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锐秦-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庆咬了一下嘴唇,“我跟赵老弟一起去,让其他人回去报信。”
赵一摇摇头,“你总归要踏实做事情,不能总跟着我,我的安全不成问题。回去报信,然后再向楚军咽喉关发动强攻,看新兵们的战力如何。”
“我明白了,这就回去。”
刘庆躬身行一礼。向山下跑去,赵一望着刘庆翻身上马,带着几人走了,赵一心中总有那么一丝复杂的情绪,刘庆自河内郡起兵以来,总是同自己出生入死。
他的前途无量,而武艺高强的自己可不能让他受到伤害。
男孩还需要同伴来保护?
唉!男儿当自强吧!
赵一振奋起精神。他向更遥远的南方望去,期盼着自己尽快深入到复辟楚国腹地去,早点结束罪恶战争带来的一切杀戮。
………………
三万锐秦军已然包围了楚军咽喉关关隘。
而关隘内的九千楚军却垂死挣扎,争相向外突围。
“陛下,恐怕复辟楚国人这一次突围非同寻常。”刘庆凝视着山道的尽头沉声道。
“何以见得?”
“陛下请看烽火便明白。”
杨元庆转头向悬崖上的简易烽火台望去,他这才意外地发现,原来三柱烽烟不知何时,竟然变成了四根,在他设立的烽火制度中,还没有四根烽火的情况出现。
“这是怎么回事?”赵一微微有些不悦地问道。
刘庆也知道自己刚才不经意间犯有擅设军规之罪,他歉然道:“回禀陛下,主要是楚国人出来突围的兵力总是有多有少,而且大多是晚上,敌军人数总是在不断增加中,所以卑职就订了一个追加兵力的烽火,如果敌军连续大规模追加兵力,超过三千人,就用四柱烽烟来通告全军示警以便迎战,现在四柱烽烟就意味着敌人出来了两队以上兵力,超过了三千人。”
赵一勉强地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目光依旧注视着远处山道尽头,这时,李靖又退一步,深深施一礼,“卑职擅改制度,愿受陛下处罚!”
半晌,赵一才淡淡道:“军队规制既然订立,就应该全军遵守,否则你刘庆改一处,他什么人改一处,你再改一处,最后弄得全军将士无所适从,军队会出现混乱,如果确有不合理之处,可以提交兵部,由兵部审核后,全军统一更改,李总管,希望你把它改回来,这一次我就不追究了,但不准再有下一次。”
刘庆羞愧地点点头。“卑职确实考虑不周,不会再有下次。”
赵一见他态度诚恳,又笑道:“刘老哥,你的带兵能力我从不质疑,等过完年,我希望你带队去一趟衡山郡。”
刘庆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惊喜道:“陛下是要彻底铲除项羽的楚军吗?”
赵一缓缓点头。“经过中原大战以后,南方起义军反贼已经势力微弱,外敌薛西斯和他的百万波斯军虽有蠢蠢欲动之心,但他们奈何不了象牙关一线的天险。我们彻底灭掉南方所有起义军反贼。最终收拾薛西斯这个王八羔子去。”
刘庆这才明白赵一的思路,眼下还是以对付勾结了外敌薛西斯的起义军反贼为主,他又连忙问道:“陛下。那项梁怎么办?”
提到项梁公,赵一眉头微皱,眼睛里也闪过一丝疑惑的神情,“我接到江东潜伏细作的报告,似乎江东出了什么事,江东各地的起义军反贼,或者说是和陈胜王麾下各部反贼既有区别又有重合之处的楚军,并没有大举加固会稽郡一线的防线,反而还消极避战,原地驻守了,具体原因不知,我已经派人去会稽郡一线打听了,应该会有消息传来。”
两人正说着话。忽然有士兵指着远处大喊:“陛下,敌军出现了。”
赵一抬头向山道上望去,果然出现了大群黑压压的军队,相距大约五六里远,都是几乎都是步兵。只有前面的一千多人是骑兵,由于山道狭窄,他们无法冲锋,正沿着山道向这边缓缓而至,有数千人之多。
赵一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大楚军被包围的这一个多月都是靠屠马为生。
可眼前这些士兵只有一千多匹战马,那意味着战马几乎死亡殆尽,有足有的肉食,那么楚军士兵到底死了多少,才会使他们坚持不到秋天,因为受不了死尸过多导致的瘟疫和疾病的施虐翻山越岭而逃,赵一甚至有点怀疑,恐怕大楚军只剩下三成了。估计就是眼前的这三千人左右了吧。
赵一的猜测其实并没有错,几场大雨连续降下,山洪突发,锐秦军在高处,楚军位于地势低处,九千楚军被淹死冻死四千余人,加上传染疫病流行,关隘内的楚国士兵死伤惨重,幸存者尚有三千人左右,而战马却因为草料断绝而几乎全部饿死。
而在三千余士兵中又有一半的人带病带伤,奄奄一息,等待着死亡,实际上能战斗之人只剩下一千人,如果再不突围,剩下的大楚军将全部被病魔吞噬,他们已经等不到秋天来临。
正是不愿意束手待毙,楚军主将郭子才才决定突围,从五天前开始,一次又一次地突围,一次次绝望,而今天,他孤注一掷,率领最后的三千士兵冲击守住山谷口的锐秦军战阵,无论如何要冲杀出去。
队伍中,郭子才变得又黑又瘦,但眼睛里流露的凶光比豹子还要残忍,一个多月来,不断有楚军官兵指责他将军队带入绝路,不应该守关顽抗,而应该直接弃城南撤,沿长江向西回到楚地,士卒们指责他有私心,想立功想疯了。
但所有指责他的人都被他以动摇军心之名残忍地杀死了,甚至一名反对最强烈者还被活活烤熟,但郭子才确实有私心。
当锐秦军全线强攻的消息传来时,他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把这支军队占为己有。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他计划实施后没多久,锐秦军便从两边将关隘堵住,使他的军队在关隘内渡过了地狱般的四五多月。
郭子才已经绝望了,但他不想死,他要让剩下的大楚军做他的突围武器,替他冲破关隘,杀出去。
然后他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后半生做一个富家翁,只是郭子才做梦也想不到,他今天的突围正好遇到了前来指导军务的统帅赵一。
这时,他们离井锐秦军阵地只有两里的距离,郭子才瞪着血红的眼睛,紧紧地盯着远处的新垒砌的城墙和城下的防御工事,他抽出战刀用楚国语嘶声大喊:“想活下去就给我拼命,敢死队冲锋,后面的家伙紧跟上!”
“杀啊!”
三千多楚军残卒求胜心切,潜能激发,爆发出惊天动地般的喊声。
他们手举长矛和盾牌,如狂潮般向锐秦军冲去,他们身后,四千锐秦士兵徒步追杀,跟随着楚军残卒向另一侧的己军阵地冲去。
此时城墙和城墙下的三道工事内已部署了一万名锐秦军,士兵们早已准备就绪,他们手执弓弩,密集地对准从山道上狂奔而至的楚军残卒,等待射击的命令。
秦军军候将指挥旗恭敬地举起,“请陛下指挥!”
赵一摇了摇头,“我只是来视察。你才是主将。”
锐秦军候精神一振,他不再谦让,高举黄色令旗,这是准备射击的命令,随着令旗举起,沉重的鼓声敲响,‘咚——咚——咚’。鼓声并不急促,五千锐秦军弩手刷地举起了军弩,弩箭平端。对准了已杀到一里外的楚军之敌,一支支锐利的弩箭在阳光和白雪映照下,闪烁着冷冷的金属光泽。
山道在靠近城墙约一里处变宽了。宽约五丈,可并排奔腾十几匹战马。
楚军冲锋队越来越近,三百步…………两百步………………,所有楚0军残卒都意识到了最后的一刻到来。
他们高高举起盾牌,双腿夹马疾奔,拼命大喊起来。
锐秦军候目光严厉地盯着渐渐奔进杀伤距离的楚军士兵,他们已经进入一百步了。
军候举起了玄黑色令旗。鼓声陡然间变得急促,就像由漫步变成了疾奔,‘咚!咚!咚!咚!’,这就是放射的命令。
随着一片弩机声响,第一排一千五百支弩箭密集地轰炸向向迎面奔来的楚军大兵。密集弩箭组成的箭网如黑色乌云般向这些求生者扑去。
赵一眉头却微微一皱,刘庆部署弩兵阵用的是三排连射,他能理解,但一千五百支弩箭一齐射击,这无疑只能射倒前面的几排数十名骑兵,这是否太浪费了?
但他疑惑的念头只在一瞬间。他立刻便明白了,一千五百支弩箭,除了前面五百支是平射外,后面的一千支弩箭都是仰射,弩箭越过前几排敌军头顶,向后面的楚军残卒射去。
密集的箭雨呼啸而至,只听见一片啪啪啪的声响,紧接着战马惨嘶,一片人仰马翻。
衣甲不齐的楚军的盾牌顶不住锐秦军弩军强劲的弩箭,盾牌被贯穿,透甲箭射入身体,血光四溅,顷刻之间便有两百余人被射倒。
这时,第二轮箭和第三轮箭又先后呼啸而至,楚军残军死伤惨重,剩下的七百余士卒终于顶不住锐秦军弩箭强大的压力,纷纷调转马头向回奔逃,而后面数百步外便是追随奔来的锐秦军的凶悍步兵。
郭子才大怒,举矛戳死了率先逃回的一名步兵,他的百余名亲兵也一起动手,刺死了数十名逃亡步兵,郭子才挥舞长矛厉声喊道:“给我冲过去!”
万般无奈,楚人们只得调转马头继续冲锋,却注视着后面的数千步兵,见他们一半冲进了开阔地带,另一半还在山道上,一名锐秦都尉他冷笑一声,却举起了一只蓝色令旗,一支火箭腾空而起,发出尖啸之声。
这使赵一一怔,不明白刘庆是什么意思,就在这时,两边山坡上忽然巨石翻滚,裹夹着积雪,向山道上呼啸冲来,声势浩大,俨如雪崩一般,这是刘庆事先埋伏的三千士兵发威了,撬动数百块巨石滚下
巨石向锐秦步兵前的最后一千余余楚军士兵迎头砸下,士兵们措不及防,他们狂呼惨叫,却无法躲过这灭顶之灾,随着一片轰隆隆巨响,一千多人被巨石和污泥淹没了,孤零零的郭子十数人的后路被彻底堵死。
突来的变故使前面士兵一片混乱,大多数士兵都被惊得魂飞魄散,无头无脑地乱跑,郭子才急得连杀带喊:“冲出城去,冲出去!”
刘庆向赵一指了指远处的郭子才,“陛下,那个金盔之将便是大楚军主将郭子才,这九千守军就是由他率领。”
赵一对此人有了几分兴趣,他一伸手,“拿我的弓来!”
一名亲兵将强弓铁箭递给了杨元庆,杨元庆已经大半年没有射箭了,他张弓搭箭,强弓慢慢张开,张弓如一轮满月,杨元庆眼睛慢慢眯起,弦一松,‘崩!’一声巨响,铁箭脱弦而出,以一种开金裂石般的力量向一百五十步外的郭子才射去。
郭子才若有所感,他一回头,铁箭蓦地出现在他眼前,他躲闪不及,大叫一声,只听‘噗!’的一声,铁箭从他眉心射入,透脑而过,红白脑浆迸出,箭尖从他后脑穿出,郭子才张大了嘴,仰面载倒下地。
杨元庆放下弓,冷冷一笑,箭猎人头,他好久没有这样痛快的手感了。
“陛下好箭法!”
在场的所有锐秦军由衷地赞叹一声,刘庆他又举起了红色令旗,鼓声大作,铺天盖地般的箭矢密集地射向残存的敌人。
恶战不息之三
在巫山郡郡治小城以南,无边无际的旷野里,八万楚军主力正缓缓开至,正如项羽将最精锐十万楚军放在自己身边一样,项羽族弟项它带来的这八万军队也算是复辟楚国最精锐的一支楚军,包括了六千陌刀重甲步兵和五千重甲骑兵。
楚军大营矗立在一片略微凸起的高地上,方圆约十里,一条小河从左营潺潺流过,大营是泥土墙式构筑,高约两丈,士兵们在泥土墙上来回巡逻放哨。
在高高的板墙上,楚军大将项它和谋臣陈平正在注视着远方五里外的锐秦军大营,在晴朗的天空下,他们看得格外清晰,锐秦军士兵正在忙碌地构筑板墙,他们三万人才刚刚来到战场己军位置,还没有完成大营修筑。
“为什么不冲上去打他们个稀巴烂?”
年少冲动的项它用鞭子指着锐秦军大营,他的语气里极为不满,自从上一次他在与锐秦军的恶战中受伤后,他便再也没有机会上战场,中原战场的起义军屡战屡败的消息逼得他快要发疯,他就恨不得率一支军队杀进咸阳去,将赵一、赢禹真和所有的锐秦王朝官员全部杀死,以解他心头之恨。
但自己的叔父项梁公重伤病危至今后,项它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沉默寡言了,眼睛里不时闪过仇恨的凶光,仇恨在他心中一天天的积累,他在等待,等待着复仇的一刻。
此刻他看见了锐秦军大营,复仇之火在他心中开始燃烧起来,再也无法抑制,他转头就向营内奔去,作为监军副帅的陈平怕他有失,也跟了过去。
大营内,楚将项婴正在沙盘前沉思,他得到斥候情报,锐秦军居然只来了三万人,东线战场明明有十五万的南征大军,那么其他十二万人到哪里去了?
他心中有一种不妙的感觉,虽然江东青海道那边也出现了一支锐秦军,旌旗铺天盖地,但智谋不亚于张良的谋臣陈平认为,这是锐秦军在虚张声势,最多只有一两万人。
难道是…………?
对于楚军在各地战场部署上的薄弱,项婴是心知肚明,他最担心的是江东东面防御薄弱,彭城和复辟楚国的黔中郡一线只有三万军,如果锐秦军真的从苏杭道南下复辟楚国后方,抄东线的后路,大楚形势堪忧。
项婴目光一直盯着彭城冯翊郡,陈平便明白了他的担忧,“将军,卑职也同样担忧东线。”
项婴霍地转身,注视着以神机妙算阴险狡诈著称的陈平,“你也认为秦狗赵一会分兵南下彭城郡?”
陈平点点头,“斥候来报,关键是东线战场现在的锐秦军主帅是赵一而不是杨翁子。杨翁子不会分兵深入敌后,冒险寻求大的突破。彭城郡不是他的感兴趣之地,但秦狗赵一则不同,他是从全局考虑,如果他发现楚军东线薄弱,他必然会有所考虑,而现在他的兵力明显减少了。。。。。。”
陈平说到这里,顿了顿嗓音,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却很明显了,锐秦统帅赵一必然已派兵去了东线。
项婴和项它眼中露出了掩饰不住的焦虑,如果东线薄弱地带阵地被攻破,锐秦军长驱直入关中,直奔彭城而去,大楚怀王一旦有失,那么他们守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
这个项羽和范增耍得是哪一出戏呢,哪有这么布置兵力据守各处的呀?
这就像一只桶,别的地方再坚固,只要其中一处出了问题,桶中的水同样会流光。
“先生认为,我们该怎么应对?”项婴项它二人心有点乱了。他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陈平微微叹了口气。“现在的选择已经不多了,如果非要有所选择。那么我可以列出三策。”
“先生请说!”
“上策是两位将军与眼前的锐秦军速战,尽快击溃这三万敌军,然后火速救东线薄弱阵地,中策是我大楚国后方各地守军弃城出击,出兵五万增援东线,使东线的兵力增加到爆棚状态,或许能抵挡住锐秦军对东线的进攻,下策是我大楚军全线放弃巫山郡回守彭城一线,撤回彭城郡和黔中郡,坚守大楚国腹地。”
项婴项它当即不约而同地摇了摇头,“下策首先就不能考虑,中策虽然最好,但楚怀王肯不肯让步,还是一个问题,何况还有宋义这条软蛋的制肘,我估计最多能拿到手三万军援军,分所有人手守青海道,那么东线最多只有更多几万军防御,能否坚持得下来?”
“两位的意思是,只能选上策?”陈平听懂了良哥项氏将军的意思。
两位项氏将军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神情,“应该说只有上策是掌握在我们楚人的手中,不过…………”
项婴缓缓走到大帐门前,凝视东北方向的锐秦军大营,仿佛在自言自语,“两军决战,应该以稳健为重,如果仓促应战,会得不偿失,最终导致失败,我该何去何从?”
这时,他忽然看见一名楚军万夫长如一阵风似的向大帐奔来,守营帐大门的两边守兵人怎么也拦不住他,后面还跟着一队武装到牙齿的持刀楚兵,项婴眉头一皱,这是出了什么事?
“不要拦他,让他直接进帐来!”项婴随即吩咐亲兵一声。
片刻,楚军万夫长冲进了中军大帐,大声嚷道:“将军啊,瑞奇马汀军在构筑大营,不趁此机会进攻锐秦军,更待何时?”
“你不要这么叫嚷!”
项婴极为不悦道:“该不该进攻我心里有数,不要你来教我。”
“将军,请多三思!”
旁边项它见状,有所触动的他小声劝道:“我们应该理解弟兄们渴望复仇的急切的心情。”
他其实就在暗示项婴,偶们应该出兵决战,不要一味保存实力而避战。
项它点点头,又对万夫长道:“稍等片刻,我领兵和你去看一看。”
这时,陈平不安逸地表态了,项婴随即吩咐项它他,“点一万五千步骑军,没有得到我的命令之前,不许出营掠战。”
东线局势的危急使大楚军不可能长期和锐秦军对峙,但他又不想仓促决战,便决定先和锐秦军接触性与试探性地一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