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曹操在名义上也比丁靖要正统得多,要知道当今大汉的天子还在许昌的朝廷中呢。

    因此,无论是从心中的私人意愿,还是明面上的忠贞气节,蔡阳都不想就这么简单的叛离曹操而投靠丁靖了。

    眼见蔡阳的态度似乎有些决然不肯,司马懿的脸上也没有任何焦急,只是对着蔡阳淡然言道:“叔父,此事的确事关重大,确实不能仓皇间就下决定。”

    “对了,我这里有一封家父的请帖,家父想请叔父入我司马家一叙,以相谈这河内郡的局势和出路。”言罢,司马懿又从怀中掏出一封请帖,恭敬地交到了蔡阳的手中。

    蔡阳和司马懿之夫司马防的关系不错,而司马家又是河内郡的大世家,所以对于这封请帖,蔡阳自然是不会拒绝的。

    然而,令蔡阳想不到的是,这封请帖却是司马懿伪造的。

    当蔡阳按照请帖前往司马家之时,却被司马懿早就安排好了人,囚入府中软禁了起来。

    而在蔡阳被软禁的这段时间里,司马懿更是伙同蔡阳的外甥秦琪,偷偷将蔡阳的郡守印绶和兵符盗窃了出来,借此使河内郡各城池和军伍放弃防范,向司隶的丁靖军献地投诚。

    原来,司马懿前来劝降蔡阳之前,就已经料到蔡阳不会选择投降。

    所以,司马懿才率先去见了自己的好友,也就是蔡阳的外甥秦琪。

    秦琪才加入曹军不久,对曹操也未达到死心塌地的程度,而且秦琪还亲眼见识过司隶丁靖军的威势,所以秦琪一直认为河内绝对守不住,并且还认为曹操也不是丁靖的对手。

    故而,在和司马懿相见交谈之后,二人当即一拍即合,准备使河内郡顺利投归于丁靖。

    当然,秦琪也知道自己舅舅蔡阳的禀性,所以他也知道舅舅蔡阳不会轻易同意投归丁靖的。

    为了防止自己的舅舅做出螳臂当车的傻事,秦琪才答应协助司马懿,帮着司马懿一起欺骗软禁舅舅蔡阳,以趁机窃取蔡阳的兵符和印绶。

    ……

    当蔡阳被司马懿从软禁中放出之后,整个河内郡却早已经被丁靖军彻底占据,俨然已经是覆水难收、不可挽回了。

    见此情形,蔡阳只觉得异常的忿恨懊悔,恨不得将司马懿和秦琪二人扔进黄河里喂鱼,这样才能解了他心中的气氛。

    面对如此暴跳如雷的蔡阳,秦琪作为合谋者,当即向其跪拜请罪道:“舅父,恕外甥行事不尊,您若是心中含怨,便请尽管责罚外甥!”

    蔡阳可是亲眼看着秦琪长大的,他岂能不知道秦琪这么做的意图,当即蔡阳长叹道:“琪儿,我知道你是怕我挡不住丁靖的军锋,可是你舅父我又岂是怯战怕死之人?你这么做不是让我愧对于曹公、失节于天下么?!”

    “为父身为从军多年的武将,岂有舍地献城、不战而降的道理?!”蔡阳哀叹道,心中只觉得沉痛委屈,颇有些哀莫大于心死的意味。

    见到舅父蔡阳如此消沉,秦琪也有些坐立不安,他害怕蔡阳会因此而羞愧自尽,如此他岂不是害死了自己的亲舅父。

    眼见着蔡阳的心态有些不对,随秦琪一起前来请罪的司马懿,也是立即出言对着蔡邕开解道:“叔父,如今大将军坐拥半壁江山,河北、雍凉等地也被治理的一片祥和,叔父又何必逆势而行呢?”

    “而且,大将军也传下了命令,说是只要叔父愿意,那么这河内太守的职务,依旧由叔父担任!”司马懿又言道。

    “舅父,现今事已至此,您就听仲达的吧!”秦琪也急忙开导道。

    然而,蔡阳只是摇了摇头,说道:“我失了河内郡,已是愧对曹公了,若是再继续为丁靖效命,那我蔡阳又有何脸面存活于世?”

    “你俩也休要再劝,自此我蔡阳便耕居于乡间,绝对不会受丁靖一官半职的!”蔡阳气愤地说了一句,便也不再搭理司马懿和秦琪,只是扭头向外走去。

    看着蔡阳远去的背影,司马懿的脸上也是一阵诧然,只好向着好友秦琪歉然地说道:“伯常(秦琪字),没想到叔父居然如此刚烈,看来是你我的做法有些过激了啊!”

    对于司马懿的道歉,秦琪只是摇了摇头,说道:“仲达此话不对,不是我们的做法有些过激,而是舅父太过于固执。”

    “总之现在这种情况也没什么不好,与其看着舅父去螳臂当车,我倒是希望舅父躬耕于田亩,远离战事厮杀而乐享安闲呢!”秦琪笑着言道。

    司马懿也是一阵欣慰,同样笑道:“伯常能够这般想法,我心中也能安宁了。”

    ……

    随着河内郡叛投于丁靖之后,整个司隶之地也都被丁靖完全的统御了。

    如此态势之下,丁靖的威势可谓是直指兖州,其浩浩大军可以瞬息就兵临许都。

    一时间,整个兖州都变得有些焦急动荡,连远在淮南领军征伐袁术的曹操,都得到了从许都发来的各种急报。

    显然,如今整个许都上下,俨然已经形成了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是抗拒丁靖军杀入兖州的,发出这种声音的群体最为庞大,大多都是曹操最忠实的拥护者。

    另一种声音则是期盼欢迎丁靖军杀入兖州的,而发出这种声音的群体,无一不是对曹操的统治感到排斥的人士,包括那些遭受过曹操惩戒的世家和官吏等。

    然而,令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连汉帝刘协都表示反对丁靖出军兖州,似乎不愿意看到曹操被丁靖打败的样子。

    (本章完)

第778章 急袭寿春() 
    汉帝刘协本就不是蠢货之流,哪怕面对权倾朝野的曹操,他仍旧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手段智谋。

    再说,以汉帝刘协的经历,他对当今局势的情况,可以说是有着最清醒的认知。

    虽然曹操是个大权在握的权臣,但是曹操对匡扶汉室的雄心,却是令刘协都感到敬佩。

    甚至在最落魄的时候,连身为皇帝的刘协,都有破罐子破摔而欲要放弃大汉的打算。

    可是,面对不可扭转的逆境,曹操却甚至在坚持,为了大汉、也为了他曹操自己而坚持着。

    所以,刘协的心中很明白,虽然曹操跋扈蛮狠了一些,但是却不会将他刘协的皇位夺去。

    可是丁靖就不一样了,自从丁靖占据雒阳、长安两都之后,刘协就已经洞悉了丁靖的心态。

    毫无疑问,对刘协这个皇帝而言,丁靖才是他现在最应该小心的家伙。

    虽然丁靖依旧口口声声表示,说他对朝廷和汉帝是效忠态度的,但是只要是个明眼人,都能够看出丁靖那昭然若揭的不臣之心。

    所以,如果让丁靖击败了曹操,那么他刘协作为一个无兵无势的皇帝,岂不是要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刘协是绝不愿意看到丁靖杀入兖州的!

    ……

    兖州那人心惶惶的态势情况,也被留守许都的荀彧,传到了曹操的耳中。

    一时间,曹操也有些焦躁担心了起来,他现在领大军在外征讨,如果丁靖真的引兵杀入兖州,那岂不是兖州彻底完蛋了?

    对于曹操的担忧,谋士郭嘉却是安抚道:“主公无需担心兖州局势,丁靖将十数万大军都用在西域和益州之上,而且又有公孙度兵犯辽东之事,丁靖这时候绝不敢再徒生战事的。”

    “因此,主公与其担心丁靖军会不会攻伐兖州,不如更关心该如何将袁术给速战速决了!”郭嘉又言道。

    听到郭嘉这番话语之后,曹操心中对兖州的担忧,瞬间安宁了下来。

    可是,在短暂的安宁之后,曹操又忽然感到焦躁,只是叹息道:“袁术其人虽然不堪,但其麾下的淮南军卒,却是极为骁勇耐战。”

    “如此,想要速战速决,又谈何容易?”曹操苦笑道。

    然而,郭嘉却是面带自信,言道:“主公,如今我军聚兵于汝阴城,袁术大军也汇聚于此,与我军形成对垒之态。”

    “如此,淮南腹地寿春城,必定一片空虚。”郭嘉继续说道,“若是此时派一支万余人轻骑军,绕过这汝阴决战之地,而远袭寿春城池,则寿春城必可轻易夺下,那时淮南之战可定局矣!”

    听到郭嘉所言的奇袭淮南之计,曹操却是不敢接受,只是言道:“奉孝,这淮南多是丘陵水河,这骑军想要急袭寿春城,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让我拿出一支万人的轻骑军固然容易,可是要我将这万人骑军送过淮河,却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毕竟我军仓促间根本没有足够的渡船啊!”

    “若是我军开始收集建造大量的渡船,必定被淮南的袁术军察觉,那时更不可能急袭寿春城了!”曹操又言道。

    听着曹操这般言语,郭嘉却是依旧面露自信,只是笑着言道:“主公,我闻庐江太守刘勋与您有宿旧,何不请人去拜见刘勋,让刘勋为我军急袭寿春而提供便利。”

    果然,听到郭嘉提起刘勋之后,曹操的脸上瞬间露出意动之色。

    正如郭嘉所言的一般,这庐江太守刘勋虽然归属于袁术,但是却是一个高度自立的势力。

    甚至有些时候,对于袁术的许多命令,刘勋更是直接阳奉阴违、忤逆不尊,所以这刘勋绝不会为了袁术而拼命。

    因此,如果给刘勋足够的承诺和好处,那么通过刘勋而借道急袭寿春,却是有了不小的可能性。

    并且,曹操和刘勋本就有着不浅的交情,二人少年时候也是熟识的伙伴,所以如果曹操想要将刘勋拉拢过来,却也有更大的可能。

    只是,曹操毕竟和刘勋许多年没有往来,这熟络的情谊早就淡漠了。

    因此,曹操自己也不敢肯定,这刘勋到底会不会助他急袭寿春。

    不过,最后曹操还是决定试一试,便让满宠作为自己的使者,先前往庐江暗中联络刘勋。

    而满宠这次的行动也不负所托,在满宠的虚张声势之下,刘勋当真以为袁术败局已定,故而促使刘勋先急着想要投靠到曹操这边,以免淮南局势定下之后,曹操又来找他刘勋的麻烦。

    至于曹操提出的借船放行的要求,刘勋自然是毫不拒绝的答应了。

    当即,得到了刘勋提供的便利之后,曹操立即从军中挑选出一万骑军,甚至连最精锐的五千虎豹骑都拿了出来,全部交给自己麾下最擅长奇袭的夏侯渊统御,前去执行急袭寿春的任务。

    如此,有着刘勋提供的放行之便利,又有着最凶猛的将军和骑士,连曹操自己都觉得急袭寿春城,肯定是十拿九稳了。

    然而,在淮河以北指挥战局的曹操不知道,当夏侯渊领军渡过淮河之后,就面临着各种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形,让夏侯渊及众袭军全都吃尽了苦头。

    而且,除了不利于骑军奔驰的地形之外,最让夏侯渊感到绝望的,在骑军渡过淮河后的第三天,居然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暴雨。

    如此天气,更是让本就不适合骑军奔驰的道路,变得更加泥泞难行,无数战马被陷在泥沼之中,根本不能行走。

    就在夏侯渊以为自军可能完不成急袭寿春的任务之时,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竟然又突然停止了,而且在停雨的瞬间,天空便同时升起了烈阳。

    而这轮当空的烈阳,也的确十分给力,居然不一会儿就将泥泞的土地烤得干燥,使地面变得无比柔软,这样柔软的土地,甚至比草地还要适合战马奔跑。

    面对如此否极泰来的情况,连夏侯渊自己都有些傻眼了。

    很快,夏侯渊就从惊愕中反应了过来,立即对着麾下的众军叫道:“此乃天助!此战必胜!众军速速随我杀向寿春!”

    (本章完)

第779章 袁术称帝() 
    听到夏侯渊兴奋的命令,众骑军皆是发出了震吼,而夏侯渊的副将,也就是队伍中那五千虎豹骑的督军统领曹纯,更是亲自充作先锋骑士,领着军伍向寿春城的方向奔驰而去。

    曹纯是曹仁的弟弟,和大将夏侯渊一样,都是曹操最信任的本家将领,而曹纯治军严谨的名头,更是曹氏将领中的魁首。

    曹操的虎豹骑能够成为天下数一数二的骁锐,并且取得无数个令人侧目的战绩,其中有一半的功劳都多亏了曹纯。

    ……

    就在夏侯渊、曹纯领军疾驰向寿春城的时候,坐守在寿春城内的袁术,却是没有感受到这近在咫尺的危机。

    自从曹操全力南征之后,袁术麾下的将士军伍,可谓是屡战屡败,从来没有取得一点的胜利。

    仅仅不到半年的战争,袁术几乎失去了淮河以北的所有土地。

    如果淮河以北全部被曹操占据的话,那么袁术的淮南也就岌岌可危了,因此袁术几乎压上了自己手下的所有兵马,全部聚集于汝阴一带,想要凭背水一战之势,将曹操的军锋彻底拦住。

    然而,哪怕做出了背水一战的准备,可袁术麾下的将士们,依旧不是曹操的对手,几乎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也正是这种常败无胜的局势,让所有袁术军的士气,都显得极为消沉,几乎每日都有士卒逃营的情况。

    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恐怕再要不了三五个月,将再无一支军伍能够直面曹军了。

    对此,袁术也感到有些无助,因为就算他亲自前往军前督战,恐怕都改变不了军心糜败的趋势。

    就在这万般无奈的时候,袁术只能期盼南下豫章的孙策,能够快点退敌北归,如此他袁术才能够挡住曹军的攻势。

    只是,根据豫章传回来消息,孙策在豫章的战事,似乎也进行的并不顺利。

    因为,不止是荆南的张羡引军来攻豫章,甚至连江夏的黄祖也来趁火打劫,引军顺江而下来攻豫章了。

    总而言之,三五个月之内,孙策是不可能北归的。

    对此,袁术也感到有些阑珊绝望,连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了起来。

    就在袁术焦头烂额之时,谋士杨弘却是给袁术出了个主意,言道:“袁公,如今前线战事紧张,士卒百战难胜,军心大受挫败,所以当务之急,便是想办法让前线将士的军心士气,重新振作起来!”

    袁术闻言却是一愣,对着杨弘不满地言道:“莫非你要和阎象一般,叫我亲自去军前督阵,以振军威?”

    杨弘连忙摇了摇头,说道:“袁公,这前线刀剑无眼,您这万金之躯,岂能轻易涉嫌?”

    “其实,我这倒有一个策略,可使袁公只需身留寿春城内,便可让前线将士的军心大振,不敢不奋勇杀敌!”杨弘笑着说道。

    袁术闻言一惊,急忙询问道:“快说!快说!你有何策略?”

    杨弘微微一笑,才缓缓言道:“袁公,我闻国玺上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如今公身居寿春城内,又有国玺在手,岂不正应了这国玺所刻之言?”

    “若是袁公立社稷于寿春,称新朝于淮南,设置公卿百官于麾下,必可令淮南文武振奋高涨。”

    “如此,前线数万将士们,岂不各个倍加鼓舞、奋勇向前?”杨弘继续言道,“到时候,将携皇威,兵卷帝气,曹操焉敢不退!”

    听着杨弘这般言语,袁术也是满面惊骇,因为他也没想到杨弘所言的策略,居然是要他袁术在淮南称帝,皆称帝立国的威势,来鼓动麾下的将士奋勇抗击。

    然而,在短暂的惊骇之后,袁术的脸上却变得兴奋意动了起来。

    正如杨弘所言,如今淮南的战局极为不利,在外无援救的情况下,由他袁术借称帝之举来提升军心士气,确实是一个可行的法子。

    只是,当今大汉的天子被曹操奉归于许都,若是他袁术冒然称帝的话,恐怕会被世人视作反贼来对待。

    如此,虽然短时间内,称帝可令淮南将士感到振奋,但是对将来长久的发展而言,却是不利的。

    毕竟,如果袁术就此轻易称帝,则天下诸侯必不敢冒然和他袁术共伍合伙。

    若不能与其他诸侯合纵连横,他袁术所面临的局势,也将变得举世皆敌起来。

    只是,对于这些称帝的弊端,袁术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毕竟现在曹操都要打过淮河了,哪里还管得了将来可能造成的影响。

    最后,袁术还是同意了杨弘的建议,命令立即打造皇帝规格的衣袍、冠冕、仪仗和车马,准备行称帝立国之时。

    然而,得知袁术准备称帝之后,其麾下无数的官员,皆表示反对,苦劝袁术不能称帝。

    甚至,袁术麾下的主簿阎象,更是在袁术的面前,以头触撞石阶,弄得自身头破血流,想要借此令袁术打消称帝的念头。

    然而,哪怕是重臣的以死相谏,袁术却仍旧只是一意孤行,并不接受众人的劝言。

    终于,在仓促准备了半个月之后,一切的称帝准备都妥当了。

    于是,袁术直接将新制的皇袍冠冕穿上,坐着天子般规格的车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