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并虎-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他刘备的尽心尽责,将保护徐州的事务,当成了自己的责任,故而徐州上下尽皆夸赞看好于他刘备。

    一时间,他刘备在徐州的威望,已经是如日中天、人人称道。

    如果陶谦就此驾鹤而亡,那么徐州无主之下,他刘备想成为徐州的新主人,也是有极大的可能的。

    因此,他刘备可能就成了陶商和陶应的竞争对手,而为了铲除他刘备这个威胁,陶谦死前难免不会孤注一掷,趁其威势尚存之时,将他刘备彻底拔除。

    不过,对于关羽的这种担心,刘备却全然不放在心上,只是怅然言道:“云长,陶恭祖身为长者,名播四海,其必不是那种忘恩负义之人!”

    言罢,刘备便传令全军留在武原继续守备,而他刘备则前往徐州,去见陶谦这可能的最后一面。

    而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保险起见,刘备将关羽也带在了身旁。

    ……

    “州牧大人,刘玄德来了!”

    刘备抵达徐州城内之后,还未来得及下马歇脚喝水,便直接来寻糜竺,共同来见陶谦。

    听到糜竺的的呼声之后,陶谦立刻张开了双眼,目光欣慰地看着前来的刘备,这是他陶谦第一次见到刘备。

    仅仅从身材面相,陶谦就知道刘备必非凡人,而且刘备身上还自带一副不卑不亢的气质,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玄德公,我听闻你是汉室宗亲,可是当真?”陶谦看着刘备,拉扯着嗓子,嘶哑地问道。

    “备乃汉景帝十八世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向着陶谦肃然言道,语气里满是尊崇,显然他对自己的血统出身,还是比较重视的。

    听到刘备的确是汉室宗亲,陶谦的眼底也露出了一丝尊敬,便连忙转目看向床榻不远处的儿子陶商,似乎在示意陶商去做什么一般。

    陶商看着陶谦的眼神示意,不禁长叹一声,然后老实的从旁取出一物,缓缓送到榻上陶谦的手中。

    陶谦接过物件,便又托手将其转交到刘备手中,缓缓言道:“玄德公,此乃我徐州的印牌,凭借此信物在手,公可号令徐州一切军政!”

    刘备手捧着徐州印牌,一脸惊愕地样子,急忙看向陶谦,问道:“使君这是何意?”

    陶谦正了正神色,慷慨地长言道:“当今天下扰乱,王道纲常不振,玄德公乃汉室宗亲,正宜力扶社稷。”

    “老夫年迈无能、病危临床,情愿将徐州相让于玄德公,公请切勿推辞,老夫自当写表文奏,申报朝廷!”

    听着陶谦的诉说,刘备可谓是愈加惊骇,他千般猜测、万般预料,也绝对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

    陶谦这相让徐州之事,惊骇的可不止是刘备,连一旁的糜竺和关羽,也有些惊呆了。

    而唯一保持常态的,恐怕只有陶谦的儿子陶商了,他早就知道自己的父亲,有这相让徐州给刘备的打算了。

    刘备连忙放下手中的徐州牌印,向后倒退数步,对着榻上的陶谦恭敬一礼,急言道:“刘备虽是汉室苗裔,但是功微德薄,为平原相尚且惶恐,代理青州牧也尽失其地。”

    “如今为共抗袁绍之军锋,方才来徐州相助御敌,公现出此言,莫非怀疑刘备有吞并之心耶?”

    “备心中若有非念,皇天不佑!”刘备震言而道。

    见刘备如此态度,陶谦也有些焦急,再三相让,言道:“此老夫之实情也!”

    “咳咳……咳咳……”

    突然,或许是过于焦急,陶谦忍不住再次猛烈咳嗽,甚至再次喷出一口肺血来。

    众人见状,连忙想要上前安抚,却被陶谦止住。

    只见陶谦强挺着身体,双目直视着刘备,继续言道:“玄德公也见到了,老夫如今已是病危笃亡,朝夕难保,万望玄德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如此老夫死亦瞑目矣!”

    刘备却是再次摇头,仍旧不敢收受徐州,却反而转目看向堂中的陶商,言道:“使君身有子后,何不将徐州传之?”

    听到刘备提议将徐州传给陶谦自己的孩子,房间之中,包括陶谦自己在内,都被刘备的谦逊礼让给叹服了。

    尤其是房中的当事人陶商,更是眉目一挑,目中含光的看着刘备。

    其眼神中,既是对刘备的大度感到佩服,又是对自己掌控徐州的期盼。

    (本章完)

第538章 刘备领徐州() 
听着刘备的话语,陶谦也不禁看了自己的长子陶商一眼,却见到陶商面露激动之色,一副欣喜迫切的样子。

    见陶商如此喜色情绪尽显于表的样子,陶谦忍不住心中叹息,觉得自己的儿子,就算继承了徐州,也是无法长期统御守护住徐州的。

    陶谦转目看向刘备,再次恳言道:“我之二子,皆是愚钝之辈,其才不堪任用,唯有公可庇护徐州!”

    然而,刘备依旧推托不受,唯恐自己领了徐州,会令徐州上下不服。

    见刘备态度如此坚决,陶谦也是急了,顿时竭力大叫道:“玄德公当世人杰,善事徐州,不过举手之劳而已,何必再如此惟托不受!”

    喝叫之后,陶谦只觉得呼吸不畅,胸肺涨痛,竟是直接以手指心而死了。

    见陶谦忽然气绝命息,堂中众人再次大骇,纷纷上前探示呼叫,却不见陶谦有任何反应。

    陶谦一死,三军齐哀,发丧之事,遍布徐州全境,一时间上下大恸,军民齐哭。

    几日之后,徐州上下将陶谦安葬,而刘备在丧事结束之后,也即刻准备返回武原,打算整军将徐北的东海和琅琊等地,再夺取回来。

    就在刘备即将北去之时,徐州将士们却是举着徐州牌印,拦住刘备的马匹,乞求刘备收下牌印,留在这里统领徐州。

    而刘备对此依旧固辞,仍旧不敢领取徐州,成为徐州的新主人。

    次日,徐州城内的百姓,相拥到刘备歇脚的驿站,跪拜哭叫道:“刘使君若不领徐州,则我等皆不能安生矣!”

    见此情形,连从旁的关羽,也忍不住对刘备再三相劝。

    刘备感受着百姓推崇,只好暂代州牧,权领徐州诸事。

    而接受徐州之后,刘备立即对徐州原本的官员,各有升迁赏赐,任糜竺、陈珪为辅,曹豹、糜芳为大将。

    一时间,徐州上下官员,对刘备统领的情况,皆表示喜悦接纳。

    而身在徐南淮陵一带对抗袁术兵锋的陈登,在得知刘备成为新的徐州牧之后,也是惊喜有加。

    在他陈登的眼中,刘备的重量,可比陶谦要重上太多了。

    自从陶谦年迈之后,其锐意便日渐沉没,掌控着兵强富庶的徐州,却成了一个守家之犬。

    正是陶谦的怯懦态度,才导致徐州被多方诸侯窥视,才导致如今徐州的困境。

    而刘备的到来却不同了!

    陈登也曾关注过刘备,从刘备征讨黄巾起家,再到刘备趁机诛杀袁谭、夺取青州。

    这一系列的经历,都证明了刘备的进取之心,虽然刘备失败不断,但这并不能抹杀其才能锐意的锋芒过人。

    因此,对刘备成为徐州的新主人,陈登也格外欣喜赞同。

    于是,陈登直接置信给徐州的刘备,尽言自己的臣服之心。

    在收到陈登的表效之信后,刘备更是欣喜若狂,甚至忍不住喜极而泣,拍案大叫道:“陈元龙文武足备、胆智超群,如此佳才,非古贤时代不可有,如今我得其支持,如天降甘露于旱田也!”

    随即,刘备立即将陈登引为幕僚,对其军权也极为放宽不限,可见其对陈登的信任与重视。

    ……

    此刻,曹操身在鄄城,得知陶谦的死讯后,本是激动喜悦。

    可又听刘备领了徐州牧,曹操顿时大怒难扼,叫道:“我此前费力攻打徐州无果,如今又聚兵于山阳郡,还未及时引兵再次攻徐,这刘玄德却不费半箭之力,便坐得徐州!”

    “天下岂有这等道理!?”

    曹操心理实在平衡不了,只能不忿地继续狠言道:“传我号令,让集结在山阳的大军,克日起兵去攻打徐州!”

    就在曹操忍不住即刻就要攻打徐州之时,荀彧却是竭力劝阻,言道:“如今刘备白手得徐州,对此不服的可不止主公一人!”

    “淮南袁术骄躁狂任,若其得知刘备身领徐州牧,我想他必定心恨如绞!”

    “因此,袁术必定更加急攻徐州不止,而徐州没了袁绍的北面威胁,也必定会集结大军,全力防御袁术。”

    “如此二狼相争,必是难舍难分,主公何不继续坐山观斗?”

    “到时候袁术和刘备两败俱伤,主公不但可以起兵速取徐州,甚至可以谋夺一番淮南之地,也并非不可!”

    听到荀彧的劝言,曹操顿时眼前一亮,忍不住抚须称善,便立即采纳了荀彧的建议。

    果然不出荀彧所料,淮南的袁术得到刘备白手得徐州之后,果然怒气难扼、心中难服。

    随即,袁术致令在钟离县一带领兵的大将纪灵,让他不要再步步为营了,立即调集优势兵力,全力进攻徐州,他袁术要让刘备将徐州拱手奉上。

    而纪灵得到袁术的命令之后,也不再顾忌兵力损失,立即放下了稳妥缓进的策略,开始全力进攻陈登驻守的徐南。

    陈登虽然武谋无双,但是却毕竟兵微将寡,面对袁术军的竭力进攻,他也只能陷入被动的固城防守。

    得知陈登的兵困之后,刘备立即命令曹豹和关羽,分别统领两路援军,共计一万五千兵马,先行前往徐南救助陈登。

    而刘备也开始布置徐州各地的兵力,待保证徐州各地不会有失之后,他刘备再亲自领其余战兵,后续驰援徐南,抵抗袁术。

    得到刘备的援军救助之后,尤其是猛将关羽的亲自到来,陈登所面临的压力瞬间大减。

    对于关羽这等当世超一流的猛将,陈登更是尊崇敬仰,常常与关羽交谈往来。

    而对于陈登的文武灼见,关羽也是深感佩服,其心中终于明白自己的大哥刘备,为何会对年轻的陈登如此推崇了。

    而另一方面,刘备领受徐州牧之后,其在中原之地的名气、威望也是日渐厚重,连许昌朝廷都亲下令诏,正式任命了刘备徐州牧一职。

    同时,又有两位人才深感刘备的威名,便先后前来投效刘备。

    这二人中,一人名为陈到,来自豫州汝南;一人名为夏侯博,来自冀州清河。

    (本章完)

第539章 增兵之计() 
信都本名邢台,因为战国时候,此城一直作为赵国的别都,所以才又被称为信都。

    作为赵国的第二都城,信都自古以来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是城廓的修建,还是农商的发展,在冀州这块地盘上,都属于前列。

    再加上信都几乎位于冀州的最中央,让他不但成为了冀州各地的联络中心,而且还是河北与中原的要道重镇。

    因此,信都的战略地位也是不凡,常常作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此刻,信都的守城军足足有五千,而城中守军虽然都是地方军,但却与正规战兵比起来,也是不差多少的。

    而袁绍在信都布置的守城将领,也足足安排了两位,分别是孟岱和苏由。

    孟岱和苏由都是袁绍坐稳渤海之后,才效命投靠于袁绍的,二人虽不是袁绍的起家之将,但对袁绍也算是忠心耿耿。

    再加上二人能力也还不错,故而袁绍对二人也比较看重,这才将二人安排在信都,看管这座渤海的前院门户。

    如今,看着丁靖大军压境,孟岱、苏由二人早就慌张急恐,多次置信给驻军在弓高的袁熙求援,希望袁熙引大军入驻信都,抵抗并州军的威势。

    然而袁熙对于二将的求援,也只能表示爱莫能助,力劝二将依城固守,甚至还派主簿李孚前往城中作监军,协助二将共守信都城池。

    对于只有李孚一人的到来,孟岱、苏由二将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李孚虽然颇有谋略,但毕竟只有一个人,与其说让他来协助防守,不如说他是袁熙派来监视守城的。

    好在城外的丁靖军虽然耀武扬威,但是人数毕竟只有一万,还威胁不到信都城。

    ……

    此刻,丁靖的帅帐中,包括丁靖在内的一干将校,正围着一张军事地图,激烈无比的讨论着,该如何进攻面前的信都城。

    “主公,信都守军看起来应该有四五千的样子,再加上信都城墙高大坚固,我军这里只有一万战兵,如何能够攻下信都?”

    一番讨论之后,大家觉得对这信都城,完全觉得是无从下口,只因为丁靖本部之军人数太少,根本急攻部下信都城。

    丁靖微微一笑,说道:“想要强攻信都城,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过谁说夺城战中,就必须用强攻的手段呢?”

    言罢,丁靖笑眯眯地看着帐中众将,想看看经过他的一番提示,众将中有没有人能够举一反三,想出该如何智取信都城。

    随着丁靖的提醒,众将也开始沉吟思忖了起来。

    突然,帐中猛然站起一人,赫然正是张郃。

    张郃向丁靖拱手一礼,便指着帐中央的地图,言道:“信都城地势低洼,其旁十多里外,就有一大湖,名为衡水湖。”

    “如此,我军何不掘开这衡水湖,让这信都化作一片泽国!”

    “到时候,信都全城浸泡于湖水之中,城中军民必定起居困难、心慌意乱,然后我军再射劝降书入城,这城内上下也必定奉城而降!”

    听到张郃的计划,在场众将顿时耳目一亮,纷纷点头称是,解决的这个水攻的方法确实不错。

    面对着同袍们的赞叹,张郃却是不敢得意忘形,只是眉目紧张地看着丁靖,有点担忧自己的这个计策,能不能得到主公丁靖的认同。

    然而,丁靖的神色却是一片冷淡,摇头说道:“掘湖淹城的确不错,可谓是一力降十会,当然可以作为一记绝招来使用!”

    “但是我军才刚刚抵达信都,两军初次对阵,便拿出底牌绝招,实在有些不智。”

    “不如将这水攻之策暂时留住,等战局进入关键时刻,或者僵持阶段之时,再使用出来也不迟!”

    听到丁靖的话语,张郃等将只好点头称是,不敢推翻丁靖的看法。

    忽然,张郃又凝视着丁靖,言道:“主公如此信誓旦旦,是否胸中已有办法?”

    丁靖点了点头,笑道:“自我军兵临信都城之后,还未展开正式的攻城之举,可这城中的守军们,便日夜都守御在城头之上,可见城中守军的惊恐担忧,已经到了极点,唯恐我军会展开攻城行动!”

    “其之所以尚能立足反抗,最大的原因就是见我军兵少,以为我军暂时攻不下他们的信都城池。”

    “所以,我们只要制造增兵家乡,让信都守军以为我军的兵马日趋增多,则信都城内的守军必定日渐惶恐不安。”

    “如此,要不了多少时日,信都城内必定军心崩溃,到时候这信都也将不攻自破!”

    听着丁靖自信的推断,帐中众将尽皆一片愕然,全都拿捏不准此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

    “主公,信都城真的会投降么?”审配向着丁靖探问道,“万一我军忙活一番,而信都守军依旧坚定固守,到时候又怎么办?”

    见帐中众将都充满疑惑,丁靖却仍旧保持着自信,淡然地言道:“就算这增兵之计不能摧垮信都守军的军心,那对我军也不会有太多的损失!”

    “毕竟此战之中,我们中路军的作战目的,并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吸引袁绍军的注意力,将袁绍军的主力勾引过来!”

    “如果我们能以增兵之计,来将信都夺取,那么接下来袁绍军主力北归,也必定首先前来夺回信都!”

    “而如果我们的增兵之计,被袁绍军给看破了,那么袁绍军必定以为我军空虚,更会趁机来信都攻伐我军,谋算我丁靖的项上人头!”

    “所以,无论我们这增兵之计能否成功,我军的作战目的都能达到!”丁靖仔细地给帐中众将解释道。

    听完丁靖的解释,帐中众将也终于彻底明白了,一时间诸将皆满脸迫切地看着丁靖,显然被丁靖这一增兵之策,再次给完全折服了。

    随后,丁靖立即下令按计划行事,全军将士分为四个部分,趁着夜色于信都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结立新寨。

    而另一方面,丁靖自己则亲自统领军中不多的骑兵人马,作为专门的断联部队,日夜游弋在信都和弓高之间的各处道路上,彻底隔绝二城间的往来交流。

    (本章完)

第540章 信都惊变() 
几日后,信都城头之上,孟岱和苏由立于此处,正满目焦急地看着城外四面围定的军寨。

    “孟将军,丁靖军在城外四面结寨,且他们的营寨规模日渐扩大,每日升起的炊烟也在增多,显然这是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