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解放战争(下)-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师师长陈挺厉声喝道:“只有无条件放下武器,才能得到人民的宽大!”
  崔贤文愣了一下,忙说:“我们部队过来之后,请长官们饶恕一点。”
  丁枣园通往朱小庄的土路上,四十五师师部和最后残余部队约八千人争先恐后地向解放军阵地走来。国民党军官兵把武器放在指定地点后,跟在解放军干部的身后往邻近的一个村庄走,一眼望去村庄里已是炊烟升腾,估计馒头已经出锅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勇敢地向前进(32)
邱清泉兵团的第五军只剩下二师了。
  在陈庄第五军军部里,所有的人,包括邱清泉在内,不断地催促杜聿明尽快下达全面突围的命令:“趁早突围总可突出去,还可再干。如果迟疑不决,那就整个完蛋。”但是,杜聿明始终不表态。
  因飞机损坏没走成的第七十军军长高吉人胸部伤势严重恶化,在混乱中他也被军医和心腹军官们抬到了陈庄。第五军副军长郭吉谦去掩蔽部看望他时,高吉人表情绝望,话语吃力:“杜先生、邱先生他们突围,我的伤这么重,怎么办呢?给我出个主意吧。”郭吉谦说:“你的伤这么重,如果跟着一块儿突围,甭说别的,沿途颠动也把你颠动坏了。依我看,不如留在此地不动,*来了,见你的伤这么重,会原谅你的。”高吉人沉思了一会儿,说:“你说得对,听你的话,我就不走了。”——“后来杜聿明、邱清泉等人突围时,高吉人被解放军送到后方医院医治,重伤治好了,可是他又跑到蒋介石那边去了。”
  第五军军部人心惶惶,只有军长熊笑三变得诡秘起来。他先跑出隐蔽部,接着,隐蔽部四周机枪、大炮、手榴弹声大作,然后他跑回来对杜聿明说:“已经打到司令部来了,要下决心!”说话间,他把一条白布条抓在了手里。杜聿明听了一下,那些声音都是从一面响起来的,知道这是熊笑三在逼迫自己下达逃亡的命令,就说:“这是你们部队自己打的,你出去看看为什么这样?”熊笑三出去一下回来之后,那些声音果然停止了。黄昏,熊笑三又对邱清泉说:“如果个人单独行动,就有办法出去。”邱清泉问:“你有什么办法出去?”熊军长还是那句话:“只要让我个人行动,准能出去就是了。”
  李弥终于出现在陈庄。
  他来向杜聿明“请示机宜”,杜聿明却没有任何机宜可示。
  杜聿明、邱清泉、李弥坐在掩蔽部里“默然相对”。
  时间已是一月十日凌晨,是突围、逃跑,还是投降,杜聿明必须作出抉择。
  从枪炮声判断,解放军已经攻到了第五军军部附近。
  杜聿明终于放弃天亮之后与空军配合突围的原定计划,决定即刻分头突围。李弥、邱清泉和熊笑三表示要和杜聿明一起走。杜聿明说:“这不是让敌人一网打尽吗?我们就这样走,如何对得起部下?赶快分头通知他们自找出路!”于是,邱清泉忙着给还能联系上的各部队打电话,已经没有部队可以指挥的李弥坐在那里不说话。杜聿明催促他必须与部队取得联系,李弥离开了。邱清泉的参谋长李汉萍意识到,这也许是最后的分手了,他将李弥送出了隐蔽部——“阵地周围的炮火,映得漫天通红,滚滚浓烟,轻重机枪和手榴弹声一阵紧似一阵,各种颜色的曳光弹,如无数道流星在阵地上空飞来飞去。”李弥请李汉萍留步,然后他万分伤感地说:“炒豆子的时候到了,我早就知道有今天。”
  李弥的身影消失在纷乱的枪炮声中。
  李汉萍知道从徐州出来的几十万人马就要覆灭了。
  在第五军军部里,杜聿明和邱清泉突然发现,就在他们布置突围的时候,第五军军长熊笑三不见了。熊笑三说过“如果个人单独行动,就有办法出去”,到底是什么办法?他是如何在混乱的战场上独自一人跑出去的?没人知道。后来人们知道的是,他一跑就跑到数千公里之外的台湾岛上去了。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勇敢地向前进(33)
杜聿明给蒋介石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各部队已经混乱,无法维持到明天,只有当晚分头突围。”电报发出后,隐蔽部里一片死寂。过了一会儿,邱清泉说:“现在陈庄三面已被包围,只有西南方一个缺口可走。大家突出重围后,谁能到达南京,谁就向总统报告这次全败经过及今晚的情况。”于是,大家动身走出陈庄隐蔽部:走在最前面的是杜聿明,随后跟着邱清泉、徐州警备司令谭辅烈和第二兵团参谋长李汉萍。黑暗中,“四人鱼贯地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左肩上,由二师工兵营长作向导”,向陈庄西南方向邱清泉说的那个缺口突围。
  尽管四个人如同游戏般互相搭着肩膀走出了隐蔽部,但是,刚出隐蔽部这个小小的队伍就在爆炸的火光中瞬间解体了。
  杜聿明在十几名卫兵的簇拥下向正西仓皇而去。
  李汉萍跑出陈庄后辨不清方向,天大亮后被解放军俘虏。
  杜聿明的黄埔同学谭辅烈消失在混乱中,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以及后来的命运。
  邱清泉突出陈庄后,“时而跑到东,时而跑到西,不停地高声大叫‘共产党来了’。”天色渐渐明朗,邱清泉发现他仍在陈庄以北的张庙堂附近,难道整整一夜一直在原地转圈?邱清泉最终没能突出重围。但是,也没有确切史料记载他是如何死亡的,极有可能的推测是死于炮击或流弹。邱清泉尸体被发现的地点是:张庙堂村西南四百米处的旷野中。
  杜聿明指挥部副参谋长文强率领机关人员冒死到达陈庄第五军军部时,发现杜聿明等人已经跑了。杜聿明的机要秘书冯如石把重要书信、电报底稿、蒋介石的来电等文件在火光的照明下撕成碎片,然后扔在风中。机关人员看到如此情景只好各自逃跑。文强率领几名卫兵在拂晓时分跑不动了,他们坐在一块沙地上,当一群解放军官兵朝他们冲过来时,他们没有做任何抵抗投降了。
  十日黄昏,在庄西场园村,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军官突然冲出巨大的俘虏群往南跑。被解放军战士抓回来后,他用浓重的湖南话解释说,他被炮弹震晕了,总觉得面前有人拿着手枪要枪毙他——国民党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想逃到附近的第十二军去,跑到大王庄附近的时候,他带着的队伍已经全乱了,一会儿往西跑,一会儿往东跑,军部和师部都已跑散,黑暗中他发现身边的卫兵一个都不见了。往西跑的溃兵挤在一起,只要前面枪声一响,拥挤的队伍就四处跑散。邱维达实在跑不动了,解放军冲到他面前时,他“举起手来当了俘虏”。
  第十三兵团参谋长吴家钰,第九军军长黄淑、副军长李荩宣、参谋长顾隆筠此刻都躲在第二兵团第五军二师师部里。第十三兵团在陈官庄东面被击溃后,黄淑奉李弥的命令收容第八军、第九军和第一一五军残部,这些残余部队躲在二师的后面,正拼命地挖掩体以躲避到处飞溅的弹片。黄淑派出一个工兵营去陈庄方向接李弥,准备一起突围,但工兵营一去不复返,李弥也没有任何消息。九日午夜,二师师长周朗接到第五军副军长郭吉谦的一封信,信中说:“杜主任、邱司令官、军长(熊笑三)先走了,要我通知你各奔前程,目标安庆,前途珍重。”信封里还夹着五百元金圆券。周朗把信给黄淑看了,黄军长认为,兵团司令官李弥未到,如果自己这样跑了,“丧失军人气节”。于是,周朗“独自离开了掩蔽部”。拂晓时分,二师已经完全溃散,师部四周到处是炮弹爆炸的火光和解放军官兵的喊杀声,黄淑这才通知一六六师师长肖朝伍、三师师长周藩和二五三师师长王青云已各自突围。于是,他自己也跑出了二师师部。枪弹乱飞,杀声震天,黄淑感到已无处可逃,他找到一个残破的隐蔽部蹲下来,一直蹲到解放军官兵出现在他面前,那时是一月十日早晨七时。。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勇敢地向前进(34)
最后,防守陈官庄的第七十军抵挡不住华东野战军的猛烈攻击,决定放弃阵地逃亡。高吉人负伤后,九十六师师长邓军林升任第七十军军长,他命令参谋长魏珍通知九十六师和工兵团速到陈官庄东面的空地上集合,并通知三十二师师长龚时英自行选择突围方向,至于一三九师因已无法联系索性由他们去吧。九十六师和工兵团集合完毕后,邓军林、魏珍以及其他指挥部人员在特务营的保护下,跟随刘志道师长率领的师直属队和二八六团一起向西跑。刚出陈官庄,就发现人喊马嘶,枪声四起,流弹风一样从头顶或身边掠过。魏参谋长建议投降,其余的人不吭声,邓军林十分恼怒:“你们怕死!要投降你们去,我不阻拦,我不投降!”于是,只好继续往西跑。跑着跑着,前面的路被汽车和乱兵堵塞无法通行,后面解放军的喊杀声越来越近,部队一下子溃散了。九十六师特务连冲出一条血路,掩护邓军林带着几十名卫兵冲了过去。但是,又一道封锁线横在了眼前。邓军林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盯上了。盯上他们的是华东野战军一纵二师。战士陆尤富和李振亚看准了一名很胖的军官猛追,那个军官先扔下了一支汤姆森枪,接着又扔下了一支左轮手枪,陆尤富没捡枪还是追。胖军官最后跑不动了,喊:“我没枪啦!我没枪啦!我是个上士,优待啊!优待啊!”陆尤富把这个胖军官交给李振亚,继续去追其他的俘虏。胖军官掏出一个小布包对李振亚说:“这是金戒指,你要吗?”李振亚摇摇头。胖军官一会儿说自己是上士,一会儿说自己是特务长,还不断地在俘虏群中打听谁是广东老乡。负责审查俘虏的副指导员李德从他的皮夹子里找到一张名片,李德大声地念起来:陆军第九十六师师长兼第一快速纵队司令邓军林。胖军官说:“这就是我。”
  华东野战军各纵队从四面围攻陈官庄的动作猛烈而坚决,冲在最前面的是十纵八十三团。这个团的二营和三营在团政治委员孙乐洵和副团长孙成才的率领下,午夜时分冲到陈官庄外围敌人用大卡车和坦克组成的环形围墙前。他们从一名国民党军军官口中得知杜聿明要逃跑,立即向纵队请示允许他们发动攻击。纵队司令员宋时轮的命令是:不顾孤军深入,不顾伤亡,坚决冲进去!两个营的攻击突然开始,不少国民党军官兵为躲避炮弹和寒风还躺在大卡车和坦克的下面,二营长曹文章奉命指挥四连攻东门,五连攻东南面的小高地,六连攻东北角,三营长朱福修奉命率七连攻击正北的汽车坦克围墙。战斗在夜色中进行,二营六连和三营七连的攻击受到敌人的猛烈抵抗,朱福修指挥七连成功地炸毁一座暗堡之后,终于突破钢铁的围墙,后续部队冲进陈官庄。朱福修营长想找个地方当他的营指挥所,七连副连长皮俊生说,前面有个地下室挺合适。朱营长带人举着蜡烛走了进去,微弱的烛光下,眼前的情景令官兵们十分惊讶:大约十五平方米的长方形地下室,地上铺着红色的地毯,中间的一张长方形桌子上凌乱地摆放着饼干、牛肉干和大饼等物品,一条黄绿色的皮马裤旁边,有一只没有打开的降落伞伞包,上写着“杜聿明亲收”的字样,角落里遗落着一只印章盒,扁形皮面,四边镀铬,里面有一枚长方形的石质印章,上面的篆文是“杜聿明”三个字。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勇敢地向前进(35)
朱福修营长喊:“快追!就是上天入地也要把杜聿明捉到!”
  十日拂晓,华东野战军四纵十一师卫生处驻地,一位老乡在村头发现田里有十几个人鬼鬼祟祟的,这些人见到有人来了都趴了下去,其中的一个人走过来,问村子里有没有军队。老乡说,这方圆百十里都住着解放军。于是,那人把一枚金戒指塞到老乡手里,嘱咐老乡不要告诉别人看见了他们。老乡拿着金戒指很快报告了十一师卫生处,卫生处通信员樊正国立即和小崔前去查看,那十几个人还在田野里。
  小樊跳上一个坟包,发问:“哪一部分的?”
  “你是哪一部分的?”他们反问。
  “我们是十一师,你们哪一部分?”
  “我们是十一师送俘虏下来的。”
  小樊机警地端起枪来,喝令:“不许动!你们说说十一师师长叫什么名字?”
  “我们是刚从后方来的,不知道师长叫什么。”
  小樊立刻命令他们:“举起手来!向前走三十步!”同时嚷着吩咐小崔:“通知二排上去从侧面警戒!”
  这十几个蒋军带着的都是汤姆枪、卡宾枪和快慢枪,然而他们摸不到究竟,就在我们两个小通信员面前乖乖地放下了武器。
  查问的结果,其中一个自称是《中央日报》的记者;一个说是汽车司机;一个穿着普通士兵军服的高个儿自称是军需处长;其余*个是当兵的,都穿着和普通士兵不一样的美式军装。
  华东野战军四纵十一师负责后方勤务指挥的陈茂辉主任审查了这几个俘虏。陈主任掏出一包“飞马”牌香烟递了过去,“军需处长”却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来一盒美国香烟,埋头抽起来。
  “你是哪一个单位的?”我开始问他。
  “十三兵团的。”
  “干什么的?”
  “军需处长。”
  “姓什么?”
  “我叫高文明。”
  我笑了笑,说:“高文明,这个名字倒起得不坏。十三兵团有几大处?”
  “六大处。”
  “你把六大处处长的名字写出来吧!”
  想不到这么一个问题就难倒了他。他到口袋里掏笔,一伸手,就露出了一段雪白的胳膊,手腕上戴着一只高等游泳表。掏了半天,掏出来的是一包美国香烟;再掏,又是一包美国香烟;再掏,掏出来的是一包牛肉干;再掏,又是一包牛肉干。最后,才掏出一支派克笔。但是,只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手在发抖。
  “写呀”,我说,“难道你们一起的几个处长的名字都不知道吗?”
  “我知道!我知道!”他说着,又在纸上写。可是,好半天,还是在描着原来的那几个字:军需处长高文明。
  我说:“你老老实实说你是干什么的就对了,不必顾虑。我们的俘虏政策是宽大的,只要放下了武器,不论大官小官,一律优待,除了战犯杜聿明以外。”
  好半天,他一声不吭。
  我又说:“蒋介石是失败了,黄百韬被打死,黄维兵团也被歼灭了。黄维想逃走,可是没逃成,也被活捉了。想混是混不过去的。”
  他一听见黄维的名字,立刻怔了一下,问:“黄维在哪里?”
  “你可以见到他的,两三天内就可以见到。”
  “军需处长”要求休息一下。
  站在一旁的一位解放军干部对自称是《徐州日报》记者的副官尹东生说:“你是安徽人,去找你的老乡去。”然后,将“军需处长”和自称是汽车司机的兵单独带走了。杜聿明后来回忆,他们被带到第十三兵团的俘虏群,见到那里面有许多部下,他“既惭愧又恼火”,惭愧的是觉得对不起部下,恼火的是感到解放军已怀疑他了——“我们到一间磨房里休息,解放军监视得很严。这时,‘战犯’这个名称一直缠绕着我。张国印(杜聿明的司机)见我心神不定,就多次劝我夜间逃跑。我自己觉得腰腿疼痛,行动艰难,逃出去走不动会死,被解放军发现也会死,与其被处死,不如先自杀,还可以做蒋介石的忠臣。一刹那间执拗得仿佛死神来临,见警卫人员刚离开屋,就顺手拿起一块小石头在脑袋上乱打,一时打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所幸解放军及时发现,将我抬到卫生处抢救,不久即清醒过来,好像做了一场噩梦。”。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十四章 淮海战役:勇敢地向前进(36)
第二天,陈茂辉主任又来了,问:“你叫什么名字?”
  “军需处长”不耐烦地说:“你们已经知道了,何必再问呢?”
  华东野战军四纵将敌“军需处长”押送到野战军总部的时候,得到收条一张:
  收到战犯杜聿明一名
  此据
  十一日十时
  参四科(盖章)
  参四科,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参谋处第四科,负责收容国民党军重要战俘。
  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作为重要战犯被关押。
  一九五七年,他的女婿杨振宁博士获得诺贝尔奖,周恩来总理托人前往美国祝贺,并带去了杜聿明给女儿女婿的一封信:“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尔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两年后的十二月四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一九五九年赦字第一号通知书下达,五十五岁的杜聿明被特赦。一九六一年,他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专员。一九六三年,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将四个儿女分别舍在台湾和海外,只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