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个方框,沈冲填上了“沈氏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这是他去美国之前,为了投资注册的visicalc而注册的,注释内容是:吸金机器,尽可能的吸金。

    第三个方框,沈冲填上了“东方魅力电影制作公司“,这是他年前就注册好的,然后同样填上注释:未来电影集团的旗舰和核心。

    第四个方框,沈冲写上了“电影动力有限公司”的名字,同样是年前注册的,注释内容是:电影行业的驱动器和发动机。

    这是沈冲未来计划中的四个基本部门框架。

    第一个部门目前运营状态良好,日进斗金。在沈冲的计划里,这个部门日后将负责发行电影周边产品,比如玩具,道具,漫画,游戏改编等,甚至录像带,vcd,dvd等产品,也将通过这个部门发行,电影的后续利润,是盈利的大头,必须得重视。



    第二个部门目前只有一个visicalc,还在开发中。沈冲计划用这个部门,投资各种赚钱的行业,为打造电影帝国募集资金,电影可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钱越多越好。

    第三个部门目前还是个空壳,只草签了《疯劫》的拍摄合同,许鞍华最近几日一直在奔走招募剧组人员,等她准备好,就可以开工了。制片公司是未来电影集团的核心部门,没什么可质疑的。

    第四个部门目前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然而这个部门却是沈冲最为在意的,也是计划中最耗费心神和金钱的部门。

    在沈冲的规划中,这个部门至少需要一个银行,用来提供电影制作融资,一个高科技开发组,用来开发数字电影技术,一个覆盖面广大的电视台,用来为电影保驾护航,一个权威的电影大奖,用来指引电影行业的发展,一个高水平的电影学院,用来培养新鲜血液……

    沈冲的计划中,这个部门至少有20个子部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没有十几年的水磨工夫和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想要把这个部门组建起来,可谓天方夜谭。

    不过未来的事,未来再说,沈冲目前想要做的,是在这个部门旗下,捣鼓出来一本权威的电影杂志,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香港电影业。

    或者说两本……

    以《电影双周刊》目前这样定位模糊,摇摆不定的风格,很难得到市场的青睐,卖不出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谈不上权威性,而沈冲最需要的,就是权威,只有杂志有地位了,他才能利用杂志的媒体属性,影响行业的发展。

    所以沈冲计划把《电影双周刊》一分为二,发行两本定位不同的杂志。

    一本是周刊,面向普罗大众,以电影资讯和行业动态为主,大众化影评为辅,双胶纸全彩印刷,走时尚娱乐路线,类似《看电影》+《综艺》的混合体。

    另一本是月刊,面向业内人士和高端电影爱好者,以专业影评为主,辅以电影艺术和技术知识讲座,风格类似北美权威影评期刊,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出版《电影评论》。

    周刊用来聚集普通电影爱好者,当订阅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产生质变,拥有了“权威”属性。

    月刊则以专业来打造“权威”属性,沈冲不靠它赚钱,他甚至计划免费派送,所谓无欲则刚,这么做,他可以摒弃所有商业因素的干扰,以”中立,专业,品位“等高端豪华词为标签,肆意的批评那些劣质电影,从舆论上围剿粗制滥造的垃圾电影。

    等到两本杂志都拥有“权威”属性后,那座金灿灿的金色小美人——香港电影金像奖,就是沈冲旗下的囊中之物了,有了金像奖,就掌握了香港电影业的风向标,从而更好的操纵和促进行业发展。

    一个电影奖项,不能太小众,否则容易成为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游戏,看三十年后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就知道下场了,那哪里是专业电影奖……简直是香港本地电影人的一次大聚餐,排排坐,分果果,影响力江河日下。


()好看的txt电子书
    沈冲把《电影双周刊》拆分,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用周刊收集普通电影观众的选票,用月刊收集专业人士的选票,然后再设计一个算法,统筹计算权值,做到雅俗共赏,这样才能保证金像奖最终评选结果的权威性,才能让金像奖成为华语影坛的最高荣誉——沈冲可不想要做个香港地区的小众奖,要做,自然要做到最大最好!

    ……

    “下面请我们的大金主,沈冲沈大少爷来说说收购后,对杂志未来的规划!”

    下午,在《电影双周刊》局促的办公室里,陈柏生主持了股东大会,他随便说了几句套话作为开场白,然后用很张扬的语气介绍沈冲出场。

    沈冲站起来,环视了一下房间,七八位股东都或坐或站,有的抱着水杯,有的抽着香烟,都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他。

    轻咳一声后,沈冲开始长篇大论。

    “法国电影大师特吕弗曾说,导演有两种,有些导演会在心里想到大众,另一些导演则根本不考虑大众,对于前者,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而对于后者,电影是个人的探险,两者在本质上没有高下之分,只有路线的不同……”

    “我觉得,做杂志和做导演是一样的,也分两种,一种是以大众为目标,做普通人喜闻乐见的东西,另一种,是以个人为主体,专注个人的品位……”

    “所以我准备,在收购杂志后,将其一分为二,一本是周刊,一本是月刊……”

    沈冲拿起一张白纸,用图钉钉在小隔间的木门上,然后拿着一支水笔,一边说,一边把计划纲要写出来,方便众人思考。

    “我的最终目的,是要打造华语影坛覆盖面最广,最为权威的杂志!“沈冲用一句极富感染力的话语结束了演说,然后收起水笔,说道:“以上就是我对杂志未来运营的计划,大家有什么意见,现在可以提。”

    沈冲的大计划,让杂志社众人集体失语,过了半响,陈柏生率先站起来,鼓掌说道:“阿冲,我越来越怀疑你去抢银行了,财大气粗啊!”

    他走到木门前,看着白纸上斜斜扭扭的字迹,说道:“你给我们一个好大的惊喜啊,本以为你收购了杂志,我们最多福利好一点,办公资源多一点,没想到啊没想到,你弄出来这样的大计划。”

    “阿冲好气魄!”舒琪也站过来,一脸的佩服,他说道:“我做梦都没想过这样的计划,格局很大,光看着就让人心潮澎湃。”

    众位编辑也是议论纷纷,讨论了大约半个小时后,最终决定,原价把杂志社转让给沈冲。


()免费TXT小说下载
    既然不用溢价,沈冲也乐得省钱,爽快的和众人签订了股份转让合同。

    一切搞定后,舒琪站起来,说道:“各位,各位,我说两句。《电影双周刊》当初我提议创办的,条件不足,一切从简,我也就勉为其难做了总编,现在杂志社步入正轨了,我决定辞去总编的职位。”

    沈冲闻言颇感意外,舒琪的组织能力正是他目前急缺的,怎么能放走,忙要出言挽留,舒琪却抢先说道:“阿冲你不用劝了,我精力有限,嘉禾和杂志社两头跑,很难兼顾,《电影双周刊》创立之后,基本都是柏生在打理,我这个总编尸位素餐,早就该下台了。”

    沈冲还要再劝,舒琪又说道:”阿冲你也知道,我最近在帮严浩写剧本,实在分身乏术,而且我一直想拍电影,以后肯定会朝导演方向发展,就算呆在杂志社这边,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不来的。”

    沈冲见舒琪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劝了,给舒琪留了个荣誉总编的头衔,然后任命陈柏生接任总编一职。

    收购股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杂志社如何改组,如何分配编辑,还有诸如编辑的待遇,新记者的招聘,新杂志的印刷和发行等等问题,千头万绪,不足细表,沈冲和众人一直讨论到夜里七八点钟,才在饥饿的压迫下结束了会议。

    在湾仔附近找了家不错的酒楼,沈冲请客,算是收购后的第一次聚餐,吃饱喝足之后,众人纷纷表示,还要回办公室继续讨论。

    “哎哎哎,各位,不好意思。”沈冲可不想和一群爷们通宵开会,软玉温香的元元姐才是最爱,他一抱拳,腆着脸撒谎说道:“今晚约了女朋友一起看电影,明天再继续吧,不然河东狮吼,大家可是要到医院里陪我开会了。”

    众人一阵哄笑,调侃了几句后,也都善解人意的散了。

    舒琪临离开前,递给沈冲一个文件袋,说道:“阿冲,这是我给严浩写的剧本初稿,你帮我看看。”

    “我没写过剧本啊,哪能看的明白。”沈冲推脱。

    不是他不愿意看,一来最近太忙,没时间,二来是不敢看——依他的追求完美的强迫症性子,看过之后,肯定会忍不住修改。

    互联网时代,高清电影视频资源到处都是,作为一个电影控,沈冲完全可以夸下海口,这个时代里没有人看的电影比他还多。

    所谓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吗?电影看多了,品位自然会上升,加上沈冲还看过不少杂七杂八的电影教材,可以预见,要是看了剧本,肯定会被他改的面目全非,先不说这么做会不会伤了舒琪的自尊,关键是他对现在的香港流行文化没什么了解,以他来自未来的审美观和思维逻辑,改过后的剧本,未必会受市场欢迎,要是票房惨败,岂不是会影响舒琪和严浩的前途么……

    沈冲改《疯劫》的剧本,也只敢改动一些逻辑上的硬伤,至于故事脉络和人物形象,沈冲只是提了意见,具体改动还是让陈韵文去做,他不敢插手。


()
    “别谦虚,我都听陈姐说了,第一次看剧本,半个小时,就指出了本子里的问题,而且给出了极好的建议,陈姐向来不服人,对你可佩服的很。”舒琪坚持把文件袋递给沈冲,说道:“以前都是和人合作写剧本,这是我第一次担纲独自写,有点心虚,阿冲你帮我把把关,严浩催的急,下周一就要开工拍了。”

    “那好吧,我就拜读一下,学习学习,以后有机会,我也写写剧本。”沈冲无奈,拿过文件袋,“舒琪大哥,你要是有空,多来杂志社帮我。”

    “你不说我也会的,杂志社是我一手创办的,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怎么能说撒手就撒手。”舒琪拍了拍沈冲的肩膀,说道:“行了,赶紧走吧,别让女朋友等久了。”

    “那行,再见。”沈冲叫了辆出租车,和舒琪挥手告别。

第一卷 第十八章 剧组

    元宵节前,沈冲在李唐的带领下,去了趟长城电影公司的制片厂,见了张鑫炎一面。

    没怎么深谈,只是闲聊了一些父辈的往事,临走时,沈冲提出想要进剧组学习如何拍摄电影,张鑫炎也没有反对,答应给他安排一个剧务的闲职。

    元宵节后,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盗版的侵蚀,魔方的销量进一步下滑,之前平均每天能卖五六千个,现在下滑到不到两千,好在台湾和日本那边陆陆续续的来了几个数量不错的大订单,总体利润保持的还不错。

    李开元对此忧心忡忡,沈冲倒是看的开,第一桶金挖到手后,香港本地的零售已经不再重要,随着盒装魔方的上市和月底《科学美国人》的发行,公司该转行做批发了。

    算算从1月15日上市,到现在差不多满一个月了,不算外地市场的订单,只在香港本地,就卖出去了近20万个魔方,销量惊人,能有如此好的销量,一方面是上市时间好,正值春节,消费市场火爆,买几个魔方,不管是给自家小孩玩还是当礼物送别人家小孩,“便宜”又益智,皆大欢喜。

    另一方面是魔方是个新生玩意,有新闻噱头,在它流行后,多家报纸都有报道,不仅免费打了广告,还无形中造成一股不大不小的时尚潮流,推高了魔方的销量。

    20万个魔方,镜面魔方占了三分之一,其中沈冲专门用来坑人的金色镜面魔方也卖了两万多个,那可是168一个,利润惊人,每卖掉一个魔方,沈冲就收取10%%u7684专利费,加上公司分红,这一个月下来,赚了五六百万。

    visicalc还处在开发状态,沈冲自然不会全额支付10万美元,他只给布里克林两人留了2万美元的研发费用,剩下的等开发完成后再注资。

    收购《电影双周刊》也没花多少钱,即使加上为了杂志改版,先期投入的筹备金,也才不过花了100万。

    至于个人方面,沈冲没什么特别的嗜好,日子过的比较节俭,最大的一笔私人花费,大约是给李开元买的那个红宝石吊坠了,几千美元而已。


()
    手上有钱,沈冲自然去折腾他计划中的事情,至于魔方的日常运营,就彻底的抛给李开元了,元宵节后,他每日上班,都是去楼上新租的办公室,牌子也挂上了,“东方魅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他没什么起名字的天赋,“东方魅力”是后世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香港几个艺人捣鼓的网络公司,没搞出什么气候,白瞎了这么个好名字,沈冲拿过来用,毫无心理压力。

    2月14号,情人节。

    沈冲在办公室里,坐等穿越后,人生重要一步的来临。

    当然不是求婚了——是许鞍华终于搭建好了《疯劫》的剧组班底,今天要来正式签约,准备开拍。

    大概十点钟,沈冲桌子上的电话响了。

    “沈先生,许导演和陈编剧过来了。”

    “让他们进来。”沈冲按住电话机上的通话键,吩咐道:“你也进来,做下会议记录。”

    沈冲把六七十平米的小小办公室,特意分割成两间,把新招聘的助理放在外面,然后弄了两台电话机,有什么电话或者有什么人来访,都让助理先上,然后再通知他——其实以他狭小的人际关系圈和一文不名的状态,几乎每个电话都是熟人打来的,必须接的,而访客?许鞍华是第一个……

    这是沈冲的恶趣味,前世里他很喜欢看《广告狂人》,剧中屡次出现秘书转接电话的桥段,让他好生羡慕,一直想试试这种装x模式,但从无机会,现在算是了结了一桩心愿。

    “沈先生,你怎么把珍姐请过来了?”进了办公室,许鞍华就诧异道:“当年我刚去tvb的时候,就很受珍姐照顾,想不到现在拍第一部电影,又要受珍姐的照顾。”

    “我是个新手,从没拍过电影,怕做的不好。”沈冲和许鞍华,陈韵文分别握了握手,招呼她们坐下,然后说道:“正巧听说珍姐在tvb的合约到期了,想要换个环境,于是我就请过来帮忙,现在公司刚刚成立,一穷二白,只好先委屈她做个助理。”

    珍姐,名叫曾励珍,74年就进了tvb,从最底层的场记做起,演员,助理编导等等台前幕后的工作都做过,经验很丰富,而且面试的时候,沈冲发现她很有专业精神,做事有章法,不轻易妥协,这让他十分满意,于是开出双倍于tvb的薪酬,把她挖了过来。(注1)

    闲聊了几句之后,进入正题,许鞍华拿出拟定的剧组人员名单,递给沈冲。

    沈冲接过来细看,许鞍华按照他的要求,分门别类的填好了名单,而且在后面注上了薪资要求。



    导演——许鞍华;

    编剧——陈韵文;

    这两个人后面都没写薪资要求,沈冲略一沉吟,就知道缘故了,许鞍华作为导演,可以和制片人直接对话,薪资当然面谈为宜,陈韵文大概是被他改剧本改的有点气短,不好意思直接提要求。

    再往下看。

    演员:

    张艾嘉——饰演连正明,30000;

    赵雅芝——饰演李纨,20000;

    万梓良——饰演阮仕卓,20000;

    林子祥——饰演医生,10000;

    曾江——饰演探员,5000;

    徐少强——饰演疯汉,3000;(注2)

    ……

    虽然早知道是这样的班底,沈冲仍然忍不住有点眼冒星光,暗自佩服许鞍华的人脉,短短时间里能找到这么豪华的阵容。

    在1979年,香港电影行业正处在旧式大片场制度悄然崩解,新的明星制度尚未诞生的空档期,演员的片酬都不高,这份名单里,名气最大,要价最高的张艾嘉,才三万港币,和后世动辄过百万的演员片酬相比,寒酸的可怜。

    沈冲拿着名单,装作不熟悉,问了问许鞍华和曾励珍,弄明白了这些演员当前的处境。


()免费TXT小说下载
    张艾嘉早年在嘉禾做配音,后来回台湾拍了不少电影,76年得了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前年在李翰祥轰动一时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里演林黛玉,目前在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和曾是tvb高层的周梁淑怡关系极好,两人还合作开了家小电影公司。

    赵雅芝已经拍过几部电影,比如许冠文的《半斤八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