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摄政大明-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监成为监生,甚至还要挑选一名赵家女子带入后宫成为贵人!无论是赵俊臣的主动联络,还是赵俊臣带来的这些天大好处。都是让赵德清欢喜若狂,眼中好似已经浮现出了扬州赵家将来的光耀模样,所以年关过后,赵德清就已是亲自带着族里的长老们赶到京中求见赵俊臣,想要趁热打铁,加紧修复双方情谊。但没曾想到,赵俊臣明明已是主动与他们联络了,但等到他们来京求见后,却依然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赵俊臣虽然把他们接入了赵府入住。也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更没有限制他们的自由,但硬是拖着不见他们,时至今日,足足已是拖了**日时间。然后。赵德清这才发现,赵俊臣恐怕依旧是在怨恨扬州赵家的。如今终于要与赵俊臣见面了,面对依旧在怨恨着扬州赵家的赵俊臣,自己该如何对待?而赵俊臣又会如何对待自己这些人?一想到这些,赵德清心中就有些忐忑不安。毕竟,以赵俊臣如今的手中权势,能给赵家带来多大的好处,就能给赵家降下多大的灾难,一切都只在赵俊臣的一念之间。…………这般暗思之间,赵德清突然想起了什么,慌忙向自己的堂弟、族里唯一有着举人功名的长老赵德顺问道:“德顺,一会见到了他,咱们该怎么做是好?咱们虽然是他的长辈,但人家如今是朝中数得着的高官大员,是称呼他的名字以示亲热?还是称呼他为‘大人’表示顺从?要不要向他行礼?”在明朝,因为士族能够减免许多税赋,所以各地豪族当中,一般都有几位考取了功名的族人,而在扬州赵家当中,这般角色正是由赵德顺担任,而赵德顺在赵家当中,地位也仅次于赵德清。听到赵德清的询问后,赵德顺沉思片刻后,低声说道:“今日虽然说是家宴,按理说没那么多的规矩,但以我来看,赵大人对咱们家族怨气未消,而且人家如今也是尊贵,所以言行之间,还是谨慎些为好,该行礼就行礼,也要称呼‘大人’,然后再看他的回应,若是他的态度较好,那么咱们接下来慢慢显得与他亲热些,自也不无不可,但若是他态度严肃,咱们就要愈加的恭敬小心了。”赵德清连连点头,又连忙把赵德顺的意思吩咐下去。随同来京的赵家族人,大都是赵俊臣的叔叔舅舅一辈,其中不乏还有辈分更高的,但对于赵德清的这般吩咐,却没人抵触,皆是认同。说跟到底,毕竟多年未曾联络了,扬州赵家的人,目前依然把赵俊臣视为他们需要巴结讨好的对象,而不是族里的亲人。就在此时,赵德清突然听到了自己身后,有两名族中小辈,正在轻声讨论着什么。…………“赵轩同,你听说了没?这次赵大人好像要把咱们这些小辈全都安排到国子监当监生!嘿嘿,那可是国子监啊!不是你一直都想要去的地方吗?听说只有举人或者地方学政保举的秀才才能进去,我还听说,一旦成为了监生之后,若是再得到国子监的推荐,就能够不通过会试殿试直接入朝当官,嘿嘿,咱们族里出了这位赵大人,可当真是福气!”说话之人。神色间满是轻佻得意,正是之前曾与赵山才见面说话的赵轩成。与赵轩成对话的,则是一名名叫赵轩同的年轻人,同样是扬州赵家的年轻一代,但与赵轩成相比。这个赵轩同却是沉稳的多,神色面容,也更加的安静秀气。赵轩同解释道:“举人进入国子监,那叫做‘举监’,由地方学政保举的秀才入监,则叫做‘贡监’。而‘荫监’则是名额不多,朝中四品以上京官只能安排一名后辈进入国子监,如此一来赵大人也安排不过来。所以若是咱们这些人当真能够在赵大人的安排下进入国子监,想来就是‘恩监’了,是由陛下特准入监。”听到赵轩同的解释,赵轩成先是有些发愣。显然原先并不知道这些,但接下来却撇嘴道:“轩同你又在卖弄学问了,咱们这些堂兄弟里面,就数你最喜欢读书,又总说我们不读书就没见识没学问,还动不动就卖弄学问见识。但要我说,像你这样死读书又有什么用?你这些年来不是照样一直想去国子监却不能吗?我没你学问好。但结果呢?若是消息成真,咱们不仅能直接进入国子监,将来有了赵大人的照拂打点,还极有可能得到国子监的推荐,能够直接当官儿,既轻松又方便,却是比你这样只会死读书的有用多了!要我说啊,你整天死读书,都快把脑袋给读笨了。”“圣贤书可以增长学问陶冶情操,又怎会把脑袋读笨?”赵轩同忍不住反驳道。但神色间带着些愣执,却当真有些书呆子的模样。赵轩成却得意道:“怎么不会?读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功名与当官?但当了官儿后,你书里的那些东西又有什么能用上?还不是要靠自己的手段与靠山?若是当真信了圣贤书里的那些东西,你以为能在如今的官场上混下去?”听到赵轩成与赵轩同的声音渐渐有些大了,赵德清刚准备说一声“肃静”。突然,赵府正堂外有人冷声说道:“读书没用?但你若是连最没用最简单的读书都读不好,将来又能办成什么事?”听到这道声音,正堂内所有赵家族人纷纷转头看去,却见一名衣装华贵气质雍容的青年人,正皱着眉头看着他们。这名青年人是谁,他们并不认识,也没见过,但这名青年人的身后,却站着曾经迎接过他们的赵府长随许庆彦、以及这些日子以来在招待他们的赵府侍妾方茹!而能够让许庆彦与方茹跟在身后随行的,在赵府之中,也只有赵俊臣了。显然,来人正是赵俊臣!想到这一点,正堂内的赵家族人纷纷面色一变,然后在赵德清的带领下,齐齐向着赵俊臣行礼问安,口称“大人”。其中,刚刚口中观点被赵俊臣直接反驳了的赵轩成,更是面色苍白,一副胆寒若惊的模样。但对于赵家族人的行礼问安,赵俊臣却并没有理会,只是皱着眉头盯着赵轩成。赵俊臣没想到,在后世曾经盛行一时的“读书无用论”,竟是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了。“为了你好,记住我接下来的话。”赵俊臣向赵轩成缓缓说道:“读书,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阅读理解,都只要用功用心即可,即不需要勾心斗角,也不需要累死累活,更不需要看别人的眼色,一切全看自己,可以说,读书是这世上最简单的事情,若是连读书都读不好,却一厢情愿的以为自己能够做好其他事,那只是痴心妄想!在这个世上,从古至今,不学无术却能够成就大事之人,固然有,但少之又少!而用心读书却最终百无一用的人,也固然有,但同样也是少之又少!不要心存这样的侥幸希望,也不要一心只想着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他人安排,否则你最终也只能一事无成了。”赵俊臣声音清冷而平静,并没有什么生气的意思,但也同样把赵轩成吓的要死,在听到赵俊臣的话后,更是愣愣的没有反应。见赵轩成如此模样,一旁的赵德顺连忙说道:“愣着干嘛!还不快多谢赵大人他对你的用心教诲!?”听到赵德顺的提醒后,赵轩成身体一颤后,终于反应过来,慌忙向赵俊臣说道:“多……多谢大人教诲。”赵俊臣却没有再理会赵轩成。而是转头看向了赵轩同,问道:“听你们两人刚才的话,你很喜欢读书?可有考取功名?”没想到赵俊臣又会转向自己,但原本有些书呆子气的赵轩同,确实要比赵轩成反应更快些。连忙回答道:“回大人,我去年刚刚通过了科考,取了生员名额,明年就要参加乡试了。”赵俊臣点了点头,说道:“你可能背出当年宋真宗的《励学篇》?”赵轩同点了点头,然后背诵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赵俊臣赞赏点头道:“一字不差,看来你是当真用功了。圣贤书之所以被世人看重。自有它的道理,认真读下去,总要比你想象当中更加高深。”听赵俊臣这么说,赵轩同自然又是连忙点头应是。赵俊臣这句话,自然也不是敷衍之言,这些日子以来,赵俊臣总是在抽空中研究那传说中神秘莫测的“帝王心术”。却发现这所谓的“帝王心术”,其实正是儒家学到高深处的内容。而何明传授给赵山才的“帝王心术”,其实也就是一种归纳罢了。不过,赵俊臣突然说出这些话来,自然也更不会是一时兴起。至少,听到了赵俊臣的这番言论后,赵德清与赵德顺相互对视一眼后,皆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赵俊臣的这番表态,其实已是向赵家人表明了,自己今后需要赵家进行怎样的变化。又打算从赵家当中提拔怎样的人才。赵德清与赵德顺是聪明人,自然也听得懂这里面的言下之意。…………另一边,在教导了赵轩成与赵轩同两人后,赵俊臣才转头看向了赵家的现任家主赵德清,问道:“你就是赵家现如今的家主赵德清?”赵俊臣说的并不客气。丝毫没有尊重赵德清这位亲舅舅的意思,但赵德清却丝毫不敢生气,只是躬身道:“扬州赵德清,见过大人。”赵俊臣点了点头,伸手一指旁边的宴席,说道:“今日是家宴,不必拘谨客气,都坐吧。”说话间,赵俊臣已是当先来到席上坐下。而随着赵俊臣的落座,赵家之人也是纷纷跟着落座。赵家从扬州来了近二十人,却是坐满了两张桌子,其中族里的长辈们陪着赵俊臣坐一桌,赵家小辈们则坐在另一桌。而后,方茹坐到了赵俊臣旁边,许庆彦则陪坐在另一席上。众人落座之后,赵府下人丫鬟们如流水一般乘上了菜肴,宴席已是开始,但那些扬州赵家的人,却皆是拿眼偷偷看着赵俊臣,即不敢随意下筷夹菜,也不敢随意开口说话。赵俊臣从出现到现在,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亲近意思,这一点赵家众人当然看得出来,所以也格外陪着小心。而赵俊臣如今亦是把赵家人当做是门下官员来看待了,却是也没考虑他们的感受,待菜肴准备完毕后,赵俊臣当先举起筷子,一边往碟子里夹菜,一边随意道:“大家随意吧,说过了,既然是家宴,就没那么多的规矩,也不必太过拘谨,我府里的厨子还算不错,有几道菜肴即使放到宫中也是不差的,你们大可以尝尝是否喜欢。”赵家众人却是连推脱客套也不敢,听赵俊臣这么说了,也皆是跟着纷纷下筷子夹菜品尝,然后纷纷发出赞扬声。而赵俊臣则是转头向赵德清说道:“这些日子以来朝务繁忙,你们大老远从扬州跑来看望我,我却一时间没顾得上你们,还望你们别要见怪。”赵德清正响应着赵俊臣的号召,往自己的碟子里夹菜,听到赵俊臣的话后,又连忙说道:“大人您哪里的话,咱们都是一家人,都何必需要见外。”明明说是一家人,但口中却呼唤着‘大人’,显得有些不伦不类。说话之间,赵德清还小心翼翼的看着赵俊臣的神色,见到赵俊臣并没有反对他口中的“一家人”三字,不由大是欢喜。赵俊臣则继续说道:“其实,再过两个月,我就要伴驾南下,随同陛下南巡了,本是打算在那个时候见你们,却没想到你们竟是主动来京里找我了,既然如此,我正好向你问一下,我吩咐你们的事情,可都准备好了?”赵德清连连点头,说道:“若是没准备好,我们又哪里敢来这里求见大人,还望大人放心,如今咱们赵家之中,所有适龄女子,共有九人,按照大人的吩咐,全部招到了族里看管,其中有婚约的已经全部退婚,有心上人的也全都拆散,就等大人到家里挑选了。”见赵俊臣满意点头,另一边的赵德顺,却犹自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大人,皇上他当真要挑选一位咱们赵家的姑娘入宫当贵人?”赵俊臣看了赵德顺一眼,说道:“当然如此,否则我让你们做这些事情干嘛?此外,陛下他还打算让我举荐一些赵家子弟进入国子监,说是名额不限,然而陛下虽然这么说了,但我却也不能太过张扬,所以只打算从族里挑选五六人保举入国子监,这方面你们也要留心好好筛选一下。”想起了赵俊臣刚才对待赵轩成与赵轩同的不同态度,赵德清与赵德顺皆是点头。突然,想起了不久前才得到的消息,赵俊臣却是问道:“对了,你们可知道江南才子赵山才?他可是与族里有关系?”~~~~~~~~~~~~~~~~~~~~~~~~~~~~~~~~~~~~~~~ps:今天第二更,五千字大章节!求赞!……(未完待续。。。)T
第一百七十五章 。一个蠢问题。
“对了;你们可知道江南才子赵山才这个人?听闻他出身于江南大族;又同样姓赵;可是与族里有什么关系?”听到赵俊臣的询问;赵德清的神色之间;闪过了些许的复杂难明;似乎羡慕与嫉妒并存。犹豫了片刻后;又带着些许不情愿;赵德清解释道:“那赵山才与咱们家族之间;说起来也算是有着些许的血缘关系;但那已是六七代之前的事情了;属于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亲;而他所在的苏杭赵家;与咱们扬州赵家;近些年来的联系也是愈发的少了;所以关于这件事;两家也都是少有提及。”说到这里;赵德清小心翼翼的打量着赵俊臣的脸色;又问道:“不知大人您为何会突然提到赵山才这个后生?”另一边;赵德顺也同样满是紧张担忧;注视着赵俊臣的神色变化;等待着赵俊臣的回答。无他;这苏杭赵家与扬州赵家;虽然都是江南大族;又有着些许血缘关系;但相互间却都是看不惯对方。苏杭赵家嫌弃扬州赵家做事跋扈名声狼藉;扬州赵家则认为苏杭赵家假仁假义自命清高。这般情况下;两家之间的联系与情谊;自然也就渐渐疏远了。但不可辩驳的是;苏杭赵家的民间声望、家风教养、以及后辈的人才鼎盛;都是要比如今的扬州赵家强上不少。如果说;扬州赵家在江南官民眼中;只是属于横行霸道的地方豪族;那么如今的苏杭赵家;已是成为了江南数得着的书香世家。也更加受人敬重。尤其是到了两家的年青一代;这般差距更是愈发的大了;跟随赵德清他们来京的几名族中后辈;已经算是扬州赵家下一代数得着的人才了;比如赵轩成的脑袋活络。又比如赵轩同的学问颇佳;但与苏杭赵家的赵山才相比;却无疑是云泥之别。所以;无论是赵德清还是赵德顺;都是不愿意让赵俊臣知道两个家族之间关系;生怕赵俊臣会抛弃了扬州赵家。转而与苏杭赵家联络。毕竟;即使只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远亲;但终究还是远亲;而且赵俊臣对于扬州赵家;也至今都还有些怨恨难除。…………另一边;赵俊臣却没有理会这些小心思。只是沉吟间点头道:“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我曾见过那赵山才几次;颇是爱惜他人才难得;一直想要收为己用;可惜那赵山才却并不领情;反而一心想要投靠我在朝中的政敌;让我不免有些心中惋惜罢了。”听到赵俊臣的解释。赵德清与赵德顺两人;反而皆是心中大喜;明白这苏杭赵家与赵俊臣怕是走不到一起了。只是;赵德清虽然心中喜悦;但神色间却是一副气愤难平的模样;一拍身前的桌子;怒声说道:“这个赵山才;当真是不识抬举!自家人不帮自家人也就罢了!竟还想要去投靠大人您在朝中的政敌9请大人您放心;我回到扬州之后;马上联络苏杭赵家说明此事。让苏杭赵家的长辈好好管教一下赵山才这个小辈!”顿了顿后;赵德清却又面现为难之色;接着说道:“不过;如今咱们族里与苏杭赵家之间;已是关系疏远了不少。那苏杭赵家又一向是自命清高假仁假义;恐怕我就算是和他们说了;他们也不一定会听;所以还望大人您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就是了。”另一边;赵德顺也是连连点头;道:“大人;那赵山才虽然与咱们勉强算是远亲;但终究是关系疏远可有可无;既然他不识抬举;那么大人您也就不用在意他了;要我说;赵山才虽然自称是‘江南第一才子’;但咱们族里的后辈也都不差;日后再有了国子监的经历;未必就比那赵山才差了;定是能帮上大人的。而且终究是自家人;大人用起来也放心称手。”赵俊臣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却没有接话;而是若有所思的问道:“你们刚才说……那苏杭赵家假仁假义自命清高;想来这个家族必是颇为爱惜名声了。但偌大的一个家族;人口不少;也不可能每位族人都是这样。恐怕在苏杭赵家里面;总会有一两个另类族人吧?”赵德清微微一愣;想了一下后;回答道:“正如大人所说;据我所知;苏杭赵家之中;有一个叫赵博仁的;是赵山才的二叔;行事作风与苏杭赵家大不相同;所以不受苏杭赵家所喜;也颇是被人排挤。”听赵德清这么说;赵俊臣突然笑了。“好;你们回去之后;就联络这个赵博仁;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必须要让这个赵博仁来京投靠于我;到时候他也自会得到好处……不过;却也不能苏杭赵家知道此事;更不能让赵博仁与苏杭赵家彻底断了关系;这其中的分寸;你们一定要把握好。”见赵俊臣一再提及苏杭赵家;如今招纳赵山才不成;又要招纳赵山才的二叔赵博仁;赵德清不由有匈疑。反倒是赵德顺;身为一名举人;脑袋终究活络些;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