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遥想沙场--话说二十二军(上)-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增援七连的命令后,连长王广布带全连火速奔向平山。到了山下,王广希拔出匣子枪,对身后的一排长张敬法下令:“往后传,准备战斗!”

  在战斗打响前,我再把这个连队的“身世”说一下。这个连在团里排序“第八”,常人总以为是编在三营。这样的说法我在公开出版的书籍中也看到过,甚至是很有权威人士主编的战史也这样写。实际上此八连是二营八连,这绝对没有问题,我看过该连的连史。而且说来二营八连不久前还是二营四连。 

  在我想来,这个连也是可以作为一个“老连队”来看的。四连如果寻根,可以追踪到运河支队一大队一中队。1942年春,一大队在微山湖被鬼子包围,损失惨重,只剩下一中队还有十余人。以后这十余人和其他游击小组就在留在运河北了,名为“农民大队”,只是“挂靠”在运河支队,完全自供自养。直到1943年冬,运河支队也“投靠”新四军淮北三分区后,才考虑将这个“独立小队”给接过来,编为二营四连。连长由副营长华新一兼任,指导员权启厚,其他连排干部有郑玉仁、朱茂先、邵世德、张学立还有我父亲。

  但按连史的说法,四连于1944年春组建,如此说来,只能算是“升级”了。就算四连是个新连队,但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后几仗都表现不错,刀劈簧学兵营四连担任突击,排长张学立就是牺牲在这一次的战斗中。当然,让人刮目相看还是在停战时期的大练兵中,四连一鼓作气,连夺全团劈刀、刺杀、投弹、队列、快步行军五项第一名,真是一鸣惊人。

  至于从四连变为八连这也很好理解的。1946年8月,八师在南下作战损失不小,兵员要从鲁南军区解决,警备十七团大部分补充进了八师,余下人员与十八团合并,这样以十七团“消亡”的代价,换取兄弟部队的壮大,战争的进程就是这样,有许多部队不一定能走到最后。

  再接上面话题,用说书的话说,就是无巧不成书。八连各班排已散列成作战队形,正要往上冲呢。“八连长……等一等!”是营部通信员小张的声音。

  通信员带来营长命令,要八连立即向西北方向撤退。王广希心里七上八下的,半小时前,营长还命令上平山,一下又是下平山,王广希抬头,只见山头的七连也正在下山。当时许多人想不明白,在兵法上,这就叫“欲擒故纵”。当时,宿北战役胜利结束,华野首长要为下一仗预设战场,把临峄路上的几个制高点,都让给马励武,马励武放心了,好让他把长蛇阵再向西北方向拉伸。果然,马励武上钩,他发现不妙后,想退回来,长官薛岳还却还不允许,“长蛇“就玄了。 。 想看书来

第十三章 捷报平山(三)
要斩这条蛇,和打峰山一样,有几个点非拿下不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平山、青山、石城崮三个点。这几个高地紧靠临沂公路,马励武若想回兵,那是万不能丢失的。平山,顾名思义是个崮,所谓崮,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山顶平园,四周陡峭。蒋军在山顶筑有中心碉堡,四周再布满地堡,接下来又是围墙和纵横交叉的鹿砦,当年国民党军队的野战工事大致都如此。守备平山的是国民党二十六师四十四旅一三二团的一个加强连。从火器配备有重机枪3挺、迫击炮3门、轻机枪9挺。说来也是八连和平山有缘,鲁南战役八连再次上平山,痛痛快快打了一仗。

  从战史上看,平山之战是三十团在这次行动中的一部分,具体分为平山前村和平山两处,分别由一营和二营担任。突击平山的主攻是八连,五连和六连佯攻侧应。开战前,八连九班班长孟兆龙与众不同,只见他腰上插了把刀,当年李逵上阵前要带双板斧,孟班长带的只是把一把菜刀,但“切肉”也没问题,而且磨的寒光闪闪。打仗前磨刀,自古如此。但我军还有习惯,或者是说光荣传统,那就是开一个动员大会,这也是“磨刀”。打峰山时,张明摘下头上的皮帽,打平山,八连许多官兵纷纷“解囊”,把文件、钢笔、怀表、津贴费等交给营里,这也许是鲁南部队流行的一种作法,豁出来了!一切都交给党了!

  宿北战役,二十三团攻打峰山,连攻三次,一夜苦战。攻打平山,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鼓作气,速战速决,40分钟全部解决,可谓迅雷不及掩耳。

  战斗是晚10点整开始的,三颗信号弹划破夜空,平山东北和西南方向枪声大作,五连和六连的佯攻开始了。连长王广希没有立即发起攻击,看到敌人被我佯攻部队所吸引后,才命令突击排长王美善悄悄的上去爆破,可惜这一计没有成功,还是被敌人发觉了,最后还是采取强攻。当年,由于我军炮火弱,对碉堡的攻打始终是个难题。攻打平山,最后也是在打中心大碉堡时一度“卡壳”。

  此战八连有多大伤亡不详,但据连史记载,突击排在攻打山顶前只剩下9个人了。山顶的那大碉堡压制了八连冲击,连长又命令一排前去爆破,一排长张敬法就是在这时牺牲的,急得连长王广希想亲自上去,但被爆破组长赵学生拦下。赵学生不愧为爆破英雄,几经周折,但还是把炸药包塞进了碉堡里,一声巨响,碉堡被掀去半边,据称里面有40多个敌人就这样见了阎王。

  八连山上干得漂亮。山下也是生龙活虎,兰陵围歼战和敌坦克也交了手。鲁南战役,八连从战果上看非常可观,我有个数据是这样的,此役八连共毙敌157人,俘敌49人,推缴火炮3门,轻机枪9挺,步枪81枝,卡宾枪71枝,手枪16枝,电话2部,汽车13辆。最大的战果是还缴获坦克9辆,据战史记载鲁南战役共缴获24辆坦克,八连一个连就占了9辆,那真是太辉煌了。这是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可作为参考。

  战后,八连被鲁南军区授予“平山连”荣誉称号,并荣记集体一等功。副连长王廷山荣立一等功,副指导员李昌从荣立三等功。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攻克要点的战斗中,只有攻克平山,被授予了荣誉称号。虽然,战争还在继续,但“平山连”是该团三年解放战争中唯一被军以上机关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平山连”锦旗今天陈列在舟山警备区军史馆中,这是我亲眼见到过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四章 捷报平山(四)
人民解放军有几百万大军,英勇善战连队难以计数。但翻一翻战史,能被军以上机关授予荣誉的英雄连队还是数得过来的。可能与当年对荣誉授予的尺度把握不无关系吧。也许有的部队会多一些,但二十二军作为三野的头等主力之一,英雄连队似乎也不见得多。想来,战争年代对荣誉单位的授予和军功的颁发还是“扣”的比较紧。最近我看到有人立过8次一等功,这是军功章啊还是球功章啊!我想对上战场的军人来说,只怕永远破不了这个纪录了,你能死多少回啊。

  八连平山之战非常出彩,当然和八连的军政主官是分不开的。连长王广希,山东人,1943年1月入伍,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说此战后,鲁南军区授予他“乙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只是在连史上我没有发现这样的记载。但不管怎么说,平山胜利是有他一份功劳的。指导员任庆德也是山东人,资格要比连长老的多,他是“三八式”干部,和当时许多团长也差不多少了。说来指导员先前是干连长的,不久才“让贤”,从此就干上了政工,以后在一营任副教导员,教导员。1948年3月,突击洛阳东门时光荣牺牲。

  至于邵老伯说的话,我想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是我父亲的老首长,父亲17岁时从家溜出来,投奔当了八路,这档年岁,说少年是大少年,说青年是小青年,他俩可以说是看着我父亲成长进步的,邵老伯说我父亲当年可是非常活跃的。

  父亲还是非常有自知之明,事后笑笑对我说,1944年,他在四连任副指导员。父亲不“谦虚”也不行,这也是实是求是,1945年夏天,父亲调七连任职。虽然“平山连”打的这一仗与他没有关系,但看得出,父亲为自己战斗生活过的英雄连队的自豪也是溢于言表的。

  以上部分“平山连”的史料来自八三三五一部队编撰的《前赴后继》一书,我不能保证史料的严谨和完全真实。书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天明后,战士在山上修完工事,兴高采烈地围在一起说笑,只有通信员小邵摆弄一枝枪,嘴里还嘀嘀咕咕。连长王广希走了过去,接过枪拉了下枪栓,“新枪,就归你吧!”王连长说。

  小通信员忙说:“连长,这枪没有木托,是破枪,我不要!”周围的战士都笑了。

  你听过这首歌吗?“我擦好三八枪,我子弹上了膛……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他几支美国枪……”可见,能有几支美国枪是非常荣耀的事。

  我亲眼见到美国枪是在一个社会动荡时期。当年省军区军火库被砸抢很多,街头时常有人挎枪,有一种冲锋枪很短小,铁托,弹匣斜在左面,我问父亲这是什么枪,父亲说是司登式。以后我才知道,司登式是英国枪,有好几个型号,给老蒋的那款多是加拿大生产的,故又叫“加拿大”。

  记得父亲还给讲了一桩往事,我只得记得梗概了。是他带着通信员想抓一个俘虏,穷追不舍,为什么?只因那家伙提着的是一支冲锋枪。抗战八年,八路军没见过这玩艺儿,全是因为小鬼子也没有这玩艺儿,日本人对山姆大叔的冲锋枪不屑,用他们的话来说:你百发一中,不如我一发一中(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所以,解放战争初期对冲锋枪很是稀罕。最后这个国民党兵当然是抓住了,父亲说是累得给趴下了。我推测,这事可能就发生鲁南战役,父亲说那家伙也是紧张的很,因为是在我们解放区……

  虽然那败兵慌不择路,但不时回头“嘟、嘟、嘟”一梭子。我说你不打吗?

  “也打,但没打中”。 

  父亲枪法不行,有一年冬天和他“出猎”(当年还没有爱鸟一说),当第八发子弹(小口径步枪)又落空后,父亲说不打了,转悠两小时,扫兴而归。

  “一根鸟毛也没打到!”父亲悻悻说。 。 想看书来

第十五章 试刀山前(一)
山前,指的是平山前。平山西南紧挨着一个村庄,名叫平山前。有平山前,也有平山后,取地名也朴实的到了家了。

  平山一战,八连不仅为三十团也是为十师摘得头彩,团长黄作军心里乐开花这还用我说。但黄团长此时有十分心情仍有三分不安,不安的是平山前不知打得怎么样。拂晓前,团指挥所在平山南一条大石缝里刚架好电话机,电话铃就响了,黄团长拿起电话机。

  且听黄作军团长是如何说得吧。

  “喂,一营吗?情况怎么样?”我抓起耳机就问。

  “报告团长”花如景说:“昨晚当我们听到八连的爆破声信号后,就对平山前东、南、西三面敌人的前沿据点展开了进攻。战士得英勇顽强。经过一夜的激战,到现在除西北山口和东北山口两个小山头没有攻下外,其余全部攻取,已把敌人压缩在平山前庄子里,敌人被我们紧紧地包围住了。”

  “好!你们打得很漂亮。”我把八连的情况向他通报后说:“我准备把二营七连调来配合你们。你们要紧紧围住平山前,同时要做好防止敌人突围的准备,围攻平山前的战斗定于早晨9时开始。”

  以上是黄作军回忆文章中的摘录。

  花如景当时是一营营长。建国后父亲唯一常有书信来往的战友就是花如景。我没有见过其本人,从父亲口中给我的感觉是花如景一表人材,极为干练,虽说也谈不上什么学历,但非常儒雅。建国之初在六十五师一九五团任政委,与之搭档的团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明。可惜花如景命运不济,竟得了肺结核病,当年可是谈“核”色变,不久就转出了军界。

  
  接着说平山前战斗,攻打平山前与平山是同时进行的,但据有关史料里记述,“三十团一营逼近平山前。其二连围攻平山前、西岭,因动作错误,一夜未克。”但从一营营长的报告来看,当时黄团长基本还是满意的。平山和平山前,平山是制高点,更为关键,所以团长亲自坐镇。但从敌人兵力部署上看,平山前是大头,蒋军四十四旅一三二团一营营部、二连、机炮连都在平山前驻守。一营虽然没有一举拿下平山前,但已经基本将敌人压缩在了村庄里,黄团长决定要亲自前往一营去看看。

  这时天还没大亮,雾满山岗,百米开外朦朦胧胧。黄团长和警卫员张泽臣刚过平山前西北的山哑口北侧,只对“哒哒哒”一阵机枪扫过来,打的他俩身后岩石火星四濺。虽然枪声响了一夜,敌人的警觉还是挺高。警卫员小张一把拿住团长。但黄团长似乎还是挺“英雄主义”的,他当时说:“不行,走不了,也要去!”黄团长非常想亲临前线指挥。

  想法是好,但走不了就是走不了。“这时,敌人的火力更猛了,完全把通往平山前西岭的道路封锁了。没有办法,只好又退回到平山南指挥所。”黄团长回忆道。

  两人退回到后,黄团长看到炮阵地已架设好,就当即下令开火。虽然只是“八二”迫击炮,但对付这些野战地堡和土石围子一点问题也没有,“通、通、通”一顿猛轰,只见浓烟中横七竖八躺着几具敌人尸体,活着的拖着伤兵纷纷退到村里。警卫员小张高兴的直呼:“打得好!打得好!”

  这时,配置给三十团的师部山炮连也作好射击准备,攻打平山前用了两个炮连,能用的家伙都使上了。拿下平山和平山前黄团长是领了“军令状”的,战斗务必在十二时结束。现在黄团长首先要解决平山前北面的阵地,经过40分钟激战,一营两个连队和二营七连占领敌人阵地,直逼村子围墙外鹿寨下的河沟。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章 试刀山前(二)
黄团长见敌人完全被封闭在平山前庄子里,又作了兵力调整,他是这样回忆的:“一营二连在东门外,一连在东面角,三连在庄子南面作预备队,四连在西面山岭上,二营七连在北门处,形成对平山前的包围圈。”虽说仗不大,同样也是八面埋伏。

  “开炮!”黄团长再一次对炮兵下达开火的命令。

  从黄作军团长的*中看,平山前这一仗还真不是三下五除二那么简单。东南角的一连战斗就非常激烈。鹿寨、地堡被爆破后,后面却是一片开阔地,冲在前面的一连长郭德志中弹牺牲。二连也遭遇敌人地堡的火力的拦阻,三排长朱孝春非常有经验,趁敌人换弹夹的一瞬间,飞身而起,冲到地堡的枪口前,顺势就是一枪,枪手应声倒地,里面十几个敌兵顿时傻眼了。朱孝春发现这是个半地下室的暗堡,门很小,只能一个人进出。只见一个当官模样的人正在打电话求援,朱孝春贴在地堡的外墙,把枪对准这家伙,并要他下令投降,那家伙在朱孝春的枪口下战战兢兢正打电话,突然里面还有一个不知死活的东西甩出一颗手榴弹,朱孝春眼急手快,一脚将手榴弹踢了回去,小地堡满满一屋子人,这下好看了,“轰”得一声,不死即伤,还是那当官的命大,乖乖地举手走了出来。

  当年山东军区有个名气很大的爆破英雄,那就是老三团一连排长马立训,被人们誉为“爆破大王”。运河支队也有个爆破英雄,名气没有马立训大,但在运河支队里也是首屈一指,这个人就是朱孝春。1945年11月,也就是在津浦路战役中,朱孝春奉命炸毁运河大桥,第一次爆破的不彻底,敌人很快修复。于是几天后又去炸了一次,这一回敌人封锁的很凶,爆破队员包括朱孝春全部负伤,但朱孝春坚持一人担起爆破任务,终于将运河大桥炸塌,一头载倒在了河床上,看你要修到什么时候。因为炸毁该桥梁对迟滞蒋军北上有重大意义,战后朱孝春被授予“爆破勇士”光荣称号。

  黄作军继续回忆道:“我一、二连冲进庄子后,同敌人进行了巷战,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房屋的隐蔽,疯狂地向我射击。正在战士们伤亡较大时,恰值七连在北门一鼓作气炸开了鹿寨、地堡、围墙和碉堡后,派两个排了进来。”

  三面夹攻,小小的庄子就像开了锅,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喊杀声响成一片,敌人的阵脚慌乱了,敌营长一看败局已定,便命令殘部突围。这营长“职业道德”也太差了,他要他的弟兄们向西,自己却换了便衣向南,跑了一里地,就被三连撞上,最先当了俘虏。向西逃跑的敌人,被我七连三排发现后猛追,敌人逃到西山岭就进了我四连埋伏的包围圈。这样前后夹击,很快玩完。但这时庄子里还有部分敌人还在顽抗,但看到一座炮楼飞上天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