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帘疏雨-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郎衩氐纳省!     
  在";摩梭之家";,摩梭姑娘载歌载舞,热情好客的向贵宾献上酥油茶,为游客荡起";猪槽";船,再高唱一曲情深意长的";玛达咪";,摩梭族的风情韵致淋漓尽显。 
  (四)纳西族村
  纳西族村的入口处有纳西族保护神“三朵”塑像和以《创世纪》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墙,《创世纪》浮雕记录着远古时期纳西先民在荒莽的深山开垦荒芜,征服自然的搏斗、然后坚强的繁衍生息……      
  纳西族有一个重要节日,那就是三朵节。三朵据说是玉龙雪山之神灵,纳西族地区玉龙山的象徵,也被尊为最崇高的民族保护神。每年农历二、八月的阳日都要祭祀三朵,于是也就有了“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朵”的祭祀节日。
  在纳西人眼中他们还有一件非常稀世珍贵的东西,那就是著名的东巴文化象形文字,它堪称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还在民间流传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写成的典籍叫";东巴经";,是一部古代纳西族的百科全书,也为古老东巴文化平添了一丝原始神秘。
  纳西族是一个顽强的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自己文化顽强而又倔强的薪火传承。
  民族村内还有其他的一些民族村落,如彝族村高低错落的";土掌房";,显的端庄而稳重;基诺族竹木草顶大公房显得原始而安然;佤族、布朗族、拉枯族的篱笆墙、木鼓、木碓、剽牛场……
  在民族村你还能感受到彝族跳着阿细跳月的";火把节";、基诺族的";三跺脚";、拉祜族的";摆舞";、布朗族的";圆圈舞";、";纳西族的";";押搓舞";、,僳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正要结束写字的时候,张也的歌声正好唱响。“长城飞舞的巨龙,是中华民族无言的坚强;黄河吹响的唢呐,是中华民族豪情万里长。欢歌笑语飘荡,锣鼓敲响了好时光,兄弟欢聚一堂,祖国未来更加安康。”     
  在这块红土高原上,二十六个民族如一朵朵美丽的奇葩竞相绽放,唱着一曲曲和谐之歌。
(七)历史如烟看联大
(七)历史如烟看联大
  三十年代的人们一定对这个名词很熟悉,西南联大。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历史如一缕轻烟,也许对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它很陌生,但我执意写昆明印象的时候要把它写进来,是因为西南联大的成就,还有它的精神就如昆明这座城市的风光一样绚丽多彩。
  正好前几天,也就是10月27日,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更坚定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意志。
  西南联大旧址在如今昆明一二一大街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今大门东侧墙有朱光亚先生题写的“中国历史名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西迁至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当时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和###长兼任西南联大筹委会主任王世杰,他们组成了西南联大的教学务管理,我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杰出的领导,才有了西南联大所具有的辉煌成就。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情况下,西南联大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对中国和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南联大在8年的沧桑风雨中,毕业生均学有成就。
  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出现了一大批突出人才,一大批政治家、革命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八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十二人,他们都是从西南联大走出去的。
  西南联大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文科教授中,有国学根柢很深的学者,有学贯中西的大师,有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如陈寅恪、钱钟书、王力、朱自清、沈从文、张奚若、陈岱孙、潘光旦、钱端升、金岳霖、冯友兰、闻一多等。在理工科方面,联大的几位年纪稍长的教授,称得上是中国近代若干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的开创者、奠基人。如饶毓泰、吴有训、叶企孙、黄子卿、孙云铸、袁复礼、吴大猷、施嘉炀、李辑祥、顾毓琇等。
  一些在抗战前后回国的年轻教授,如华罗庚教授在1938年拒绝了访问苏联之后毅然归国加入了西南联大,在积极艰苦的条件下钻研数学,还有陈省身、王竹溪、周培源等人了解国际学术发展前沿,让西南联大与国际学识接轨。
  抗战结束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于是西南联大解散。
  如今联大旧址内主要有国立联合大学纪念碑,联大旧教室。国立联合大学纪念碑是由闻一多先生篆额,冯友兰撰文,罗庸书丹,被称为当代“三绝碑”。以下摘录一段: 
  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泽。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碑文记录西南联大始末,高度赞颂抗战胜利和中华民族伟大之复兴的意义,文采飞扬。碑阴则列的是西南联大从军学生834人名单。
  “西南联大精神”兀立于那个年代风云的坐标点,它像昆明的风光一样绚丽多彩,西南联大的贡献也载入了史册,而西南联大的精神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在联大旧教室内静静回首历史这段历史,仿佛西南联大的那首激昂校歌还在唱响云霄: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史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绝檄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是的,我听见了他们激昂的歌唱。
(八)一茗清茶惬意在
(八)一茗清茶惬意在
  在自己很多的文章里面数次提到茶文化,说实话,来昆之后更对茶颇情有独钟。
  古语说“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追求藉茶以行道励志的操守,似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中的以茶修德,也似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中的以茶修性,又或似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中的以茶修心。
  茶烟一缕轻轻扬,一瓯佳味便侵诗梦。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这样的品茗也能牵扯出一些诗意的思绪来。
  今年的10月12日至15日,昆明第二届茶博会开展,逛溜几圈,普洱飘香醉人,将昆明“普洱茶之都”尽显。
  一个朋友在昆明的翠湖畔开了一家茶堂,因为都喜欢品茶的缘故,经常有三五成群的茶友去那儿喝茶。或围坐而倾谈,谈笑风生间品一茗细啜,齿颊余香;或静坐观茶艺,一掂一抖,碾末煮饮。氤氲的香气悠然挪腾,在一茗清茶的飘香浓郁里,一坐就是一下午的时光,而时光也在那一刻找到了归宿而停止不前,这番午后可谓不胜惬意,这就是生活,昆明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
  昆明大大小小的茶室有很多,但昆明人喝茶却没有一种像杭州人或是广州喝茶的习惯,往往在外人看来,茶室布局随意却有情调,他们喝茶的方式也是随便不拘束,却有着昆明地地道道所无形之中赋予的独有的味道,就如生活中慵懒相随一般,但他们从不在乎这些。
  昆明人喝茶是惬意自在的,随时随地。地道茶馆也好,幽雅茶室也好,清涓溪畔也好,他们手持茶盅,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两腋习习清风生。悠哉悠哉,晃晃荡荡,过着惬意的生活。     
  一杯茶,一怀香醇,便是一种享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温文尔雅”的昆明九道茶,饮茶要经过赏茶、温杯、投茶、冲泡、浸茶、匀茶、斟茶、敬茶、喝茶9道程序而得名。昆明九道茶也称迎客茶,是云南城镇书香门第佳宾的一种饮茶方式。     九道茶的具体程序是这样的。赏茶是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察色闻香,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温杯: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投茶: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品茶:先闻茶香清心,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或许从这精致温雅的九道茶中似乎也可略见昆明人是如此好客。
  现在普洱茶在全国现在已经炒得沸沸扬扬,在朋友的茶堂,陈年的普洱茶售的最好,仿佛很多人也是慕名前来想要一品它的浓郁醇香。
  然;对普洱茶,我仍保持原初的印象,它很安静的端坐在这儿,像一位举止优雅不凡的女子。
  明媚的午后,品茗的时光,一茗清茶里见惬意仍在。
(九)铜瓦金殿光璨烁
在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有一座殿宇,重檐殿阁,气势非凡,熠熠生辉,金光闪烁。是的,它就是金殿。
  清朝舒藻写过一碑记这样记载到: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
  金殿的整个殿宇外观宏伟庄严,美观大方。殿外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这座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太和宫的一部分,总重量达250吨,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梁柱斗拱、瓦楞顶檐、匾楹旌旗、神像罗幔、桌案瓶器等都是用铜铸成,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又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大理石别致镶砌,连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
  金殿内主要有一、二、三天门、棂星门,太和宫、金殿、三丰殿、秋园、钟楼、环翠霞琦宫,都是道教建筑。每个地方如果不是遇上大假的人山人海,这里是更显得宁静的,像一位隐居在山林云游修行很深的道家,一切都在时间之上,尘嚣之外。     金殿内有一个莲花池,池里开着一朵朵惊艳的菡萏。在这里请原谅我插一段故事,故事里的两个人与这座殿宇据说有着千丝万缕的传奇色彩,他们是吴三桂,陈圆圆。相信你一定也不会陌生。追溯,“色艺颤一时”的她天生好嗓子又工于音律,深谙歌舞,身名响彻京城,然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她的生命。吴三桂的爱慕让她受宠若惊。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谁又敢断言圆圆的命运?冲冠一怒为红颜,遂引清军入关,在一片石攻破李自成,陈圆圆复归吴三桂。
  吴三桂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入滇,受封平西王,圆圆随往。吴三桂进爵云南王后,欲将陈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陈圆圆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据说这是吴三桂为陈圆圆而建,只是据说。
  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据说是“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然而也许令所有人失望的是,男人对权利的强烈欲望与女人对爱情强烈的渴望,是两种命运,而这两种命运完全截然的走在了相悖的路上。
  一切已物是人非的时候,吴三桂的过错造致的结局却让圆圆一个人承担着。试想一个女子怎能挑动历史?她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招致“红颜祸水”的骂名。
  于是故事的结局是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攻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
  我走在那样的小径,思索着这些历史的轶事,终还是找不到答案。罢了,难得如此美好幽静的殿宇,不感受真是可惜了。
  于是罢了,不去追溯那些故事了。抬头仰望这殿宇,金光耀眼,刺的眼睛有些疼。
  如今在殿后侧,有一株粗逾合抱的山茶和两株姊妹的紫薇,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到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如这座鸣凤山麓上铜殿闪烁的金光一般,耀刺人眼。
(十)让世界为你喝彩
一九九九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让全球的人知道了昆明这座美丽的春城,它四季如春,鲜花常绽放。
  昆明世博园,位于昆明市东北郊,紧邻鸣凤山金殿风景区。
  立身园内,清风吹拂而过,花香飘溢,欲熏人醉。这里是花的海洋,地面如花的地毯,用花卉搭建的花船花钟,繁花似锦,园内奇草遍植,树木碧绿苍翠,美丽至极。
  世博园主题风景可以用一个主题,两个标志,三大展区,四大广场,五大展馆,七大专题来概括。一个主题: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二个标志:会徽和吉祥物“灵灵”;三大展区:国际、国内、企业展区;四大广场:迎宾广场、世纪广场、华夏广场、艺术广场;五大展馆:中国馆、人与自然馆、大温室、科技馆、国际馆;七大专题园:竹园、茶园、盆景园、药草园、树木园、蔬菜瓜果园、外花艺石园。
  
  (一)四大广场
  四大广场有:迎宾广场、世纪广场、华夏广场、艺术广场。其中艺术广场它的背景是一座山的断崖面。你看这自然的山石与这潺潺的流水,如此错落有致,将各国相聚一堂共诉友谊主题和谐融洽表达。  
  
  (二)五大展馆
  中国馆
  中国馆是世博园最大的展馆,它与人与自然馆、大温室主广场(新世纪广场)构成世博会主场馆区,以“绚丽多彩的中国园林园艺”为主题。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手法,形成院落式建筑群体、通廊将各展厅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展厅一楼有展厅共34个展示单元。其中有 北京“万春园” 、福建“生态苑”、香港园“中国之窗”、浙江“源园”、重庆“巴渝园”、西藏“格桑园”、宁夏“宁春园”、天津“海河园”、山西“槐香园”、陕西“唐园”、山东“齐鲁园”、江苏“东吴小筑”、“澳门花园”、青海“青曲园”、湖南“潇湘园”、贵州“黔山秀水园”、“海南风情园”、安徽“徽园”广西、“山水园” 四川“蜀园”、“台湾园”、甘肃“敦煌园”、河北“燕赵紫翠园”、辽宁“辽园” 、湖北“楚园”、广东“粤晖园”、江西“瓷园”。 
  中国馆的建筑风格是汉代宫苑建筑与南方民居建筑的精华结合。绿瓦白墙,绿色代表生命,更是园艺的象征,白色代表着和平与和谐。中央内庭园分为江南庭园、北方庭园和大理庭园,既集中表现了中国园林园艺风采。二楼有92个展位,由国内企业和单位布展。 
  
  国际馆 
  国际馆是流线型的现代建筑,以郁郁葱葱山林作为背景,呈波浪形上升,其中最高处距离地面是21米,也就是隐喻“迈向21世纪”之意。主厅寓意平等、团结。你看背景的斜向弧形建筑有一种向上向前的动态和气势,象征着人与自然共同奔向二十一世纪的决心。
  世界各国的展室环绕中庭布置,充分体现了平等和睦的国际大家庭关系。各国的园艺经典在这里浓缩,成了一个小缩影。在这里我喜欢一个苏格兰风格的园艺,它是苏格兰郊外一个清新别致的农家小屋,院子是红砖砌成的,院墙上还装有木栅栏,门洞围成圆拱型,荷兰更少不了的是风车和郁金香,这些与院内小木屋搭调,吐香绽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