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在甘蔗收获期(11月至翌年4月),正值枯草期,台湾的山区可适用的青粗饲料资源呈季节性减少……如何利用甘蔗尾叶作青粗饲料就是一条好出路,可以解决越冬渡春饲料不足的矛盾。

    然而,由于甘蔗叶体积大,水分、粗纤维含量高、不易贮存,还需要对甘蔗尾叶的处理、保存与利用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上一次王国涛站长来这里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带回了一批剪叶的甘蔗尾叶。

    他在二层行溪地区试用了微贮处理甘蔗尾叶的制作方法。

    微贮处理是采用em(由乳酸菌、酵母菌等组成,与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相同)100毫升,溶解于20公斤0。5%的红糖水中,然后分数次均匀喷洒在甘蔗叶上,然后装袋、装缸压实密封2个月。

    结果发现,经过微贮处理甘蔗叶质地松软、气味香醇,适口性增强,贮存时间长,饲喂牲畜后采食量显著提高。牲畜也要经常换口味。

    这次他亲自来,就是与建安国董事谈这一批甘蔗叶的处理分配。

    两人商谈了一下就做好了分配比例,三分之二归王国涛站长。

    建国安董事也要甘蔗叶,不是为了要焚烧回田和除杂草,那样太低级了……他手里没有可降解的地膜,就是不可降解的也没有。

    他只好想直接用甘蔗叶覆盖法来保持水分,第二批新品种甘蔗要有相当一部分留置宿根的。

    甘蔗田耕作层土壤水分的有效保持利于宿根的萌芽与出苗,种植垄上的有效土壤水分利于主根系向深层土壤下扎;能够增加水分吸收利用率;防止作物倒伏。

    行间土壤水分的有效保持能够促进作物系根的横向生长;使作物的养分吸收面积半径增大;促使作物能够快速形成庞大的根系结构;利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在还田蔗叶覆盖下;它能锁住相当的土壤水分;利于甘蔗根系的横向生长;扩大甘蔗的营养吸收面积;同时能够有效促进甘蔗根系的新老更替,使得第二年的产量能得到一定的保证……当然水肥还是要供应上的。

    建国安董事说:“用不用我们再给你派出几个助手?”

    王国涛站长笑着说:“没事儿,那帮子明人非常听话……我一个人就够了。”

    事实上,王国涛站长在二层行溪地区的小日子,过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第二百三十一章 赤嵌的甘蔗成熟了
    1649年11月份,台湾赤嵌农业基地的甘蔗成熟了。这一个月里,那里的人们疲惫而且快乐着。

    在时间刚进到十一月份时,建国安董事就每天都要亲自测量甘蔗的锤度。

    锤度,是指蔗汁中固溶物质的重量占蔗汁重量的百分比,它包括蔗糖分在内的溶于蔗汁中的所有化合物,因此它不是蔗糖分的真实值,但蔗汁锤度与蔗汁的蔗糖分含量有相关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测定蔗汁的锤度来衡量甘蔗的成熟度。

    在甘蔗的成熟期,自蔗茎上下部(尾部和基部)的锤度比应该是在从0。9到1。0的范围内。

    蔗茎上下的锤度比为0。时,则为初熟期,蔗茎上下的锤度比为0。时,则为为全熟期。如果再高,那就过熟了,就是蔗农们常说的要开始退糖了。

    等到了真正的全熟期后,建国安董事一声令下,明人们开始收割第一期的甘蔗了。

    明人蔗农手中的甘蔗刀都是汉唐集团依照那面世界的标准甘蔗刀仿照设计的,明人蔗农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但是那刀使用起格外顺手不说,那是真锋利啊,比他们原先用的好多了。

    建国安董事对红星工业区大力支持赤嵌农业基地的举动表示了感谢。

    李子强董事得意地说:“我那些刀具可都是电炉钢产品啊,收割甘蔗的工作效率能提升一倍不?!”

    建国安董事想说不能,但却改口说:“能!太能了!”

    李子强董事哈哈大笑,说:“我就说嘛,机加工改变世界……”

    “你说得真对!至少改变了我们蔗糖业……”

    “哈哈,你知道就好!”

    红星工业区确实对赤嵌农业基地的蔗糖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供甘蔗刀仅是一个小小的帮忙。

    更大的帮助就是建立了蔗糖加工厂。

    从甘蔗预处理阶段的甘蔗撕裂机,到压榨过程的四锟压榨机,再到第一次蒸发水分、煮糖过程所需要的设备,离心机等后处理设备……再加上它们的原动力,一台铸铁低压锅炉和与之配套的蒸汽机……它甚至还可以向周边提供一部分能源。

    由此可以看出,汉唐集团在设计新设备时,都要充分考虑过它的多种用途……甚至是榨糖剩下的甘蔗渣子都被设计用来养殖香菇。

    经过检测,这一套设备可以日处理20吨甘蔗……按照那面世界的平均水平看,一天可以生产2。4吨白糖。但是由于这第一批的甘蔗品种是经年的宿根出产,品种不算好,最多能达到百分之八,远远比不上那面世界的百分之十二的平均水平。

    不过也好,等着第二批甘蔗下来,这套设备也正好渡过磨合期,达到了最佳的使用状况。

    这第二批便是汉唐集团自己带得糖蔗,它的产糖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十四,到那时白糖的产量还会提高。

    在甘蔗预处理阶段其实还应该有清洗机,但是红星工业区认为,这一项完全可以用人力替代……完全不必要浪费宝贵的金属材料。

    风车之类的设备,它们所需要的核心部件,比如轴承之类的东西,完全可以用这个时空生产的钢材,虽然电炉钢产量极低,但那些零件所需要的钢材也少不是?

    甚至这东西还可以交给明人铁匠用手锻的方式加工,时间长,产量低,都不是问题。事实证明那轴承完全可以适用,就连独轮车所要的轴承也算上。

    但是甘蔗加工设备就不成了……它的核心零件必须要用带过来的金属材料加工,这是两回事,无法同等对待。

    所以,汉唐集团的人没有一个认为这些设备算是本时空生产的……汉唐集团给本时空生产的设备下的定义是,完全利用本时空自产的材料,完全利用本时空培训的技术人员,凭借他们自己的能力加工生产出来的,不得借用汉唐集团的技术帮助,一点点也不行。

    在赤嵌甘蔗加工厂正式开工的前一天,赤嵌农业基地大部分的技术员都去厂子参观过了,然后又都嘻嘻哈哈地离开了。

    虽然大家都没有在明面上说过什么,事实上,每一个人心里都完全放松了。

    糖,才是这个时期针对欧洲的大杀器,连带着小日本也算上……只有它才可以把贸易的控制权牢牢地抓在手里…不客气的说,糖,就是这个时空里的高科技产物,比镜子、玻璃之类的产品杀伤力更大,因为它的连带效益和规模性更大。

    送走了众人后,甘蔗厂厂长李坚把大门关上了,哥几个要喝点小酒了。

    李坚是机械类的大专生,下岗后一直和弟弟在各家私人厂子里打工,养护和维修各种设备的技术能力很强,特别是在榨糖厂的工作时间最长……本来他挣钱还不算是难事,但是他一直有个要求,总是要求雇佣他的老板一定要把他的弟弟李锐也带上……李锐是技校毕业,也懂一点维修技术。

    他三十多岁时突然得上了心脏病……住了近一年的医院,花光了全部的积蓄……差一点连最后心脏造影和国产支架的钱都花不起了……后来病虽然好了一些,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他也要去打工……但他的工作可不好找,没有人愿意要一个有心脏病的人……就算是好了也不敢用。

    李坚常说:“小锐,你老老实实的在家休息………有哥哥一口饭还能差你的?”

    弟弟李锐本来是一个胆小害羞的高大胖子,好四十岁的人了也没有结婚,平常非常听李坚的话。

    那时他却怎么也不听了,他说:“哥哥,我那不是成废人了吗?!”

    看着在不断用手绢擦额头的弟弟,李坚心里一阵疼,说:“什么废人,你是病人!”

    “不,我感觉强多了……我要去找工作……”弟弟李锐那时不停地晃着大脑袋说,“嫂子又会和你吵架的,我不愿意你这样过日子……”

    李坚心里一阵酸,又怕他出去打工出事,就只好带着他了。弟弟李锐要是做出那个动做,就是他死也不会改变的。

    两人在一起,这工作就不太好找了,日子比较难。

    李坚的妻子不乐意了,后来大吵几次,离婚了……

    “还好,还没有孩子。”李坚笑呵呵地对弟弟李锐说,“放爱一条生路吧……小锐,我这句话想了半天,有深度吧?”

    弟弟李锐上嘴唇动了一下,一下子捂住了脸,大哭起来,说:“我去把嫂子找回来,她也是个好人……都是我拖累你们的!”

    李坚嘴角抽动了一下,他张开自己的双臂,一下子搂住了弟弟李锐,轻声说:

    “听着小锐,我们父母去世的早,只能相依为命,你嫂子已经做得够好了……你的病一定会养好,别心急。等你的病好了,你嫂子就会回来了。”

    别看弟弟李锐是个高胖,可他的力量远没有李坚力量大。

    后来到汉唐集团应聘时,李坚同时也把自己弟弟的情况交待了。

    招聘他的是宋士达董事,他神秘地问道:“你弟弟的心脏病是先天性的吗?你确定患病时间?”

    当宋士达董事完全了解了情况后,说:“不是先天性的就好办……我们去的地方,医生的技艺高超,什么病都可以治好……”

    后来李坚才知道,那位医生就是时间……它也许真能包治百病……弟弟李锐一下子就好了,刚刚穿越过来那会儿,两个人抱头痛哭,哭得比女生们还要厉害。

    甘蔗加工厂的厂长李坚,拍了个黄瓜,又煮了些盐花生,便和哥几个喝着百年孤独,胡吹乱聊起来,大家都吃过晚饭了,他们都是住在厂子宿舍的人,好在可以一人一间了……弟弟李锐照例不喝酒,安安静静地坐在他身旁,谁说话都不插言,遇到有趣的事情就笑笑,轻轻喝着自己的果汁汽水。

    有个技术员说道:“我说李厂长啊,你咋总放亚麻油呢?怪怪的味道……”

    李坚厂长笑呵呵地说道:“你呀,整天没事儿就斗地主,下象棋,也不经常去看看别的版块,在医疗版块里,那个郑德生院长和马军院长都大力推荐它呢。

    在这大陆上,没有一样食品能比得上它更补人的心脑了……那些古人们都认为它能够包治百病!

    它那里面最有用的就是a…亚麻酸,说是含量比深海鱼油还多两倍,有抗肿瘤;抗血栓;降血脂;营养脑细胞;调节植物神经等作用呢,要不咱们集团能把它当成我们的特供油?

    他妈的,就是产量太低,一亩亚麻才产籽100来斤,要是想一点不破坏a…亚麻酸,就只能借用物理挤压冷榨,出油率低啊,要5斤多才能产出一斤油……等以后面积大了,我们就大力推广它!那我们这里得少多少心脑病人?!”

    那个技术员听了心服口服,又多吃了两口拍黄瓜,说:“咱们汉唐集团能人真多,这个都能整出来。我在那面的世界都没听说这玩意……这味道再品一品,还真挺好的。”

    李坚厂长笑着说:“记住啊,最好不要热炒…冷餐啊,加汤啊都可以,在那面的世界,纯正的亚麻油是我们能吃得起的吗?我们连调和的都吃不起……除非是假的……医学专家都叫它为‘知识分子油’,最补心脑了……我也是到了这面世界才知道……”

    一时间有些冷场了……大家好像都想起了什么,没有人说话了。

    李锐在心里一笑,想,哥哥动不动就发人生感慨,他变年轻了,却又像个女人一样唠叨了……
第二百三十章 想要入股汉唐集团
    菲律宾与明大陆的南部隔海相望,自古就是南部明人移居的重要目的地。这一点可能从明大陆的隋朝时期就开始了。有关论据数不胜数。

    想当年,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后,大明声威所及,菲律宾的吕宋、苏禄等国都时断时续地同明廷保持着朝贡贸易,但直到16世纪70年代移居菲律宾的明人才逐渐增多。

    当时明王朝部分开放海禁,而刚刚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对明大陆商品和人员极为渴求。

    这一点说明了明人移居**与西班牙人的殖民需求都是相辅相承的。

    早在1565年吧,西班牙殖民者入侵菲律宾,攻占宿务岛,1571年侵占吕宋,建马尼拉城。西班牙人对菲律宾统治初期,对前往菲律宾的明人采取拉拢政策,因为菲律宾当时的经贸发展要仰赖明人的努力和贸易。

    可是,随着明人影响力的提升,西班牙殖民者与明人的矛盾开始凸显。矛盾表现在两件事上。

    这第一件事情发生在1574年。那时活跃于福建一带的私人武装头领林凤差点攻占了马尼拉,这一点让西班牙殖民者对明人大为恐惧。

    有关林风的事件完全可以单独开设一章,但是怕有人又说水了,只能在这里用几句话来表达。

    当时,林凤率领战船六十二艘,武装男丁四千人,妇女一千五百人,从台湾开赴菲律宾,联合当地明人和土著共同驱逐西班牙殖民者。

    船队急航两天后,到达吕宋边界,立即攻占了密雁,林凤即命先锋率七百精兵乘夜袭击马尼拉。

    由于种种原因攻占失败,林凤改变战略,命令部队向北转移,到彭加钖南驻扎,筑城堡及炮台据守,伺机再战。

    后来,林凤在班诗兰建立都城。几个月间,他率部众建立城寨,宝塔,并凭险筑垒,设炮台多处,准备对抗西班牙殖民者。

    林凤被拥为国王,国号汉,在当地明人和土著的支持下,林风率领部众一边战斗,一边乘战隙之机,补充给养,建造战舰,充实战备,以期再战,彻底将西班牙人赶出吕宋。

    在关键时刻,西班牙与视林凤为心腹大患明朝勾结,联合进攻林凤舰队。

    1575年春,明朝调吴慕康率明朝海军,追剿林凤至菲律宾彭加钖湾。明朝朝廷以允许西班牙人在厦门通商为条件,急切地要求西班牙人共同击败林凤。林凤率众抗击,战斗激烈,相持四个多月。西兵及军械源源不断,而林凤却孤军作战,粮械不继。

    在明西两国舰队夹击下,林凤海陆作战相继失利,林凤军及吕宋明人土著武装战死近万人。

    林凤被击败后,不知踪迹。

    明大陆的海外开拓以内战的形式告终。

    英国近代向海外开拓,往往以英国海盗为先锋。英国政府招抚了著名的海盗德雷克,以对抗西班牙,结果打败了西班牙,取得了海上霸权。而明政府却可耻的“以夷制贼”,联合西班牙对付海盗。

    汉唐集团就此事下了个定义:在奴隶制的独裁统治下,独裁权大于人权,大于民族权……林风啊,你怎么能称王呢?!

    这第二件事发生在1593年。菲律宾总督达斯马里纳斯远征摩鹿加群岛,由于他强迫明侨充当桨手,引发不满。途中,达斯马里纳斯所在旗舰上的明侨潘和五带着众明人奋起反抗,将船上包括总督在内的西班牙人几乎尽数杀死,仅12名士兵死里逃生,随后驾船远走。

    这两次事件后,马尼拉殖民当局慢慢开始煽动排明浪潮。

    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原因下,1594年初,一支明人船队在福建官员带领下,载着士兵和武器到达马尼拉,接回3000名明人。

    这完全可以看成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救侨、护侨行动,本来可以记到世界历史记录里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伟大的行为鲜为人知。如果不是汉唐集团的人乱翻资料……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1603年,菲律宾岛又出现一则传闻:大明皇帝有意占领菲律宾以获取这里的黄金。

    这一传闻源自一名在吕宋生活多年的木匠,他称吕宋有一机易山,“其上金豆自生”。

    万历皇帝便信以为真,下令福建官员前去勘查。西班牙人本就对明政府颇为忌惮,何况菲岛明人众多,因此疑心大明想“开疆裂土”。

    随着排明情绪渐浓,西菲当局欲迫害甚至屠杀明侨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这一切最终导致了1603年的大屠杀。

    1603年10月3日,不愿坐以待毙的明侨爆发大起义,但由于缺少武器和军事经验,他们仅坚持了41天。起义很快演变成一场大屠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