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信访干部-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百家看了一眼牛巧因欣喜而涨红的脸说:“这还早吗?都几点了,谁还不下班?”
  “我可从没见你下班这么早过,人家不吃完饭你啥时候下过班!”朱桂英继续抚摸着她那条链子心不在焉地说。
  “这不是专门给你送链子来了吗!戴着感觉怎么样?”杨百家借坡下驴道。
  “太好了,桂英快拿镜子来我照照。”牛巧反复欣赏着镜子里的自己,“太漂亮了,我就适合戴这种样式的。戴上它,俺家老牛还敢有别的想法!”

第十九章 遭遇报复(4)
“你就是啥也不戴配老牛都绰绰有余,他还能有啥想法!你这人生来就是有福人,我上次买的时候啥都不送,这次人家还送一对玉镯。”朱桂英说着把玉镯拿给牛巧看。
  “是吗?”牛巧拿玉镯粗略地看了一眼说,“这个送给你了,我从来不戴赠品。说实话,赠品没有一件真东西。”
  朱桂英看了一眼杨百家,愣住了,半天才说:“这个可是真东西,我看外面卖的和这个一模一样,值一千八百多呢!”
  “看着一样实际上不一样。这东西也就我常戴的能认个真假,一般人识不了货。你想想他们傻吗,买两千块钱的东西送你一千八的赠品,买的什么时候都不如卖的精,纯粹唬人!喂,你那条了,怎么不戴了?拿出来咱俩都戴上看看谁的更好看。”
  朱桂英又愣住了,杨百家插话道:“还用比吗,肯定是你戴着好看。她那条让小翠她姑拿走了,快娶儿媳妇了,让儿媳妇看看买这样一条项链行不行。”
  牛巧似乎并没有注意听杨百家的话,反复整着自己的上衣,百般挑剔地审来审去。“这个胸开的不够,显不出链子来,不大搭配。我回去换件大开胸的衣服再让你看看。”牛巧说着一绺烟似的跑了。
  朱桂英两眼只瞪着跑远的牛巧,手里掂着那对玉镯,傻愣愣地站在那里知道事情已变得复杂而又麻烦。杨百家看着立在那里只问“怎么办”的朱桂英,不禁觉得有点好笑,“怎么办,你说怎么办?你们娘们到一块没别的事,不是比男人就是比孩子,这下比出麻烦来了吧。以后不要与别人老比一些不中用的庸俗的东西,要比就比点实在的、积极的、高雅的。你看老牛当个派出所长觉得自己就是能呼风唤雨的老天爷了,老婆也觉着风光得不得了,孩子连高中都没读下来,咱们的都大学毕业了。要多比比这。”
  杨百家不提这些朱桂英不生气,一提这些气不打一处来。“你还有脸说,人家高中没毕业都到城里上班了,一月挣一千多,早有男朋友了。咱大学毕业不假,可到现在还在家里喂猪,一分钱不挣,工作工作找不着,对象对象找不着。大学毕业有什么用,都是虚名!你看人家老牛,海参、鲍鱼、螃蟹三天两头往家带,家里的购物卡我都见过好几张。你有啥?啥时候往家带过一只螃蟹腿!我们娘们跟着你啥光沾不上不说,还整天替你操心!”
  杨百家有些不耐烦,可老婆说的都是实在话,到目前他还没能找到强有力的用来反驳的事实,只能是一些苍白无力、让人听了就烦的大道理,但大道理还是要讲的。“又在瞎比!他那样是冒很大危险的你知道吗?我不贪不贿心安理得,东西吃得不好但吃起来香,睡得着。你问问牛巧,他家老牛晚上能睡着吗?”
  朱桂英很不屑地说:“没能耐还找理由,你怎么知道人家睡不着?老牛吃得跟猪一样,睡不着能长成猪一样?你睡得着,咋长得跟猴似的!”
  杨百家道:“我不给你这种人争,要朝长远看,朝长远看。”
  朱桂英也知道在她家这样的争论向来都没有输赢,也没有结论,争一肚子气日子还是该咋过咋过,于是转换话题道:“给你这种犟筋争没一点意思!你说牛巧这事该咋办吧?”
  杨百家也稀释了一下脸上的严肃度,说:“只有一个办法,就实话实说,都别那么虚伪了。”朱桂英还没来得及琢磨杨百家主意的可行性,牛巧穿着一件大开胸露肚脐的时尚上衣婀娜多姿地走了进来。
  

第二十章 墙外开花(1)
刘强根端着严峻认真的架势在写思想汇报,见杨百家夹着个包在找摩托车钥匙,便很不耐烦地说:“老杨,你又要出去?”
  杨百家边找钥匙边回答:“嗯,你在家看着点,我到村里看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有集体访给我打电话,个体访你自己全权处理就行了。”
  “我自己处理,什么事都我自己处理了还要两个人干什么?”刘强根心里的不满杨百家能完全听得出来,可是他顾不得那么多,骑着摩托车就走。看着杨百家远去的背影,刘强根是又气又恨。他的气和恨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杨百家的到来至少是抢了他的饭碗,如果当初不是半路里杀出个程咬金,现在自己说不定已经转干了。刘强根多么盼望能出点什么事,比如有人堵了乡党委的大门,有人又去了北京,可是这种情况他天天盼,好事却只在梦里发生,尽管几度从梦中笑醒,事实上来上访的是越来越少。杨百家几乎天天不来办公室上班,上访的却偏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他无法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能将其归结为杨百家这人命好,走到哪里都能带来一方平安。
  刘强根在办公室里郁闷地转悠着,这时邮递员送信来了,可这在刘强根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是什么能带来新意、提起精神的事情,每天照例送来的是两份报纸,一份是人民日报,一份是××日报。订这两份报纸是政治任务,由于缺钱,除完成政治任务外,信访办再没钱订其他的报刊。可这两份报纸刘强根不愿看,也看不懂。杨百家倒是自己订了两本杂志,刘强根偶然翻翻,看一看里面的美女插图,甚或是杂志缝里的征婚广告。但那都是月刊,不是天天有,再说了他那些杂志也没有多少看头。所以邮递员来等于是给杨百家提供个人服务,与他刘强根没多大关系。可今天有点不同,除了两份报纸外,还多了县信访局的一份文件,刘强根打开一看,立即觉得有事可干了。稍犹豫片刻,给新潮发了一个“有急事救见”的短信。自从上次刘强根找新潮汇报工作在外面憋得时间太久差点憋出膀胱炎来,新潮就给他了一个特权,如果有重要的急事汇报,就发个短信过来,单独给他安排时间。由于头两次刘强根对这个特权用得太随意,新潮批评了他事情不是极端重要和紧急就不要发这样的短信,所以今天刘强根对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评估了再三,才决定将短信发出。发完后,刘强根正在担心会不会肉包子打狗,新潮却回短信让他速到办公室,刘强根激动得一路小跑。
  “什么事?”新潮正在看《招商引资宝典》,听见刘强根进来,眼睛根本没离开书本。
  刘强根手持着那份文件恭敬地走到新潮跟前,“尚德镇实行的一个叫什么救助资金的办法在全县推广了,这是县委信访局的文件,您看看。”
  新潮故作镇静地放下手里的书本,不紧不慢地接过文件,简单地从头看到尾掠了一遍,顺便放在一边,不以为然地说:“没啥新意!”话虽这么说,其实心里早就一瓶老醋下肚,酸溜溜的,浑身不自在。陈思齐又在全县露脸了!虽然信访不是什么大脸,但总是个脸,露总比不露强。
  刘强根还没有吃透新潮的心思,把文件拿过来翻到最后一页,“这文件不仅发到各乡镇,还抄报县委常委、各县长,抄送县直各部门,影响大着呢!您可别不当回事,这分明是陈思齐在为自己造势!”

第二十章 墙外开花(2)
刘强根的话无疑是火上浇油,像是在新潮伤口上撒盐,他心头的病不在于陈思齐在全县率先搞了什么救助资金,而在于这个点子是不是杨百家出的,于是试探着问刘强根,“你说陈思齐搞救助资金是不是杨百家出的点子?”
  刘强根看了一下门外,小声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上次杨百家不是给您提这个事吗?他在您这里碰了钉子肯定是不甘心,非得在别的地方弄出点景来不可,这不是存心给您过不去吗?”刘强根停下来看了一眼新潮,新潮似乎并没有太专心地听他高谈阔论,刘强根欲言又止。
  新潮对杨百家在关键时候让陈思齐露了脸虽然心里非常不悦,但表现得故作轻松无事,见刘强根停了下来,看了他一眼,“还有呢?”
  刘强根又来了精神,“您把杨百家来后的表现连贯起来想,问题就更多了。”刘强根停顿下来,看了一眼新潮,新潮迷着眼道:“说。”刘强根接着说下去,“上次表扬大会上杨百家实际上是在替陈思齐搞宣传,名义上是咱们的人在作报告,受宣传的却是陈思齐。看来杨百家还是陈思齐的人,这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啊,名义上是在辅佐您,实际上根本没和您走一条路上来。杨百家这种人纯粹是吃里扒外,我早就看透了。”
  新潮仍不动声色地问:“现在杨百家在哪里?”
  刘强根淡然一笑,“谁知道他在哪里,整天也不知道都忙啥,从来到大新他上过几天班?整天往外窜,光指望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靠着。”
  “他都往哪窜?”
  “这个摸不清——反正有时候也去尚德镇,去周青藤那个寡妇家——你说他窜出去啥事不管,要是一旦来了大的集体访把大门堵了,我一个人能应付得了吗?我是整天担心门口秩序不好,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要是不巧再被哪个多事的人拍个DV传到网上去,事情就大了。”
  “你给杨百家打个电话让他过来一趟。”刘强根犹豫了一下,“我?”新潮看了他一眼,“嗯?”
  此时杨百家正在周青藤家。在杨百家的担保下,周青藤在拘留所没呆几天就出来了,加上周青藤在拘留所期间杨百家经常去看周欣,赢得了周欣的信任。通过周欣说服了周青藤先接受一万块钱的政府救助——对于这一万块钱,杨百家也想好的,如果将来新潮认可就算公家的,如果不认可就算他自己的——今天又答应杨百家把漏雨的房子修一修。修房子的事那天晚上杨百家已给肇事者李三江说过,希望他能提供人力上的帮助,李三江出于愧疚,没讲任何条件答应了。杨百家又做工作希望周青藤能够同意李三江来帮助修房子,但这种希望最终变成了失望,周青藤说不判李三江死刑她到死不会算完。失望归失望,周青藤毕竟同意杨百家帮助修房子了,这说明事情有了重大转折。杨百家找来村支书孙大海,凑了几个泥瓦匠,为周青藤修房子。周青藤在厨房为工人烧水,杨百家把周欣也推到厨房,一边帮周青藤烧火,一边给她讲解法律。这时候他忽然想起张玉芳的对象张清泉是乡中学的政法老师,并且是全乡唯一一名通过全国司法考试的人,他要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见上一面。
  想到这里,杨百家问:“要判李三江死刑的问题,我给你讲你听不进去,我认识一个律师,人很厉害,全国都有名,他要觉得能判死刑,肯定能给你办成。你要是想见他,我可以给你们牵个线。”周青藤一直保持沉默,杨百家看了看周欣,“周欣,你看怎么样?见见没什么坏处,人家又不收你的钱。”

第二十章 墙外开花(3)
周欣看了看周青藤,“妈,见见吧,听律师说说咱心里好有个底儿。”周青藤还是保持沉默,根据经验杨百家知道她在怀疑这个所谓的律师是杨百家找来的托儿,她对杨百家的信任还仅仅建立在初步的基础上,她仍在担心杨百家在背地里给她使绊脚。杨百家猜透了她的心思,但并不想辩解,他知道辩解也是苍白无力,他要进一步用实事说话。
  就在僵持阶段,刘强根来电话了,杨百家以为来了集体访,立即接通电话,“喂,有集体访了?多少人?”
  “非得有集体访才能给你打电话,没集体访就不能给你打个电话了?快点,新书记给你讲话。”
  “什么,新书记?你在哪里?”电话里已经是新潮的声音了,“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杨百家还没有反应过来,新潮已经把电话挂断了。新潮打电话,从来都是这样节俭,生怕多花一分冤枉钱。
  杨百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敢有丝毫怠慢,发动摩托就往乡党委赶。新潮正表情严肃地等待着杨百家的到来,他手里已点起了一支烟。一见到杨百家就气冲冲地问:“你上班不在办公室,到哪里去了?”
  杨百家已嗅出了其中的火药味,何况又看到了那冒着鬼火的烟,小心谨慎地说:“到周青藤家去了,她家的房子漏雨很厉害,雨季到了,我协调村里帮她修一修。”
  新潮很不耐烦地说:“修房子也是你信访办的事?周青藤的事看来是没完没了了,越陷越深了,把精力都用在她身上,还干不干其他的事了?”
  “可是她的事不解决,其他的事也很难干成。”
  “好了,这个事反正已交给你了,你怎么办我不管,只要不出事就行——她本身不出事,也别给我引出其他事来!”见杨百家不明白,停顿了一下,“别人可有闲话,老往一个寡妇家跑,别把自己陷进去。”
  “新书记,你这话说到哪里去了,我是那种人吗?她虽是个寡妇,可也是有对象的。我正在正试着把孙权贵和她捏在一块,这样有了一个像样的家,两个人都会好起来。”
  “我看你是越管越宽了,我不希望你的信访办摘牌改成婚介所!他们两个弄到一块还不更有好戏看!”停顿并把玩了一下手里的烟卷,虽然满脸怒容还挂在脸上,仍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问,“我打了几次电话你都不在办公室,你不在办公室办公到哪里办公?”
  一直站在新潮旁边的刘强根生怕杨百家怀疑到自己头上,立即插话道:“新书记打办公室的电话找你好几次了,我都忘了告诉你了。”
  杨百家瞪了一眼刘强根,“新书记,是这样,我跟刘强根说过多次,信访干部与其他干部不一样,信访干部办公地点很多,办公室只是处理文件的地方,不是上班的主要地方,都蹲在办公室等老百姓来不是个科学的办法,刘强根在家值班,我就到乡下跑,到老百姓的田头去,到老百姓的家里去,有什么矛盾就地化解。把大量的问题在下面解决了,到上面来的自然就会少。刘强根,你没有感到现在到乡里来的人少了?”
  刘强根只好实话实说,“是少多了。老杨不来上班了,老百姓也不来‘上班’了。”
  新潮却皱起眉头说:“老杨,你到下面转悠不要给我没事转悠出事来!”
  杨百家笑着说:“新书记,您放心,能转悠出什么事!本来有的事,下去一转悠,与群众拉一拉,什么事都没了。我干这么多年信访,这也算一点经验吧。”

第二十章 墙外开花(4)
新潮不爱听这话,自己参加工作时间短,没有可炫耀的经验,就不爱听人谈经验,于是板起脸严肃地说:“经验不能当饭吃,不要以为你干的年数多了就不出事,正因为干的时间长,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容易过于自信,就容易出问题,这就是平地里翻车的道理。像刘强根他虽然干的时间短,经验不足是缺点,可他处处小心谨慎不惹事,这是最大的优点,干信访工作就要有这样的优点,不要动不动就标新立异。”
  刘强根心里明白新潮在借机敲打杨百家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他知道这时候不便发言附和,但感激的内心世界还得要通过某种方式传达出来,小眼骨碌碌一转,机会来了,新潮长长的烟灰就要掉下来,刘强根一时没有找到烟缸,急中生智拿手去接,结果手心被烫出泡来,刘强根强忍着疼痛没有吭声,新潮会意地看他一眼,“我不止一次给你们说过,不要轻易搅那个上访的浑水,他不泛起来你就别管它,沉淀时间长了,整个池子里的水都是清的,你如果一搅,好了,全起来了,整个池子里的水都变浑了。”见刘强根聚精会神地看着他笑,“不是这个道理吗?”
  刘强根急忙回答:“太是这个道理了,都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了,太深刻太形象太精辟了,我都听傻了。”
  新潮说得高兴,把烟掐死扔到一边,正琢磨着要不要说说尚德镇搞救助资金实质上就是在搅浑水,同时问问这救助资金与他杨百家有没有关系,可问吧,显得心胸太狭窄,不问吧,他杨百家吃里扒外太气人,正犹豫着,杨百家的手机响了,杨百家看了看电话急忙要出去接,新潮向他摆手意思是说在屋里接就可以用不着出去,杨百家站立着欲出不能,随即摁通了电话。新潮和刘强根各自瞪着俩眼看着杨百家,电话里面的声音很小,什么也听不见。只听杨百家像发电报似的说着“很好”、“还那样”、“以后再说”之类简短得类似暗语一样的话。新潮什么也没听明白,杨百家就挂了电话。
  “谁的电话?还要出去接,弄这么神秘。”新潮故作无意实则试探性地问。
  杨百家不好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