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煮酒探西游-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一听,马上就叫法会暂停。水陆法会原本计划是做49天的,现在是第7天。
   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这句话有3重意思:
  
   1。 水陆法会暂且停止。不做了。
   2。 等我派人去西天把如来佛的“大乘经”取回来。
   3。 取来大乘经后,再重新做这场水陆法会。
  
   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这下好了!
   唐僧吃了人家的嘴软; 拿了人家的手软; 推也推不掉; 躲也躲不脱; 只好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注意,他说的是 “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说明他自己并不对这个“经”产生需求。是帮唐太宗去取经。
  
   唐太宗多少还有点担心他一去不复返。于是说:“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就去那寺里佛前,与唐僧拜了四拜,口称 “御弟圣僧”。
   唐僧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那唐王果真十分“贤德”; 把个玄奘师傅感动的连毒誓都发了。
   
  
   唐僧回到寺里。几个徒弟都来相见:“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唐僧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语:
  
   1。 大抵是受王恩宠。
   2。 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不得不啊!我已经受了他的恩宠,所以不得不尽忠报国。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 不得已要还他一个人情,那就只有替他卖一回命了。
  
  
   结论: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而是唐太宗派遣唐僧去帮他取回这个经。
(10) 唐太宗地府还魂 
   
  
  
  
  
   
   上回说了; 不是唐僧要取这个经; 而是皇帝唐太宗要取这个经。
   那么,唐太宗要这个“经”究竟想干什么用? 还得从“唐太宗地府还魂”说起。
  
   
   《西游记》第10、第11回,讲了一个关于唐太宗死而复生的故事。
  
   故事的起因是一条龙和一个算命先生打赌时,触犯了天条而当斩,天庭行刑的刽子手叫魏征,魏征在人间的职务是太宗皇帝手下的一名大臣。于是,这条龙便向唐太宗求情,叫他阻止魏征行刑。
   唐太宗答应救龙一命,但是,这条龙还是被魏征给斩了。于是,龙的冤魂便天天缠住太宗皇帝索命,最终导致唐太宗一命呜呼,到阎罗殿报到去了。
  
   我们知道; 普通人死了; 都是由钩魂使者; 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之类的角色拿脚燎手铐把你强拉硬扯去的。
   而皇帝唐太宗死了则不同; 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 只见他跪拜路旁,口称:“陛下,赦臣失误远迎之罪!”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看样子; 是阎王有请在先; 崔判官是在得到消息后抢了先。总之,大家都对唐太宗很尊敬。
  
   到了阴曹地府,虽然阎王、判官对他很“尊敬”,但是阎罗殿的各种鬼都对他很不友好。太宗皇帝主要受到了三次惊心动魄的“恐吓”。
  
   首先遇到的是他的老头子李渊,哥李建成,弟李元吉; 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上来就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阎王; 共计有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
   这十殿阎王全部都出了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对杀人如麻的唐太宗; 真是客气啊!
  
   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
   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 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皇帝还魂。
   崔判官顺便做了一次导游; 带着唐太宗参观了一次地府。
  
   到了地府的十八层地狱; 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一个个被紧绑牢栓,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
   太宗看得心中惊惨。这是第二次恐吓。
  
   过了奈河桥,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这些人,不对,他们都不是人,而是鬼!他们都是来拦住太宗皇帝索命的。
   这是第三次恐吓。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
   太宗空身到此,那里有钱?便立一约; 借得金银一库,叫太尉尽行给散。
   判官又吩咐众鬼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 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
  
   
   判官送唐王直到超生贵道门; 判官道:“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开始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由此可见; 太宗皇帝为什么要招集全国高僧,举办一次旷世规模的“水陆法会”?原因就在这里,是阎罗殿的崔判官叫唐太宗复活后办的。
  
   崔判官叫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 有两大好处,说得非常清楚明白:
   
   1。 凡以前的种种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
   不善; 就是恶;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逼父; 杀兄; 害弟; 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 这些都是可以改的。只要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也就改了; 这些无数枉死的孤魂野鬼便可得到超度; 也就不再追究你的责任了。
   
   2。 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还可以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 不要作恶。这样; 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最揪心的); 唐太宗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一回到阳间; 他就着手大办这个水陆法会。
  
  
   因为唐太宗大办水陆法会,所以才招来了全国的高僧。在众高僧里面,又“海选”出了唐僧陈玄奘法师做坛主主持人。
  
   顺序就是这样的。
(11) 真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唐太宗办水陆法会; 从本意上讲; 并不是要宏扬佛法; 而是要达到他个人的两个目的:
  
   1。 超度以前枉死在他手上的无数孤魂野鬼; 通过办这个水陆法会; 以前所行的种种恶; 就改了; 就没有了。
   2。 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行善; 不要作恶。办了这个水陆法会; 就能保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这场水陆法会; 从全国各地海选出一千二百名高僧; 聚集到长安化生寺; 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 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定本年九月初三,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由陈玄奘大阐法师,开演诸品妙经。太宗及文武皇亲国戚,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那么,这场水陆法会的场面有多大呢?数据如下:
   1。 级别之高:这是一场有全部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佛事活动。
   2。 人员之多:聚集了有一千二百个和尚一起作法。
   3。 时间之长:计划作法的时间,为连续七七四十九天。
   相信各位都没有见到过如此大场面的佛事活动。
  
   那么,这么大的场面; 究竟能不能超度以前枉死的孤魂野鬼呢? 不好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 以身作则; 带头行善; 劝化全天下的人都来信佛行善不作恶不危害大唐; 这个目的; 是百分之百的可以达到嘀!
   这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是有数的; 因为他完全有能力支配这场水陆法会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第一点; 唐太宗的心里就没有数了;你们这些和尚到底有多少道行? 你们念的经究竟有多大的法力? 你们究竟能不能超度孤魂野鬼? 唐太宗绝对是半信半疑的。
   
   此时;他最关心的就是: 枉死的孤魂野鬼能不能被超度。
   超度; 指诵经等佛事活动使鬼魂脱离苦难; 重新超生; 投胎转世。
  
   那么; 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 在我们这一群善良的人的印象中; 都是“坏事做绝”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但是,我们今天是在讲西游记; 所以应该尊重原作者的意思来讲解。原作者可没有说是坏事做绝的人不得超生。而是这样说的:
  
   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
   
   注意: 是“枉死的”不得超生。
   这些人; 按生死簿; 死期到都没到; 就被唐太宗杀了; 所以是枉死的。
   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 无收无管,他不超生; 他就守这儿; 天天蹲点; 赖在这个鬼地方不走了专等你来; 嘿嘿; 总有一天; 你李世民是要从这走的; 叫你也莫想投胎享荣华。
   你说李世民他想了怕不怕?
  
   所以; 究竟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就成了他内心深处最大的隐痛!
  
   你们这些和尚到底行不行啊?! 究竟能不能把这些孤魂野鬼都弄走啊?!
   就在唐太宗半信半疑的时候; 观音菩萨跳出来说:“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 根本就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仅仅只能做做样子; 给天下的老百姓看看而已。
  
   你说; 观音菩萨只这一句话,是不是说到唐太宗的心坎里去了?
  
   菩萨又说:“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
   此言一出; 唐太宗心里的疑虑尽释; 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连忙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观音菩萨可没有随随便便地就和他讲什么大乘真经,而是现出真身,让大家都知道她是真的观音菩萨。这是在进一步取信唐太宗。并留下一个帖子点化道: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注意: 这个真经对于唐太宗来说,仅仅只有一个功能作用; 很简单; 就是“能超鬼出群”。
  
   这个“能超鬼出群”的真经,菩萨并没有上台开讲,而是:如果你想要,你就到西天如来佛那儿去取。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好了! 水陆法会也不做了; 取真经要紧; 待取来真经; 再重做这场法会。为什么法会只做了七分之一,就中断停止了?因为菩萨说了,这个度不得亡者超升,做了也是白做,不起作用的。
   
   前面说过,唐太宗办这个水陆法会; 可能有两个目的。如果他仅仅只是为了做给天下人看的; 劝化全天下人都来行善这一个目的; 那么他的目的就已经圆满的达到了; 他也就不会稀罕什么西天的真经了; 对吧。
  
   可事实是他非常的、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个真经; 那么; 这就只有一种解释: 他要彻底地把这些枉死的孤魂野鬼都弄走! 这才是头等大事。至于摆摆场子、做做样子给老百姓看,倒是次要的了。
   至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唐太宗之所以要到西天求取大乘真经的真正目的:
  
   1。 不是为了宏扬佛法佛教。
   2。 不是为了普度天下众生。
   3。 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 做的孽; 犯的罪; 扫清心中的鬼。
(12) 取经难; 传经更难
  
   
  
   
  
   唐太宗之所以需要如来佛的经,是为了消除自己以前所行的恶; 做的孽; 犯的罪; 扫清心中的鬼。上回已经说明。但是细想:要是观音菩萨不告诉唐太宗,唐太宗会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吗?肯定是不知道的!
   如果唐太宗不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可以为他解灾,那他也就不会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了。所以整个事件的关键之处还在于观音菩萨。
  
   那么,观音菩萨又为什么要来指点唐太宗呢?《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讲得非常清楚: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 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
   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如来见了,心中大喜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凡作一部大书,必有提纲挈领之处,然后线索在手,丝丝不乱。此一回为取经故事千头万绪之总纲; 不明此; 则极易被后面取经过程中的精彩故事所迷惑。
  
   从这个总纲可以看出: 取经的最初缘由; 是如来佛祖要传经; 而不是唐僧要取经; 也根本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
  
   这段提纲挈领的文字; 数百年来竟无人读破; 都误把“传经”作“取经”。
  
   
   如来佛祖要传他的经; 要把他的经永传东土,这个难度其实是挺大的。
   怎见得? 是万水千山; 路途遥远吗? 不是的; 是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旨要,怠慢正宗。
   这个难度究竟有多大呢?派谁去,都完成不了这个任务,只有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方可去得。
  
   那么; 我堂堂中华真的很愚蠢吗? 以至让佛法无边的如来佛祖都感到传经难; 我们来看《西游记》中是怎么讲的:
   
   1。 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八戒同志; 此时扮演的角色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匪类”。猪八戒同志因为没有个赡身的勾当,只是依本等吃人度日。
   猪八戒在为匪的时候; 是靠“吃人”来过生活的; 而且还是“依本等吃人”的。可见猪八戒同志为匪是有“几不杀”;“几不抢”原则的; 说明他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菩萨点化他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
   猪八戒同志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