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摄政大明-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敢!”听到周尚景的这一句询问,又看到周尚景正似笑非笑、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赵俊臣顿时眉头一皱,却是没有任何犹豫,很干脆的回答道:“晚辈恐怕要让首辅大人您失望了,晚辈胆子很小,若是有您在身后撑腰,那么一切都还好说,然而若是连首辅大人都不敢尝试的方法,晚辈万万不如首辅大人,自然更加不敢尝试了!”



  这一回,听到赵俊臣的回答,却是让周尚景再次感到了意外。



  在这个世界上,能让周尚景感到意外的事情本已经不多,但赵俊臣今天却是让这种状况接二连三的发生了。



  周尚景原以为自己找到了赵俊臣的弱点,可以利用这个弱点来影响、甚至操控赵俊臣,从而达成自己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目的,却没想到赵俊臣对于周尚景所提出的计划竟是问也不问,直接就否决回避了。



  就好似,刚才那个急切的想要解决西北边防隐患、一副忧国忧民模样的赵俊臣,完全是另外一个人。



  “看来,终究还是小觑了他了,虽然心中尚且残留着一些不应有的善良天真,但也没有丧失最基本的警觉。”



  心中暗暗这般想着的周尚景,花白的眉头一扬,刚准备再说些什么尝试说服赵俊臣,却见赵俊臣突然起身,向周尚景行礼道:“晚辈这次拜访首辅大人,正是为了向您告知西北边防的隐患,并向您讨教对策,如今这般情况既然已经告知于您。并且首辅大人您也不愿意插手此事,那晚辈也不敢继续打扰您休息,先行告辞了。”



  见赵俊臣如此,周尚景轻轻叹息一声,一副非常惋惜的模样。缓缓点头道:“既然俊臣你不愿多谈,那老夫也就不挽留你了。”



  得到周尚景的答复后,赵俊臣向着周尚景躬身一礼,然后也不再多说什么,就这么离开了周府客堂。



  另一边,周尚景坐在主位之上。默默的注视着赵俊臣的离去,也没有起身相送,眼神之中波动隐隐,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直到赵俊臣的身影消失在他眼中,周尚景突然扬声命令道:“来人。”



  “老爷您吩咐。”周尚景的话声刚刚落下,就见一名周府下人闪身来到客堂之中。向周尚景恭声问道。



  “去给兵部侍郎吴谆义发张帖子,就说老夫想要见他问话,让他马上来府里见老夫。”



  “遵命。”



  西北三边防务的糜烂现状,涉及到了大明朝的兵制弊政,又隐隐触及德庆皇帝的心中忌讳,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贸然触及。获益虽然不多,麻烦却会不少,所以即使是周尚景,在得知情况后虽然心中震惊无比,但也不远轻易出手改变现状。



  然而,周尚景终究是周尚景,身为当朝首辅,朝野间这些年来的安稳局势,绝对离不开他的功劳与苦劳,虽然刚才在赵俊臣面前表现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但实际上周尚景终究不会坐视不理——在不危害自身的前提下,周尚景还是打算尽力做些弥补的。



  当然,仅仅只是在不危害自身的前提下。



  不过,在做些什么之前,周尚景还需要更加详细的了解一些情况。以备万全。



  所以,赵俊臣刚刚离开,他就派人去传唤兵部侍郎吴谆义!



  德庆皇帝这些年来牢牢把控着大明朝的兵权,绝不让任何人插手与分享,这几十年来的兵部尚书,更全都是德庆皇帝的绝对亲信。



  然而周尚景经营朝野数十年,终究还是在兵部和军队中安插了一些亲信——虽然数量不多,也大都没有实权,但还是有一些自己人的。



  而兵部左侍郎吴谆义,正是其中之一。



  ~~~~~~~~~~~~~~~~~~~~~~~~~~~~~~~~~~~~~~~~~~



  “少爷,和周尚景那只老狐狸谈的怎么样了?他同意要插手这件事了?”



  随着赵俊臣刚刚离开周府,许庆彦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既然他是老狐狸,这种没什么好处又坏处明显的事情,他如何会那么容易就同意出手?”赵俊臣摇了摇头,说道:“这次我不仅没有说服他共同插手西北边防的事情,竟是还在他面前暴露了一些连自己都没发现的想法,却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说话之间,赵俊臣若有所思。



  刚才在周府客堂之中,赵俊臣因为心中的莫名冲动,竟是一反常态,在明知道会得不偿失的情况下,依然向周尚景求教解决西北边防隐患的办法。



  心中会出现这种冲动,却是连赵俊臣自己都没有想到。



  而如今回想之下,赵俊臣也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这股冲动究竟由何而来。



  赵俊臣来自于后世,在后世所受到的教育让他比这世上的所有人都更具备国家意识,也更看重民族大义——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大都还没有形成“国家”的观念——然而这种国家意识与民族大义,却又会在不知不觉间影响赵俊臣的选择与判断。



  在赵俊臣的心底深处,依然会把五胡乱华时的“两脚羊”惨剧、蒙古灭宋后的洗劫袭掠与“民分四等”制度、满清入关后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都视为是莫大的耻辱与人间惨剧。



  就更不要说日寇侵华时所做出的种种罪行了。



  赵俊臣很清楚,如今大明朝承平已久,尚武精神早已不存,一旦异族入侵后就会带来莫大的浩劫与耻辱,乃至于千百年后依然无法忘记与洗刷,所以在得知边防隐患后,也会竭尽所能的避免这种浩劫与耻辱出现在自己面前。



  但冷静下来想想,这种热血青年般的想法,对如今的赵俊臣而言,却并非是一件好事。



  赵俊臣如今还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资格。



  热血青年固然值得敬佩,但历数古今中外,他们却大都逃离不了被政治人物利用的宿命,而赵俊臣则偏偏最不愿意成为他人的手中棋子。



  所以,对于周尚景接下来的提议,赵俊臣很干脆的听也不听,直接拒绝了周尚景。



  …………



  另一边,听到赵俊臣的回答后,许庆彦露出一副“果不其然”的表情,说道:“我就知道会是这样,周尚景那只老狐狸,本来就谨小慎微,如今更是越老越怕事,哪里会主动插手这种麻烦事情。”



  “慎言!”



  斥责间,赵俊臣回头瞪了许庆彦一眼。



  如今两人才刚刚离开周府大门,但周围还是有许多来往的周府客人和负责迎送的周府仆从,许庆彦的这番评论一旦落入他人耳中,最终被周尚景得知,赵俊臣必然会迎来一番麻烦。



  虽然对这次会面的结果感到不满,但如今还不是赵俊臣与周尚景撕破脸面的时候。



  而看到赵俊臣的不满神情,许庆彦也终于注意到了周围环境的不妥,连忙闭嘴不言。



  好在如今赵俊臣身份尊贵,周围众人见到他与许庆彦主仆两人谈话,即使心中好奇,但也都会主动避开以免得罪赵俊臣,所以倒也不怕被人听到。



  “今后你这嚣张跋扈又说话不过脑袋的性子,最好还是改改,否则迟早惹麻烦,害人害己!”皱眉之间,赵俊臣已是回到自己的轿子前。



  随着轿夫掀开轿帘,赵俊臣坐入轿中后,看着轿子外正一脸诺诺的许庆彦,却是突然冷笑一声,说道:“这次与周尚景会面,我本来也只是为了尽人事罢了——只是,如今周尚景既然已经知道了西北边防的隐患,如若他接下来什么都不做,将来万一出了什么意外,那就别怪我到时候把一口大黑锅扣在他头上了!大明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那……西北三边军镇的事情,咱们就不管了?那西北三边总督梁辅臣的幕僚徐文清,可还早咱们府里住着等结果呢。”许庆彦犹豫了一下后,又问道。



  “蒙古习惯于每年入秋后才会南下劫掠,如今才不过立春后不久,时间还早得很,又何必着急?这种虽然吃力不讨好却又会利国利民的事情,既然周尚景不管,却总有人会管!咱们到时候顺水推舟就是了!”



  说话时,赵俊臣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正犹如刚才周尚景准备利用赵俊臣时的表情一样。



  而许庆彦听赵俊臣这么说,也难得的聪明了一次,迟疑的问道:“少爷你是说……让太子去管这件事?”



  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这种麻烦事情,除了咱们那位正义的太子殿下,又有谁真的会去管?!又有谁真的敢去管?!不交给他交给谁?说起来,咱们那么太子殿下离京查案多日,如今也快回来了吧?”



  “少爷英明。”



  赵俊臣微微一笑,眼中却突然闪过一丝精芒,话锋一转,又说道:“不过,咱们接下来的重点,却不是这个!”(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U
第二百一十三章。又一个新计划。
  “不过,咱们接下来的重点,却不是这个!”



  听到赵俊臣的这一句话,许庆彦不由一愣,接着却了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既然那蒙古部落总是入秋后才南下劫掠,这件事对少爷而言当然算不上是燃眉之急,咱们如今的重点,应该还是与黄有容那个老家伙在朝堂上的争斗了。”



  赵俊臣却摇了摇头,说道:“与黄有容黄阁老之间的党争,只是一件小事罢了,更何况如今已是咱们的必胜之局,算不上是咱们接下来的重点。”



  许庆彦问道:“那是针对太子的计划?”



  赵俊臣又是摇头,说道:“如今咱们针对太子的计划虽然不少,但不过是在动摇太子的根基而已,虽然重要,却也不是如今的重点之事。”



  “那是……陛下即将到来的南巡?这件事确实油水不少!”许庆彦继续猜测,并且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为自己的猜测而信服不已,对他而言,也没有什么比捞钱更重要的事情了。



  赵俊臣依然摇头,但这次却没有解释,只是向许庆彦吩咐道:“如今咱们开办的‘悦容坊’,历经数月之后,已经开遍了大江南北,想来也培养了不少有能力、有口才、善于察言观色的掌柜吧?你回去之后挑几个最为出色且忠心可靠的来见我,我有事要吩咐他们去办。”



  顿了顿后,赵俊臣又补充道:“这件事做的隐蔽一些,切莫大张旗鼓,更不要引人注意,切记!”



  说完之后,也不理会许庆彦心中的疑惑,赵俊臣放下了轿帘,靠在轿子里闭目养神了。



  另一边,对于赵俊臣这没头没尾的命令,许庆彦确实心中疑惑,但见赵俊臣不愿意多谈。也就不敢继续追问,只是吩咐一旁的轿夫抬轿,然后跟着轿子向赵俊臣府邸的方向走去。



  只是,虽然不敢追问,但许庆彦还是忍不住会去想——只不过是为了寻找几个“悦容坊”的掌柜罢了,赵俊臣为何会吩咐的如此慎重?



  赵俊臣似乎又有了新计划,那么这个新计划又会是什么?竟然受到赵俊臣如此的重视?甚至这种重视程度还超过了与阁老黄有容的党争、对太子朱和堉的陷害、以及德庆皇帝即将而来的南巡?



  …………



  俗话说,危机往往与机遇并存。



  如今,大明朝军备的糜烂现状,对赵俊臣而言正是如此!



  当然。危机是整个大明天下的危机。而机遇则是赵俊臣一个人的机遇!



  事实上。在三边总督梁辅臣的幕僚许文清向他介绍了西北诸军镇的糜烂现状后,赵俊臣心中就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既然军镇里的军官们是如此的胆大包天,在有北方蒙古诸部落的威胁下,可以为了一己之利。不惜削弱边防、荒废军备、甚至鼓动军户逃亡!竟是完全都没有想过一旦蒙古破关,他们会迎来何等的悲惨下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只要赵俊臣在给了他们更多的好处后,这些人就可以摒弃对德庆皇帝的忠心,转而向赵俊臣效忠?



  赵俊臣并不打算收买太多的军镇军官——虽然赵俊臣如今完全称得上是“富可敌国”,但依然没有收买大明朝所有军队的实力——然而只要收买一些京城周围的军镇军官,在必要时候,赵俊臣就有了反败为胜、背水一战的底牌!



  所以。这件事对赵俊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比他与黄有容之间的党争更重要!比陷害太子朱和堉更重要,比德庆皇帝接下来的南巡更重要!



  …………



  而赵俊臣的新计划,其实很简单。



  从“悦容坊”里挑选一些有能力且信得过的掌柜,然后撇清与这些掌柜的关系后。暗中操控他们另组一家新商行,而这家新商行则只是与京城周围各大军镇的军官们做生意!



  然后,新成立的商行通过倒卖军镇里的军械物资、与军镇合伙走私盐铁这类的不法生意,使军镇军官们获得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而在他们在欲罢不能的同时,赵俊臣通过新成立的商行,也可以掌握这些军镇军官们的许多罪证把柄!——足以让他们抄家问斩的罪证把柄!



  到了那个时候,威逼利诱双管齐下,未必不能让这些军官们转变立场,从而摒弃德庆皇帝,投向赵俊臣的怀抱!



  德庆皇帝的皇权之所以不可动摇,赵俊臣之所以不敢反抗德庆皇帝丝毫,根本原因不正是因为德庆皇帝牢牢把控着大明军权吗?!



  而德庆皇帝手中的军权一旦让赵俊臣渗透,那么将来德庆皇帝还如何拿捏赵俊臣?!



  “利益!利益才是一切!军官们对德庆皇帝忠心耿耿,只是因为利益!那么日后他们背叛德庆皇帝,也只会因为更多的利益!”



  坐在轿子之中,赵俊臣闭目养神之间,将自己心中的计划细细完善后,终于缓缓睁开双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然后轻声喃喃自语道!



  自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一直压在赵俊臣心头的大石,似乎在这一刻也因为这般计划而轻松了不少!



  “不过……”赵俊臣又皱起了眉头:“又一个新计划,我接下来的各种计划,实在太多了一点!日后需要耗费的心神,恐怕也会更多了!”



  说话间,赵俊臣抬起双手轻按太阳穴,为自己有些疲惫的大脑缓解压力。



  是的,赵俊臣接下来的计划,实在太多了一点。



  首先,是通过张道全的“同济庙”,借着宗教的名义渗透民间与大明朝的底层官员,进而在暗中影响朝野局势!



  然后,是通过楚嘉怡把《大明税赋改革计划》交给太子朱和堉,让太子朱和堉陷入天大的麻烦,根基动摇!——此外,如今太子朱和堉离京查案,在有心人的推动下诏狱与冤案处处,地方政府动荡不安,日后必然反弹,也是赵俊臣针对太子朱和堉的布局之一!



  接下来,还有赵俊臣与阁老黄有容的党争——赵俊臣打算借此机会把黄有容从阁老位置上拉下来,扶持自己人上位,并最终吞并黄有容的势力,从而一举成为朝中仅次于周尚景的派系势力!——而陈东祥在赵俊臣的指使下假意投靠黄有容进行反间计,则也是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再然后,则是借助德庆皇帝的南巡,与徽商、浙商们搞好关系,并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而进一步扩张赵俊臣在朝野间的影响力!



  如今,赵俊臣又多了一个暗中渗透、控制京城周围各大军镇的新计划!



  计划不可谓不多——有的已经开始进行、有的已经临近结束、有的还处于筹备阶段——其中又涉及到了大明朝野间的方方面面,皆是复杂无比,如今在处处兼顾之下,赵俊臣自然是觉得有些心力不济!



  但没办法,大明朝的形势复杂,各方派系彼此牵制,平静的表面下更是暗流汹涌,再加上德庆皇帝对赵俊臣的居心不良、太子朱和堉对赵俊臣的视如仇寇——想要扭转颓势,并成为最终的胜者,仅仅一个计划肯定是不够的,若是一个计划完结后再进行下一个计划,也肯定会耽误时机!



  所以,赵俊臣只好数个计划同时进行,虽然会因此而心神疲乏、甚至有可能会增加破绽而应接不暇,但赵俊臣也别无选择!



  “累些就累些吧,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后悔不了,也没法回头了!”



  这般暗暗感慨之间,轿子外突然响起许庆彦的声音。



  ~~~~~~~~~~~~~~~~~~~~~~~~~~~~~~~~~~~~~~~~~



  “落轿!~~~少爷,咱们回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