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她不仅是红歌手,还是唱红歌的歌手,歌声里全是正能量。

    在晚宴期间,内侍夏国祥领着歌女阿红和琵琶女出来,她们双双跪地,叩见皇上和拜见鲁王。

    永历帝让她们“平身”赐坐,还亲切地问了姓名身世,以及何时学的艺等问题,两女一一作答。

    永历帝见阿红高挑身材,鹅蛋脸,丹凤眼,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心中就有几分喜悦,于是向夏国祥示意开唱。

    只见那琵琶女先是调音三两声,阿红起身向她示意后,她就弹起过门来。只见她从轻拢慢捻到平挑重拨,从低缓深沉到激越高昂,渐渐引入主旋,又见阿红丹田蓄气,眼神渐亮,一声“怒发冲冠”,就像突然撕裂了一匹布帛,放开了一江清水,歌声响彻大殿,又化作一根钢丝飞出水月宫,越过披云楼,飘上鼎湖山,拐了一大圈,又回归水月宫。

    歌曲一句一句地往下唱,永历帝的表情随着歌的内容、曲子的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他喜一阵,怒一阵,悲一阵,哀一阵,听着听着,脸上情不自禁地淌下了两行热泪。

    席间同时落泪的还有鲁王和一应大臣们…

    歌罢,永历帝回避进了后面,稍停了片刻,复出时,又恢复了平日的威严。

    永历帝说:“唱得好,每人赏银十两。封阿红为女史,总管歌舞场事务。”

    永历帝想了想,接着下旨,说道:“以后这水月宫的歌场里,不准再唱《玉树后庭花》之类的靡靡之音,也不准唱《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亡国之声,定要多唱《满江红》等激昂曲子,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座中的众人皆露出欣喜万分的表情,差点就高喊万岁英明的口号了,此时每个人都在心中大赞,永历帝,不愧是为中兴之帝,我等大明梦的缔造者……

    宴后,永历帝与鲁王执手而行……人家朱氏兄弟便要大谈一番了。

    他们关系亲密是亲密,毕竟双方身上都流淌着朱家的血液……这大明是谁的?当然是朱家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领着民众赶走了蒙元人等,这才由朱家之人来坐这江山。

    但是这鲁王的工作可不好安排,于是就按旧例,养起来吧。至于他手下的众臣们,当然也一一分散安置。

    永历和鲁王两个人上演了一台血浓于水的相见欢……

    在台湾热兰遮城的网上,有人把他们在肇庆的事情发布出来了……从广州调派一些人手去肇庆打听一下消息,还是比较容易的,两地的交通不成问题,非常便捷……

    话说当时与两广总督杜允和的首席幕僚口头商定的事实,待那幕僚回到广州时,还算有信用,真的就在珠江岸边批了一块地方……汉唐集团当时让杨斌从靖海行动抽出身来…靖海的行动差不多要结束了,再抓人,就把零星渔民都抓光了。

    这样的活儿,主要都由郑家的人动手,杨斌和郭怀一按照汉唐集团的命令,只是配合一下。

    郑家派出的都是老水手,那眼睛才毒呢,是不是海盗或者兼职海盗,那看一眼便知道……能不能抓错人呢,这就不知道了。

    在那时,郑家的人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当人手搜集的差不多时,说错了,当海岛上的大股的海盗抓光了后,剩下的小小的再去抓,都不够工夫钱的时候,靖海行动果断地被叫停了。

    台湾与福建的周边海域,出现了少有的真空局面,又说错了,是安全局面。

    杨斌又被派往广州,让他带着一些人手去建一家物流公司,起名叫广发物流……当命令发出去之后,汉唐集团的人才发现发错了,那是留给将来的银行用的……想要改过来,没有想到人家杨斌的行动就是有效率,牌子都挂出去了。

    汉唐集团的人只能索性捏着鼻子认了,心道不就是一个名子嘛,这家物流公司不能和以后的银行弄混吧?

    杨斌去广州的时候还带了一支建筑队,还带了相应的建材。

    临出发前,看着意气风发的杨斌,郭怀一小声地说道:“你乐什么?凭什么让我去山东,你去广州……你乐什么?!”

    杨斌没在意郭怀一的态度,脸上一下子正色了,说道:“汉唐集团让你去山东之地招人,那可是极为看重的,定是比我老杨的任务重要……不可轻视。”

    “嘻,只是招纳些许农民而已,伍大鹏董事长说,只要能行动的人都可带回来……”

    “你啊,老郭,让我去广州建物流公司,是梅乐芝经理的命令,而你的任务,是伍大鹏董事长亲自下的命令,你说谁的任务更重要?!再说了,运煤之事,靖海行动,我们做什么了?没有费吹灰之力……此次的行动方是大事啊,一举定下我等在汉唐集团中的地位,为我等子孙谋个好出身!”
第二百九十二章 肇庆城里喜事多
    话说在1646年吧,原两广总督丁魁楚、原广西巡抚瞿式耜、原兵部尚书李永茂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云集肇庆,共同拥戴万历神宗帝之孙,桂王朱常瀛之子,流亡在广西梧州的永明王朱由榔,即位称帝,选肇庆府为“陪都”,定丽谯楼为皇宫,在此登基,次年为永历元年,史称南明。

    丽谯楼位于肇庆市城中路,始建于宋重和元年(1118年),楼高两层,筑于高6米多的台基上,重檐九脊,歇山顶,拱道门,通体红色,俗称“红楼”。丽谯楼原来也称御。

    1648年三月,李成栋在广州倒戈,并胁迫清朝广东提督佟养甲归附南明。这样,永历王朝兵不血刃就收复了广东全境。

    一直到李成栋战死时,永历一度较好地执行了联合义军抗清的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各地义军闻风响应,一些清将倒戈,一些降清将领反正,当时活跃于闽、浙,后来又在粤东反复筹集军粮,并坚持抗清的郑成功,也曾经遣使来朝,恭敬地奉永历为正朔。

    这期间,军事上连战皆捷,永历正朝有效地控制了两广和云、贵、湘、赣、蜀等七省广大地区,局面相对稳定,称得上是永历王朝的鼎盛时期,真的有望实现中兴这个美丽的“大明梦”。

    这些内容在前文有过一些相关的介绍。

    这期间为了巩固政权,显示新朝兴替,永历在肇庆开科取士,但好像来参考的比以往少了很多,还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他们接着加固城墙,装修行宫,兴修庙宇,铸造大炮和“永历通宝”铜钱……

    永历还着手整顿朝廷秩序,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

    阅江楼地处丽谯楼以东二里许的西江北岸,是一座颇具岭南特色的四合院式园林建筑。该楼高二层,由东、西、南、北四座楼组成,南北楼为歇山顶,屋脊竖立着鱼宝珠;东西两楼的券蓬顶威武雄壮。此处历史上曾为一个著名亭台,明宣德六年(1432年),改建为阅江楼。

    由于南明政权“天大的事”是抗清复明,其它机构合署理政,惟有“兵部”设在阅江楼,此时充当“兵部尚书”角色的,正是原两广总督丁魁楚。

    万历帝又亲自在披云楼接见过各地使臣。

    披云楼位于古城东北角,筑于城墙之上,距丽谯楼一箭之地。此楼始建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楼三层,高19。3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这座状如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的名楼,因筑于城墙之上,有居高临下,直插云宵之势,故名。这里原是肇庆府衙,如今成了文武百官议事理政的地方。

    在大好形势下,散处各地的明朝遗臣纷纷前来效忠,称肇庆为“西京”。

    肇庆一时间熙熙攘攘,呈现一片中兴景象。

    164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这一天,冬日融融,万里晴空,古城内外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旌旗遮日,红灯高挂,丽谯楼、披云楼、阅江楼之间沿途两旁甲士林立,威武喜庆。

    皇宫丽谯楼深红色楼体粉刷一新,拱形重门上方“古端名郡”四个金字光彩夺目,大门两旁“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楹联与日争辉。

    往上看,古楼雄姿震人心魄,那架在两丈多高台基上的八尊礼炮威武壮观。

    午时正,大门口鼓乐齐鸣,城中路醒狮狂舞,参加冬至庆典的官员和来宾鱼贯入宫,拾级上楼。

    他们都是来自原两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等省、州、府三品以上大员。

    等到群臣宾客到齐后,群臣便簇拥永历步出皇宫,浩浩荡荡沿城中路入豪居路,向大臣们处理政务的披云楼走去。

    上楼巡视后,又沿另一条街巷走向阅江楼。

    此时,万余将士已列队恭候于楼前,请皇上检阅,24门红衣火炮排列江边,等皇上鸣炮祭天。

    此时,只见兵部尚书丁魁楚跪呈火把,皇上接过,从容地揭开第一尊炮的红衣,点燃火捻,“轰”一声响过,其余23尊火炮次第轰响,24发炮弹呼啸越过西江,落于南岸响成一片,“万岁”呼声响彻两岸,庆典气氛达到**。

    其实冬至祭天庆典,原本用不上这么正规的,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永历做了这个决定。

    鲁王监国朱以海来了,随行的还有一班文武大臣。

    在打下舟山时,定远侯郑联按汉唐集团的要求,带着鲁王和他手下的一行人等,一起打包送往广东肇庆。

    定远侯郑联因为怕听到他们那帮子人扯不完的聒噪,特地把他们都集中在另一条大船上……好吃好喝的供应着,就是不与他们见面,连鲁王监国也不见。

    他的手下们觉得此时定远侯郑联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往,他喜欢亲近高官,喜欢亲近文人……如今却远离他们不说,还常常站在船头发呆……他所言的那个美味的猪手,能好吃到什么程度?!下一次有机会,定会也去品尝一下,还听说那老板娘无比艳丽……要不定远侯能痴迷到如此地步?!

    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发现不着眼的海盗……不几日他们这支舰队便平安到了广东的西江入海口,就是新会市的崖门。

    西江由西往东流经广东肇庆全境,最后从这里流入南海。

    西江的江水青碧。这里盛产肥美河鲜,远近闻名。春天可以尝到鲜甜的西江河虾;夏天可以吃到甘香的三犁鱼;秋天可以品尝到肥美的锦鲤;冬天可以吃到大海鲩。当然,如果是在和平环境中,这里风景独好。

    在西江入海口,定远侯郑联命令手下换了平底船,顺着那西江直接前往肇庆。

    定远侯郑联默默地遥望着那一行人等上了几条小船上……其中还有人在那里指手划脚,高声叫骂着什么,听不太清楚,那声音早被海风吹散了……

    在江口的海风中,定远侯郑联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些酸楚的感觉,心里不知道有什么东西破碎了,扎得慌。他过去是多么在乎这帮子人……

    当确定了他们全都安全地驶进西江后,定远侯郑联留下了一艘大船,等着接回去送鲁王监国到肇庆的水手们……他们得到的命令是,送上岸就回来,不用到肇庆城码头,附近便可。

    剩下的大福船,在定远侯郑联的大喝声中,都升帆北回了,与同安泉州即将要发生的大战,让定远侯郑联有了极大的兴趣,生活更加有了奔头。

    肇庆,位于广东地区的中西部,珠江三角洲西端。

    西接广西梧州和贺州,南接云浮、阳江、江门,东连佛山,背靠清远,是沿海地区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枢纽。

    其中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

    肇庆,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

    几艘平底快船在即将到了肇庆地界时,那些水手将一行人等放上岸,还仗义的给他们发放了武器……这里不是厦门,可能有流匪的,别千里送行时都安全了,上了岸就这几十里路再出了乱子,这就不是定远侯的本意了。

    鲁王监国朱以海等一行人上了岸后,举目四望,心情极为茫然……大家都何去何从?事实上,最茫然的当属鲁王监国了。

    永历称帝后,他对东南沿海同时出现的政权还是非常支持的,这是个常识性问题,这样可以分散满清对自己政权的压力。

    这意思就是说,你看,东南沿海也有大明的政权,你们别盯着我打啊。

    在生存的层面上,什么大一统,大义等问题都被大家自动地搁置了。

    但是那是在东南沿海地带……这鲁王监国要是真出现在永历的身边,那永历还能像以往那样支持吗?

    鲁王监国的手下大臣们除了极为忠心的人士,其他人心里倒是不愁,到哪里不是称臣……肇庆更好,总比在闽浙地区东奔西跑强,比龟缩在舟山等死强。听说永历手中有精兵数万,战船几千……

    这一行人在岸上认真地开了个小会儿……这次没有争吵了,大家没有再为表现存在感乱说话了,这都什么时候了,是往前走还是往后走的抉择期了。

    果然,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不可能往回走了,只能前行,投奔永历政权是唯一的出路。

    一路上,一行人等虽然有老有女,但是,一干武将那也是手持利器……小股流匪还真不敢把他们怎么样了……

    待好容易走到肇庆之时,先是遇到了巡查的小队队伍,他们立刻被围了起来,这支小队足有200名带甲之人,鲁王临国和手下的人等人数上不是对手,当然,他们也不会反抗的。

    张名振主动上前与那一队人交涉。

    当时,他被定远侯郑联直接拿下后,除了被绑外,吃了一嘴沙子外,其它的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等到鲁王监国一行人都被保护起来后,他自然也被放了进去。他曾经想找到定远侯郑联,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礼……他观察到这个定远侯还是大义之心尚未泯灭,可谁知道定远侯竟然不接见他,以前那可是经常拜访自己的。

    定远侯只是着人回话说,他定远侯郑联深知说不过他,何必再说……再找,就没人理了,高声喝骂也是无人理会,还把自己累得要命。

    感谢老朋友yezhongye、酒后不乱性、胖马123、爱游泳的笨鸟的打赏支持,欢迎新朋友极之冰、guozhiyin的到来……也感谢帮助这本书活下去的朋友。
第二百九十一章 将梅乐芝经理打跑
    梅乐芝经理顺着一条简便的土路,慢慢走到了一处缓坡。

    刚才他远远追随的那辆四轮马车已经走远,它一定是驶向郑家的另外两处别墅了。当初给他们分配宅基地时,考虑过郑家的情况,尽量把他们哥三个安排在一个地方了,彼此距离不远,现在大家都是初创时期,也要让他们有安全感……

    在坡下,他抬眼看去,看到了一处高大的,全是红砖红瓦的砖瓦房。那建筑的颜色在这个冬季里非常醒目。

    砖瓦房的周围,明显还可以看出栽种着从别处移植来的树,由于现在还是冬季,那些明人们把那树上的一些枝条剪除了……古人也懂一些园艺啊,待一两年后,这里的树木茂盛起来,这处别墅可就是在绿树中若隐若现了……

    这个建筑是北京四合院形式,梅乐芝经理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在打地基。也许他们并不知道北京四合院的概念,但是,这种结构有利于节省建筑的时间和物资,增加建筑的安全性。

    明人工匠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一些建造的法式。

    梅乐芝经理决定走近一些观察,好好看看明人的建筑特点。

    他不想进到郑家家里拜访,他知道人家郑三爷郑斌现在不在家,正在厦门和台湾之间来回跑,不停地来回运输物资人员,交换他们所需要的物品。

    郑家这次在同安城打了一个大胜仗。

    从厦门发来的电报中,从军事顾问团团长苏波亲自带回来的dv中,梅乐芝经理也了解了一些战争经过。

    他们郑家的人马突然发兵围了住同安城后,又故意示弱,表现出人手不够的样子,让同安城的守卫寻到机会,偷偷派人报告了泉州的守卫。

    泉州果然立刻派军队来救了。

    此时泉州的总兵官是马得功,他派出自己的副将带队前往,听说他当时知道一直龟缩在厦门岛上的郑彩竟然出兵攻打同安,差点乐了,要不是他手头这些兵被调走了大部份,他早就去拿下厦门了,他一直在心里就惦记着厦门岛上,郑家那些家业呢,谁不知道那可是一份若大的财产。

    这次他们胆敢出来更好了……龟缩到厦门不好打,出来就好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