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城对-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柏杨:假设允许我做大胆的预测的话,我想,在未来的日子里,二十一世纪恐怕仍是男人为主、女人为从。女权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专制时代只有君父,政治受难者的妻子当选民意代表是一种政治反抗,与女权无关。
  问:你觉得现在台湾夫妇之间,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个情形呢?
  柏杨:我们是一个没有文明的社会,一些暴发户有了钱以后,不知道该怎么花,只好拼命玩女人。一个社会必须长期富有之后,才有文明,文明不是要有就有的,一个没有教养的人,给他五千吨黄金,他也不晓得该怎样对待异性!但我们可以肯定:女权的地位,一定会提高,谁也挡不住。而在提高过程中,女性固然辛苦,男性同样也很辛苦。不过有一点,那就是把肉体只献给一个人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将来,只有少数心灵圣洁的男女,才会重视贞操。
  问:“性”和“政治”在某些方面很类似,比如说“性”这种事,可以做,但不可以讲,政治也是这样,明明很多人在做,嘴巴上偏偏就是不说。此外,“性”重视象征性,“政治”也是,常用许多间接的方式来表露,却不能直接表露。再者,“性”和“政治”都会造成“无力感”,上床太多会无力,政治搞多了也会无力,这点也很类似。
  柏杨:我认为不见得类似,性是迷人的,政治也是迷人的,没有一个人不对性有兴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对政治有兴趣。性固然可以和政治扯上关系,但是其他东西同样也可以和政治扯上关系,因为政治毕竟太广泛了,从整个文明发展来说,政治带动的东西太多了,它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强大吸引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恨铁不成钢·不满都是爱(5)
问:有一种说法是性的欲望愈强,对很多事物也会有较强的企图心,极力地想去争取权势、名利等等,你的看法呢?
  柏杨:我的印象似乎相反,性欲软弱往往使权力欲加强,像是老年人年纪愈大,性的能力愈低,但夺取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可能比年轻时更激烈,所以孔丘警告人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对政治而言,性不是唯一的主宰力量。
  问:台湾由于色情泛滥,几乎任何行业都可以和色情扯上关系,如理发厅、三温暖,甚至卖槟榔的,都可以和色情挂钩,有人认为当政者有意透过这个管道(当然也包括吃喝玩乐),让大家尽量把精神消耗在这上面,以降低人们对社会上的不满或是对政治的欲望。你认为呢?
  柏杨:这种看法似乎是对当政者估计太高,或太泛政治化,当政者没有这种眼光,也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不要把“性”看得这么严重——而应该对“梅毒”、“艾滋病”、“堕胎”看得严重,否则很容易造成社会悲剧。这只是“爱不爱”的问题,没有必要把它政治化,也不要把性定位,认为它可以拴住男人,或可以拴住女人。性开放对社会有稳定作用,当然性开放有它的规则——当事人要了解他在做什么,以及它的后果,不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的性开放不是性开放,只是传统的淫乱。
   。 想看书来

了解变幻莫测的中国(1)
访问者中山恒彦先生·翻译者张玲玲小姐
  文载1988年9月25日台北《中时晚报》
  过去,作家柏杨在台湾因言论色彩遭牢狱之灾。然而,今年他的两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你受了什么诅咒!》却堂堂登上日本的畅销书排行榜。日本人显然对柏杨好奇,更对中国人心理的深层结构好奇。
  问:您书中说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是“酱缸文化”,首先请问您为何以此命名?
  柏杨:所有的文化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命体,有积极前进期、停止不进期和衰竭后退期。
  这是一个民族所面临的各种时期,有些民族进入衰竭期后,没有复兴的力量,于是该民族就会灭亡,例如古代的巴比伦、埃及。而有些民族到了这个阶段,却会自我反省,然后变得比以前更有活力。
  中国是一个和古埃及同样古老的国家,中国的文化虽然还没有灭亡,但是也没有复兴,所以我说中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太古老,而且已经沉淀了,这便是我所谓的“酱缸文化”。也就是说,中国人现在正沉沦在有如无底沼泽般又深又臭的“酱”里面,像蛆虫般挣扎、受苦。
  问:不过我以为,中国人不管是生活在哪一个国家,也不管社会体制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到他的“中国人性”,这难道不表示中国文化的强势吗?
  柏杨:这并没有什么矛盾,在某一方面说,正表示中国人甘于屈辱。
  问:为什么中国人的文化会衰竭呢?您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
  柏杨:我不是医生,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只不过我已活过大半年纪,也有过各种经验,今仅就个人经验来谈一谈。
  一个文化的衰竭,和人体的衰老一样,每个文化有每个文化的原因。中国文化衰竭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儒家思想,它使中国人的思想僵化。另一个原因是长年的贫穷和连绵不断的战乱。你想,人如果长期挨饿,头脑也会因为营养不良而衰坏,渐渐变成白痴吧。
  问:您所著的《丑陋的中国人》在日本成为畅销书,而且在华语圈中也受到热烈喜爱。您认为它为什么会成为畅销书呢?
  柏杨:我认为中国人已经走到了转变期。像我被捕入狱时,我八岁的女儿在一夜之间长大成人;一个民族在经历大战乱之后,是不是也会突然之间成熟起来?
  是不是由于历经各种战乱、各种灾难后,我们开始检讨是不是武器不管用了?还是教育失败?……但是,很多想法都不足以拯救中华民族。
  中国人已开始在想,大家是不是都觉醒了?是否这个文化到了需要转变的时候了?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一个相同的困惑。
  中国人的人格正在逐渐成长,带着一颗健康的心,精神和肉体都在成长。不会再欺骗自己说:自己没有任何缺点。
  我认为正视自己的缺点,是需要很大的智能和勇气的。如果不能面对真正的自己,就会衰败。
  改变一个文化是十分困难的;从自我批判中改变自己,更加困难。可是我认为中国已开始改变,尽管变得不多,只要有改变就好。
  问:请描述一下您心目中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
   。 想看书来

了解变幻莫测的中国(2)
柏杨:我曾在某本书上看到,日本人旅行时,都会举着旗子,大家跟着旗子走。而中国人一下车,立刻各自散开。
  去欧洲旅行时,曾经听向导说:“我非常喜欢当日本导游,可是拿那一套对付中国人却行不通。”因为日本人会跟着旗子走,而中国人不会。
  日本人每个人出钱,跟着旗子走。中国人却认为,大爷我出了一万元,即令是向导,也得听我的。
  日本人习惯集体活动,可是这样发展下去,个人是不是会变得比较弱?中国人的自私性太强,正如孙文说,成了一盘散沙。
  问:我明白了。我们日本人也可以称做“丑陋的日本人”,特别是作为一个经济动物;我们在世界上的评价并不是很高。您认为日本文化,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柏杨:像守秩序、守法、彬彬有礼,都值得学习。“遵循规则”这件事,对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是一种美德。
  问:西洋人在批评日本时,常说日本人会为现实目的发挥能力,却没有思想或哲学上的动力或背景。所以我们以守规律为荣,可是我们也警觉,日本人要在国际舞台上昂首阔步,还需要不少时间。
  柏杨:我不是日本人,我想这一点应该由你们日本朋友自我反省。不过我倒想提出两个想法。
  首先,欧洲人对其他民族都有一种歧视,瞧不起中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另外,对日本人而言,我们中国人确实也很奇怪。
  例如,中国和日本交流已经有好几千年,也一直互相往来,可是中国却从来没有侵略过日本。反倒是最近几十年间,日本变强,便开始侵略中国。正如我所说的,中国现在十分贫困,是一件可耻的事,但是这个现象的造成,你们日本人难道不该负责吗?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曾赔偿日本八万两白银,这笔钱存在银行里,现在已可值二千亿到三千亿美金了。
  另外日本的文部大臣也辩称:日本不是侵略,而是进出中国。日本人不是从来都不把对方摆在平等地位,总认为中国人贫穷、愚笨吗?所以才敢大言不惭地说日本不是侵略,只是进出中国。如果我们中国进出日本,也说是为了保护日本不受韩国人侵略,这话讲得通吗?
  所以我希望各位日本友人,多多帮助中国人,至少应把我们当成平等的朋友看待。
  

我很高兴在这里生根(1)
访问者张笠先生
  文载1989年1月9日台北《自立晚报》
  剧变的八十年代台湾社会,传统的游戏规则一一被破除,民众的声音在街头激荡,政治的革新令人目不暇给。对应于社会的激变,敏锐的写作者有什么感应和冲击?
  问: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台湾割给日本。日本为了统治台湾,在条约中规定台湾人国籍的选择方式,变卖产业回到中国或在台湾登记做外侨等等。生存在台湾本土的人,一百年来似乎都面临国家认同的困惑。因为战争造成人伦乖离的现象,你认为造成乖离的症结在哪里?有没有办法打破这种乖离的状况?
  柏杨:您刚才已把问题解答出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战败。战胜了当然就没有这个问题,战败就是这样子。
  问:您是说因为战败产生这个问题……
  柏杨:是的。假如说没有战败,就不会有这些问题。好比法国,战败了就把阿尔萨斯、洛林两省割给德国,战胜了再把它要回来。二次世界大战最初德国胜利了,再把它拿回去,后来法国胜利,再把它拿回来。这是整个国家的决斗,失败者充满了无奈。
  问:照这样讲,人的命运看来很悲观;消弭国家认同的困惑,难道一定要用战争的方式?不能用其他的方式?
  柏杨:这个认同问题……哎,除了“武力”,还有“时间”,时间可以培养出认同感。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国家或多么衰弱的国家,比较起来,个人都非常脆弱。当狂风暴雨来临的时候,自己没办法来抵抗。从历史观点来看,人生大多时间处于无可奈何之境,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挣扎、争取。
  问:人结合成社会,脆弱的个体跟体制对决,在这个既定的基础上,是不是可以给有权势的人一些忠告?
  柏杨:有权势的人必须小心谨慎地使用他的权势,任何权势都有极限,即令是大独裁者或山窝里的土匪。使用权势,好像把一个巨大的石头从山上踢下来,他有能力下脚,但石头既经滚动,他就没有能力收回,包括踢石头的权势头目,他也收不回。如果他轻易下脚,他就逃不脱惩罚。
  问: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战后尝到苦果。战时他们的作家或文化人,虽然无法挽回大局,但总也出来讲过话。您觉得作家面临这种情形时需不需要挺身发言?
  柏杨:我觉得应该挺身而出,这非常重要,因为这就是人类才有的道德勇气。无论压力多么大,有声音比没有声音好,有声音可能改变现实,假使没有声音,就永远不可能改变什么。
  问:台湾经济发展快速,但经济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好像有落差,如何赶上或提升?
  柏杨:经济发展而文化跟不上的社会,随时都会崩溃。我们的社会忽然暴富,大家都有钱,而且不晓得钱从哪里来。没有把钱用在再生产,或用在文化活动上,而全浪费在色情和暴力上,经济繁荣就会很快过去。好比股票的狂飙,六合彩的泛滥,大家都去赌了,谁来生产?没有生产,就不能使我们的科技提升。只好全靠运气,原来大家都勤奋,现在大家都不勤奋了,立国之道在哪里?这是很可怕的现象。罗马帝国衰亡的时候,大家追求享乐而不追求建设,过一天算一天;在穷困的社会中是可以理解的,在一个富裕的社会,就是黄灯,经济的成长如果没有文化辅佐,不能把人民素质提高的话,我们不过是一群穿花戴绿的动物而已。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我很高兴在这里生根(2)
问:谈一谈您的文学观或文化观吧!
  柏杨:假如作家对社会不存有爱心的话,文学作品就不过是一篇空话。作家应与社会息息相关,即使在形式上看起来无关,但它的精神应该与社会结合。譬如爱心、同情心、抗暴精神……这些都能够透过文学作品表达。
  问:做为一个作家,有没有提供社会大众优质文化的责任?怎么去提供?
  柏杨:应该有这个责任。如果作家不提供,靠谁提供?假使作家像普通暴发户一样,也腐蚀社会,社会腐蚀得将更快更烂。
  问:最近有作家提倡后现代主义。在欧美特别是工艺上有所谓后现代主义,引进到台湾来,但在台湾的现实基础上,文化状况与整个经济发展并不很平均,民众的生活基础还没达到后工业的状态,在文化上来提倡后现代主义,您对这种现象有何看法?
  柏杨:提倡就提倡嘛,提倡什么主义都没有关系!本来,主义或学派都是图书馆里或书桌上的东西,对一个创作者而言,谁管什么主义?中国人习惯接受外国的各种主义,我想不过是突出自己的学问很大而已,对社会有影响吗?对作家有影响吗?我认为没有。后现代是什么,我也不知道,照样在写作。我认为:作家不必去管什么主义,而只应管自己写作!
  问:请您陈述十年来社会的变迁和展望?
  柏杨:台湾十年来变迁太大了!不仅在台湾岛是空前的,就是全亚洲来讲也是空前的。第一政治上的变化,台湾从来没有过民主政治,现在,民主政治在台湾开始实现。虽然离西方标准还早得很,但我觉得很满意,它终于迈出了脚步。不怕慢,就怕站;如果站,五千年还是一样。第二是经济的繁荣、物质的丰富,也是五千年没有的。历史上的所谓丰年,不过是家家有酒喝而已,从没有像现在这么丰富过。问题是,硬件的变化大,高楼大厦、汽车、火车、飞机、马路建设,都很进步,但是软件的东西进步非常慢,一直不能适应时代。每一个人成了暴发户,不过是野蛮人穿上漂亮的衣服而已,一举一动不像是文明人,不像是有文化的人。钱多以后没有把它转变成文化力量,却转变成腐蚀社会的破坏力量。工厂、商行赚钱必须再投资,钱才有意义。不投资,把钱拿走,工厂就要垮。在文化层面也是一样,经济繁荣的收入不能投资到文化事业,社会就要枯干。
  问:战后来台的同胞,您想他们将会以什么生活态度生根,或者——
  柏杨:我想没有什么态度问题,不想生根也得生根,这是现实,也是感情。当初闽南人、客家人来台湾,难道一开始就想在这里过几辈子吗?难道不想发几个财回家吗?环境所迫,身不由己,只好在这里生根。我是第二次大战后的移民,我很高兴在这里生根,很高兴由“河南人”变成“台湾人”。我已有了孙儿,我很高兴听孙儿们吹他们的祖父移民台湾的故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