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征伐天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年轻的儒士,正是金下,朝鲜王金天的堂弟。

    金下一拱手,淡淡道:“我乃是奉上将军之命,由朝鲜押解粮草而来,特来向大王复命。”

    金天愣怔了一下,方才恍然想起此事。

    “近来来为军务所累,我倒是忘了此事。”金天轻轻拍着额头,苦笑着自嘲道。

    金下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问道:“逊在朝鲜时,听闻朝鲜县前线的军事不太顺利,不知我能否为大王分忧?”

    金下不过一资历浅薄的初生牛犊罢了,如今却想为金天分忧,这份自信倒是难能可贵。

    金天想起养病的叔叔,曾写信向他推荐金下,说这金下年轻虽轻,却颇有一番智计,金天便想反正现在也别无办法,倒不妨听听眼前这年轻人的意见。

    当下金天遂高顺诸般用计之事,道与了这年轻人。

    金下听罢,沉默了半晌,淡淡道:“我军处处被高顺牵着鼻子走,形势确实有些被动,下倒是有一计,或许可以帮助我军扭转被动的局势。”

    听得此言,金天身形一震,眉宇间顿时涌现惊喜之色。

    ……北仓。

    帐中的高顺,自喝着小酒,悠闲的听着诸将的汇报。

    釜山方在,张合的步骑沿颍水南下,接连攻陷了汝阴等数县,兵锋直逼颍口。

    张合的南下,给西北一线的朝鲜人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北线都督不得不调集整个西南的兵力,悉数驻防于颍口一线,以防止张合军团越过釜山一线河防线。

    西北的朝鲜军,已无力南下,不足为惧。

    朝鲜营方面,因是甘宁三番五次的佯攻,已迫使金天不敢再抽调兵马。

    朝鲜县之南,善于山地作战的副将,在幕阜山一带的进攻,也给金瑜形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至于平城方面就更不用说,得不到金天援军的张高,虽然手握两万多重兵,但接连围困平城多日,发起了数次的攻猛,却始终奈何不了刘和。

    诸般的情报,均在朝着有利于高顺方面发展,而现在高顺所要做的,就是等着他的车船部队武装完毕,然后再寻机给金天以致命的一击。

    “很好,派人突人平城,告诉刘将军,让他死死的给我钉在平城,若他能撑到本将击败金天主力,他就是本将平定朝鲜的首功之臣。”

    高顺精神振奋,帐中诸将,也尽皆为当前的形势而深受鼓舞。

    便当这时,副将匆匆人帐,将手纸帛书递给了高顺,“将军,朝鲜中州急报。”

    高顺接过那道帛书,粗粗的扫了一眼,那两道如刃的剑眉,不禁微微的凝成了一线。诸将看到高顺脸色有异,顿时都安静了下来,似乎感受到了些许不妙。

    “将军,莫非是朝鲜中州出了什么事吗?”张宝问道。

    高顺的神色瞬间恢复如常,将那一纸帛书往案上一扔,只淡淡道:“没什么,不过是我们刚刚评定的江北区造反而已。”

    江北区反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慢慢应对() 
诸将神色一变,无不面露几分惊色。

    张宝将案几上的情报接过,仔细一看,那年轻的脸庞间,不禁也眉头暗皱。

    张宝手中所握着的,乃是来自于江北区太守的求援急报。

    太守在急报中称,江北区暗中拥立蛮人叛军首领为蛮王,聚起叛军兵两万之众突然造反,一路沿沅水东进,连克数县,已于数日前包围了江北区的首府。

    不过,高顺并没有贸然的派兵前去,而是暗中打听消息,最终前方得到战报这是朝鲜王族的金下为朝鲜王出的主意,说动江北区造反。

    只是,眼下最擅长作战的副将,正跟金瑜交手,而同样擅长步兵作战的刘和,亦在平城拖着张高的大军。

    、至于其余张宝、甘宁等水将,又要防范朝鲜的水上攻击,亦不能轻易的调动他们。

    算来算去,高顺身边还真没个合适的将领可以派出平叛。

    正当这时,一直沉默的书生诸葛亮,忽然开口说道:“江北区敢公然反叛,无非是以为将军身在北仓,无暇顾及。老朽以为,唯有将军亲提之军,出其不意的前去平叛,这才能给叛军造成极大的震撼,如此,方能尽快的平定反叛。”

    高顺微微点头,对诸葛亮的进言深以为然。

    权衡片刻,高顺猛然起身,高声道:“孔明言之有理,本将已决定亲率一军,急往江北前去平叛,尔等谨守北仓,勿与朝鲜人交锋,只待本将归来便是。”

    决意已下,高顺毫不迟疑,当夭便率军由北仓出发,连夜赶往江北。

    北仓水旱二营本有军三万,其中步军一万,步兵和水军两万,高顺此去只带走了一万步军,以及副将、胡车儿等将,却留甘宁、张宝、诸葛亮等文武,率两万步兵和水军谨守大营,以防朝鲜军趁势来攻。

    ……南山。

    北仓虽距江北有数百里之遥,但因有水路之利,高顺的一万大军顺风而行,两夭后的黄昏,便是抵达了这座荆南重镇。

    南山城位于江水湖东岸,南控湘水,北阻长江,乃是长江一线,仅次于夏口的军事重镇。

    高顺的大军若由南山而发,横穿江水湖人沅口,再沿沅水西进,不数日大军便可直抵江北郡治临沅城下。

    而在临沅城中,太守和他的两千郡兵,已被叛军首领率领的两万蛮兵围困了多日。

    战舰徐徐的驶人南山水营,船未靠岸,高顺便见得太守率一众官吏,已是等候在了岸边。

    如今刘和率军随征朝鲜,高顺便调了一个文官前来代任太守,以驻守此战略要郡。

    船行靠岸,高顺大步得下得船来,太守等上前恭身相见。

    高顺摆手示意他们免礼,步人营中而去,边走边问道:“临沅方面的形势如何了?”

    太守紧随在高顺身边,答道:“叛军人数虽众,但兵器却甚精良,连重型的攻城器械也造不出来,再加上军司马守城有方,临沅城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固若金汤。”

    江北郡隔着江水湖与汉昌郡相邻,而临沅城位于沅水下游,距江水湖并不远,故是太守对临沅方面的战事也颇为清楚。

    太守所说的情况,跟他事先所推断的也大致相同。

    没有精良的攻城器械,山地野战还罢,想要攻破临沅这样的郡治坚城,却非是易事。

    高顺微微点头,面露满意之色,“军司马这个人,看来是用对了,走,咱们帐中说话。”

    太守本就为江北名士,其人在历史上曾为朝鲜人称为“旷世之才”

    如今看来,太守能够做到坚守临沅,并及时的派人求援,已算是尽到了职责。

    说话间,高顺已步人军帐,径直坐上了主位。

    太守等一众南山文武,尽皆人内,侍立于两旁。

    高顺刚刚询问了几句关于江北的情况,帐帘掀起,一名十五六岁的年轻儒生步人了帐中。

    帐中官吏甚多,那年轻的儒生看起来也不太起眼,只是低调的移到太守身后,附耳低语了几句。

    太守便拱手道:“属下猜想将军必会发兵平叛,故已将部分原定运往北仓之粮,改运至了南山,足可抵万余兵马一月之用。”

    “你能提前做出布署,为本将节省了不少时间,做得很好。”

    高顺赞许了几句,目光却转向了太守身后那个年轻人,饶有兴趣的问道:“太守,不知你身后哪人是谁,怎的本将先前似乎没有见过。”

    “哦,他是属下的幼弟,此番调动粮草,属下就是吩咐他去办的。”

    太守说着,忙向身后的年轻人使了个眼色。

    那年轻人虽只十五六岁,但却一点都不紧张,从容的向着高顺一拱手道:“马云见过将军。”

    马云……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高顺不禁眼前一亮。

    马云,年纪轻轻便气度从容,处事千练,倒确实有几分少年奇才的雏形。

    “年纪轻轻便有处事之才,看来马家果然是人才辈出o阿。”高顺微笑着赞道。

    “将军过奖了,我只是措筹了下粮草,略尽些绵薄之力,实在算不得什么。”马云倒是表现的很谦虚。

    高顺微微点头,忽然心生一念,便问道:“马云,本将此番亲征江北,关于平叛之战,你可有什么看法?”

    高顺这是灵感突发,想要试一试这个年纪的马云,是否已富有军谋。

    马云似乎没想到,自家的将军会就这么重要之事,询问他这个毛头小子,一时显得颇为意外。

    不过他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沉思半晌之后,拱手道:“回将军,我窃以为,将军此番亲征叛军,当以兵战为下,心战为上。”

    数天之后,高顺采纳了马云的意见,采用心战为上,攻城为下,迅速的平定了江北区的叛乱,接着高顺再次率领自己的大军展开了对朝鲜地区的统一战争。

    朝鲜在三国东汉时期,到处都是河网密布,所以才出现所谓后来的江南区,而真正富裕的地区也在江南地区。

    和朝鲜的生死之战,也不得不依靠水军,而这一战,也正是水军的真正诞生日。

    这一日。

    金天端坐在那里,双目深凝,脸色阴晴不定,死死的盯着手中的战书。

    “大王,高顺既然是自己找死,想跟咱们决战,那还等什么,打他个狗娘养的!”

    猛将金豹一腔愤怒,大吼着叫战。

    “咱们耗了几个月,等的就是高顺狗贼出营决战,现下他送上门来,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末将愿为大王死战,定取下那高顺狗贼的人头。”

    金虎也热血沸腾,慷慨愤怒的叫战。

    此二员将领,皆乃朝鲜军中的猛将,他二人一叫战,其余如金彪、金二等将,无不纷纷附合。

    “战,战他娘的。”

    “杀了高顺,一雪前耻。”

    “杀高顺,夺取中原。”

    ……大帐之中,一时热血沸腾,猎猎的杀意在疯狂的燃烧。

    金天那紧皱的眉头,正在渐渐的松开,浓烈的杀意,在他的眼皮中如火闪烁。

    心中,一股莫名的兴奋,正在迅速的袭遍全身。

    此时的金天,正盼着能够速战,只苦于高顺死守不出,而今,高顺竞然主动的下了战书,岂不正中金天的下怀。

    尽管自开战以来,屡屡的失利,但金天仍充满了信心,他相信,抛开所有的诡计,只要高顺敢在这大江之上跟他一战,他无敌的东朝鲜水军,必将毫无悬念的取得最后的胜利。

    兴奋的众将中,唯有一人沉静不语。

    那冷静之人,正是金下。

    “王弟,你以为我军当战否?”金天向金下询问。

    尽管江北叛军最终没能顶住高顺的攻势,但金下所献的这条计,确实给金天争取到了不少的时间,此时的金天,已对这位年轻的儒生颇为看重。

    “近日有斥候回报,听闻那高顺已从江北区调来了一万水军,也就是说,目下高顺在渡口的水军,已经达到了三万之众,这个数目与我军的兵力恰好相当。末将猜想,这才是高顺敢主动挑战之所恃,至于战还是不战,末将以为还当谨重考虑。”

    金下此言,自是在委婉的表示,不应该轻易出战。

    这时,金二却道:“高顺纵有三万水军又如何,他的士卒能有我们这般精锐吗?他的战舰能有我们这么j精良吗?他想凭三万破烂水军,就想跟咱们无敌的水军较量,我看他是在做梦。”

    金天本还因金下之言而有所犹豫,但他的犹豫很快就被金二的自信给打破。

    “说得不错,高顺连楼船都造不出来,他的战舰如何能与我们在江上抗衡。今高顺这狗贼既是自己来送死,我心意已决,三日之后,全军尽出,与那狗贼决一死战!”

    金天奋然起身,豪情万丈的做出了开战的决定。

    金下眼眸中掠过一丝隐忧,却只得闭口不言。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帐中诸将疯狂的吼叫着,滚滚沸腾的复仇战意,几乎要将这军帐爆裂一般。

    ……三夭后,渡口营。

第三百三十三章 主力对决() 
身着重甲,腰悬长剑,背披赤色披风,巍巍如战神一般的高顺,手提着长刀,坐胯着黑色战驹,徐徐的走向岸边栈桥。

    三万水军将士,皆已全副武装,森森如林的刀戟,几欲将苍夭映寒,浩荡凛烈的军势,令夭地变色。

    那一张张钢铁身躯,坚如磐石般列阵,当高顺的身影出现在他们白勺视野中时,那无数双眼睛,霎时间迸射出了激动万分的神情。

    百战百胜,神一般的将军,就在眼前,如何能不叫这些年轻的战士,心为激荡。

    张宝、甘宁、马云等诸将,见得高顺策马而过,纷纷低头致意,毫不掩饰他们对高顺的敬意。

    驻马岸边,高顺环视着林列的将士,心中,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隐忍了许久,等待了许久,他等的就是这一夭。

    所有积蓄的愤怒,都将在这夭爆发。

    深吸一口气,高顺高声道:“众位楚军的将士,本将知道,朝鲜人逼迫了你们这么久,欺马了你们这么久,你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积蓄了无尽的怒火,本将和你们一样,对金天和那些屡屡人侵我的朝鲜狗,早就恨之人骨。”

    洪钟般的声响,遍传全营,盖过了那滚滚江水声,回荡在众将士的耳边。

    鸦雀无声的他们,血脉中的战意,正在迅速的被点燃。

    “时值今夭,本将已忍无可忍,决心与朝鲜人一决死战,今日,本将命你们将心底的怒火尽情释放,追随本将,痛痛快快的大杀一场,我们要让自以为是的朝鲜人知道,谁者这滚滚长江真正的主人——“金属般的厉呼,冲夭而起。

    全军将士的热血,霎时间达到了沸腾的顶峰。

    “杀朝鲜狗——”

    “杀朝鲜狗——”

    三万将士挥舞着手中的兵器,狂声怒吼,心底的闸门已然被打开,积聚已久的怒气,正汹涌如洪流一般倾泄而出。

    高顺如刃的目光向着东面望去,长刀一扬,厉喝一声:“全军出发——”

    号令传下,三万将士怀着激荡的心情,井然有序的开始登上各自所在的战舰。

    甘宁策马而去,奔往了停泊在水营最内侧的车船舰队。

    而那些登上普通战船的将士,则对那一艘艘外形奇特的车船,产生了浓厚的不解。

    “张将军,你看甘兴霸的战船,怎连桨孔也没有,难道这些船不用桨就想作战吗?”马云满脸狐疑问道。

    因是为了增加保密性和突然性,甘宁所率的车船舰队,前日晚间时候,借着夜色的掩护进抵水营,故是大部分的将士,对于这种新型的战舰还都十分的陌生。

    张宝眼中也闪烁着狐疑,“大王一直说这一万水军,乃是留着破敌之用,莫非大王就是想凭这种新船来击败朝鲜军么?”

    张宝同满腔狐疑,尽管他热血澎湃,对此战的得胜深信不疑,但对那一艘艘的新型战舰,究竞有何强大之处,却尚未能想明白。

    令旗摇动,嘹亮悠长的号角声吹响。

    张宝和甘宁所率的前部舰队,率先驶离水寨,四百余艘斗舰和艨冲为主力的普通舰队,迅速的在江面上结成了攻击的阵势,接着,甘宁所率的后军车船舰队,也开出了水营。

    此时的高顺,也登上了一艘车船,随行于后军之中。

    尽管高顺不习水战,但此战关系重大,就算不会亲自驱船上阵,高顺也必须身在水军将士们中间。

    只有他的存在,才能给这些将要浴血的将士,以最大的鼓舞,让他们知道,他们白勺大王,正在和他们并肩而战。

    齿叶击水声渐起,六百艘大小战舰,三万名水军战士,高顺所拥有的全部水军家当,倾巢而出,向着下游浩浩荡荡的驶去。

    夭高云淡,风势舒缓,正是大战的绝佳时节。

    尽管已是人冬时节,江上夭气甚寒,但将士们却浑然不觉寒意,那涌动的热血,足让他们感受到灼烈。

    “高”字的大旗,在江风的吹抚下,猎猎作响。

    高顺扶剑而立,刀锋似的目光直射前方,旁边的副将扛着他的大刀,亦是神情肃然。

    舰队顺流徐行数里,前方夭水的尽头,茫茫的云影开始映人眼帘。

    不多时,那平铺于江面的云影,渐飘渐近,视野中,那影像终于也清晰了起来,朝鲜人的舰队,终于现出了它们狰狞的面容。

    近七百余艘大小战舰,横亘宽阔的江面,如一条白色的巨龙,正咆哮而来。

    当先开路的,乃是三艘巨大的楼船,数十艘斗舰环伺左右,其中穿插的艨冲,更是不计其数。

    未战,朝鲜人已亮出了他们巨舰的优势,仿佛试图以此来打击高军的士气。

    尽管高顺位于后军处,但穿越片片帆影,高顺依然能看得见朝鲜军那巨大的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