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煮酒探西游-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沙僧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 取经走了十四年; 基本上就没他的什么戏。这不免令人生疑; 他究竟真的是个老好人还是假装出来的?
如果他是假装出来的一个老好人; 那么; 他的动机、目的就是想通过伪装手段混进取经队伍; 在里面搞破坏! 可是; 西游记看到结束; 也没发现他使坏; 那么; 在这部小说中; 就只能把他定位成: 真的是个老好人。
在取经队伍中; 沙僧的工作任务和孙悟空、猪八戒是一样的; 负责消灭妖怪; 保护唐僧; 使取经队伍得以前进。
可奇怪的是; 沙僧居然没立功; 一个大妖怪也没打死; 功果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他的工作业绩; 猪八戒就经常向孙悟空要功果; 或是干脆直接抢功果; 沙僧他却没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济; 打不过妖怪呢?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本事:
1。 第二十二回: 沙僧和猪八戒先斗了二十回合; 不分胜负。又斗了两个时辰(四小时; 即半天),不分胜败。这说明沙僧和猪八戒的本事是差不多的。而猪八戒比孙悟空也差不了多远; (两个可以从二更斗到天亮)。
2。 在花果山; 沙僧见到假取经队伍时,只一招就把假沙僧打死了! 可见身手是相当利落的。那行者恼了,轮金箍棒,帅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在只身一人的情况下; 对付一个行者和一群小妖; 还能轻易逃脱!
3。 沙僧以前是玉皇大帝的保镖; 功夫肯定不会差!
这就说明沙僧还是有本事的; 可他为什么就不打妖怪呢?
从头看到尾; 沙僧总是说; 我看着师父; 当师父被捉走后; 他又说我看着行李; 总之不肯卖力上前; 再就是干脆让妖怪抓去; 一上场打不了几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小。
沙僧不卖力; 在取经队伍中有什么用呢? 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 怎么会被观音菩萨选中呢?
我们从双向选择的角度分析:
1) 观音菩萨为什么会选择沙僧
第八回; 观音菩萨与惠岸走到流沙河时; 沙僧跳出来就捉菩萨,并和惠岸交过手; 观音菩萨这个时候就选定了他。
这是菩萨选择的第一个人; 菩萨此时是否决定了要用孙悟空和猪八戒? 这是不确定的; 就算菩萨决定了要用悟空八戒; 那悟空八戒是否一定就会答应? 所以这也是不确定的。
因此; 观音菩萨在此时选择沙僧; 绝对是对他寄于厚望的; 因为菩萨在此时只知道沙僧曾经是玉皇大帝的保镖; 保一个唐僧应该没有问题。所以; 观音菩萨选择沙僧; 是有充足理由的。
2)沙僧为什么会选择保唐僧
沙僧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
沙僧很痛苦; 这个时候; 菩萨说:“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观音菩萨开出了两个条件: 教飞剑不来穿你; 复你本职; 这对沙僧来说; 是相当优厚的; 所以沙僧满口答应; 成交了。
三个徒弟中; 观音菩萨最先看中的是沙僧; 并且给沙僧开的价也是三人中最高的! 这就说明菩萨本来是指望他来大展身手; 降妖捉怪的。
可是; 沙僧加入到取经队伍后; 一点也不卖力; 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个混日子的人; 究竟好不好呢? 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 从孙悟空的角度看: 经常帮忙打妖怪; 又不争功; 沙僧是个好人。
2)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 经常帮忙打妖怪; 又不争功; 沙僧是个好人。
3) 从唐僧的角度看: 沙僧是个好人; 唐僧从来就没批评过他。
4) 从观音菩萨的角度看: 沙僧偷懒; 很不卖力。
沙僧一直跟着在走; 尽管他不打妖怪; 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 观音菩萨也不能单方面毁约; 所以没把他这个只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 所以就没什么功果; 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 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 但是; 他显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 因为他也是得了正果; 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三个徒弟的投入与回报模拟值如下:
悟空: 投入95%以上的精力; 付出了95%以上的行动。
八戒: 投入60%以上的精力; 因为经常在困难时期想散伙; 不是全心全意。不过他也有许多苦劳; 又挑担子又降妖; 在关键时候还是比较卖力的; 付出了60%以上的行动。
沙僧: 反正他只是跟着走; 不过在关键时候起到了稳定作用; 投入了20%以上的精力。最不卖力; 挑担子的时候较少; 多数时候是八戒在挑担子。付出了20%以上的行动。
这三个人都得了正果; 按60分及格算; 模拟值: 佛=90 菩萨=75 罗汉=60
悟空: 投入95%以上。回报 90
八戒: 投入60%以上。回报 70
沙僧: 投入20%以上。回报 60
从中可以看到: 在西游记中佛组织里混;
1。 从成绩看; 付出越多; 回报越高; 付出越少; 回报越低。
2。 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看; 投入越少; 回报率反而更高。
什么是团队精神? 这就是团队精神。一个健康的团队不仅仅要提供精英人才发挥能力的空间; 更要提供闲杂人等混日子的空间。
从外部环境看; 取经团队允许有人混日子。但是; 我们本着“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条最本质的原则来看; 沙僧他不应该无所作为; 他应该精神饱满; 朝气蓬勃地去打妖怪; 以便获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 沙僧他放弃了; 所以; 有人说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 不为功名所动; 不受外界诱惑。我说这些都是屁话! 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既然沙僧选择了放弃进取; 那就一定是因为放弃对他最有利; 进取对他没多大利!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呢? 从这一路上的表现中看不出来; 那么; 我们往前推; 看沙僧是怎样被贬到流沙河的。
(74) 卷帘大将
沙僧因为打破了玉皇大帝的一个杯子; 就被贬下界来; 并且受到酷刑: 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
量刑过重; 很不正常。于是就不免被人怀疑他是个用苦肉计的卧底。
沙僧是卧底的说法; 一般有两种:
1) 说沙僧是如来佛祖安置的卧底
证据是沙僧没喝子母河的水; 这个应该说不通。如来没有必要安排一个卧底在取经队伍里面; 因为有39个暗神一直在监视; 并且记账。再说; 就算如来想安排一个卧底; 也不可能把玉皇大帝的贴身保镖兼秘书安排下去。
2) 说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
如果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 那么; 目的就只有一个: 破坏取经! 沙僧有没有破坏取经呢? 这要分两个部分看: 他加入取经队伍之前与之后。
从他加入取经队伍起; 到取经结束; 并没有发现他破坏取经; 而且在关键时候还有挽救取经队伍的行为; 这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玉帝的卧底。
沙僧在加入取经队伍前; 有过破坏取经的行为; 因为他曾经吃了9个取经的僧人。有人说那是金蝉子9次转世都被他吃了。这金蝉子的脑子不是进了水么? 每次转世后就专程跑来喂他?! 就一点也不改变策略?
原文上讲:“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沙僧吃的这9个和尚是有道行的; 头骨比鹅毛还轻; 这9个和尚是分几次吃的; “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取经人总共只出现过“几次”。
沙僧只吃了几次取经人; 这几次取经人中有道行的和尚共有9个。“几”是一个不确定的数目; “九”是一个确定的数目; 并且是最大的个位数。9个取经人是分几次吃的; 那就不是分9次吃的! 每次吃两三个; 才与“几次吃了9个”相附。
所以; 这就不可能是金蝉子9次转世;
沙僧被称为“久占流沙界吃人精”; 几乎是见人就吃; 吃人无数,而9个僧人和“无数”相比; 简直微乎其微! 说明沙僧的攻击目标是所有过路的人; 而不是只针对和尚!
因为沙僧没有食物吃; 饥寒难忍,所以客观上破坏了早期的取经队伍。如果他是卧底; 他就不会对菩萨说这些事; 如果他是卧底; 他混进去后就应该搞破坏!
现在; 当观音菩萨路过流沙河的时候; 沙僧走上岸就捉菩萨; 动机是什么? 饿了; 准备吃菩萨充饥。
但在他得知是菩萨的时候; 就收了宝杖,纳头下拜; 说了自己很痛苦的现状; 并向菩萨道歉:“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他受的罪最大; 但他并没有向菩萨求救。
我们再看猪八戒:“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再看孙悟空:“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他们都是主动向菩萨说好话求救的。
沙僧没有向菩萨求救; 是菩萨主动要帮助他的。
菩萨向他保证“教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这两个条件时; 沙僧爽快地答应了; 并说“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这句话说明沙僧非常重视前程; 生怕误了。
然而; 沙僧在取经路上的一贯表现; 毫无卖力进取之心; 又否定了他重视前程; 他压根都没幻想再回到天庭去官复原职! 就算后来封为金身罗汉; 也没像猪八戒那样表示不满; 职务高低无所谓。这就奇怪了; 沙僧究竟要什么?
菩萨的两个条件: 1。教飞剑不来穿你。 2。复你本职。
既然沙僧不看重第2个条件; 那么; 他必然看重的是第1个条件! 既然他这么看重第1个条件; 就说明“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的痛苦; 他已经无法忍受!
玉皇大帝为什么要如此折磨他呢? 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打破了一个杯子么? 不太可能! 猪八戒调戏嫦娥也只是贬下界来; 没有别的附加刑罚; (错投猪胎的责任是他自己; 不是玉帝); 难道沙僧犯的罪比八戒还大?
如果沙僧真的犯了什么罪; 他贬下来就应该去投胎! 沙僧并没有投胎; 这就说明玉帝没有用明文规定的天条来处分他。那么; 沙僧在流沙河受罪; 就只能说明是玉帝用的私刑!
玉帝和沙僧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呢? 有一首诗讲沙僧: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
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豪杰人家做模样”; 沙僧是在地上修仙得道的; 曾经是许多人的偶像。长得帅; 功夫高; 被玉帝相中; 一步蹬天; 做了万神主宰玉皇大帝的保镖兼秘书; 并且允许他带兵器上朝。可见玉帝对他是最够意思的。
孙悟空猪八戒的兵器都是老君炉子里炼出来的杀人凶器; 正规军用品; 而沙僧的兵器却不是的; 是一根赶面杖; 是哪的? 是月宫里的; 是月宫嫦娥家里的!
“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
沙僧怎么会有嫦娥家里的赶面杖? 莫非他在嫦娥家里吃过面? 这个东西不要说人间少,就是天上也少啊; 怎么就到他手里去了?! 莫非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
如果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 他又怎么敢把这个证据天天拿在玉帝眼前晃? 所以他与嫦娥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这就只有可能是玉皇大帝赐给他的; 即使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 最多也和猪八戒一样; 依天条贬下界来。很显然; 沙僧犯的罪比这要严重的多!
并且; 还不能公开宣判; 那就只会是这样一种可能: 他这个卷帘大将与王母娘娘卷到一起了!
沙僧最有条件受到王母娘娘的引诱; 而玉皇大帝出入月宫与嫦娥幽会时; 就提供了他们幽会的时机。
但有一次; 玉皇大帝该去月宫时没去; 是叫天蓬代替的; 而沙僧与王母娘娘不知道; 结果奸情败露了; 沙僧在慌乱中打破了一个杯子。
猪八戒和沙僧这两个人都是那个时候贬下来; 八戒干玉帝的小老婆; 沙僧干玉帝的大老婆。八戒没干成; 处分轻些; 沙僧干成了; 玉帝要把他的心捣烂才解恨!
沙僧在流沙河变得丑陋无比;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已经是心死了; 对什么都无所谓了; 所以在取经中; 他就没有什么追求; 他最需要的是平静。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
三藏道:“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
大家都失去了信仰; 大家却都往那个不太信任的地方奔! 因为有利; 这才是正常的; 理性的。
(76) 唐僧取的是什么经?
唐僧来到雷音寺取了哪些经呢?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云: 共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经名我就不复制粘贴了; 占篇幅。具考证; 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取的确实是这些经; 不过这不重要; 我们还是来看西游记。
当时; 唐僧在负责传经的阿傩、伽叶两位老同志的陪同下; 参观了藏经宝阁后,两位老同志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三藏一听就傻了; 他确实没攒什么钱; 回答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挑了两担,下山去了。
这次传的是白卷。悟空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抠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
四众急急回山。
佛祖笑道:“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即叫阿傩、伽叶,再传有字的真经。
阿傩、伽叶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再次勒索; 佛祖已经表态了的; 你再向谁告去? 三藏无物奉承,只得把唐王亲手所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们; 双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傩接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伽叶才去传经。
唐僧终于把经取到了。但是; 准确的说; 那几大卷,几大驮,几大捆; 几大担,都是中华大唐国长安唐太宗收。唐僧不过是个邮递员; 帮唐太宗送了一趟货而已。
唐太宗天天盼他取经回来; 好重做水陆法会; 超度亡灵; 以解杀戮之灾。终于盼回来了; 太宗道:“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何如?”唐僧便于雁塔寺登台,方欲讽诵,忽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唐太宗只好又选高僧,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
唐僧取的那个经并不是他的经; 那是唐太宗的经; 那些经里究竟写的都是些什么妙法; 他还没来得急看呢; 扔下就走了; 他已经修成正果了; 得快快赶去接受如来佛祖的封赐!
唐僧的修行历程如下:
1。 由金山长老启蒙; (见附录)
2。 由观音菩萨点化; (见第十二回)
3。 由乌巢禅师传授; (见第十九回)
4。 由孙悟空具体指导; (穿插各回之中; 太多)
5。 由如来佛祖封授。 (见第一百回)
如果唐僧没有得到观音菩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