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唐群英-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禄山笑道:“就依贤弟之言。”
坐在回府的马车上,李俶心中思量:我比贵妃小七岁,称贵妃姐姐,安禄山比贵妃大十六岁,叫贵妃母亲,我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这辈份可够乱的。李俶想着想着不禁笑了起来。
刘德顺在一旁小心谨慎的问:“郡王您没事吧?”
李俶收起笑容,反问道:“我好好的,能有什么事?”
刘德顺:“安西现在可是烫手的山芋,亏您还得笑出来。”
李隆基下旨命李俶兼领安西四镇节度使、北庭都护,其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内幕。
李林甫得知杨国忠有意拉拢李俶,心中大骇。李林甫原本没把年轻气盛、行事冲动的李俶放在心上,可是经过近几年的仔细观察,李林甫完全转变了对李俶的看法。
李林甫非常担心李俶和杨国忠合作,正好高仙芝从安西返回长安,安西大都护空缺。李林甫在朝堂上公开称赞李俶能力卓著,可胜任安西大都护。
安西距离长安有万里之遥,李俶到了安西便难以与杨国忠联络。同时李林甫大张旗鼓的力挺李俶,也起到了离间李俶和杨国忠的作用。李隆基听完李林甫的奏报,询问杨国忠。杨国忠当即表态,支持李俶兼领安西大都护,至于杨国忠心中的算盘,外人无从得知。
---分割线---
玄都观位于长安城南,与大兴善寺相邻。中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大诗人刘禹锡的两首诗《游玄都观》和《再游玄都观》,让此观大名远播。
李俶和马重英骑马来到玄都观门外。宁国、和政、宝章已经提前等候在此。李俶跨鞍下马,上前与宁国、和政、宝章互致问候。一年多不见,宁国、和政十分想念李俶。
李俶正和妹妹们走进玄都观,观门后突然冲出一个黑影,直奔李俶而来。李俶尚未来得及反应,马重英迅疾跃身上前,将那“黑影”制住。
“大哥,是我!”李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李俶连忙让马重英放开李倓:“这位是俶的三弟建宁郡王。”
马重英抱拳行礼:“末将见过郡王,冒犯之处,还请郡王恕罪。”
李倓活动了一下胳膊,赞道:“将军好手段!”
李俶给李倓介绍:“这位是俶的好兄弟,狼骑中郎将马重英。”
李倓:“倓自诩武技上乘,今日见了马将军,方知天外有天。”在李亨的众多儿子中,李倓是出了名的弓马好手。
马重英:“郡王过谦。”
李俶半开玩笑的问李倓:“三弟,你怎么来了?”
李倓笑道:“早知大哥身边有马将军,倓就不来了。”
和政解释道:“大哥有所不知,如今这长安城内不太平,三哥怕我们被人欺负,所以特意前来。”
李俶笑道:“好一个护花使者。”李俶心中暗想:看来长安城内已然成了李林甫和杨国忠的天下,连皇室宗亲都担心受人欺负,更不要说普通的市井百姓了。
众人走进道观,拾阶而上,李倓对李俶说:“大哥如今是步步高升,如日中天,统领陇右、河西、安西、北庭数十万雄兵,让弟弟我这个太常卿好生妒嫉。”李倓受封建宁郡王、太常卿同正员。太常卿同正员只是一个正三品虚衔,与实权在握的节度使完全不可比。
宝章接着说:“是啊,有大哥在,我们就有依靠了。”
李俶有些得意忘形:“等俶回到武威,从军中挑选数百勇士,给诸位妹妹做护卫。”
宝章看着马重英,对李俶说:“我只要他!”
李俶笑着摇了摇头:“这可不行,重英是西凉狼骑统帅,怎可给你做护卫。”
宝章不依不饶的说:“能给大哥做护卫,为什么就不能给宝章做,大哥你偏心。”
和政对宝章说:“小妹别闹,这里是道观,不是家里。”
李俶没想到和政如此厉害,一句话便让宝章乖乖的闭上了嘴。
众人进入大殿,拜过天尊神像,宁国、和政、宝章拿起签筒,各抽了一支签,到后殿找道人解读去了。
李倓对李俶说:“听说此观的签很灵验,大哥何不抽一支试试。”
李俶笑道:“抽签卜卦不过儿戏。”
李倓:“大哥这么说,不会是害怕抽到下下签吧。”
“笑话,一支签有什么好怕的。”李俶拿起签筒摇了起来,很快,一支卦签落到地上。李俶捡起卦签,签上只有三个字“火山旅”,看来要解签还得找专业人士。
李俶来到后殿,将卦签交给一位牛鼻子布衣老道,随口问道:“敢问真人,此签何解?”
老道看着卦签说:“火山旅,上离下艮,中存兑巽,日正明而雨下,二气相薄,阴阳不和,山中有风,风落山下,物皆伤坏,事事垂忒,君子得之,为羁旅之象。所谓:鸟焚其巢,乐极生悲。”
李俶听完老道的话,心中一怔,问:“是下下签?”
老道回答:“卦无好坏之分,一切皆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某看此卦签,知足下刚到长安数日,不久后又将远行。”
李俶点了点头:“真人所言不错。”
老道继续说:“足下此次远行,路上必遇灾祸。”
李俶心中咯噔一下,转念一想:有诸位兄弟随行,能出什么灾祸,这牛鼻子老道危言耸听,不过是想讹些钱财罢了。想到这里李俶掏出五缗钱放在案上,故意说:“如此说来,真人必有破解之法。”
老道将钱还给李俶,笑道:“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者,守正则吉。公子好自为之。”
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李隆基在大明宫麟德殿宴请群臣,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受邀参加。
宴会上,李俶和安禄山备受众人关注,李隆基当着众人的面多次赞誉两人。安禄山对李林甫毕恭毕敬,对杨国忠却不理不睬,引起杨国忠的不满。杨国忠有意让安禄山在众人面前出丑,向李隆基和杨贵妃建议,让安禄山跳舞助兴。
安禄山明知杨国忠借机给他难堪,仍然主动出列,面带笑容为贵妃献舞。别看安禄山身体肥胖,外表蠢笨,但跳起胡旋舞来,却旋转自如,其疾如风,逗得李隆基、杨贵妃和在场的数百位王公大臣开怀大笑,杨国忠笑得格外灿烂。
李俶看着正在跳舞的安禄山和春光满面的杨国忠,心想:忍辱负重,安禄山果然是个厉害角色!杨国忠,你终有一日会为今天的狂妄付出代价。
第七十五章 涉险青刚
李俶离开长安前,特意停留了两日,目的是与郭子仪同行。郭子仪这次奉诏回京,身边只带了郭晞和四名亲卫。李俶借口想看看郭子仪治下的朔方,让马重英、贺拔楚岳、哥舒曜率同行的亲卫护送沈媛和李适返回武威,自己与郭子仪同行。
李俶准备在路上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向郭子仪说明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共商对策。贺拔楚岳与父亲贺拔明重叙亲情,心中十分感激李俶,执意同行。
一路上,李俶见郭子仪父子情深、兄弟和睦,想到自己的遭遇,百种滋味涌上心头。至于安禄山的事,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
行至庆州东川堡,日暮西山,投宿驿站。东川堡地处青刚岭下的河谷中,周围崇山环抱,林木茂密,人烟稀少。整个驿站只有一名驿丞和两名驿卒,没有其他客人。翻过前面的青刚岭,便进入朔方节度使辖地—盐州五原郡。
或许是因为怀念父母和哥哥,李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独自一人来到驿站天台上,看着灿烂的晚霞,呼吸着山里的清新空气。
“好美的晚霞!”贺拔楚岳不知何时来到李俶身边。
李俶随口颂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贺拔楚岳:“好诗!不过字里行间中似乎带着几分忧伤。”
李俶:“明山,这次回长安,你好像变了一个人。”
贺拔楚岳笑道:“说来还得感谢郡王,让楚岳重新找回亲情。”
郭昢、郭晤来到天台,请李俶去大堂用饭。李俶没有胃口,推辞不去。贺拔楚岳、郭昢、郭晤劝了半天。四人来到大堂,顿时惊呆,只见郭子仪、郭旰、郭晞和四名亲卫趴在桌上,昏迷不醒。
李俶上前摸了摸几人的脉搏,沉稳有力。看着桌上的饭菜,李俶感觉不妙,莫非是进了黑店?不可能,这里是官办驿站。李俶呼唤驿丞,无人回应。
贺拔楚岳对李俶说:“郡王,此地不宜久留。四郎、五郎快去牵马,我们立刻离开此地。”
少顷,郭晤快步跑回禀告:“我们的马匹不见了!”
李俶当机立断,扶上郭子仪、郭旰、郭晞,离开驿站。几人走出不远,回头看见驿站燃起熊熊大火。
郭晤右手握拳,怒道:“是谁要谋害我们!”
李俶心想:好险!要不是自己多愁善感,此刻恐怕已经葬身火海。与郭子仪同行是临时决定的,并无外人知晓,这场火应该不是冲自己来的。难道贼人谋害的对象是郭子仪!谁想置郭子仪于死地?杨国忠如日中天,为了排挤李林甫,对自己和郭子仪采取拉拢政策,不会是他。李林甫身陷困境,穷于自保,不可能干出这种事。谁是幕后黑手?李俶百思不得其解。
几人缓慢前行。李俶想起玄都观中自己抽到的“火山旅”卦,以及牛鼻子老道最后对自己说的话“守正则吉”。一伙山贼骑马追来,将李俶等人围住。这伙山贼有三十来人,全部身穿黑衣,面戴黑巾,领头的正是青刚岭山贼首领牛万山。
如果单是李俶、贺拔楚岳、郭昢、郭晤,这些山贼不足为虑。不过现在情况不同,郭子仪、郭旰、郭晞昏迷不醒,全身而退几乎不可能。
李俶给自己壮了壮胆,上前对众贼人说:“各位好汉,我们素昧平生,无怨无仇,为何要取我等性命?”
牛万山答道:“我等江湖中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如此而已。”
李俶问:“你们杀了朔方节度使,就不怕引来朝廷大军围剿?”
牛万山:“买凶杀人的正是朝廷大员,牛某何惧之有!”
李俶:“是谁?”
牛万山笑道:“牛某虽为草寇,江湖规矩还是信守的。”
李俶有意问:“你没发现人多了几个?”
牛万山:“多几个无妨,就当牛某打折奉送。”
李俶:“你可知道我是谁?”
牛万山:“不知。”
李俶表明身份:“当今天子的嫡长孙,广平郡王,河西、陇右、安西、北庭节度使,李俶。”
牛万山大吃一惊,半信半疑地说:“你小子诈我!”
李俶取下腰间所系玉牌,扔给牛万山。
牛万山看过玉牌,心中开始惴惴不安,长安来的人只说杀了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可没说还有个广平郡王。杀了郭子仪,朝廷可能会不了了之。杀了皇帝的爱孙,到时不仅山寨难保,只怕天地再大,也难有容身之处。
李俶见牛万山有所顾虑,继续说:“好汉如果想要钱,本王可以承诺,按对方给的数,十倍给你。”
牛万山本是见钱眼开的主,连忙问:“此话当真?”
李俶从容的回答:“只要你放了郭子仪和其他人,本王可留下做为人质。”
郭昢、郭晤对李俶说:“郡王,不可!我等保护您杀出去。”
李俶示意郭昢、郭晤别说话。
牛万山:“好,牛某久闻广平王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李俶:“如果想早些拿到钱,就把马匹还给我们。”
牛万山想了想,对手下说:“把马匹还给他们。”
李俶对贺拔楚岳和郭昢、郭晤说:“你们带上郭公快走!这些贼人要的是钱,不会为难俶。”
见郭昢、郭晤不肯走,李俶大声说:“俶命令你们立刻走!”
郭昢、郭晤不肯听令:“郡王不走,我们也不走!”
贺拔楚岳喝斥郭昢、郭晤:“你等违抗郡王命令,置郭公性命于不顾,难道要做不忠不孝之人?”
郭昢、郭晤被贺拔楚岳说动,带着郭子仪、郭旰、郭晞骑马离去。
牛万山还算守信,等到一行人走远,对李俶说:“郡王,请!”
李俶跟随牛万山来到青刚岭上的山寨。山寨修筑在几座相连的山峰上,三面都是陡峭的绝壁,只有一面有道路进出。
牛万山向李俶炫耀:“郡王觉得牛某的山寨如何?”
李俶回答:“不错,虎踞龙蟠,固若金汤!”
牛万山得意的笑道:“哈哈!郡王过誉了。”
牛万山将李俶安排在后山一座独院内,派了几名手下看守,按时派人送来饭菜。
住在山寨的几天,李俶闲来无聊,与看守自己的山贼聊起了家常。整个山寨方圆三里,有数百贼众,大多来自关内的庆州、原州、泾州、宁州等地,不少人因为失去田地,走投无路被迫上山落草。
来到山寨的第五日夜,李俶躺在床上刚要入睡,突然听到屋外有动静,披上外衣下床查看。李俶走出房门来到院中,只见月光晦暗,四下寂静无声,并无异样。
李俶转身回房,走到房门口突然被人从背后抱住,一个高大的黑影出现在眼前。李俶下意识正要张口,却被黑影捂住嘴。
两名黑衣人将李俶挟持到屋内,面前之人取下面巾,原来是郭昢。
李俶喘着气说:“四郎,你想捂死我啊!”
郭昢连忙道歉:“昢一时情急,请郡王恕罪。”
李俶回头对郭晤说:“还不放手!”
郭晤连忙松开李俶。
李俶:“山寨地势险要,守卫严密,你们是如何上来的?”
郭昢:“此事稍后再说,咱们先离开此地。”
李俶:“怎么离开?”
郭昢:“郡王是否记得,咱们曾在姑臧南山攀岩。”
“怎么不记得,你们该不是?”李俶心中一惊。
郭昢、郭晤点了点头,带着李俶悄悄从后院翻墙而出。
墙外有两名黑衣人接应,两人取下面巾,抱拳低声说:“盐州都督府参将戴休璿、戴休晏,见过郡王。”
李俶轻声回答:“多谢二位!”
众人在夜色掩护下摸索前行,途中遇到两名巡夜的山贼。
两个倒霉的山贼指着李俶等人问:“你们?!”
话音未落,只听喀嚓一声,戴休璿、戴休晏同时出手扭断山贼的脖子。
后山悬崖边,李俶见到一身黑衣的贺拔楚岳。
借着月光,李俶看了看深不见底的悬崖,问贺拔楚岳:“真要从这里下去?”
贺拔楚岳回答:“郡王不必担心,此崖高不过十丈。”
贺拔楚岳保护李俶下到崖底,以前在武威练习过的攀岩、绳降,此刻正好派上用场。根据李俶的估算,悬崖高度绝不止十丈。几个人沿着险峻的山崖,小心翼翼的摸索前进,走了一刻钟,前面又是一处断崖。这处断崖比第一处略低,估计有七八丈。众人艰难下到山脚,与在此接应的盐州骑兵都尉戴休颜汇合。
郭昢如释重负的说:“郡王,咱们安全了。”
李俶满脸通红,喘着气问:“爬悬崖这样的险招是谁想出来的?”李俶心想:早知道这么危险,还不如给钱换人。
戴休颜单膝触地:“郡王受惊,戴某甘受责罚。”
李俶扶起戴休颜:“哪里的话,俶得好好感谢将军才是。”
戴休颜:“戴某前日从采药的山民口中得知,青刚岭后山有条上山小径,需借助绳索才能通行。如果不是贺拔兄轻功好,我等也只能望崖兴叹。”
贺拔楚岳:“戴兄过誉了。”
李俶问郭昢、郭晤:“令尊和令兄没事吧?”
郭昢、郭晤回答:“家父和两位兄长没事。家父命我俩协助戴将军,务必安全救出郡王。”
戴休颜:“戴某带来两千步骑,只要郡王一声令下,我等立刻攻上山寨,将贼寇一网打尽。”
李俶想到牛万山对自己还算不错,那些山贼也并非罪大恶极之徒,对戴休颜说:“青刚岭地势险峻,强攻必然伤亡众多,不如从长计议。”
戴休颜:“末将遵命。”
从这么高的悬崖上摸黑爬下来,李俶感觉浑身酸痛,无法骑马远行,躺在营帐里休息。戴休颜派快马将情况告知盐州。
三天后,李俶到达盐州,见到郭旰。
郭旰单膝跪地:“旰替家父感谢郡王舍身相救!”
李俶扶起郭旰:“你我情同兄弟,不必如此,快起来。”
郭旰对李俶说:“昨日,家父收到边关紧急军报,和三郎赶往九原。家父临行前有言在先,让旰跪谢郡王救命之恩。”
李俶:“郭公为国操劳,鞠躬尽瘁。俶实在惭愧,你们准备一下,咱们也该启程回武威了。”
戴休颜禀告李俶:“郭公临行前嘱咐末将率兵护送郡王返回武威。”
李俶:“多谢将军,五原到武威的路俶走过,有诸位兄弟在身边,不会有事。”
戴休颜面露难色,思虑片刻说:“既然如此,休颜与两位弟弟送郡王一程。”
李俶不再推辞:“那就辛苦三位了。”
第七十六章 忠良之后
李俶一行八人离开五原,向武威进发。一路上,李俶与戴家三兄弟无话不说。通过交谈李俶得知,戴家是夏州望族,世代尚武。兄弟三人从小骑马射箭,研读兵书。
根据史书记载,兄弟三人后来都成为唐军的高级将领。
长兄戴休颜,以胆略著称,被郭子仪引为大将,以战功累迁至盐州刺史,拜左龙武卫将军,封咸宁郡王。
二弟戴休璿,文武兼备,战功卓著,封东阳郡王。
三弟戴休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