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们的1649-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梅经理说:“这是两回事,你们和潘家的建材,我们都没有收税,那是私人自用的。你的提议我负责传达一下……”
三爷郑斌千恩万谢地离开了,但他的提议却让汉唐集团的人眼睛一亮,是啊,我们这些人的思维都没有转过来。
这些联合国俘虏中有一些合格的士兵炮手啥的,那都是现成的炮灰啊,去和南下的鞑子对轰,还不知道谁输谁赢呢……只当矿工,有点屈了。
最后双方达成了共识,郑家挑选三百人……按一个红毛蕃换一个监工,二个矿工,但都要带家眷……外带三十头大牲口。
三爷郑斌忙不得地签上了字,字迹挺漂亮。梅乐芝经理格外问了一句,你小时候念过私塾?
三爷郑斌说,我们这一支郑家,都念过……
汉唐集团设想的安保体系慢慢实现后,开矿,汉唐集团向大自然索取物资的行动开始了。
那时,当着所有人的面前,孙德发董事和金明池技术员在几个并排的小煤窑口边,用岩石凿钻出爆破洞口,然后填装上第二种氯酸钾炸药,插上雷管后,又绑上导火索。
汉唐集团的雷管是火雷管,电雷管其实也能制造出来,但用红星军工厂的林胜利厂长说,蛋疼啊,浪费电线。
火雷管是5厘米左右高,0。5厘米粗的小圆柱体。外面是河口基地出产的牛皮纸,浸过桐油。里面裹着经过精细化并压实处理的黑火药,经过测试,可以产生二百公斤以上的爆炸猛度。尾端留有一点五厘米的空腔,到时候好捆绑导火索。
导火索由普通黑色火药、牛皮纸、白色的丝线一层一层包裹,然后浸过桐油,再刷树胶做成的,非常结实,耐折,一根导火索足吊起一个人的重量,反复折叠也不会松散。据测试,完全浸到水里两个小时后,依然能够正常燃烧。
为了这两样,红星兵工厂的林厂长还专门去了一趟布袋化工区。
摆设完爆破装置后,孙德发董事看了看后面众人的安全情况,感觉没有问题了,便点头示意金明池技术员点火。
那导火索有5米长,点燃后正以每秒一厘米的速度燃烧着。
孙德发董事和金明池技术员按照爆破要求,小步向着事先安排好的掩体跑去。
一路上,金明池技术员还说,真是可惜了,这里全他妈是安山岩,那玩意儿只能做建材用……其实做墓碑最合适,它打磨不出光来。
第二百零三章 适用性大于一切
在台湾,最早能够感受到秋天来临的地方其实是台湾的北部地区。
也许是在第一阵秋风刮起后,那溪边的山坡上的茫花,便先是抽出紫红色的花穗,然后慢慢变白……随着秋风起,秋意渐浓,一望无际的芒花盛开了,白浪翻腾,漫漫的花海以其柔美之姿,舒展苍茫的风韵,为秋之舞曲拉开序幕……这个季节是它们的季节,这时候天地间便进到了一个朦胧的动画般的意境中,充满了唯美的情调。
“阿嚏!”
一声带着金属般回声的喷嚏,立刻将这动画感击成碎片了。
伍坚强大队长领着后来赶过来的吴化龙队长,还有十几个技术员和安保队员以及两个当地的明人农民向导,渐渐的在这梦幻般的朦胧的图画中出现了,身影越来越清晰。
他们现在沿着台湾东北部的双溪河岸一直上行。他们要按后世的经纬度找到那面世界的双溪煤矿。
不时惊起的水鸟,抱怨着他们打破这里的美景,发出一片哀鸣声……可他们却丝毫不理会,只是在呼呼喘气……是啊,已经走了两天的人,哪里还有心情看景色。
台湾的煤矿主要形成于第三纪的中新世时代,生成比较新,含煤矿层以木山层、石底层及南庄层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它的可以当土肥了。
在那面世界的六七十年代,台湾出口的煤主要是石底层煤,就是我们常称的柴煤。它作为炼焦、动力、气化的可用煤,用途非常广泛。
台湾出产的柴煤品质最优良的煤矿,便是那面世界的台北县平溪乡菁桐车站附近的石底煤矿。也因此石底层煤成为柴煤的另一个称呼。
但现在,他们还只能看着地图上的石底煤矿徒唤奈何……和苗栗磺坑油矿一样,汉唐集团的人没办法把矿产品运输出来。
平溪乡可全是山地啊。
于是汉唐集团的人把眼光投向了距离双溪河岸不远的双溪煤矿。
几个月前,郭怀一便在基隆八斗子附近建好了前进基地,本来只准备了一百间竹屋子,但没有想到能抓这么多人,便又加了一百间,现在完全可以用来收容联合国俘虏们了。
那些联合国俘虏们在被处死了几个逃跑的和捣蛋的之后,迅速学会了遵守规定,当然,罗德门医生和他们的沟通也起了作用。由他们自己的人献身说法,效果相当不错,而且还没有误解沟通的麻烦。
联合国俘虏们分批次陆续被运到了基隆地区的八斗子。
集中到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中国近代新式的煤矿首先便是诞生于此地。
1876年主持福州船政局的清廷两江总督沈葆桢在基隆设立台湾矿务局,购买外国机器,聘请英国的矿师和工匠,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用机器开采的煤矿,基隆煤矿。它直到1878年正式建成投产;日产柴煤能力为300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随同台湾的沦陷被日本侵占。
1905年后,随着纵贯全省的铁路建成;采煤业随之发展;原煤源源不断地向上海、福州、广州推销。
在汉唐集团的推演过程中,有技术员笑道:“李董不是当初要把高雄港口的修建交给小日本吗?干脆咱们把铁路建设也包给他们吧,听咱指挥就行了!”
众人哄笑着同意了。现在不急不急,小日本你们都慢慢地等着。
从后世的材料看,这个八斗子煤矿不算深,最深不过为九十米直井。直井的直径为四米直径。
汉唐集团经过研究,决定直接上马那面世界常用的方法之一,单工作面倾斜长壁采煤法……每一个工作面为两条回采巷道,一条为运煤和进风的运输巷道,一条为运料和回风的回风斜巷,这种方法简单,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节省了运输煤料的动力支出。
这么一个好的煤矿,只能日产三百吨?也太笨了些吧…我们有小型悬臂式掘进机、凿岩机……还有新式炸药。
当然,如果再带上履带式装岩机,耙渣机,效率会更快,但是它们都被否决了,汉唐集团的人认为,别再浪费宝贵的吨位了,到时候组织人力干吧。
汉唐集团在收复台北和基隆时,对当地的老百姓许过诺,让他们四处去采挖石炭,到时候可用粮食与他们交换。
这两地的明人移民多为闽人……别说是用粮食换了,就是让他们白白采挖,他们都会老老实实地去做……他们看得出这些人比红毛蕃还厉害。
当郭怀一奉命来建设前进基地的时候,分别与这两地的人交换了粮食,装上了煤带走,当地的明人农民顿时大喜,果真啊,这帮子人说话算话!
原本此地的明人农民与山上的土著不合,原因很简单,当初热兰遮城荷兰殖民者认为明人农民要比土著更善于种植,于是在分配租种王田上,偏向与明人农民;同时在他们发生纠纷时,又偏向于土著,对他们略施小恩小惠……这种两面派的手法,只能是让两帮子人之间龃龉不断,但双方都不敢于把事情闹大……这些红毛蕃真敢开火铳枪镇压,双方都为此死过人。
汉唐集团的人心想,这可能就是欧洲人善于搞势力均衡的一个案例?
当时,当地的土著人可真吓坏了,在他们眼里如天神一样的红毛蕃,那时都交了投降,就像一只只小山猪一样,乖乖地登上了那可怕的大铁船……更可怕的是,那帮子人中还有能和本地人说上话的……太明显了,他们都是一伙的!
但是,土著们以为的报复并没有来,却被通知可以去开采石炭,到时候那些人会前来用大米等粮食交换……大多数土著们不敢不做,但也有主动往深山里搬的部落。他们一直不相信明人农民的话。
汉唐集团的人这次使用的新式炸药是氯酸钾炸药。
氯酸钾百分之百是布袋化工区出品。但它的配料是从那面世界带来的。经过孙德发董事反复试制,找到了两种比较合适的配比。
第一种配比,是采用百分之八十五的氯酸钾加百分之十的植物油……最好是椰油,再加上百分之五的铝粉的比例。
经过铅柱压缩法测试,其爆炸的猛度相当于2号岩石炸药,用tnt来计算,爆炸的猛度相当于它的百分之六十七。
2号岩石炸药是个什么概念?只要位置对,这世上就没有它炸不开的岩石了…汉唐集团又拥有了改造大自然的一把利器了。铝粉是从那面世界带来的,幸好需要的少,还可以对付。如果用完了后,汉唐集团还生产不出来铝的话,用锌粉也是可以的。
第二种配比,是采用百分之七十五的氯酸钾加百分之十的纯硫,再加百分之十五炭粉的比例,。
这三种配料均需研磨到150目以上,经测试其爆炸的猛度相当于tnt的百分之三十五,完全可以用在一般的地质状况,适于大面积的使用。至于雷管和导火索,一般化工人员都会……不当一回事的。
当实验报告发到网上时,汉唐集团的人有的高兴有的担心……氯酸钾炸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安全…普通炸药,我们好像也能解决吧?
当时孙德发董事为此事专门去了一趟热兰遮城,他当时解释道,第一点,我们会是分开运输,现场配制;第二点,高纯氯酸钾,只要不与可燃物混合,它的物理敏感性不是很强的,我的附属文件里有落锤试验报告,大家可以看一下;第三点,高纯氯酸钾只需要专业人员护送即可,我可以专门护送,我们要相信化学常识。
又有一个技术员质疑道,硝酸铵类炸药才是正道啊,我们为什么偏偏去搞高成本的氯酸钾炸药……
孙德发董事当时解释说,对我们目前的化工生产来说,它反而是最适用的。
那个技术员立刻说,明白了,明白了,适用性大于成本,大于一切!
过后,这一名技术员主动去拜访了孙德发董事。
他的名字叫金明池。
金明池技术员大大方方说:“我就是质疑您的那个人……”
孙德发董事真诚地说:“好啊,欢迎您继续质疑……”
“不,不,我这次来是要报名和您一起参加爆破组的……”
孙德发董事马上拿出ipd,想查一下他的资料,这位技术员平常比较低调。
金池明技术员轻笑着说:“您不用查了,我当时是以挖掘机司机的名义应聘的,很多经历我没有讲……”
“噢,您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汉唐集团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好像没有人因为说什么而受伤。您是来点茶,还是百年孤独?”孙德发董事热情的问道。
金明池技术员认真地想了下,说:“百年孤独吧,要张家的……加冰块。”
两人一边喝着小酒,一边聊了起来。
金明池技术员完全把自己的经历都讲了出来,从严格意义上说,他其实是一个那面世界的逃犯。
第二百零二章 一定要为增发的货币找好贮水池
这几场雨虽然严重影响了玉米制种的晾晒工作,但是它的好处还是很多。
对二季水稻的灌浆期生长大有益处先不说,单单就是保持了旱地的土地墒情这一点,就有利于旱地的秋粮种植。
其实汉唐集团的人早都私下里庆幸,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可怕的台风登陆,事实上他们也早都在热兰遮城日记上查过,近两三年,零零星星记载得都是干旱、疫情、郭怀一作乱等情况,也确实没有值得一提的灾害性天气……这一点和明大陆沿海的一些州县的县志,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证。
这一天的清晨,建国安董事陪着吴咏梅慢慢地跑步,很快就跑过了明人农民正在起茬的玉米田地。
汉唐集团的人喜欢清晨起来跑步,这在赤嵌农业基地里,早已经成为常态。
但明人农民们今天却在私下里议论着,这个建董事,为什么要戴着吴教授的墨镜……难道也害怕阳光刺眼?
看着他们夫妻两人跑过,刘结首放下刚才不停操作的锄头说:“诸位,咱这汉唐集团,带来诸多神种,竟然轻易便答应卖与我等,真是天大的造化……须知那永胜伯郑彩的三弟,三爷郑斌,在厦门是何等人物,想要买它都是要先运来些许牛、驴、骡后,汉唐集团才肯卖与他………我等要好好劳作方才对得起……莫要讲些许闲话了。”
众人诺诺,然后依旧埋头劳作。
建国安董事格外重视这次秋粮的种植,除了想给这批增发的马票提供更好的保障外,他还有一点点小担心,生怕这次的冬小麦品种不适应这个时空的气候……秋粮种植和月份节气什么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它只和气温的十天内积温情况,干湿情况有关,按照节气种植,那是明大陆大陆气候下的产物,在此时台南平原上用不上它们。
按理说在那面的世界,汉唐集团的人也可以买到台湾的冬小麦种子,但是经过推演认为,它们不太可能适合1649年一直到1655年的连续旱情……所以汉唐集团最终购买的是那面世界的抗旱冬小麦,该品种可以保证在大旱之年,只浇一次到两次水,便保证千粒重在42克以上,亩产在500公斤以上。
当然,这是在保证各种化肥和农药的施肥条件下,而现在汉唐集团的人手里是有一些化肥和农药,但还是远远比不了那面的世界的水平。
现在,汉唐集团的农业发对化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
鸟粪石所起到的缓释肥作用,现在连明人农民都深深领教了,他们没有各种化学元素的概念,但基本的因果关系,他们却看得很明白。
那物件运来后,碾碎,伴入土地里,稻苗便更高,甘蔗便更高,玉米便更高,土豆、地瓜便更大……就连寻常蔬菜都是长得更好,除了汉唐集团的神种原因,必然与此物有关联…这也许又算是明人农民一个知道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典型案例吧。
不过如果布袋化工区能稳定提供氯化钙的话,冬小麦的抗旱问题也不算太大。用氯化钙浸泡种子和出苗叶时喷洒叶面,都能有较的提高冬小麦的抗旱能力。
那几场雨过后,天气到底又是回归了干旱。
玉米种子很快晾晒完毕。赤嵌农业基地售卖玉米种子的行为让李子强董事不齿。
他们竟然开出了一斤种子要三匹马票的价钱!这是什么概念?就算折合成大米价格,相当于那面世界的三到五倍了……而且卖给厦门方面的玉米种子,还带有先决条件……
这是**裸地掠夺啊。没出息的,从明人农民身上榨油。
其实除了董事会决定要求厦门郑家方面的先决条件外,这个价钱还真是做过调研后确定的。
调研的对象就是刘结首。
刘结首当时想了想说:“五匹马票当值了……”
这和建国安董事心里面一比二的比例高了太多,建国安董事说:“为什么定这个价?”
“此乃神种,天下皆无……再高一些本来也是无妨……”刘结首看了一眼建国安董事的表情后,继续说道,“但汉唐集团一心为民,并不吝惜神种……加之此物确实能够饱腹……所以五匹马票应当合适。”
建国安董事想了想,说:“太高了,三匹马票吧……我们很快就有辅币出台了,到时候还可以更便宜一些……让他们在房前屋后,路边上种去吧……不过,一定要说清楚,现在要是再开垦荒地,一定要得到我们的许可,否则我们会没收的,以后都要统一行动。”
随后的玉米种子很容易与明人农民们交换了。他们往往是几家合在一起交换一斤,竟然都学会了采用单粒育秧苗技术,成苗后再移栽……
比汉唐集团现在的双粒种子直播技术精细多了,这一点也不奇怪,双方的目的不同。
辅币的问题现在也提到议事日程上了。大器件上,比如锄头,镢头,犁,白铁皮桶可以以马票来计算…那么针、顶针之类的如何算?
李子强董事想都没想地在网上说:“辅币用铜材冲压不合适,用马口铁吧,现在电镀锡很简单,锡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