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酒徒-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琮的叛军虽然号称20万,但真正的战斗力不过十万有余。李琮率军刚过梁州,在利州外围就面对十万以逸待劳分成三路包抄过来的大唐朝廷精锐,连续奔袭而来粮草补给匮乏的李琮叛军只好匆忙迎战。

    在开元二十六年的这个年终岁尾,李琮与大唐皇帝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锋。整整三个昼夜的血战,朝廷调集而来的岭南和江南联军采取了蚕食战术,以伤亡1万余众的沉痛代价,将李琮叛军一点点分割开去,一点点歼灭。然后在一个叫野马滩的地方,与李琮叛军主力展开正面作战。

    野马滩一战,在李隆基熊熊的怒火中,岭南和江南联军毕其功于一役,不顾伤亡不顾代价,最终将李琮叛军包围全歼于野马滩之下的旷野之上,李琮率亲军千余人杀出重围。其实,萧睿得到的军报消息是有些出入的,李琮不是自刎谢罪,而是被他手下的一个校尉砍下了脑袋,然后被这些乱军带着投降了朝廷追兵。

    李琮那号称20万的叛军除了某些残兵溃逃入吐蕃之外,大部分非死即被俘,声势浩大的李琮叛军至此灰飞烟灭,李琮叛乱彻底平息。当然了,江南和岭南联军也伤亡惨重,12万军马在战后只余4万余。

    “力士,长安的情形如何?”李隆基将复杂的目光从厅外收了回来,回头来瞥了越加苍老的高力士一眼。

    其实高力士比李隆基还要年轻上几岁,但经此一乱,高力士的头发几乎全部变白,神色面貌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骤然苍老下来。

    高力士颤巍巍地晃动了一下头,低低道,“皇上,靖难郡王已经率军从离开潼关,护卫太子殿下和惠妃娘娘以及一众留守大臣,收复长安——等待皇上返京了。”

    高力士说到后面,自觉都有些心虚。对于萧睿此番在李琮叛乱中的惊人表现,高力士是始料不及的。在高力士的心里和印象中,萧睿是绝对忠诚于皇帝的臣属——但萧睿却拥兵自重,只据守潼关,非但放弃长安,还放任李琮叛军南下追杀皇帝……

    所幸,朝廷军马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干掉了李琮。可是,万一……

    高力士心里一颤,偷偷瞥了一眼李隆基的脸色。

    李隆基的脸色果然非常阴沉。早在几个月前,李隆基就开始暴跳如雷了。背地里,骂了萧睿不知道有多少次,而甚至在有些时候,那些话的粗野程度,让高力士都觉得有些不忍卒听。

    高力士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萧睿想要做什么,他当然猜出几分。既然他都能猜得出来,想必皇帝也不是傻子。

    “等朕返京?”李隆基冷笑了起来,“萧睿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啊,朕在剑南被李琮20万叛军围攻,他却率军躲在潼关不出,哼,坐视朕……”

    他长长地出了口气,脸色阴沉着。良久,他才淡淡叹息道,“老东西,朕自问待萧睿不薄,他何以如此对朕?你倒是说说看,他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高力士犹豫了一会,低低道,“皇上,老奴认为,萧郡王可能是护卫太子心切……”

    “朕难道还比不上太子吗?朕才是大唐皇帝,作为大唐臣子,他首先要护卫的是朕,而不是太子!”李隆基愤怒地咆哮起来,霍然起身,苍老的手臂都微微有些抖颤,“在安西成立私军,还私造火器火炮……”

    说到这里,李隆基戛然而止。心里有些话,就是当着高力士的面他也不能直说。萧睿的所作所为,在李隆基心里早就该千刀万剐了。但目前的局势,他却不能直接向萧睿兴师问罪,一旦将掌握重兵的萧睿逼反,恐怕比李琮更加难以对付。

    高力士情不自禁地叹了口气。

    李隆基猛然一拍桌案,吼道,“传朕的旨意。”

    高力士身子一震,躬身下去。

    “传旨,褒奖靖难郡王萧睿、剑南道节度使郑陇、安西节度副使哥舒翰及以下众将,守卫潼关、收复长安有功,待朕返京后另行封赏。”李隆基一字一顿地道,“老东西,你亲自带人赶往长安,再传朕的密旨一道,速速命郑陇率剑南军离京返回剑南,以防吐蕃人进犯!”

    高力士眉梢一跳,颤声道,“是,老奴遵旨。”

    高力士匆匆而去,李隆基大步出了大厅。不多时,一个小太监奔出刺史衙门,朗声呼道,“皇上有旨,大军启程,御驾即日返回长安!”

    开元二十七年春三月初一,避李琮叛乱于蜀中的大唐皇帝李隆基终于在4万余军马的护卫中,率逃难的满朝文武大臣返回长安。

    一时间,长安周遭风云际会,大唐朝廷目下几乎是全部的兵力都聚集在了长安外围。萧睿将手下8万余军马一路驻潼关,一路进驻雍州,郑陇就率军守在雍州。而李嗣业则率2万安西铁骑随萧睿收复长安,接管了长安的防务。而在长安的西北方,还有哥舒翰的5万安西远征军。

    和风徐徐。长安正德门外。

    官道两侧的柳树上早已抽出了嫩绿色的新芽,李隆基的车马倚仗缓缓向正德门行进着。他掀开华丽马车的车帘,向城门口处远远地凝望了一眼。

    只见城门口洞开,两排杀气凛然的黑甲军卒手持陌刀巍然林立,年轻的太子李琦为首,萧睿居左,章仇兼琼和裴宽等留守大臣居右,正默然站在那里。

    李隆基面上浮起一丝愤怒,但很快便被淡然掩盖了过去。他低低道,“快行!”

    ……

    ……

    “儿臣迎接父皇御驾来迟,请父皇恕罪!”李琦的面色有些涨红,尽管心里早有准备,但他一见到李隆基,心里还是情不自禁的涌起一抹深深的惧怕。李隆基的积威之下,年轻的太子有了瞬间的惶然。

    但他的目光与萧睿略一交织,便又定下心来。

    李隆基淡淡摆了摆手,“起来吧,太子留守长安有功,朕记在心里。”

    “臣萧睿(章仇兼琼、裴宽……)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萧睿脸色不变,与章仇兼琼等人一起拜了下去。

    “靖难郡王劳苦功高,诸位爱卿平叛有功,朕自当一一褒奖。”李隆基朗声道,死死地扣住搀扶他的一个小太监的手腕,小太监吃痛不禁低低呻吟了一声。

 330章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一)

    330章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一)

    萧睿淡淡一笑,朗声道,“匡乱平叛乃是臣之本分……请皇上回宫!”

    萧睿起身站定,摆了摆手。

    站在萧睿身后的李嗣业满身甲胄,上前走了一步,浑身上下甲胄作响,他高高举起手中的三角令旗,朗声呼道,“恭迎皇上回宫——”

    整齐划一低沉有力的脚步声旋即响起,城门里涌出两队魁梧雄壮的安西军汉来,分列道路两旁,一条鲜红的地毯从城门内延展出来。

    李隆基面色一变,稍加犹豫,还是起驾进城而去。

    一路护卫李隆基返京的数万军马驻扎在长安东郊,而李隆基带出长安的数千羽林军正在车骑都尉孙兆的带领下刚要进城,却被一脸凛然的李嗣业拦住了马头。

    孙兆扫了李嗣业一眼,皱了皱眉,“你是何人?敢拦住本将的马头?本将奉旨率军护卫圣驾,速速让开!”

    李嗣业嘴角一晒,淡淡道,“孙。将军,在下靖难郡王、安西陇右河东三镇节度使标下果毅都尉李嗣业是也。奉靖难郡王令,叛乱初定,局势不稳,长安防务一切由我军接管,将军还是请带兵驻扎城外吧。”

    孙兆怒道,“岂有此理,我军乃随驾。羽林军,负有圣驾安危重任,岂有驻扎城外之理!”

    李嗣业微微一笑,“凡我大唐军。马皆是朝廷军马,由我军来护卫圣驾也是一般,孙将军,请!”

    ……

    ……

    孙兆也不是傻子,他自然看得出来,如今的朝政局。势几乎为萧睿一手遮天,不说城里还有安西军2万,雍州、潼关以及岐州还有掌握在萧睿手里的十多万军马。但他毕竟是新被皇帝提拔的羽林军将领,担负着保护皇帝的重任,他正在与李嗣业据理力争时,却从城中出来一个小太监,传达了皇帝的旨意,命令孙兆率军暂且驻扎城外。

    李隆基就这样心中怒火茕茕地重新进了荒废多。时的皇宫,随着他贴身的数百侍卫将那一扇沉重的宫门缓缓关闭,李琦面色渐渐变得沉重起来,回头望着萧睿低低而急急道,“姐夫,父皇已经回京,这……我们……”

    萧睿笑了笑,“殿下,稍安勿躁,一切有我。对了,殿下。目前还是以东宫被叛军捣毁为由,不要入主东宫了——依我之见,还是返回盛王府,免得丛生不测。”

    李琦的东宫一。片狼藉,很多宫室毁于叛军之手,宫中财物被掳掠一空。李琮没能如愿当上太子,进了长安跑到李琦的东宫来,自然是放任叛军在东宫扫荡了一番,发泄完了心中的怨愤。不过,这倒是给了李琦一个不住进宫去的绝佳理由。

    李琦长出了一口气,点了点头,“我已经派人收拾好了——就是——”

    李琦的面色突然变得有些古怪和尴尬,支支吾吾道。

    “怎么了?”萧睿皱了皱眉。

    “姐夫,母妃死活不肯回宫,她一定要住在我的盛王府,这可如何是好?父皇已经回宫,她且在宫外,这样传扬出去,实在是大失体统……万一让父皇知道,我们……”李琦搓了搓手,不禁跺了跺脚。

    萧睿一怔,眼前顿时浮现出武惠妃那张妩媚幽怨的脸,愣了半天也不知说什么好,只得叹息一声,回身而去,“殿下,姑且如此吧,先让母妃在王府住上几日,对外放出风去,就说母妃受了惊吓,要暂且在王府将养身体。”

    ……

    ……

    萧睿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章仇兼琼的家里。章仇兼琼早已在客厅中等候,见他到来,不由迎出厅来沉声道,“子长,皇上已经回宫,你下一步如何打算?”

    章仇兼琼是心急如焚。他章仇家跟萧家是两命一体姻亲之家,萧睿成事则章仇家继续权势冲天安然无恙,而萧睿败则章仇家自然也无法保全,必然会成为皇帝怒火下的牺牲品。

    在章仇兼琼看来,萧睿根本就应该再进一步……如今可倒好,皇帝名正言顺地返了京,大唐朝廷一切又将回复到过去——接下来,皇帝必然会一点点先夺去萧睿的兵权,然后再慢慢将萧家以及跟萧家有关的“从逆”一起送上断头台。

    萧睿默然不语。良久,才缓缓抬头来道,“兄长莫虑,一切还是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章仇兼琼皱了皱眉,“子长,不是我小视你的力量。你如今虽然以三镇节度使之位节制十多万兵马,但这不过是太子以监国身份临时赐权而已——皇上返京,要夺了你的兵权,不过是一道圣旨而已。”

    “不要说你,纵然是太子,皇上说废也就废了。”章仇兼琼面色阴沉地补充道。

    萧睿嘴角突然浮起一丝笑容,淡淡道,“兄长,如果皇上要夺我的兵权,早在回京之前就下诏了。不过,实话跟兄长说了吧,纵然是皇上夺了我的兵权,这十多万兵马也尽在我的掌握之中。”

    章仇兼琼叹了口气,“子长,你还是……哥舒翰姑且不论,单说那郑陇的5万剑南军在雍州,不要以为郑陇已经铁心投靠太子,以老夫看来,郑陇随时可能向皇上效忠——到了那个时候,哥舒翰远在岐州,只要郑陇率5万剑南军出雍州进长安,那么你……”

    “郑陇断然不会背叛太子,这一点,兄长你放心便是。”萧睿冷冷一笑,“郑陇是个聪明人,识得进退大体,他会知道该怎么做的。”

    章仇兼琼眉梢一跳,“莫非郑鞅在你的手里?”

    萧睿呵呵一笑,“实不相瞒兄长,郑陇为了预防万一,已经让郑鞅带人护卫他荥阳郑家的数百宗亲家眷经凉州入西域了。”

    章仇兼琼松了一口气,神色有些缓和下来,但他突然又皱了皱眉,“子长,还有代州的夫蒙灵察……以老夫对皇上的了解,他一定会先行派人赶往河东,暗中许下夫蒙灵察高官爵位,让夫蒙灵察率三万河东军南下……”

    萧睿朗声一笑,“兄长果然是心思缜密。正如兄长所言,皇上不仅秘密派高力士去了雍州,还派人去了代州。如果我没有料错的话,顶多再有一月,夫蒙灵察就会率军而来了——兄长,明日的朝会上,还望兄长率一众群臣上奏皇上,参夫蒙灵察一个谋逆的死罪!”

    章仇兼琼点了点头,“这倒是没有问题,夫蒙灵察从贼叛逆,天理昭昭天下皆知,纵然是皇上,也不能公开赦免了他——不过,皇上肯定会无限期地推延对夫蒙灵察的议罪,一旦夫蒙灵察兵马赶至长安之外,恐怕皇上会立即变脸。”

    “我就怕他不来,我已经命哥舒翰率军东上潼关了。”萧睿笑了笑,“记住我的话,兄长明日早朝之上不妨上奏皇上,以扫除叛军余孽为由,命江南和岭南的4万军马西入吐蕃……”

    章仇兼琼摇了摇头,“子长,皇上必然不会同意。有你的2万安西军马在长安,他焉能放这4万军马入吐蕃平叛,不会,肯定不会。”

    “皇上会同意的,明日朝会之上,我自会跟皇上提出率军回返西域……”萧睿缓缓起身,声音变得清朗起来。

    章仇兼琼倒吸一口凉气,“你要率军离开长安?这怎么可以!”

    萧睿微微一笑,“兄长,我毕竟是安西节度使,此番借李琮叛乱之际率军进入中原,岂能长期在长安久留?纵然是我不主动请旨离开,皇上也会下诏命我即刻返回西域的。皇上深恨李琮叛军,又加之吐蕃曾与李琮勾结一气……只要我率军一走,皇上必然会命那4万军马进入吐蕃。”

    “到了那个时候,我再回来也不迟。”萧睿拱了拱手,“兄长,我先告退。”

    “你等等,你走了,皇上要是对我等下手又该如何?”章仇兼琼急道,也站起身来。

    “呵呵,不会的。我相信皇上再对我下手之前,不会动你们任何一人,包括太子。”萧睿脚步不停,大步而去。

    雍州。

    铺天盖地的和煦春风吹绿了整个雍州城,虽然李琮叛乱刚刚平息,但在这短短一月间,雍州城已经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一些从长安避难至此的长安富商和投亲靠友的百姓,也纷纷开始打点行装,准备返回长安。

    一行十几个彪悍的壮汉护卫着一辆马车悄然进了雍州城,在雍州刺史衙门外面停下。一个白发苍苍的华服老者在从人的搀扶下下了马车,扫了古朴肃穆的衙门外围一眼,摆了摆手。

    一个壮汉手持一面金牌上前大声喝道,“速速通传剑南道节度使郑陇郑大人出迎,圣旨到!”

    郑陇匆匆迎出衙门之外,见来的竟然是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高力士,不禁大吃一惊。虽然事先萧睿跟他都料到皇帝会秘密派人来雍州“拉拢”他,但他还是没有想到,高力士竟然亲自来了。

    郑陇稍一停滞,便缓缓跪拜了下去,朗声呼道,“臣郑陇,接旨!”

    高力士深吸了一口气,并没有立即宣旨,而是哈哈一笑,探手扶起郑陇来,“郑大人久违了,没想到今我二人竟然会在雍州谋面,当真是世事无常,令人慨叹哪。。

 331章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二)

    331章衣裾渺渺 终成绝响(二)

    郑陇定了定神,笑着起身将高力士迎进了雍州刺史府的大厅中。 分宾主坐定后,高力士长叹了一声,深深地望着神清气朗的郑陇,淡淡道,“郑大人率军出剑南救驾长安,平乱有功,皇上非常高兴,特着某家来雍州,褒奖于郑大人以及剑南军卒!”

    “等再过几天,想必朝廷的褒奖诏书就要到了。”顿了顿,高力士话锋一转,“郑大人,皇上的意思是,郑大人负有防卫剑南和吐蕃的重任,实在是不能在雍州久留,是故……”

    郑陇微微一笑,嘴上没有回话,脸带恭谨之色静听着高力士的说话,其实心里心潮起伏着。高力士虽声称是奉旨宣召而来,但他却一直没有宣读圣旨,反而跟他说起了一些不咸不淡的闲话,这分明是有意在试探于他。

    郑陇心知肚明,皇帝对他也颇有几分猜忌之心。原因就在于,平乱的日子里,他跟萧睿“沆瀣一气”和“狼狈为奸”了。

    “大将军,下官是朝廷臣子,只要朝廷一声令下,下官自当立即率剑南军离开雍州南下剑南,回归属地。只是——大将军,皇上……”郑陇沉吟了一下,缓缓道。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高力士。便眉头一跳,缓缓起身来,望向郑陇的目光变得深沉起来,“郑大人,荥阳郑家乃是世家大族,郑大人世代忠良,为官多年……请恕某家斗胆,敢问郑大人一句肺腑之言,郑大人如今可还愿意效忠于皇上?”

    郑陇心头一跳,知道正题终于要。来了。他霍然起身,脸上涨红起来,躬身朗声道,“大将军,下官为官数十年,郑家累受朝廷恩典,对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