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千万别娶大脚女人-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受过宠,小老婆的滋味苦涩依然。(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
  小老婆尽管是未进烤箱的面粉,仍然不足取。(拉贾斯坦语)
  小老婆的声音让人无法忍受。(波斯语)
  妻不会尊重妾。(马姆普鲁西语)
    【妻妾有别】
  大老婆的脚不踏晨露打湿的草。(芳语)
  正妻享有某些特权。例如,“头一个不喝泥水。”(奥万博语)正妻比其他妻子先饮井水,可以多睡一会儿,发生争吵口角时也先有发言权。例如,“你,大老婆,说话;你,小老婆,沉默。”(雅卡语)毋庸赘言,这一类谚语同样适用于其他等级语境。
  谚语往往强调正妻是最棒的。一则来自赞比亚的汤加语谚语说:“头一条鱼是真的。”意思是说男人应对正妻满意,小老婆不过是幻觉。据一则雅卡语谚语称:“大太太享有婚姻,后来者好比芭蕉树苗。”谚语认为,正妻比其他妻子稳妥可靠,男人碰到问题时应该求助于正妻或回到她身边。这一类谚语警告说,男人不应该糟践正妻。正妻是最了解丈夫的人,困难时期会照顾他、支持他,正如吉库尤人所说:“如果少妻死了,回到老妻身边。”
  新人过门时正妻思忖着如何居家度日。她努力工作或者借其他手段取悦丈夫,力图保全自己那不可替代的位置。“‘我必须让她们高兴。’大老婆说,于是与她们同吃。”这则谚语中的哈察女人联想到反映正妻害怕被逐出家门的谚语,强忍哀伤失意之情。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规定,品行正派的、多妻的丈夫不会因为娶了新人而抛弃糟糠。谚语提醒男人要尽义务:
  有了新陶罐,别扔掉旧的。(斯瓦希里语)
  娶了新欢,别忘糟糠。(恩瓦那语)
  娶了新欢别赶走糟糠。(马姆普鲁西语)
  一则乌干达阿乔利语谚语以母亲喻正妻:“大太太是你母亲。”尽管谚语指出正妻持家的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恭维话。丈夫向正妻表明欲娶新人之意时,引用该谚语来奉承大老婆,以宽慰她的心。东非的斯瓦希里人发明了一则几乎完全一样的谚语:“大太太好比你母亲。”笔者所发现的关于正妻和妻子们的谚语大多源于非洲,但这方面的谚语的确也存在于世界其他地区。
  一则印度孟加拉语谚语说道:“正房是唯一的妻子时被奉若神灵,现在有了二房她被扔到垃圾堆上。”看到丈夫对新人千娇万宠,长妻备感羞辱。“正房是我的拖鞋,二房是我的头巾”,意思是说:尽管长妻享有较高的等级地位,但在丈夫眼里二房远远胜过正房,情况至少暂且如此。
  尽管正妻没有把握能成功地阻止丈夫再娶,但她毕竟是丈夫无法回避的棘手因素,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非穆斯林社会里更是如此。蒙戈人说道:“大老婆好比魔术:你无法摆脱她。”不过他们试图削弱等级秩序:“女人的价值并不在于她是长房。”意思是说:妻子的价值是通过尽心服侍丈夫而获得的。一则雅卡语谚语表示,丈夫的权威不容挑衅:“把小老婆放在最后,你说算了,把她放在火旁边,你也说算了。”换而言之,丈夫独享决定新人等级位置的权力。
  

二  妻妾与寡妇(7)
另外的谚语表明,在管教问题上,共侍一夫的妻子们没有(或者不应有)不同的待遇。一则克里奥谚语说道:“打了大老婆的棍子将落在小老婆身上。”一则约鲁巴语谚语稍有出入,它是这样冷冷地宽慰正妻的:“用来打大老婆的棍子在屋顶等着小老婆。”
  丈夫似乎很难保持“中立”和掩饰偏爱之情。“黄油归Emm Zbeid,痛打归Emm Obeid。”(阿拉伯语)这则谚语讥诮地说明,一妻得宠,一妻失欢。大多数男人尽量做得更加圆滑老道:“多妻的男人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决定将布给谁。”(雅卡语)妻子多,布却只有一块,丈夫可以断定得不到布的妻子会心生嫉妒。
  新过门的妻子也许自觉高人一等,不过她必须对正妻表示敬意。新人挖苦正妻是不明智之举。米尼安卡人说道:“新饭锅决不能蔑视旧锅。”新婚燕尔的女人也许低估了丈夫对糟糠之妻的眷恋:“新欢不知旧爱被爱着。”(巴特姆语)
  共侍一夫的妻子们讨厌丈夫偏心眼儿,除非她们自己得宠。得欢心不单单意味着快乐,因为受宠的妻子时时生活在争欢夺宠的巨大竞争压力之下。一则昆都语谚语说道:“受宠的妻不长肉。”受宠妻子不可避免地树敌,不时遭到其他妻子的嫉妒。
  许多谚语表示,妻子之间很难和平共处。善心也于事无补:“你为二房量出一块地,在这块地上你丈夫却和她共度良宵。”(基隆迪语)恶言相对也不能改善局面:“你蔑视二房的小阴道,可那小地方却夺走你的丈夫。”(卢旺达语)毫无团结精神的妻子心怀歹意地以另一位妻子的痛苦为乐:“当最得宠的妻子犯错时,你这个受轻视的妻子笑开了颜。”(干达语)嫉妒她在生活中取得的成功:“二房生孩子时,你不穿戴节日饰品。”女人们妒火中烧,甚至于宁愿守寡也不愿与别的女人同侍一夫:“与其把丈夫拱手让给二房还不如让他死去。”(孟加拉语)
  这样一来,妻子们之间没有忠诚和怜悯。恰恰相反,妻子的心思似乎更多地放在伤害别的妻子上:“尽管不是情敌的错,妻子们大喊:‘就是她!’”(索托语)妻子时刻警惕别的妻子从中使诈:“与其他妻子共舞时,不能合上眼皮。”(基隆迪语)然而,只有对丈夫的偏爱有十足的把握时,妻子才能伤害别的妻子而免受惩罚。例如,“如果一房妻子踢了另一房妻子,她一定是在丈夫的肩膀上找到了依靠。”(福尔富德语)该谚语同样可以被运用于权力政治语境之中。
  妻子满腔仇恨,巴不得别的妻子快死。一则孟加拉语谚语说道:“哦,鼬鼠!吃这条鱼,别吃我丈夫,吃二房。”别的妻子死于意外后,仇恨情结迅速开解:“情敌死时,女人对她不再感兴趣。”(冈比亚沃洛夫语)妻子们之间的敌意很可能在丈夫过世时消除。一则孟加拉语谚语指出:“幸运的是丈夫死了,现在两位妻子相安无事。”不满丈夫多娶妻的女人是那伤感故事里或千千万万伤感故事里的主角。一则越南语谚语总结道:“宁愿年纪轻轻死去,也不做小老婆。”
    【问题与幻灭】
  两位妻子是两罐毒药。(吉库尤语)
  妻子显然不满丈夫多娶妻。娶多个妻子的男人是怎样过日子的?很多谚语反对男人多妻。例如:多娶妻和在同一棵树上拴两匹马一样不可取(土耳其语);多娶妻是件难办的事,与同时爬两棵棕榈树一样不可能(昆都语);多娶妻好比追赶两只羚羊(恩德贝勒语);好比同时划两条船(奥万博语);好比用一只胳膊夹两个西瓜(希伯来语)。
  其他谚语反映了听不进良言的人的命运。多妻的丈夫是病夫、受害者、苦闷的人以及烈士:
  一天的病:喝白兰地;一生的病:娶两妻。(俄语)
  两位太太是两个问题,三位太太好比没穿裤子四处走动。(黎巴嫩阿拉伯语、奥塞梯语)
  一个女人,多么荣耀;两个女人,多么烦恼。[有两位妻子的男人不会开心](土耳其语)
  

二  妻妾与寡妇(8)
有两位女主人的房屋深埋在尘土中。(波斯语)
  在两个村庄耕作和有两房太太——一样糟糕。(泰卢固语)
  购二犁家兴,娶二妻家穷。(汉语)
  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供养另一位妻子也并非易事:“穷人不娶二妻。”(印度泰米尔语)生活困难时男人甚至有可能为了生存抛弃其中一位妻子。“我们不能同时忍受一轮烈日”,这是一则奥万博语谚语,指的是家有二妻的男人碰上旱年饥荒时会遗弃其中的一位。她会孤独地受穷挨饿吗?多妻意味着多子和更大的支出。一则越南语谚语指出,“多子——多债务,多妻——多处火要照看。”
  多妻的丈夫感到上了圈套,夫妻之间、妻子们之间永无休止的冲突和争吵让他备受煎熬。例如,“有两位妻子等于被[放]在两个磨盘之中碾。”(卡拉恰伊…巴尔卡尔语)北非地区也有一则相似的谚语:“有两位太太的丈夫不得安宁:他被挤压在手推磨的磨石中。”(拉迪诺语)'47'谚语常常用争论、竞争、冲突等词来描述一夫多妻关系。再如以下的阿瓦尔语谚语:“两位妻子,两个敌人。”在谚语里一夫多妻等于家庭不和:
  得两匹骆驼有和平,娶两位太太有战争。(蒙古语)
  把山羊拴在同一个地方,绳子准乱成一团。(安哥拉及卡宾达菲奥特语)
  一夫一妻关系比一夫多妻关系更加和谐,这一观点渗透于许多谚语之中。有时天各一方的地区却会有相似得惊人的谚语,以下面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尼日利亚的例子为证。两则谚语都提醒男人,一夫一妻减少了诸多骚乱:
  一只手镯不会叮当响。[一妻得安宁](福尔富德语)
  一把钥匙不会叮当响。(汉语)
  根据一则摩洛哥柏柏尔谚语,丈夫优柔寡断好比风中的鸡毛。两位妻子不停地作对,丈夫左右摇摆,缺少安全感。例如:“多妻的丈夫好比公鸡的尾巴。”再如,库尔德人使用了这样一个意象:“有两位太太的男人有两张脸。”多妻的丈夫难得家有宁日。很多谚语指出娶了两位吵吵闹闹妻子的男人的不幸:
  争吵睡在有两位太太的男人家里。(斯瓦希里语)
  两只鹦鹉的丈夫[好比]脖子夹在两根棍子间[挨打]。(埃及阿拉伯语)
  一千位太太,一千次交涉。(阿散蒂语)
  亚洲和非洲的谚语粉碎了男人被妻子们簇拥、珍视、溺爱的梦想。上当受骗之感似乎是多妻男人的家常便饭。例如,一则蒙戈谚语说道:“愚蠢的妻子假想二房已经留心了。”拿洗澡这一简单的要求来说,“他娶了二十个老婆,却连个澡也洗不成”,这是一则来自象牙海岸和利比亚的克鲁语谚语。丈夫左呼右唤,妻子们却个个说,下一位会打水来。唯有失望。例如:
  挤在两棵树中间的竹子会折断,有两妻的男人常挨饿。(齐昂塔语)
  有一妻的丈夫到时间有饭吃,有两妻的男人久久等饭吃。(印度孟加拉语)
  多妻的病夫活活饿死。(特威语)
  有两房太太的男人睡在外边。(摩洛哥拉迪诺语)
  磨房之主,花园之主,多妻之主——没有哪个有个安宁夜。(马格里布地区阿拉伯语)
  如果一大家[即有很多妻子]的家长想要一个干净的家,他得亲自动手打扫。[打扫是女人的职责,可女人没用](昆都语)
  列列一夫多妻的结算表,只能看到一幅暗无天日的景象:生活最终导致丈夫凄凄惨惨地过早离世:
  娶两位太太,你会早死。(卢巴语)
  在两个村落里有地的人会破产,有两个女人的男人会早死。(印度泰米尔语)
  尽管谚语多进行反面预测,部分非洲和亚洲地区仍然存在一夫多妻制。'48'
    【寡 妇】
  冷饭也是米饭,寡妇亦是女人。(高棉语)
  失去生活伴侣的悲剧在世界各地的谚语中都有所体现。共同的丧夫经历促进了相互理解。如以下汉语谚语所示:“守寡方知寡妇苦。”(汉语)然而,一则朝鲜语谚语说道:“寡妇的痛苦鳏夫不解。”理想的解决方案是让寡妇和鳏夫结合。法国人说道:“撮合鳏夫和寡妇,两人都高兴。”不过据一则波兰谚语说“鳏夫和寡妇很少结合”。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  妻妾与寡妇(9)
一位深爱妻子、希望与妻子白头偕老的日本丈夫也许更愿意先妻子而去:“愿你活到一百岁,我活到九十。”他希望妻子长命百岁,因为妻子须守孝,须为丈夫远离的魂灵祈祷。'49'“得到上帝庇佑的女人会守候丈夫的葬礼”,这是一则阿拉伯谚语,表达了夫妻共死的愿望,可却是出于截然不同的原因:丈夫死后,不再有人对妻子发生兴趣,不再有人悉心照料她,死了反倒解脱。该谚语隐晦地表明,她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妻故夫亡】
  幸运的女人死在夫前,不幸的女人死在夫后。(汉语)
  一则中国谚语表达出女性对夫妻谁先死谁后死的倾向性:“死在夫前一枝花,死在夫后烂茶渣。”谚语的意思是:寡居的日子不好过,这就是女人希望先丈夫而死的原因。
  好几则汉语谚语显示哀悼丧妻亡夫的不同形式。例如,“丈夫死了,妻子痛悼三年;妻子死了,丈夫哀悼不出百天。”将该汉语谚语与西方谚语相对照,前者还显示了一些对亡妻的敬意,但许多欧洲和南北美洲的谚语对妻子亡故的态度却乐观得令人惊讶。从相关谚语的数量来看,西方男人毫无顾忌地公开表示,妻亡是自己的解脱和幸福,仿佛妻子不过是件可以轻易替换的商品,而妻子的死令人受益。人们巧妙地引用谚语来表述最刻薄尖酸的话,原因是引用者本人不用对这些引语负责:
  亡妻之悲只持续到门。(加泰隆语、法语、西班牙语)
  妻亡是婚礼的重新开始。 [引用妻死后即刻续弦的风俗](埃及阿拉伯语)
  妻子仅带来两个好日子:结婚日和祭日。(英国英语)
  亡妻是家里最好的东西。(加泰隆语)
  死鹅带来生命,亡妻带来天堂。(西班牙语)
  女人是持续四天的高烧,只有死亡可以让她们解脱。(德语)
  妻亡,鞭子断,男人一样不引憾。(俄罗斯联邦楚瓦什语)
  妻子的死亡,床上的替代。(俄罗斯联邦车臣语)
  亡妻离开的门是幸福之门。(巴西葡萄牙语)
  亡妻之痛持续到门。(阿根廷西班牙语)
  为亡妻和讨厌的客人滋生的悲伤持续到门槛而后平息。(美国英语)
  这些想法的源头是什么?基督教传统实际上禁止离婚,除非出现妻子精神错乱或生理无能等极为特殊的情况。解除婚姻的唯一可能是死亡。不管情愿与否,男女被判处终身厮守之刑。财物往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缔造了婚姻。'50'妻子的死也许相当令人受益,尤其是续弦的新娘还可以带来新的嫁妆。如:
  妻子的死亡和牛群的安康使穷人致富。(意大利语)
  妻子之死和羊群之生使男人富裕。(法语、英国英语)
  新妻子,新银子。(法语)
  不幸的是,大多数谚语只表现出男人对妻子亡故的看法,鲜有女人发表意见。尽管如此,为数不多的乡村谚语采用“话中话”形式以玩笑的口吻谈论男人或女人对配偶之死的看法,而“话中话”形式在北欧国家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体裁。如:
  “扔掉所有的东西,减轻船的负重。”船长说着,把妻子扔出了船外。(荷兰弗里斯亚语)
  “千万别把高兴事变苦差。”男人说,妻子的墓地只掘三尺深。(爱尔兰语)
  “男人个个为自己,上帝为我们大家。”农夫看见妻子溺水时说,一个手指也没抬。(荷兰语)
  丈夫摔断脖子时,女人说:“不摔破东西的宴会是垃圾。”(丹麦语)
  丈夫死了,小格丽说:“腾出地方来了。”(荷兰语)
  尽管以上这些话中话意在打趣,它们对作为社会基石的婚姻不抱积极态度,先前引用的关于妻亡的谚语也同样如此。
  由于许多婚姻是经济原因促成的,夫妻双方都急于守住各自的婚前财产(而且最好还可以占有对方带来的财产)。结果呢,在欧洲似乎出现了(丈夫或妻子)为了经济利益和遗产而蓄意谋害配偶的现象(Hufton; Goody 2000)。关于杀妻害夫的故事使得谚语中出现了一些迷信和对寡妇的固有偏见。
  

二  妻妾与寡妇(10)
然而,迷信不仅局限于欧洲。在来自五大洲的谚语中,丈夫死了,###都是嫌疑犯:
  千万别娶寡妇,除非她的丈夫是被绞死的。(英国及美国英语)
  埋葬一个丈夫的妻子不介意再埋葬第二个。(法语)
  娶寡妇为妻的男人应该准备好承受几个家人的亡故。(墨西哥西班牙语)
  蛇年出生的女人每张一次口,就吞进一个丈夫。[男人娶了蛇年出生的女人会早夭](中国藏族语)
  躲避那个注定要克八条命的女人。[她一嫁人就克夫](汉语)
  你和寡妇调情卖俏,可你知道是什么杀死了她的丈夫吗?[警告人们不要急于娶寡妇进门](多哥巴萨语)
  想娶寡妇为妻的男人务必先搞清,她和亡夫的死有没有瓜葛。人们认为,寡妇与死亡之力有染,正是因为死亡莅临,夺走了她的丈夫。上述这些谚语全都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涉及诸如此类的迷信。'51'
  蓝胡子之类的残暴故事倒是尽为人知,可谚语中并不存在对鳏夫如此这般的观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