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摄政大明-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般变化,倒不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赵俊臣暗暗想道。



  ……



  正在赵俊臣暗思之间,太子朱和堉已是来到御阶之前,向德庆皇帝跪拜道:“父皇,儿臣奉旨审办‘南巡筹备舞弊案’,如今已尽全功,前来复命!”



  另一边,德庆皇帝看到太子朱和堉的转变,也是意识到了一些不妥,不由眉头暗皱,但并没有表现出来。只是不动声色的问道:“哦?‘南巡筹备舞弊案’已是办完了?结果如何?速速向朕报来。”



  太子朱和堉一脸的坚毅,抬首答道:“父皇。儿臣这次奉旨查案,由北直隶一路查到南直隶。发现沿途的地方文武官员,大多数都有参与‘南巡筹备舞弊案’!又经儿臣严查之后,如今有七十一名官员已是罪证确凿,被儿臣奉旨罢官并抓捕入狱,其中,共有七品以下官员三十二人,七品以上县令级官员二十九人,五品以上的知府级官员七人,三品以上省道级官员三人……



  ……另外。还有二十三名地方官员尚有嫌疑,品阶不等,只是因为时间仓促,儿臣一时间还没有抓到罪证,只是将他们控制起来,还请父皇下旨,命儿臣继续严查……



  ……此外,儿臣在审案期间,发现‘南巡筹备舞弊案’不仅涉及沿途官员。在各地的乡绅与商贾之中,也有许多人参与其中,如今儿臣已是将其中犯案最严重的三十余人拘捕下狱,至于这些犯案的乡绅与商贾究竟该如何惩办。还请父皇下旨……”



  德庆皇帝虽然城府深沉,但听到朱和堉的这些禀报,面色不由大变!



  他完全没能想到。太子这次离京办案,竟然在短短时间之内。先后定罪了七十一名地方官员!并且还有二十三名地方官员待审!更还有大量的地方乡绅与商贾被抓捕!



  这么多的官员被定罪,那么从北直隶到南直隶的地方官。岂不是差不多被太子朱和堉一扫而空了?!



  这般情况一旦被世人所知,究竟会造成多大的朝野震动?在百姓眼中,如今的朝廷又将是怎样的藏污纳垢?这么多的地方官员下马,地方的治理又该如何进行?因为德庆皇帝南巡而牵扯出了这么大的舞弊案,可谓是自古未有,后人又该如何评价德庆皇帝与大明朝?



  这么多问题,难道朱和堉从未考虑过吗?



  自古便有“法不责众”一说,难不成朱和堉竟是从未听说过吗?



  事实上,不仅德庆皇帝面色隐隐泛白,随着朱和堉的话声落下,太和殿内的文武百官,也皆是震惊了!



  然而,还不待德庆皇帝与百官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朱和堉又在太和殿内投下了另一枚重磅炸弹!



  “父皇,儿臣这次奉旨严惩各地贪官,发现这些贪官大都是首辅周尚景、阁老黄有容、阁老沈常茂三人的门生故吏,这些年来这些贪官之所以能升任到今日的官位,也全靠这三位阁老的扶持与举荐,所以儿臣还要弹劾三位阁老识人不明、用人不当、任用私党之罪!”



  此时,太子朱和堉一脸的刚毅与正气,但口中的话语,却是让满朝文武愈加的哗然!



  好嘛!朱和堉把北直隶到南直隶之间的地方官员清扫一空不谈,如今更还一口气弹劾了三位阁老!这需要多大的魄力与莽撞?又会造成多大的震动与混乱?



  一时间,百官皆是议论纷纷,太和殿内的情景也愈加混乱嘈杂。



  而就在此时,面色变幻良久的德庆皇帝,终于开口说话了。



  “朕的身体有些不舒服,今日就先退朝吧,诸般朝议,明日再说!”



  说着,德庆皇帝也不理会太和殿内的混乱,就这么起身离开了。



  步伐匆匆,神色肃穆。



  随着德庆皇帝的离开,太和殿内的情况终于再也不受控制,百官们或是相聚在一处议论纷纷,或是寻找各自的靠山商议应对之策,一时间太和殿内变得混乱不堪。



  正如赵俊臣的预料一般,随着太子朱和堉的回京,原本已是渐渐趋于平静的庙堂,再次热闹了起来!



  事实上,若是没有赵俊臣在暗中的推波助澜,恐怕事情也发展不到这一步!



  只是,对于这一切,赵俊臣却好似事不关己一般,只是看了一眼依然站立在御阶之下的太子朱和堉之后,摇了摇头,并转身向着太和殿外走去。



  事实上,因为赵俊臣的影响力目前还仅止于京城,在地方上并没有多少朋党,这次“南巡筹备舞弊案”的涉案官员也没有多少是赵俊臣的党羽,所以太子朱和堉这一次并没有指名道姓的弹劾赵俊臣,这般情况在近年来倒还是首次!



  所以,从某方面而言,这次事情与赵俊臣确实没有太大的关系。



  而看到赵俊臣的离开,一众赵党成员也连忙跟随。



  他们并不清楚赵俊臣的计划,只觉得如今朝廷形势混乱,想要与赵俊臣商议对策,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



  只是,赵党众人刚刚离开太和殿,就见太监张德匆匆来到赵俊臣的身前,并轻声说道:“赵大人,陛下有旨,要您前往御书房觐见。”



  ……



  ps:看到大家的投票、打赏和留言,虫子非常感动!谢谢大家!



  ……(未完待续……)I1292
第二百八十三章。蚁穴与种子(上)。
  ……



  “赵大人,陛下有旨,要您前往御书房觐见。”



  听到张德的话,赵俊臣若有所思,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向左兰山等人轻声吩咐道:“如今朝中形势混乱复杂,我一时间也不能理清思绪,你们吩咐下去,让咱们的人暂且不要轻举妄动,浑水摸鱼固然好,但若是水太深的话,说不定就会淹死,所以咱们这个时候也要小心一些。”



  当左兰山、詹善常等人纷纷答应之后,赵俊臣便随着太监张德向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步行之间,赵俊臣思索着德庆皇帝这次召见自己的原因。



  今天的早朝上,太子朱和堉再次因为他那“天真的正义感”,而招惹了天大的麻烦,一旦处理不好,朝野形势就会动荡不安,到时候说不定就会出现什么大乱子。



  在这个时候,德庆皇帝不去寻找周尚景、黄。无。错。 W。。有容、沈常茂这三位权高位重的当事人商议谈判、妥协让步、暗中交易,反而第一时间召唤赵俊臣觐见,却显得十分奇怪。



  这段日子以来,赵俊臣的权势与影响虽然日益增涨,但太子朱和堉这次所招惹的麻烦实在太大了,即使赵俊臣拼尽全力也没有改变与扭转的可能,对于这一点德庆皇帝应该十分清楚才对。



  那么,德庆皇帝在这般敏感时机单独召见赵俊臣,又是为了什么原因呢?



  “难道……德庆皇帝发现了什么,开始怀疑我了?”



  想到这种可能性,赵俊臣迈向御书房的脚步不由微微一顿。眼中有凝重之色一闪而过。



  但只是片刻时间,赵俊臣就已是恢复了正常。



  “不思胜。先虑败”——这是每一位深谋远虑的政客所必须的政治素养之一。



  而赵俊臣也是这么做的,当初在计划实行之初。赵俊臣便已经考虑到了所有的形势变化与应对之策。



  所以,赵俊臣虽惊不乱!



  ~~~~~~~~~~~~~~~~~~~~~~~~~~~~~~~~~~~~~~~



  与此同时,御书房中,德庆皇帝坐在御案之后,却是眉头紧锁、面色凝重,正为今天早朝上的事情而发愁。



  说起来,德庆皇帝已经有许多年没有像今天这般左右为难了。



  德庆皇帝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太子朱和堉在回京后竟会这般鲁莽,并且一点余地不留。借着审办“南巡筹备舞弊案”的机会,不仅把北直隶到南直隶之间的地方官吏一扫而空,更是当众弹劾了朝中三大阁老!



  事情到了这一步,已是也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了!



  所以,德庆皇帝接下来必须要面临两种选择——或是全力支持太子朱和堉的弹劾,借机打击三大阁老的势力与声望,或是全力阻止太子朱和堉的行动,防止这件事情所造成的混乱进一步扩大。



  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选择。否则只会让太子朱和堉与三大阁老皆不服气,到时候朝中形势反而难以控制。



  只是,第一种选择,会让朝中形势动荡。而第二种选择,却是破坏朱和堉身为储君的威望。



  所以,德庆皇帝此时只觉得两面为难。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抉择。



  而与此同时,对于太子朱和堉做出了这般蠢事。又把自己逼到这般境地,德庆皇帝更是心中恼怒。



  原本。德庆皇帝派太子朱和堉离京办案,是想借这次机会锻炼太子朱和堉的心智与手段,让太子朱和堉在与贪官们斗智斗勇之间,学会一些帝王所必须的智慧!…



  没曾想,竟是适得其反,太子不仅没有任何的长进,反而愈加的固执莽撞,并在今天早朝上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



  只是,朱和堉毕竟是德庆皇帝的亲生儿子、是大明朝的太子储君,所以德庆皇帝即使再不喜欢他,即使十分恼怒他的鲁莽刚直,但这个时候也必须要帮着他擦屁股!



  不过,因为这件事情,德庆皇帝也开始怀疑,自己坚持把朱和堉立为储君,究竟是不是一个好选择?像是太子朱和堉这般天真且刚直的心性,今后真的能治理好大明江山吗?



  原本一直坚持着的观念,在这一刻微微动摇了。



  只是,这般想法很快就被德庆皇帝抛在脑后了,一来朱和堉毕竟是德庆皇帝最年长的皇子;二来德庆皇帝的一众皇子中,除了七皇子朱和坚之外,其他皇子的才能与手段还不如朱和堉,而朱和坚的身子又一向病弱,所以除了朱和堉之外,德庆皇帝如今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只能一步一步的慢慢教导改变了,哎,真不知道和堉他为何偏偏养成了这样的性子,真是让人头疼,像是今天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好……”



  德庆皇帝叹息一声,轻轻摇头,眉头愈加紧皱。



  就在这个时候,太监张德进入御书房内,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赵俊臣赵大人来了。”



  德庆皇帝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道莫名的阴沉之色,说道:“让他进来吧。”



  ……



  正如赵俊臣所猜测的那样,德庆皇帝已经开始怀疑他了。



  因为,当初若不是赵俊臣突然间生了重病,这南巡筹备的事情也轮不到太子朱和堉负责,然后朱和堉在贪官们的欺瞒之下,自然是办砸了差事,然后声望也随之大损!



  接着,又是因为赵俊臣的建议,德庆皇帝让太子朱和堉亲自负责“南巡筹备舞弊案”,结果却让太子朱和堉因此而受到朝中百官的敌视,接下来又是一场麻烦!



  如此一来,先是声望受损,又是百官敌视,朱和堉的储君位置,又岂能安稳?



  可以说,正是在赵俊臣的“突然病重”与“出谋划策”之下,太子朱和堉才会一步步的走向了今天的困境——更让德庆皇帝无可奈何的是,太子朱和堉本人对此竟然还懵懂不知!



  而德庆皇帝精通帝王心术,为人又一向多疑,在这个时候,自然会对赵俊臣产生怀疑。



  所以,德庆皇帝一定要调查清楚,在太子朱和堉一步步走向今日之困局的过程中,赵俊臣究竟是怎样的立场?秉持着怎样的心态?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这也是德庆皇帝突然召见赵俊臣的原因!



  若是赵俊臣在今天不能消除掉德庆皇帝的怀疑,那么可以预料的是,德庆皇帝必然会在天牢之中为赵俊臣预留一间牢房!而不久之后,赵俊臣就会住在里面了!



  毕竟,目前的赵俊臣,还完全没有抵抗德庆皇帝的能力。



  …………



  接着,在德庆皇帝的审视目光之下,赵俊臣步入御书房中,并态度恭敬的向德庆皇帝行礼道:“臣赵俊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缓声道:“起身吧。”



  “谢陛下。”赵俊臣面色平静,缓缓站起身来,并问道:“不知陛下唤臣觐见,所为何事?”



  德庆皇帝反问道:“你说呢?”…



  赵俊臣在这个时候,自然也不会装糊涂,点头道:“陛下是为了今天早朝上的事情?哎,太子殿下他实在鲁莽了。”



  德庆皇帝轻哼一声,说道:“这个不用你来说,朕自然知道太子鲁莽了,接下来也会有所训导,但朕这次招你觐见,却是想知道,对于这件事情你这么看?太子他一口气抓捕了七十余位地方官员,又当众弹劾了三位阁老,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让朝野动荡,朕有心平息这场乱子,却又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所以想让你帮朕出出主意……”



  说到这里,德庆皇帝微微一顿,然后目光炯炯的打量着赵俊臣的神色变化,又说道:“还有,太子他虽然性子倔强,但平时还算懂得分寸,而今日这般鲁莽行事,朕总觉得事情有些蹊跷,认为暗中或许有人在推波助澜,俊臣你管着西厂,对此有没有什么消息?”



  来了!



  赵俊臣心中一惊,明白德庆皇帝这是在试探自己。



  德庆皇帝的这番询问,明着是让赵俊臣出主意,好似对赵俊臣推心置腹一般,但赵俊臣若是因此而丧失警惕,在回答中出现破绽、又或者表露了某种意图,那么接下来迎接他的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



  不过,在表面上,赵俊臣却好似神色迟疑,又犹豫了片刻后,才向德庆皇帝禀报道:“陛下,您这么说,难不成您在怀疑……东厂?”



  “东厂?”德庆皇帝微微一愣,他刚才的那番话,正是在试探赵俊臣,却没想到赵俊臣突然间提到了东厂。



  “是的,陛下,正是东厂衙门!”



  赵俊臣好似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认真的点了点头,并语气严肃的回答道。



  “祸水东引”,正是赵俊臣为了今日局面所定下的应对之策!



  而东厂,则是赵俊臣已经准备多时的替罪羔羊!



  “难道你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细细讲来!”



  德庆皇帝眉头一皱,似乎也想到了什么,神色肃穆的吩咐道。



  ……



  PS:看到大家依然在不断的打赏、留言与投票,有老读者,也有新读者,实在感动!谢谢大家!因为发布的章节按字数收费,所以我不能在这里写出每一位读者的名字,但每一位熟悉的ID,我全都会记在心里!再次拜谢!



  恩,今天第一更!凌晨前还有第二更!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三章。蚁穴与种子(上)。。



  第二百八十三章。蚁穴与种子(上)。 ,:



  
第二百八十四章。蚁穴与种子(下)。
  ……



  “难道你那里查到了什么线索?细细讲来!”



  赵俊臣缓缓禀报道:“陛下,臣并非是发现了什么线索,只是觉得,在这次‘南巡筹备舞弊案’的审办期间,东厂的动态实在太奇怪了。”



  “哦?怎么奇怪了?”



  德庆皇帝沉吟之间,并没有表态,只是示意赵俊臣继续讲下去。



  赵俊臣也不着急,只是继续禀报道:“陛下,您也知道,‘南巡筹备舞弊案’的审办,虽是以太子殿下为主,但太子殿下的相关经验不足,所以具体事宜,还是大部分交由三司衙门与厂卫负责,这件事本身很正常,而三司衙门也没什么奇怪的地方,但唯有东厂,在审案期间实在是太积极、也太活跃了。”



  “继续说下去!”德庆皇帝眉头一挑。



  赵俊臣点头道:“陛下,据臣所知,东厂《无》《错》 。。在辅佐太子办案期间,简直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样子,沿途的地方官员们,只要稍有嫌疑,也不管有没有确凿罪证,就都会被东厂抓起来严加逼问,如此在东厂的酷刑之下,被抓捕的地方官员们自然是东厂让他们说什么就说什么了,这次太子殿下总共抓捕了七十余名地方官员,并还有不少地方官员与乡绅商贾入狱待审,可谓是牵连甚广,但依臣看来,这其中怕是有不少人是被东厂屈打成招的……也就是说,若不是东厂在旁边推波助澜,太子殿下就绝不会抓捕这么多人,这件事情也绝不会闹得这么大!而东厂为何要这么做。实在值得深究!”



  其实,东厂衙门会在审案期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