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十六章 三打枣庄(三)
这回真动八师了,八师在鲁南三军中真是威风啊,我父亲说过此事,一师在枣庄迟迟不能得手,在军中一时议论纷纷。当时十师在阻击临城、齐村方向援敌,父亲目睹了八师的运动,大意是八师战士头戴着钢盔,还是摩托化机动,雄赳赳气昂昂地赶赴枣庄前线。多少年后,父亲还是记忆犹新,当时真为主力自豪啊。

  时值隆冬,鲁南大地大雪飞扬,道路泥泞,一辆吉普车颠簸着前行,分外引人注目。车里头坐的是何师长,我们常在电影见到国军的军长师长们在车里摇摇晃晃,发号施令。殊不知,当年“*”也有鸟枪换炮了。据何师长回忆,在车快到枣庄时,发现前面也有一辆吉普,左右摇晃着行驶,一看就知道不是专业的司机在驾车。驾驶员挺机灵的说:“不知是哪位首长开的车吧!”事后,据说是粟裕亲自开车又上了前线,但这是何以祥的猜测。事实上,粟裕真的病得不轻,陈士榘在*中记述:“我赶到枣庄,看望了粟裕。他躺在床上,发高烧,病得很重。我命令部队组织人员护送粟裕回指挥部治病休息。”

  17日夜,八师冒着大雪从兰陵开住枣庄。18日时晨,就和一师进行了阵地的交接,这副担子交到了八师手里。何以祥看了阵地,非常触目惊心,他回忆道:“敌人工事外的壕沟里,烈士的遗体一层压一层,竟将两米深的壕沟填了大半。”一师在西南角牺牲如此巨大,陶勇的一师也算是华野最出色的主力之一,居然过不了这个坎,何以祥心想。八师自出山以来,攻城真是没说得,没有打不进去的,即便在泗城。但眼下这块硬骨头究竟有多难啃,匆匆而来的八师官兵也许还真没多想,枣庄八师太熟悉了,想进“庄”那还不容易。

  一师三旅旅长彭德清说:“……并有八师来参加战斗,重新调整部署,由5个团攻击,越打越多,已增加至16个团共同攻击枣庄之敌而作战……”我也算不准是哪16个团了,反正黄昏发起突击,第二天中午落下战幕。按我父亲的说法,一师9天9夜拿不下枣庄,八师上去后,半天就解决了。这话要是一师弟兄听了,那真是要憋屈死了。虽然彭德清也坦承,这一次三旅(一师主力)发挥的不理想。但从史料上看,最后一击三旅还是突进了枣庄,且战果还是不错的,多少为一师挽回了一点“颜面”。那么,被寄于厚望的八师怎样呢?

  粟大将是这样说的:“于19日下午对枣庄守敌发起总攻。在我炮兵火力支援下,各部进行连续爆破,共打开5个缺口,突入市区,与敌展开逐屋争夺。”粟裕说得比较原则,这非常符合首长的身份。

  陈士榘是这样说的:“在炮火掩护下,陶勇的一师首先从北面和西面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随即,八师部队也突入枣庄,敌人阵脚乱了。”参谋长进了一步,但还是有点含糊。

  叶飞是这样说的:“鲁南八师第二十三团爆破未得手,由我纵突破口投入战斗。”叶飞把话“挑明”了。

  叶飞没说错,鲁南战役阵中日志中是有记述的:“……八师仅占一道圩子,两次总攻未奏效,二十三团伤亡颇重。”当然,何师长有一个客观的分析补充,他说:“19日黄昏,二十三团(附二十四团一营),由西南角对枣庄守敌发起攻击。二十三团在1946年6月打过枣庄,且住过很久,自认情况熟悉,却不知敌人已将地形、工事整个改造了。加以战前准备不够充分,没有通过壕沟的器材,因此几次突击均未奏效。后来,又重新组织战斗,增加器材,会同一师部队发起全面进攻,突破敌防御阵地,在巷战中经顽强战斗,才将守敌全部歼灭。”

第二十七章 三打枣庄(四)
这样的话都是大首长*中说的话,但作战科是搞“专业”的,对此,魏学诚也有他的说法。

  下午4点钟开始炮击,顿时枣庄城内硝烟四起,浓烟滚滚。敌人的火力明显受到压制。天色昏暗下来后,二十三团二营和三营展开行动。不过一刻钟时间,有通信员来报,消息非常振奋,让指挥所里所有人高兴, 

  “三营已突入西门一个排了,二营已突入两个连……”但只过一会儿,三营通信员慌慌张张跑进来,传达三营梁营长的报告:十连退了下来,十一连也散了架。

  看来三营没指望了,二营不是进去两个连了吗?

  但第三次报告,更让人泄气。

  “十连突入一个排,营长叫火器上去!”

  “二营未突入……”

  这时,电话传来三营教导员的报告:“十连突入两个排不知去向,突破口弄错了,后续几个连已无力突击”。

  
  还能说什么呢?突击已经失利,但失利的过程让人莫名其妙,摸不着头绪。

  第一波退了下来,第二波接着再上,但二营不知是何原因,迟迟不动。二十三团只好动用在马庄消耗很大的一营。

  但据魏学诚记述:“先头连又弄错方向,徒遭部分伤亡。

  天快亮了,只好令前沿部队暂撤回进攻出发地。魏学诚又说:“战斗中我曾离开指挥所到山炮阵地察看,我4门山炮均设置于距西门300余米处,直接瞄准摧毁射击很有效。战后我又到西门,见围墙已打垮一段,突击队如及时赶到,突击成功当无问题。这次所以失利,主要原因是干部组织能力弱,未周密详察看地形及突击道路,两次突击均弄错方向。其次是该点系敌防守重点,西门两侧工事强,火力组织较严密,我伴随火力未能将敌火压制,致我突击队遭受较大伤亡。”

  当天下午,八师作战科魏学诚参加了二十三团一连的战斗总结。魏学诚非常生气的询问失利原因,

  “连长刘文会同志强调他迷失了方向,以至未找到突破口。我知道他是枣庄人,即问他:“你不是枣庄人吗?怎么会迷失方向?”他无言以对。

  刘连长无言以对,有他苦衷吧。想必人总是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时候,拿迷失方向来说,这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的,晚上在一个熟悉的地方转不出来,按老百姓的话说,叫鬼打墙。想必在黑灯瞎火的夜晚,即使战火灼灼,也是烟烧火燎。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如何师长所说的准备不充分。准备不充分,也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主观上是不是有点大意呢?

  当然,对粟裕和陈士榘来说,调八师,也不见得就是把宝押在八师身上。他们的初衷和*调十七师我想是如出一辙的。东野六纵十七师号称“攻坚老虎”,其实,不见得总是能拔得头筹,比如攻锦州。但有十七师在,*就会心宽。

  尽管如此,对八师来说这一仗打得不如意。虽然前面说了,丁秋生政委上阵前,还被陈参谋长数落几句。但一旦上阵了,想打好这一仗的心愿是上下一致的。其实,这一仗东北军还真的不软,二十三团三营营长梁士廷就牺牲在这次战斗中,政治处副主任朗玉民也负重伤。据当时教导员党生科回忆,正在这危急关头,政委丁秋生突然来到三营指挥所,政委都上了前沿,可见这样的局面真让八师首长急火攻心。丁秋生特别提醒要注意敌人突围,果然,拂晓前有敌人想从这里突出去,被三营挡了回去。不过,我注意到点兵八师是用来打开口子的,但后来成了堵口子,和当初是大相径庭了。

  如果说是有点遗憾,还不如说是一种释然,明白的道理又明白了几分,为什么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呢?

  “梦之队”再神勇,也不敢说不落一块金牌?

  不用说了,三打枣庄,八师也“闪腰“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三纵亮剑(一)

  “……形势是严重的!”师长神色凝重的说。这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的一个场景,演员的方言很重,所以这句台词给我的印象很深。

  自八师登场亮相以来,戏不论唱好唱坏,回回都是主角。“陈毅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果真是名不虚传。不过,老虎也不能永远是“小”的。1947年2月,八师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华野三纵诞生了。三纵的诞生可以说生逢其时,“其时”正是在一个形势严峻的时候。君不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吗?

  可是人们也不仅要问,战争爆发以来,苏中战役不是胜利了吗?宿北战役不是胜利了吗?鲁南战役不是胜利了吗?是啊,为什么形势还是严峻呢?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是有一点奇了怪了。鲁南战役,马励武丢下部下不管,赶回城里泡妞(有一说马是对峄城一花旦上心)。难道他不知是站在生死之地吗?大战迫在眉捷,说心中没事一样,只怕这话过头,要说酒囊饭袋哪儿都有,但马励武倒不至于此。他的惨败,在于他的失算,马励武过于自信了,他不相信厄运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这个时候国民党的将军们,除了银幕上的“李军长”,我想他们的信心都会是满满的,难道会打不过共产党?鬼都不信。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墙头草对风是最敏感的。在山东解放区里,也有这样一枝墙头草——郝鹏举。郝再一次拉起反旗,表明了局势的风云变幻。郝鹏举对陈毅苦口婆心地规劝置若罔闻,他确实是这样想的:共产党只是战术上胜利,而国民党则是战略上的胜利。也就是说,共产党的胜利是局部的,国民党的胜利是全局的。战争已在推向山东腹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共产党连个窝都保不住,你再说什么他也不信。

  总之,虽然丢了几个师,尤其是美械师,老蒋也很心疼,但上学要交学费,打仗要付代价。在蒋某人看来,抗战八年,共产党苦心经营的浙东、苏南、苏中、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丧失殆尽。尽管*在宿北获胜后,在鲁南又有胜果;但共产党失地丢城,步步败退这是事实,这是蒋委员长对形势的基本判断。这就是国民党统帅部坚持既定战略的根本原因。*既然已败退山东,一定要来个聚而歼之,这个战场就放在山东临沂,因为临沂是共产党华东局的首府,直捣龙门,搞定华东。

  鲁南战役后,陈诚亲抵徐州,蒋委员长对薛岳不太放心了,他要总参谋长亲临前线。这次决战在民国史中亦称“鲁南会战”。国军方面共调集19个整编师(军),49个旅,总兵力达30万。采取的是两面夹击的攻势,打仗最忌就是腹背受敌,这一次看你*如何接招。南面陈诚共部署了整编十一师、二十五师、五十九师、六十四师、六十五师、七十四师、八十三师,7个整编师再加上桂系的第七军,总共20个旅,由整编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北面部署了3个军,即十二军、四十六军、七十三军,共有9个师。要说明的是国民党在黄河以北的军队未整编,这个3个军就相当于3个整编师。从进攻的态势上看,是南重北轻,北线的总指挥就是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电影《南征北战》中就是那个光头李军长。最后,陈诚对部下发出誓言:*成败,在此一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虽然我华东解放区已失“半壁江山”,此刻陈毅心里却远不如出击两淮时那样焦虑了。不仅是宿北、鲁南两战两胜,更重要的是华东党政军有一个大动作。1947年1月下旬,在山东临沂召开了军政高干会议,即鲁南会议。会议电告中央,提出组建华东野战军的请求,中央在2月3日即答复:“同意丑东电10个纵队的编制。”自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以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从各自为战到统一作战,但真正从组织上合为一体,当然是在这次整编以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三纵亮剑(一)
“……形势是严重的!”师长神色凝重的说。这是电影《南征北战》中的一个场景,演员的方言很重,所以这句台词给我的印象很深。

  自八师登场亮相以来,戏不论唱好唱坏,回回都是主角。“陈毅军长袖子里的小老虎”果真是名不虚传。不过,老虎也不能永远是“小”的。1947年2月,八师来了一个“华丽”转身——华野三纵诞生了。三纵的诞生可以说生逢其时,“其时”正是在一个形势严峻的时候。君不闻,“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吗?

  可是人们也不仅要问,战争爆发以来,苏中战役不是胜利了吗?宿北战役不是胜利了吗?鲁南战役不是胜利了吗?是啊,为什么形势还是严峻呢?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是有一点奇了怪了。鲁南战役,马励武丢下部下不管,赶回城里泡妞(有一说马是对峄城一花旦上心)。难道他不知是站在生死之地吗?大战迫在眉捷,说心中没事一样,只怕这话过头,要说酒囊饭袋哪儿都有,但马励武倒不至于此。他的惨败,在于他的失算,马励武过于自信了,他不相信厄运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这个时候国民党的将军们,除了银幕上的“李军长”,我想他们的信心都会是满满的,难道会打不过共产党?鬼都不信。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墙头草对风是最敏感的。在山东解放区里,也有这样一枝墙头草——郝鹏举。郝再一次拉起反旗,表明了局势的风云变幻。郝鹏举对陈毅苦口婆心地规劝置若罔闻,他确实是这样想的:共产党只是战术上胜利,而国民党则是战略上的胜利。也就是说,共产党的胜利是局部的,国民党的胜利是全局的。战争已在推向山东腹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共产党连个窝都保不住,你再说什么他也不信。

  总之,虽然丢了几个师,尤其是美械师,老蒋也很心疼,但上学要交学费,打仗要付代价。在蒋某人看来,抗战八年,共产党苦心经营的浙东、苏南、苏中、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丧失殆尽。尽管*在宿北获胜后,在鲁南又有胜果;但共产党失地丢城,步步败退这是事实,这是蒋委员长对形势的基本判断。这就是国民党统帅部坚持既定战略的根本原因。*既然已败退山东,一定要来个聚而歼之,这个战场就放在山东临沂,因为临沂是共产党华东局的首府,直捣龙门,搞定华东。

  鲁南战役后,陈诚亲抵徐州,蒋委员长对薛岳不太放心了,他要总参谋长亲临前线。这次决战在民国史中亦称“鲁南会战”。国军方面共调集19个整编师(军),49个旅,总兵力达30万。采取的是两面夹击的攻势,打仗最忌就是腹背受敌,这一次看你*如何接招。南面陈诚共部署了整编十一师、二十五师、五十九师、六十四师、六十五师、七十四师、八十三师,7个整编师再加上桂系的第七军,总共20个旅,由整编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北面部署了3个军,即十二军、四十六军、七十三军,共有9个师。要说明的是国民党在黄河以北的军队未整编,这个3个军就相当于3个整编师。从进攻的态势上看,是南重北轻,北线的总指挥就是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电影《南征北战》中就是那个光头李军长。最后,陈诚对部下发出誓言:*成败,在此一举;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虽然我华东解放区已失“半壁江山”,此刻陈毅心里却远不如出击两淮时那样焦虑了。不仅是宿北、鲁南两战两胜,更重要的是华东党政军有一个大动作。1947年1月下旬,在山东临沂召开了军政高干会议,即鲁南会议。会议电告中央,提出组建华东野战军的请求,中央在2月3日即答复:“同意丑东电10个纵队的编制。”自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以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从各自为战到统一作战,但真正从组织上合为一体,当然是在这次整编以后。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三纵亮剑(二)
按战史的记述,从1月下旬开始到2月上旬,共组建11个纵队,番号从1到12。“第五纵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列入。要说明的是,第十一纵队和第十二纵队因分别还兼苏中军区和苏北军区,真正能机动野战的是个9个纵队。这9个纵队加上以后胶东军区升级的十三纵队,我以为这就是华野的十大主力。这10个纵队南征北战,浴血沙场,为新中国的诞生都有重要贡献。直到今天,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公布的陆军18个集团军中,有5个集团军就是在当年华野这些劲旅中,只要提起番号,许多军史爱好者来说如雷贯耳,这些纵队有:

  第一纵队,原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政委都是叶飞。一纵善野战,有朝气,在华野也是有口皆碑。朝鲜战争中,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就是这个军172团三连连长。一纵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二十集团军号称百军之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总预备队。

  第二纵队,原山东野野战军第二纵队,韦国清也是司令员政委一肩挑。华东野战军唯一的红军师就是二纵四师。二纵的3个师都是新四军甲等旅,在华野所有纵队中绝无仅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