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恶不料高览竟然勇猛如此,只三回合就拨开杨恶手中的狼牙棒,并趁势冲杀而过。

    眼看着高览就要领兵冲出走脱了,此时赵云领军也赶到了,连忙构建第二道防线阻截。

    见赵云领军拦路在前,高览心知自己帐下军马能够冲出杨恶阻截线,已是不易;此时又遇赵云拦路,高览便想要折军转向,朝侧面暂时撤退。

    赵云知晓高览之军几乎力竭,不可能正面再冲锋突围,必会折转从侧面逃走。赵云岂能让高览如愿,立即领兵前压而去,缩短自军与高览军的距离。

    如此情况,两军距离太近,高览再想要折转军锋至侧面逃跑,必会被赵云兵锋冲入,拦腰斩断高览军兵锋。若是如此,高览骑军的冲锋之势必被打破,失去骑兵冲锋优势,高览骑军想要再走就根本不可能了。

    情况如此,高览来不及犹豫,决定背水一战,硬冲赵云军阵,想要借帐下骑兵尚有冲锋之力,尝试一波能不能正面打出一条出路来。

    赵云见高览领兵拼死冲锋而来,却是毫不畏惧高览,亦是领军阻挡在前。

    而赵云更是亲自持枪驾马,直冲高览对阵,想要擒贼擒王,将高览先干掉,这样渤海军自败无疑。

    见赵云冲锋而来,高览也是一惊,想不到敌阵中的白衣小将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竟然不惧骑军冲锋,敢独骑持枪阻截。

    “找死!”高览大吼一声,手中长刀挥舞,想要阵斩胆大狂妄的赵云。

    却说赵云冲向高览,心中虽是毫不畏惧,却也知道此举实乃作死。因此赵云在即将与高览骑兵军锋接触之时,却是突然御马侧身一跃,战马跳起半空,踩向高览冲锋骑兵。

    见一人一马从空中飞来,高览顿时大惊,眼看着就要被赵云战马踏中,高览立即使劲拉车缰绳,强行令战马稍微****。

    千钧一发之际,高览的马术细节操作,令高览连人带马侧移了半尺,恰恰躲开了赵云的战马飞撞。

    没能撞中高览,赵云也不慌张,以掌拍在马背,双脚一蹬,却竟是跳到了高览身旁的一骑兵马上,将那名渤海骑士从马上丢开,快速夺取战马,随高览军一齐奔驰。

    而就在此时,跟着赵云跃起的战马却是飞撞向前,直接撞到十数名高览军骑兵,所有被撞的,连人带马尽皆骨碎吐血,绝命当场,一时间高览军中无数人被迫拨马躲避前方倒地的战马,强悍的冲锋之势顿时受挫。

    待见赵云竟然马术如此高招,竟完成空中跳马、换马、杀敌、夺马、控马等一系列动作,高览军尽皆惊骇。

    就连高览这等沙场悍将也是一惊,即便是他,也从不曾见人能胆气英勇如此,完成这般惊人的一些列动作,简直如同人形怪物一般。

    不过高览毕竟乃大军猛将,立即平复心中惊骇,持刀杀向赵云。

    赵云却是不愿和高览交战,两军对冲军阵,士卒绝不会有空顾及前方是敌是友,只要是面朝自己的,统统杀掉,背朝自己的则不做搭理。

    眼看着两军骑兵就要正面交锋,赵云可不愿被自己帐下的军士拼杀,而此时他顿挫高览军冲势的目的也已达到,便立即拨马向侧面逃跑。

    高览想要追击赵云,却有担心自己乃大军头阵,若是突然调转方向,后面士卒必定跟随,届时大军整体阵型必定混乱,不战自溃。

    在赵云拨马脱离对阵范围之后,双方军马刹那间便冲撞一起,一时间双方尽是人仰马翻,刀割血溅声不止,马嘶人吼声不绝。

    只可惜高览军本就是受伏击的军队,又被赵云驾马跃起冲撞,士气、体力、冲势尽皆不如并州军。

    只一个对冲,便损兵折将无数,完全处于劣势。

    而高览自己,则凭借着出色的武艺、马术,却是独自冲出了并州军的阻截军阵。

    高览冲出后,回视了一下身后,正见自己帐下士卒尽皆困在并州军阻截包围中,冲杀不出,覆灭也只是须臾之间。

    见此行状,高览自觉回天乏术,虽然心痛不已,却是不敢折返,而是立即拨马撤退,打算回广宗整兵与袁绍大军会合,卷土重来,再报此战之仇。

    高览刚刚准备驱马逃走,从旁却突然杀出一骑,直朝高览而来,正是之前在高览军面前装完逼就从侧翼走脱的赵云。

    见赵云杀来,高览大怒,心骂若不是赵云此前顿挫大军冲势,说不定此时他将带领不少兵马杀出并州军堵截,走脱而去。

    (本章完)

第90章 张郃() 
赵云独骑阻拦于高览身前,高览心中亦是暴怒无比,话不啰嗦,长刀在手,直接驱马朝赵云杀来。

    赵云也毫不惧怕高览河北四庭柱的名头,亦是挺枪刺杀而来,手中长枪出挑如龙,与高览的长刀相互交错,迸得空中火花四起,铿锵作响。

    高览自身便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乃是袁绍帐下的一流大将,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高览的武艺虽不如颜良、文丑二人,但是却也是不俗寻常,一把长刀在手里被挥舞得虎虎生风,一时间令赵云也难占上风。

    赵云与高览互相交战,来回对拼不止,心中亦是各自兴奋异常。

    能与高览这般武艺不俗的猛将战斗,乃是人生一大乐事,尤其对于赵云这等好战猛将而言。

    长枪连刺。

    长刀横扫。

    二人来回拼杀,却是互不相容,彼此皆是斗志昂扬。

    不过赵云还是技高一筹,又加上高览领军长途奔袭,又领军突围冲阵,状态却不是盈满。在双方战斗过了三十回合后,高览的长刀挥劲力道却是渐渐不止,而赵云反而是愈战愈勇。

    只见赵云长枪一刺,高览来不及格挡或是躲避,肩膀正中枪窝,吃痛之下,手中长刀亦是落地。

    赵云趁势长枪一扫,将高览全身直接打落马下,随即枪尖直指高览咽喉。

    如此行状,高览不敢动弹,不久后又有士兵前来接应,将高览紧紧绑缚,押送带走。

    自此,高览所领追兵尽皆死的死、降的降,没有一人走脱掉。

    解决了高览追兵之后,丁靖却是急着快速领军进兵魏郡,夺取邺城最为要紧,没空押解这些投降的俘虏。于是只带走俘虏中伍长军职以上的精锐士卒,盔甲、兵器、马匹、战旗等也全部收拢车马之上,随大军辎重一齐带走,至于其余降兵,则统统放走不管。

    解决了高览军,赵云、杨恶立即领兵回归本部大军,丁靖令大军骑兵暂时休息一个时辰,点火造饭,暂解刚才之战的疲乏之后,立即让全部骑兵快马加鞭,亲自领军朝魏郡奔袭而去,而贾诩依旧带着步卒紧跟随后。

    丁靖军之所以如此着急,只怪魏郡这个地盘太过重要。

    丁靖决不能让袁绍安然得到魏郡,必须赶在袁绍的攻伐大军之前,率先兵临魏郡,拿下邺城。

    不过丁靖对于能否赶在袁绍军之前到达魏郡,丁靖心里也没有谱。

    袁绍大军屯兵巨野,距离魏郡也不是很远,其中袁绍军中也有不少骑兵和健卒,奔袭能力亦是不弱,很可能已经到达魏郡,并且已经展开攻城拔地的行动了。

    ……

    丁靖不知道,他的担心果然应准了,此时袁绍的先锋大军已经到达了魏郡邺城之下。

    袁绍帐下大将颜良,领兵四千骑兵先行,日夜不停的赶路,在两日前下午就已经到达了魏郡邺城地界。

    颜良的四千骑兵到达后,也不急着攻城,却是就地一面令人构建驻扎数万人的基本营寨,一面令人就地伐木取石,制造攻城器械。

    次日下午,文丑亦是领着一万精兵赶到邺城外,而正好颜良赶制的攻城器械也基本足够。

    颜良、文丑二人知晓邺城中兵马不多,最多只有四千守军,便令人向城中放箭送信,叫邺城守军速速开门投降。

    邺城内官民见袁军大军兵临城下,顿时心惊胆战,又见城内守军稀少,心中亦是顿生投降情绪,纷纷呼喊着开城迎接袁军。

    邺城内大多人都主张投靠袁绍,又有袁军兵临城下,如此情况,城中唯有一人焦急得不行。

    此人便是沮授。

    原来自韩馥死后,冀州士族官吏纷纷寻找着投靠之主,其中大多心向渤海袁绍,唯有沮授、辛评、赵浮等少数人,是比较倾向丁靖的。

    因此,丁靖领兵入冀的时候,赵浮带夏侯兰取得常山郡,辛评带高顺去取得广平郡,唯有沮授留在邺城,准备劝服邺城守将张郃献城投靠丁靖。

    熟不料张郃这个人一根筋,对丁靖没什么感觉,也不急着投靠丁靖,反而想试探一下丁靖,了解一下丁靖的为人。

    于是便要求丁靖去清河打败田楷,为韩馥报仇后,那时张郃再献城领兵投靠并州。

    张郃此举只是简单的试探,一来是在送出冀州基业之时,不枉为前州牧韩馥报仇;二来是试探邺城和自己在并州军眼中的价值,想看看丁靖会不会为此而敢于领军与田楷交战。

    却不想袁绍军先发制人,没等邺城内的张郃得到丁靖打败田楷的报仇消息,便领军而来,胁迫邺城。

    见此行状,沮授焦急万分,连忙前往城头,求见张郃。

    此时城门之上的张郃亦是着急,城外袁军兵马过万,且攻城器械已经罗列在前,大有一副不开城门投降,便要一举攻城的态势。

    对于袁绍,张郃的内心是矛盾的,袁绍有着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威势称于四海天下,备受世人尊崇,地位极高。

    在韩馥请袁绍入冀对抗公孙瓒之前,张郃是比较中意袁绍的,那时候袁绍名气大、兵马壮、地盘广,绝对是河北第一良主。

    直到公孙瓒进攻冀州,韩馥请袁绍入冀后,张郃的心态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公孙瓒得知袁绍入冀支援的时候,公孙瓒曾发言大骂袁绍,通告河北诸地,言称袁绍龌龊无比,密谋与自己共分冀州,待自己起兵共冀之时,袁绍却假意支援冀州抵抗幽燕,实乃想要暗夺冀州。

    袁绍也因此,后来发言称说,公孙瓒之话语,乃污蔑胡言,是公孙瓒想要让韩馥猜忌袁绍军的反间计。

    虽然不少冀州士民相信了袁绍的辩解,并纷纷谴责公孙瓒诽谤他人、狼子野心,但是张郃心中却留下了隐痕。

    张郃乃河北本土武将,对于临近冀州的幽州猛人公孙瓒,也是略有熟悉。知晓公孙瓒乃纯粹武人,虽有一些韬略和小心眼,但是却不是那种会做出诽谤他人事情的人。

    反而是袁绍,作为一个世家子弟,朝廷官场打磨出的人物,那种两面三刀、阳奉阴违的举动,是绝对做得出来的。

    也因此,在此时袁军兵临城下,要求张郃交出邺城投降之时,城头的张郃,却是有些犹豫了。

    (本章完)

第91章 沮授() 
就在张郃犹豫是否献城袁军之时,沮授却是找上城头,前来求见张郃。

    沮授乃是冀州名人,素以谋略著称,张郃对其也是信服不已,知沮授前来,张郃连忙接见其人,寻计问策。

    沮授上至城头,张郃连忙问道:“城上风大难立,先生此来不知何事?”

    “我来是为城外千军万马,以及将军前途抱负!”沮授直言道,却是果断万分。

    张郃闻言一惊,随即叹道:“先生也见到了,城外袁军虎视眈眈,要我献城出迎,我亦是踌躇不定,先生可能教我如何做?”

    沮授闻言,微微一笑,却是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将军认为献城袁军,投靠祁乡侯,如何?”

    “袁本初四世三公,加之其渤海军兵强马壮,若是我献城归他,令袁军得了冀州,届时袁绍横扫河北,也将是轻易平常。”张郃说道。

    沮授闻言却是大笑,面露讽刺,说道:“袁绍虽然兵力强盛,势力强大,然而渤海却不是一个最好得去处!”

    “为何?”张郃闻言不解,急忙问道。

    沮授手指城下密集列阵的袁军,说道:“袁军虽是强盛,然袁绍其人不似人主,此时其虽强,彼时却不定。”

    张郃闻言却是略微不信,言道:“袁本初四世三公,于朝中之时,就敢只身对抗董卓;此前孤身来到渤海,凭借一人之力就能统率渤海,如此威容器观,知名当世,何言不似人主?”

    沮授闻言后再次大笑,讥讽之色溢于言表,说道:“袁本初虽鹰扬渤海,然却为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并非明主!”

    张郃闻言依旧噗之以鼻,觉得沮授言之太过,认为袁绍绝没有沮授所言的那么不堪,不过张郃却没有心思和沮授争辩这些,直指正题,问道:“先生之见,是要郃舍袁军不投,坚守邺城不屈么?”

    “恕郃之言,若是坚守不投,邺城最多坚持两日,届时袁军必攻入城中,到时候我等想要投靠,不觉得为时已晚么?”张郃直言不讳的说道。

    沮授却是一笑,言道:“此言差矣!将军可知辛评、赵浮引并州军入冀之事?”

    张郃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此事我知晓,辛评还给我致信,让我领城投靠并州丁靖,不过我并未立即答应,而是让丁靖领兵去清河解决田楷军后,再做计较!”

    沮授闻言笑道:“将军,实不相瞒,授亦是心向丁靖胜于袁绍,现此之所以前来拜见将军,乃是要劝说将军不要投靠袁绍,等并州军击破田楷,为韩州牧报仇后,再随我投靠并州,可好?”

    听完沮授话语,张郃可谓目瞪口呆,惊诧的看向沮授,却是言道:“先生……你……郃实不知该如何表达,并虎丁靖虽然骁勇仁义,但是并州毕竟贫瘠,并州军更是将不过数十,兵不过三万,何能与袁绍相比?我实乃不解!”

    沮授却是一笑,言道:“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并州虽是贫瘠,然而丁靖却是经营两年有余,迁徙人口无数,如今已是富足。至于丁靖帐下军将,高顺、徐荣、张绣皆是大将之才,可调动的敢战兵马亦可不止三万。自丁靖经营并州后,羌胡人尽皆臣服,并州军中,可是还有过万羌胡骑兵呢!”

    听闻沮授说明,张郃心中顿时惊诧,自思若真如沮授所言,那丁靖的实力虽不如袁绍,却也算是强盛,甚至超过了幽燕的公孙瓒。

    至于并州军中将领,除了丁靖本人之外,似高顺、徐荣、张绣之徒,张郃却是不甚放在心上。

    张郃亦乃河北四庭柱之一,武艺与颜文二人亦是不遑多让,统兵军战的本事也是不凡。

    张郃对自己的本事还算自信,心中不由对比起投靠袁绍与丁靖有何差异,又有何利弊。

    袁绍帐下兵强马壮,猛将如云、大将无数,张郃前去投靠,想要立即得到重用却是极难。

    而加入丁靖势力的话,想要出人头地,成为数一数二的领军将领,却是相对容易了许多。

    除此之外,张郃对沮授也比较信服,沮授乃冀州名士,眼光卓见也是有目共睹,他的选择应该不会太差。

    鉴于此,张郃心中决定,言道:“先生,郃受教了,只是我邺城中守军人少,若是不从袁军献城,如何抵抗城外大军?”

    见到张郃心动,却是担心城外袁军兵锋,沮授却是一笑,言道:“死守两日,足矣!”

    “啥?!死守!怕是守不住两日,就必要城破!”张郃大叫道。

    沮授却是满脸自信,十足把握般说道:“将军放心,我早已通知广平、清河二处并州军,并州军不刻就会兵至魏郡,击退袁军,解救邺城。”

    张郃听后心中犹豫不决,思虑许久后决定还是先坚持坚持,不久守城不失两日么?他张郃还是自信能够做到如此的,到时候若是实在扛不住袁军攻势,再投降也不迟,最差也不过领兵弃城而走罢了。

    见张郃同意再坚守两日看看,沮授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而之前说的那些话,他都是骗张郃的。

    其实沮授根本没派人出城通知丁靖军邺城的事态,而是寄希望于丁靖的自我察觉与反应速度,希望丁靖能够洞悉局势,及时兵至魏郡邺城。

    这亦是沮授的一场豪赌。

    他在赌丁靖是否能够认识到魏郡对并州军对抗渤海军的重要性,赌丁靖军是否是一支强悍大军,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赶到魏郡对抗袁军,争夺邺城。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沮授的一场赌。

    若是丁靖不如沮授高估,没能看透魏郡的重要性,那么沮授到时候也只能暂隐身份,南走冀州,投靠中原兖州的曹****。

    自曹操迎奉天子后,曹操礼贤下士、匡扶汉室的名声便传播海内,不少冀州人都南下投靠他。

    若是邺城不保,沮授便打算投靠曹操,似他这等想法的人亦是不少,如此时邺城内的一位温润士子打扮的人。

    此时在邺城中,却藏有一位大才,此人面若冠玉、翩翩倜傥、坚毅有容,心怀社稷,有匡扶汉室之心,乃是从颍川而来,本欲投靠渤海袁绍,却见袁绍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