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唐群英-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俶:“敢问大师,何为末法?”
宽见:“佛告阿难: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此为末法。”
李俶沉默不言,似有所思。
李俶回到自己房中,静下心来仔细梳理这两日发生的诸多事情,越想越觉得哪里不对。昨晚用魔音控制贺拔楚岳的幕后黑手,明显是要置自己于死地。这个盗取佛宝、杀害张太守、继而想要除掉自己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他或者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就在李俶翻来覆去,捉摸不透的时候,郭旰来报:“郡王,河西突骑右军校尉安太玄有要事求见。”
安太玄在皇甫敬帐下效力,怎么到这里来了?李俶心中有些纳闷,让郭旰请安太玄进来。
安太玄见到李俶,抱拳行礼:“末将拜见郡王。”
李俶笑着说:“太玄,不必多礼。跟着叔谨很辛苦吧,看看,整个人晒黑了许多。”
安太玄顾不得寒暄,直言禀报:“近日沙州边境的吐蕃军队有所异动,皇甫将军得知郡王身在敦煌,特命末将率部前来听候调遣。”
李俶:“太玄来的正好!刚才你说吐蕃军队有异动,可否确实?”
安太玄:“前日,末将曾到边境地区探查,吐蕃方面确有异动。”
“不好!”李俶突然感觉心中一震,脑中一片空白。之前李俶执着于佛宝,以及自己、贺拔楚岳和张敬尧,却忘了自己所在的沙州敦煌郡。
张敬尧即是敦煌太守,同时也是豆卢军使。豆卢军是驻守敦煌的唐军主力,现在豆卢军主将被害,一旦吐蕃大军入侵,后果不堪设想。佛宝被盗,豆卢军仅有的四百骑兵已被派出去搜寻佛宝,这些骑兵原本的任务是侦查边境敌情。
李俶问安太玄:“太玄带来多少人马?”
安太玄回答:“两百突骑。”
李俶:“你即刻领一百突骑前往边境地区侦查,一旦发现敌情,立刻赶回敦煌禀报。留下一百突骑交给二郎指挥。还有,派信使传我将令,命叔谨立刻率领河西突骑右军赶往敦煌。”
安太玄:“是,末将领命。”
李俶对郭旰说:“带上明山、仲辉、德顺,我们立刻回城。”
郭旰不解的问:“郡王,咱们不找佛宝了?”
李俶:“如果我所料不错,幕后黑手真正想要的不是佛宝,而是敦煌。”
“敦煌!”郭旰显得十分震惊。
第六十八章 保卫沙州
李俶等人辞别三危寺方丈宽见,快马加鞭赶回敦煌。
一行人进入敦煌东门,大街上依旧繁忙热闹,没有任何异样。
敦煌太守府中,李俶见到敦煌长史吴坚、豆卢军副使王钧。吴坚三十多岁,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王钧四十出头,身材魁梧,脸色乌黑,面相凶恶。
李俶将边境军情告知两人,两人显得十分震惊。
李俶问:“城中有多少军民?粮食、箭矢储备如何?”
王钧:“豆卢军有兵士四千五百,战马四百。”
吴坚:“敦煌城内有居民一万,粮食、箭矢储备充足。”
李俶站起身:“传我将令,豆卢军进入战备状态,命搜寻佛宝的骑兵立刻返回。”
王钧起身抱拳:“末将尊令,请郡王出示鱼符。”
“什么!?”李俶吃惊的看着王钧。李俶这次来敦煌原本是旅游揽胜,没有随身携带河西兵符。
王钧重复道:“请郡王出示河西兵符。”
吴坚见状对王钧说:“王将军,郡王人在这里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那么认真。”
王钧:“军法如山,不容马虎。王某与郡王从未谋面,如果郡王拿不出河西兵符,恕本将不能从命。”
郭旰忍不住喝道:“放肆!你竟敢当面顶撞郡王!”
李俶示意郭旰少安毋躁,诚恳的对王钧说:“本王此刻拿不出兵符,军情紧急,该怎么做,请王将军自己决断。”
李俶暂住于太守府中,吴坚听命左右。
半日后,郭旰前来禀告:“郡王,太玄回来了。”
安太玄跟在郭旰身后,上前抱拳道:“郡王,末将有紧急军情禀告!昨日,一支万余人的吐蕃骑兵越过边境,现正向敦煌袭来。”
李俶对郭旰说:“立刻传王钧来见。”
安太玄对身边一名亲兵说:“把人带进来。”
两名突骑兵士押来一名吐蕃士兵。
李俶看了看来人,问安太玄:“此人是?”
安太玄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交给李俶。
李俶打开信,看了两行脸色立刻凝重起来。这封信是吐蕃大将悉诺逻写给豆卢军副使王钧的,信里说“计划照旧,明日辰时打开敦煌南门”。李俶面红耳赤,右手紧握着信,对郭旰说:“王钧入府后立刻将其拿下。”
吴坚劝道:“郡王,时下正是用人之际,请您宽恕王将军先前冒犯之罪。”
李俶把密信交给吴坚。
吴坚看过信,义愤填膺的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吴某与王钧共事三年,不想他竟是番邦奸细!”
李俶:“大敌当前,本王正需要吴长史这样的忠义之士鼎力协助。”
吴坚:“郡王言重,吴某身为大唐子民,食朝廷俸禄,自当身先士卒、死而后已。”
李俶:“天佑大唐,敌人的阴谋已经败露,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坚守城池,敌人便没有机会。立刻发布公告,全城进入战备状态,郊外百姓全部迁入城中。”
吴坚:“吴某即刻去办。”
王钧进入太守府,见郭旰带着四名河西突骑兵士挡在面前。
郭旰一声令下:“给我拿下!”
王钧还没反应过来,已被四名突骑兵士绑了个结实。王钧大喊:“你们这是干什么?放开我,我有紧急军情要禀告郡王!”
郭旰:“你是要说:吐蕃兵临城下。”
王钧松了口气:“看来郡王已经知道了。”
郭旰冷笑道:“你是不是要向郡王请命驻守南门?”
王钧显得很惊讶:“你怎么知道?!”
郭旰对身边兵士说:“押下去!”
王钧大喊:“我要面见郡王!”
李俶命郭旰、哥舒曜接管豆卢军,与吴坚、安太玄、敦煌县令安敬仁一起部署城防。吴坚主动请命镇守西门,安太玄守东门,哥舒曜和安敬仁守北门,李俶、郭旰守南门。
一切安排妥当已经是半夜子时,李俶站在南门城楼上眺望远方,夜幕笼罩下的大地显得异常宁静,空中群星璀璨、银河低垂。李俶不禁自言自语道:“多么美丽的夜空啊!”
“看来郡王是成竹在胸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李俶回头一看,笑道:“是明山啊,本王可是差点被你给结果了。”
贺拔楚岳单膝跪地,抱拳道:“请郡王降罪。”
李俶扶起贺拔楚岳:“此事不能怪你,怎么样,身体好些没有?”
贺拔楚岳:“多谢郡王关心,楚岳已恢复如初,特来向郡王请命,明日上阵杀敌。”
李俶笑着说:“放心,打战的事怎能少了明山你。对了,仲辉怎么样?”
贺拔楚岳:“仲辉已无大碍,协助郭旰巡查城防去了。”
李俶:“有你们在,敦煌可保无虞。”
贺拔楚岳:“看郡王如此胸有成竹,想必已有破敌之策?”
李俶把王钧的事告诉贺拔楚岳:“既然敌人打算从南门入城,咱们就在南门设下伏兵,守株待兔。”
贺拔楚岳突然问:“敢问郡王,进攻敦煌的敌军有多少人?”
李俶:“骑兵一万有余。”
贺拔楚岳:“郡王是否审问过王钧?”
李俶:“军情紧急,尚未审问。”
贺拔楚岳:“郡王不觉得此事可疑?”
“哦!?”李俶心中一惊。
贺拔楚岳:“敦煌是河西重镇,城池坚固,守军近五千,周边有阳关、玉门关、墨离军、玉门军等驻军,兵力超过两万。吐蕃仅有一万余骑兵,要拿下城池必有内应。”
李俶点了点头:“明山分析得对,王钧就是内应。”
贺拔楚岳:“如此重要的密信,悉诺逻竟然让手下身着吐蕃骑兵衣装只身前往敦煌,还在信上直言不讳的落下王钧的名字。他就不怕万一信使被我们发现,事情泄露。”
李俶有所顿悟:“开始我也觉得此信有些怪异,不仅轻易暴露了内奸的真实身份,而且既然前面写了‘计划照旧’,那么后面的‘明日辰时打开敦煌南门’似乎有些多余。”
贺拔楚岳:“郡王您想,谁最希望王钧被抓?”
李俶愕然:“难道王钧是被冤枉的!敌人以无中生有之计,让我们自乱阵脚?”
贺拔楚岳:“依楚岳看,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偷梁换柱。”
李俶:“偷梁换柱!”
贺拔楚岳:“前面的‘计划照旧’应该是通知真正的内奸。”
李俶急切的问:“谁是真正的内奸?”
贺拔楚岳平静的回答:“一个能看到这封信的人。”
李俶:“看过这封信的人,除了我,只有二郎和太玄,难道是吴坚!”
贺拔楚岳:“郡王明鉴。”
李俶恍然大悟:“幸有明山及时提醒,俶差点中了敌人的奸计。你立刻派人严密监视吴坚,勿要打草惊蛇。”
贺拔楚岳:“末将领命!”
次日清晨,李俶登上南门城楼,见城下聚集了数千吐蕃骑兵。吐蕃骑兵没有携带攻城器械,除去几次骑兵齐射,没有发起有威胁的进攻。
临近正午,吴坚对守卫西门的兵士说:“阳关援军赶到,立刻打开城门。”
“且慢!”一个声音打断吴坚的话。
吴坚回头一看,惊讶地说:“你!你怎么在这里?”
王钧手持横刀喊道:“奸贼,拿命来!”
一道寒光掠过,吴坚的人头喷涌着鲜血滚落到地上。
悉诺逻在西门外等到太阳西陲,仍不见城门打开。李俶本想在西门设伏痛击悉诺逻,可惜时间匆忙,来不及部署。
第二日午后,皇甫敬率领河西突骑右军赶到。悉诺逻见唐军来得如此之快,不敢久留,引军向南遁去。
第六十九章 团聚谋逆
天宝八年八月十五中秋,天高云淡,月朗星稀,李俶在郡王府设宴,款待众位兄弟。酒过三巡,郭旰向李俶告假,提前离席。李俶没有多问,点头示意。郭旰起身离去。
王霆好奇的对众人说:“二郎平时最爱饮酒,今日这是何故?”
哥舒曜笑道:“仲辉不知道吗,郭夫人来了,二郎肯定陪嫂子赏月去了。时候不早了,我也告辞去陪阿娇了。郡王、诸位兄弟,对不住了。”
两天前,郭旰的夫人许氏带着儿子来武威探亲,住在郡王府中。
见哥舒曜跑得飞快,王霆骂道:“见色忘友!”
贺拔楚岳笑着对王霆说:“不是见色忘友,是惧内!”
众人一阵说笑。
李俶看着高悬在夜空中的圆月,心中突然想起了沈媛和李适,自己来到河西已经两年有余,这两年多时间与沈媛、李适天各一方,相距千里,只有奉召回京才能与妻儿团聚。
李晟似乎看出李俶的心事,对李俶说:“郡王何不将王妃和小王子接到武威,家人团聚。”
李俶欲言又止。
李晟知道李俶的苦衷,对李俶说:“郡王可向太子殿下建言,小王子已经长大成人,需要到艰苦地方锻炼,日后方能成才。”
第二天,李俶按照李晟的意思写了一封家书给李亨,请求让李适到河西居住,从小锻炼,磨砺意志。
李亨当了十余年太子,大部分时间深居东宫,终日战战兢兢,最希望的就是能到京城之外。七岁的李适已经是个大孩子了,李亨考虑再三同意了李俶的请求。
李俶接到李亨回信,欣喜若狂,即刻派郭旰率卫队前往长安,将沈媛和李适接到武威。
二十天后,郭旰派快马回报,王妃一行已到陇西。李俶兴奋不已,亲自前往金城迎接。
兰州金城郡南门外,李俶坐在马背上,怀着急切的心情,不时眺望南来的官道。
少顷,有军士策马来报:“回禀郡王,王妃一行已过南山峪口,据此还有半个时辰。”
刘德顺在旁劝道:“郡王您已经等候一个多时辰了,下马喝口茶,休息一会儿吧。”
贺拔楚岳笑道:“山路崎岖,马车行进缓慢,郡王不必心急。”
李俶眺望南方,没有回答。
半个时辰后,远方传来马蹄声,官道上出现一队人马。李俶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策马迎去,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七岁的李适骑在郭旰马上,已然是个大男孩。
李适见到李俶,兴奋的大喊:“父王,孩儿终于见到你了!”
李俶翻身下马,抱起李适问:“一路上没有淘气吧?”
李适回答:“孩儿很听话,郭叔叔还夸奖孩儿呢。”
李俶将李适交给郭旰,快步走到马车前,拉开车帘,顿时呆住,车内空无一人。
郭旰上前解释:“王妃得知郡王要来,上山为您采花去了。”
李俶表情惊愕:“什么?!二郎,你,你怎么把媛儿一人扔在山上!”
郭旰连忙解释:“郡王勿急,王妃身边有重英护卫。”
李俶:“重英?”
郭旰回答:“昨日傍晚我等行至狄道,正好遇到重英率领狼骑返回武威。”
李适:“父王,马叔叔的骑兵好威武,孩儿也要加入。”
李俶摸了摸李适的头:“那得等你长大了才行。”
李适想了想,继续说:“先给孩儿一枚狼臂章。”
李俶笑道:“等你学会了骑马,我让你马叔叔送你一枚。”
不多时,甲胄鲜明的西凉狼骑进入李俶的视野中。狼骑队伍最前面,沈媛骑在马重英的青骢马上,马重英则牵马步行。
李俶策马迎上,来到沈媛面前,将沈媛扶下马。
沈媛手捧一簇五颜六色的野花递给李俶:“送给你的,好看吗?真想不到,陇右美若仙境!”
李俶接过花,交给马重英,抱起沈媛一边亲吻一边说:“陇右再美也不及媛儿万一。”
沈媛的脸立刻变得通红,低声说:“别这样,马将军和兵士们看着呢。”
李俶继续亲吻着沈媛:“无妨,他们都是俶的兄弟。”
马重英在一旁笑而不语。
当晚,大队人马夜宿金城。
两日后,众人抵达武威。
李俶将教李适骑马的任务交给了贺拔楚岳,自己陪伴沈媛游览武威城、姑臧南山和大斗拔谷。
---分割线---
安禄山雄踞河北,秘密蓄养战马,训练死士,拥兵自重,谋逆的野心不断膨胀。
话说宋和(叶枫)离开长安,辗转河东太原府,来到河北道范阳节度使治所幽州城,正好遇到安禄山广招天下贤才。
宋和应召进入幽州大都督府,以商人身份为安禄山打理盐铁生意。
宋和敏锐的头脑加上出众的赚钱能力,很快得到安禄山的赏识和重用,除了盐铁买卖外,安禄山把最重要的马匹生意交给宋和打理。
宋和当然知道安禄山赚钱的目的,向安禄山建议,将边军抓获的边民充作奴隶,运到中原贩卖,赚取更多资财。
宋和多次向安禄山进言,欲成大事必先除掉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一开始安禄山并不认为郭子仪有多大本事,令安禄山垂涎的是郭子仪帐下的朔方铁骑。朔方节度使兼领安北大都护,旗下的朔方铁骑曾经是大唐进攻突厥的主力部队,战斗力不可小觑。
安禄山与高尚、严庄等人暗中密谋,一个夺取朔方铁骑的计划很快应运而生。安禄山修书郭子仪,谎称契丹部族叛乱,契丹、奚出动十万大军进犯幽州,请郭子仪出兵支援。
郭子仪接到幽州送来的六百里加急文书,立刻亲率朔方骑兵主力向幽州进发。
大军行至阴山,郭子仪派往契丹的探子回报:契丹各部并未出兵进犯幽州。郭子仪察觉到事有蹊跷,果断命令全军停止前进,派部将李韶光探查前方情况。
李韶光很快探知黑石峡谷附近有燕军活动。黑石峡谷是阴山前往幽州的必经之路,距离契丹边境数百里,出现在此地的燕军显然不是为了对付契丹骑兵。
郭子仪果断命令全军折返西行,前往安北都护府驻地—中受降城。
安禄山眼见计谋败露,只得无功而返。
安禄山回到幽州,立刻请来宋和,提拔为亲随,参赞军务。
郭子仪由中受降城返回灵武,上奏李隆基,揭露安禄山的狼子野心。
李隆基看过郭子仪的奏折,迟疑不定,派中使孟海平前往幽州调查。
安禄山派驻京城的探子刘骆谷得到消息,立刻派快马报告安禄山。安禄山提前准备,隐藏骁兵悍将,并重金贿赂孟海平。
孟海平回到长安奏报李隆基,安禄山谋反纯属空穴来风、子虚乌有。中书令李林甫也出面为安禄山开脱,让李隆基彻底打消了顾虑。
远在幽州的安禄山担心李隆基生疑,主动跑到长安献媚。安禄山得知李林甫在李隆基面前为自己说过好话,通过王鉷介绍与李林甫结交。
安禄山专程前往李林甫府上拜谢。
李林甫请安禄山入座,一边喝茶一边说:“将军统帅河北诸镇,手握十万雄兵,何必在意朔方的数千骑兵。”
安禄山心中一惊,连忙解释:“相公您误会了,禄山绝无此心。”
李林甫微笑着说:“将军不必在意,本相不过随口说说。看这大热天的满头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