过是忌惮于姬先生的威望和想利用他招揽贤士罢了。

    证据就是他请动了姬先生出仕,却是委于出使梁国副使的职务。

    梁国的君臣表示,要搁在他们大梁,一个丞相都嫌太轻的。

    好的坏的皆叫大梁说了,楚帝能怎么反驳?

    最要紧的是态度这种事很难用证据可以证明,他拿出证据来表明自己很尊重姬先生,人家便可以推说他是作秀,何况以他一国之君的自尊,他也不可能因为一个流言便现身说法。

    最好的办法是让姬先生出面解释,只要他表达对楚国的亲近,和对楚帝的尊敬,这些流言自然不攻而破。

    可要命的是,楚帝刚强迫人家收徒开书院,姬先生又一向傲气,怎么可能主动出面?

    于是,在流言越发甚嚣时,有几位朝臣开始频繁出入姬家。

    姬先生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都不见。

    朝臣们只能坐在院子里等,等到天黑不见人出来便离开,第二天继续来。

    姬晟见他们走了,这才端了饭菜进屋给祖父,见祖父正埋头在案上苦写,不由上前劝道:“祖父,天黑了,您还是不要写字看书了。”

    姬元一笑,放下笔道:“好,听你的。”

    姬晟将他案上的东西收了,不小心看了一眼,他微微一惊,“祖父是在写书?”

    姬元颔首,盛了一碗汤后笑道:“当了一辈子的先生,临老不教书了,便作些书吧。”

    他现在作的是书的注解,他从年轻时就陆续写过一些,但从来没想过系统的出书,这一次收到林清婉的信,他倒觉得关起门来作些书也不错。

    姬晟默默无言的将东西收起来,等祖父用完了饭他才问,“楚帝不是让您收徒吗?”

    姬元不在意的道:“收徒讲究的是缘分,我与他们无缘,他也不能勉强我。不过书院落成后我会时常过去讲课的。”

    姬晟抿了抿嘴,起身跪在他的脚下,抬头看他,“祖父,我和姐姐是不是给您添麻烦了?”

    姬元伸手摸他的孙子,叹息一声后道:“不怕,再大的麻烦也有祖父呢。”

    姬晟眼睛便一热,靠在他的膝盖上道,“外面的流言孙儿都听说了,您一直不出去,他会不会……”

    来楚国这么久,他当然已经察觉到了楚帝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仁厚和看重祖父。

    “不会的,”姬元笑着拍了拍他的脑袋道:“流言越盛,我们越安全。”

    他的目光看向窗外,似乎透过乌黑的天际看到了远方,他含笑道:“这是她送给祖父的礼物呢,若无误,此次过后我们可以清净好几年了。”

    姬晟疑惑的抬头,“是谁?”

    姬元但笑不语。

    姬晟便眼睛一亮道,“是您提起过的梁国林郡主吗?”

    姬元微微颔首。

    姬晟想了想,蹙眉问,“可她现在不是把祖父推到火上烤吗,怎么是为了您好呢?”

    姬元眼神幽深,轻轻地道:“傻孩子,祖父一直在火上,只是无人得知而已。她此时不过是将黑雾打散,让天下人都看到我在火上,看到的人多了,自有人帮我浇水灭火,就算不能把我从火上拉下来,也可以让火小一些。”

    从他离开江陵的那一刻起他就被架在了火上,而楚帝的性情无疑让火烧得更旺。

    林清婉当然不全是为了他,也是为了大梁,或者……

    姬元想到宋精,当初在京城时他孤立无援,自然也不知道宋精私底下做的那些事。

    可后来梁帝一怒之下拔了楚国不少的钉子,他听着宋精发过几次火儿,自然便猜到了一些。

    他没想到宋精竟会对年纪尚小的五皇子和林县主出手,而且还是那样下作的手段。

    当时他林清婉已经离京,他隐隐觉得不对,他虽然只见过她几次,却知道她不是忍气吞声的人,她侄女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她怎么可能就这么算了?

    那时他还想,他们使团回楚会不会遇到刺客。

    却没想到林清婉在这里等着他呢。

    这则流言除了他这个当事人外,楚帝和宋精才是主角,而且楚帝只有一连串的猜测和一个实据,宋精那边,可是连路上休息时他用水来泡脚,而姬先生未饮一口茶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出来了。

    甭管真假,因为连姬先生自己都不记得这茬了。

    但他的例子最多啊,如果最后楚帝还不能请他出山,姬先生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最后是谁倒霉了。

    这才是真的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女子啊。

    姬先生摇头一笑,见孙儿巴巴的看着他,他便将人扶起来道:“地上凉,坐到祖父身边来。”

    “祖父,您跟孙儿详细说说吧。”

    姬元犹豫,“这些事未定,说出面难免落人口舌。”

    “可这儿只有您和孙儿啊,”姬晟道:“您常说我和姐姐不懂,可您从不跟我和姐姐说这些,我们怎么会懂呢?”

    姬晟就摸着他的脑袋感叹,到底是资质差些,他不跟他们说他的事,那是因为涉及到他,不好落人耳目,不然谁知事情会起什么变故?

    但他与弟子们谈论天下局势,各国政事时从未避讳过他们姐弟,他们从小听到大,但凡入到了心底,怎么就不能举一反三?

    孙子以前是只爱玩,对这些不上心,不懂倒也情有可原,孙女倒是喜欢听这些,却太过自负,不然也不会闹出这样的事来。

    想到自己年纪渐长,如今又是这样的局面,他倒少了许多的顾虑,他看向门外道:“想听便进来一起听一听吧。”

    姬晟连忙看向门口。

    半响,门才推开了一扇,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咬着唇忐忑的进来。

    “姐姐!”

    姬元让两个孩子坐在他的身边,轻声道:“现在我姬家还算安全,以后就不一定了,所以祖父能教你们的时日也很少了。”

    姬念紧握成拳,抿嘴问,“祖父,您为何不能辅佐楚帝呢,您要是辅佐他,那这些事都不会发生了。”

    姬元还未说话,姬晟便反驳道:“姐姐,楚帝当时用你威胁祖父出仕,出仕后却又不礼遇,反而打压,如此做派祖父要是还辅佐他,那将三顾茅庐却不得的孟帝置于何处?”

    “那怎么一样,孟帝不也想着逼我嫁入皇宫,且江陵地小国弱,但楚国却有问鼎中原之力。”姬念刚才也听到了一些,她也知道楚帝高傲,对祖父不甚尊敬,可在她看来,大丈夫能屈能伸,相比江陵,楚国已经是很好的选择了不是吗?

    “祖父不是一直想天下一统吗?”姬念道:“楚帝有雄伟之才,楚国也有问鼎之力,您何不助他一臂之力,待天下大安,我相信楚帝和祖父间的隔阂会消去的。”

    楚帝为什么不敢重用祖父?

    在她看来这其中也有祖父的原因,若是祖父表明了忠心,楚帝自然不会这样试探打压。

    她与楚太子已经定亲,未来两家人是亲家,两家做一家,这样斗来斗去的有什么意思?

    她不太能理解祖父为何固执己见就是不肯出仕,楚国一统天下,这江山最后还不是交到楚太子手上,还有她未来的孩子,到时祖父有多少雄心壮志不能实现?

    姬晟张大了嘴巴,看了看祖父,又看了看姐姐,当初离开江陵时姐姐就是这么劝他的。

    当时孟帝步步紧逼,他也感觉到了灭顶的危险。

    姐姐说她已经和楚太子说妥,到了那边他们便正式定亲,有楚帝做依靠,他们根本不怕在楚国被人欺负。

    可到了楚国后完全不一样,祖父生恼,楚帝也不如他们想象中的礼遇祖父,姬家最大的压力反倒是来自楚皇室。

    依靠不成依靠,这才弄成现在的局面。

    此时姐姐再说,他便隐隐觉得不对。

    本来还想教两个孙儿的姬元却沉默不语起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但道不同还有辩驳的**,他现在却连说话的**都没有了。

    可这是自己的孩子,也是他教出来的,再大的苦果他也得咽下去。

    他看向姬晟,沉声问他,“你觉得你姐姐说的对吗?”

    孙女已经很难再板正,他只能寄希望于孙子了。

    姬晟抿了抿嘴,小心翼翼的看了姐姐一眼,最后还是摇头道:“我觉着不对。”

    “哦?”姬元坐直了身体,含笑问道:“为什么不对?”

    姬晟想了想后道:“祖父看不上楚帝,为什么要勉强自己去辅佐他?”

    姬元愣了愣,然后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我的孙儿果然有我姬氏的傲骨。”

    姬念却脸色微白,抿嘴叫道:“祖父!”

    姬元渐渐收了笑容,看着两个孩子道:“这天下乱了百多年,不是哪一个说平就能平的,便是我姬元也一样。”

第三百零三章 机会

    这是姬元第一次和他们说这样的话。

    “从安史之乱后,天下出过多少英才?然而皆不能让国家真正的安定下来,而自唐亡后,更是各路英雄辈出,梁太祖,楚太祖,哪一个不是当世豪杰?这是远的,近的林颖,项义,他们的才华能力皆在祖父之上,难道他们没有平定天下之能吗?”

    “有的,只是到现在他们都逝去了也没能将天下平定,为何?”姬元淡淡的道:“因为时机未到,强求便会得不偿失,比如南汉的吕靖。”

    “南汉国力虽稍弱于楚国和梁国,但也是一大国,他们三大国一直相互牵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若不是他想要代刘皇室而取之,又想问鼎中原,先出手惹了大梁,如今南汉也灭不了国,这局势只怕也打不破。”

    姬晟:“所以祖父,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于南汉百姓来说当然是坏事,但于天下百姓来说却是好事。”他看向姬念,道:“祖父与你们说这些是要你们明白,时机不到,纵你有万般才华也平不了这天下。”

    姬念蹙眉,“可祖父,如今南汉灭国,平衡已失,时机还没到吗?”

    “到了,”姬元淡淡的道:“然而良臣择明君辅之,楚帝非明君,我不愿辅佐他。“

    姬念脸色微白,心里大受打击,“可是在家里时您曾说过,当今几位帝王之中楚帝心机谋略最高,楚国十年内必强。”

    姬元没否认,颔首道:“不错,楚帝有雄伟之才,然而无容人之量,孩子,当年这话我是与你二师兄说的,当年他有意投靠楚国,向我问计,我是这样答的,然而当时我也说了楚帝年轻气盛,只怕不能容人置疑。”

    姬元伤心,“你二师兄四年前便因牵扯进一个贪渎案中被斩,然而你二师兄那样的人我最是了解不过,说你大师兄贪我还信,他我是决计不信的。”

    “我们来楚已近一年,你还没看到楚帝的刚愎自用吗?”

    “可是……”

    姬念还要辩解,姬元却伸手打断她的话道:“要是楚太子优秀也就罢了,偏他才华平庸,性格又优柔寡断,也不值辅佐。父子皆非明君,我为何要去辅佐他们?没得将你师兄们拖下水,让这天下更加混乱。”

    姬念没想到祖父对黄家父子的评价这么低,她忍不住抿嘴问,“那梁帝不是很平庸吗,难道祖父看好梁国?”

    姬元没点头,只是道:“梁帝是平庸,然而他有容人之量,又有用人之能,最妙的是梁国人才辈出,有人给他用,只这一点梁国便胜楚国三分?”

    他顿了顿,还是决定据实以告,免得孙女又根据这些只言片语做出错误的决定,“但我先前并不看好梁国,一是因为梁帝年纪大了,二是他的四位皇子,两个尚且年幼,还有两个则平庸得很,我未曾与他们接触过,不知他们性情,但从流露出来的情报看,我皆不看好。”

    所以在他看来,还是楚国的赢面大些。

    可这不代表他就愿意辅佐楚国。

    他看不上楚帝这人,宁愿在江陵跟孟帝周旋,最不济也能选择去梁国隐居,也绝不到楚国来。

    可偏偏他的孙女选了那条他最不愿走的路。

    而这次去梁国,他见到了四皇子,也见到了梁国君臣,当时他便知,他先前认定的楚国优势没有了。

    因为四皇子虽平庸,但他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两个同样的优点,一是心胸,二则是能听纳谏。

    有这两点在,再有贤臣,那梁国将来便有能力与楚国一战。

    楚帝再有能耐又如何,如今楚国朝中的大臣谁敢跟他唱反调?

    再过几年,只怕更没人敢对楚帝有异议了,到那会儿便是楚帝一人对抗整个梁国君臣,只要中间不出大差错,将来天下可见其主。

    姬元更不愿意伺候楚帝了。

    他也毫不避讳的跟孙女说,“你若是反悔,我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