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你放心吧。”

“这个,还是那天你跟我说的,地呢,名义在大家手里,实际上交给郑家庄的村民去耕种,咱收租子就是了,这样一来,军粮也解决了一部分。咱可不学郑经那个吸血鬼,地租就按百分之十定。四千来亩地,如果种高梁或玉米,每亩按350斤计,差不多可以收14万斤粮食。”

“全山东也没有比这更便宜的地租了。哈哈,司令你的招数就是绝。”

“关键是咱可不能当地主,如果大家都醉心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咱这队伍可就散了。不用等袁世凯派兵来攻,自己就将自己消灭了!所以,分地时,旱地留给咱们,水地留给村民,明白吧?”

“明白,”周毅痛快地答应。

将给蒙山军将士分地的工作交给周毅,龙谦自己去抓另一半——将郑经的四千余亩好田分给郑家庄的村民。如何给分地,龙谦又别出心裁。他组织了一个七人组成的“委员会”,除掉蒙山军的程二虎,吴念,其余五人都是郑家庄的村民,当然是这半个月来与蒙山军建立良好互动的村民,包括伤愈的程大牛和秀才罗同秀。龙谦指定程二虎为这个“委员会”的负责人。

之所以选择程二虎做这件事,是因为他具备别人没有的两个有利条件,其一是他熟悉郑家庄,其二是他在郑家庄已无亲人,连近亲也没有了。

龙谦用半个时辰向二虎面授机宜,“二虎,前两日的会议你自始至终参加了,我建设以郑家庄为核心的根据地的思路想必你已经知晓。这次给郑家庄的穷哥儿们分地也是贯彻这一思想的具体措施。土地对于农民意味着什么,你比我更清楚。所以,这件事看似简单,却难。搞好了,百姓就站到我们这边了,搞不好,就事与愿违,懂这四个字的意思吧?”

二虎一直努力学习,蒙山军的文化课他从不缺席,现在认识的字早已超过了五百个,据宁时俊反映,程二虎是学习效果最好的几个之一。那四个字的意思,他基本是懂的,“司令,你放,放心,俺一定将好,好事办好。”

“对,就是这个意思。”龙谦哈哈一笑,“准备怎么办?”

这个二虎却没有想清楚。

“我给你一个大的原则,第一,不可将你的私仇带入公务中。你生在此,长在此,自然有恩有仇,无论恩仇,都是你的私事。而分地给贫户,是蒙山军的公务,切不可公私混淆。”

“不会。”

“第二,乐于接受咱蒙山军者,多分,仇视者少分或不分;第三,贫户之贫,原因不同,对那些勤于耕作者多分,而好吃懒做,甚至因吸大烟膏败家者,少分;最后一条,人口多,特别是男丁多的人家多分。明白了?”

“俺懂了。”程二虎信心满满的去了。

“还有,郑经的土地,绝大部分是交给了佃户耕种的,如今大秋作物收获在即,你们分地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总的原则,谁耕种的地,最好就分给谁,调整的越少越好!即使调整,也要有个补偿方案。另外,告诉佃户们,今年的租子是不用交了。”

程二虎的动作很快,只用了四天,便拿出了一份经“分田委员会”讨论确定的分田方案,摆上了龙谦案头。现在他算是有了像样的书案了,郑经的红木书桌搬进了龙谦的卧室。龙谦仔细看过后,吩咐李三才将周毅和在驻守于郑家庄的叶延冰、封国柱、宋晋国、宁时俊以及伤愈的石大寿叫来,又叫来了程二虎、吴念、程大牛和罗同秀等人。详细听吴念汇报了方案制定的原则,大家表示同意,龙谦却没有表态。

这份分田方案,涉及郑家庄三百四十四户村民,平均每户分得十二亩良田,这些土地的亩产如果种高粱,可得三百至四百斤,如果种小麦,也不少于二百斤,对于这些庄户,十来亩的收成,那就是一年的口粮了,所以,程大牛激动的两眼放光,语无伦次,面对龙谦的询问,程大牛结结巴巴地说,“真的给俺们分地?”

“哈哈,大牛兄,你看我们这些人像是逗你玩的?”龙谦哈哈一笑,“这份方案,我有些意见。为什么呢?感觉分到地的农户有些少了。郑家庄计有户数一千零九户,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分到地。这不行,老程,二虎,咱蒙山军是真正为百姓的军队,你们将三分之二的庄户排除在外,不合适。”

“司令,俺就是依,依你的要求做的……”程二虎辩解道。

“我知道。这三百来户是支持蒙山军的人家,但是你要做的是争取大多数人对咱蒙山军的支持,所以就很不够。那些现在不愿意跟咱们来往的,不等于要跟咱们作对,对不对?这份名单太少了,至少要翻一倍。明白吧?”

“那他们要是不愿意要呢?”吴念眨着眼,“这两天,俺就遇到不愿意分地的人家。”

“这很正常。他们担心郑经打回来报复嘛。大牛兄,你不怕郑经报复?”

“怕球!”程大牛是铁了心跟蒙山军走的人,“我早就想加入蒙山军了,就怕你们嫌俺年龄大,不过,俺身体好,百十斤的石锁,俺玩的滴溜溜转,有的是力气。不仅俺要加入,俺那两个儿子,也要加入……”

“欢迎之至。”龙谦笑道,“不过你的小儿子年方十五,太小了些,过两年再说。不瞒大牛兄,这件事办完,蒙山军是要招兵的。只有咱的军队扩大了,才不怕郑经带官军回来啊,是不是?说远了,二虎,大牛,你们回去再合计合计,将那些家里缺地的穷哥儿们再加进来二百户!最少!人多,力量才大嘛。”

“成,就按司令说的办。”程大牛站起来,“俺去给大家伙儿讲,俺活了四十岁,还没听说过有这样仁义的军队,俺是跟定你了,你可不能不要俺。”

“放心,就是我不要,二虎兄弟也不答应嘛。你们就照这个原则去做。下次我们就不开会研究了,我看过后你们就去办。分地之前,当着大伙儿将原来的地契都烧了!还要领一份蒙山军发的地契!让大家将心放在肚子里,只要咱蒙山军在,那些地,就是你们的了,而且不用交租,打多少粮食,都是自己的!另外,将郑宅搜出来的那些借据一并烧了!甭管借郑经的是谁,统统烧了!”

“嘿,嘿,”程大牛激动的说不出话。

“罗秀才,你没吭气,这次,你分到多少?”宁时俊问罗同秀。

“俺没要……”罗同秀嚅嗫道。

“罗先生,你的顾虑我清楚。不要,不勉强。但你要后悔的!明确告诉你,郑经,他回不来了!”

又过了三天,蒙山军召开村民大会,当众将郑经名下土地的地契一把火烧光,并且宣布了分给土地的名单和数目,同时发给了有龙谦签字的“地契”。计有551户村民分得了土地。同时,蒙山军还拿出了两万余斤粮食和三千两白银,当众分给了最困难的百十户村民。

会上,龙谦让程二虎代表他发表了讲话,明确告诉郑家庄的村民,蒙山军就呆在这儿不走了!郑经敢回来,正好,蒙山军还等着要他的狗头呢。

这是郑家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一天,郑家庄的村民们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境界,那些分得土地、粮食、银两的村民欢喜超过过年,尤其是分得土地的人家,看着蒙山军士兵将写着自己名字的划界木桩钉入地头,很多人竟然激动的呜咽失声!

土地对于农民的意义只有种田人清楚。特别是终年劳作却食不果腹的雇农,在这个贫困如坠崖的石子直落而下的时代,他们是生活于最底层的人群。望着分到自己名下的土地里黑压压的庄稼,回想着不用交租全部归己的承诺,不免生出对生活美好一面的幻想。若真的如此,至少明年开春,全家人再不用饿肚子了!他们很多人已经分到了粮食和银子,所以便蹲在低头盘算起赶集时为老婆孩子扯上几尺土布,做上一两件衣衫。实惠就在那里,实实在在。看上去都是黑不溜秋麻木不仁的农夫们的眼神中一下子有了生气,特别是当蒙山军的士兵们走过身边时,他们瞅向这些土匪们的眼神更是热烈起来。

很多人直到太阳落山,都守在地头不肯回家,有几户男主人就抱着木桩睡在了地头,生怕是做了白白一场梦!

消息传到了白魏及陈家崖,萧观鱼名下的土地也不算少,这不免让他感到惊慌。而陈超则叹息,这伙人真是造反了呀,这哪里还是响马,已经是反贼了嘛。自破庄后,他第一次想主动见见龙谦,但这段时间,龙谦一直没有来陈家崖。陈超板着脸找到鲁山,提出了他的要求,鲁山笑着说,“陈庄主,你是俺们司令的朋友,你想去哪里,俺们是不敢拦阻的。司令就在郑家庄,抬腿就到,你就过去找他嘛。”

正文 第二十二节 扩军

穿着军服的响马占据陈家崖已经有二十天了,表面上的陈家崖是平静的,在这场突忽其来的“劫难”中,陈家崖无伤亡,无财产损失,更没有发生如郑家庄一般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都依旧,便是驻扎于陈家崖的二十几号响马,仅仅成为了生活平淡绝少谈资的村人们平添的一道风景。娃娃们总是在响马们在南寨门外的出操时围了观看,后来便增加了闲汉们,甚至连一些年纪大的女人也成为了观众。

陈超是看过两次响马的出操的,虽然他们只有二十几号人,但表现出来的气势直如千军万马!陈超心中感叹,难怪郑经的乡兵抵挡不住,这兵与兵间的差别还真是不比不知道。

响马并无侵犯村民之举。但带来的变化却是村民们日益不安分了。陈狗剩等几人是最早“投奔”响马的家伙,他们将响马带至家中,帮响马做事。陈狗剩便在响马的什么军械组谋到了差事,据说响马给的钱不少。后来连老实巴交的陈铁匠也被陈狗剩勾去了,每日里都不见面,听他的家人说陈铁匠就住在了郑家庄,手里的活计多着呢。当然,挣的钱也多。

再后来,便传来了郑家庄分田土,分粮食,分金银的消息。这个消息,让陈超坐不住了。总觉得原来对他恭顺有加的村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看自己了。陈超当然晓得这都是郑家庄的变迁惹来的祸事。

侄女陈淑感到焦虑。劝叔父赶紧找龙谦去。

陈超默然。陈淑说,好在你与他毕竟有点交情,一顿饭也是交情。何况咱家那次待他不赖。而且,俺觉着那个人还算明事理,他的兵也算有规矩。如果等村里的人胡来,一切就晚了。

陈超一惊,村里的人会捣乱吗?不会吧?

“哎呀叔父,你也不想想,干什么能比凭空获得田土和金银粮食更痛快的事情?咱村的村民你是没有欺负过,可是大部分人比起咱家,穷吧?有时候有钱就是罪过了,比如现在。俺年纪小,不懂事,反而觉得那个龙谦是救星呢。”

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陈超终于放下架子,主动去郑家庄找龙谦了。

郑经回乡的这几年,陈超很有些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很少到郑家庄来。但郑经的遭遇,让陈超却感到一丝悲哀,一丝委屈,还有一丝愤怒了。

这天他兄披了一件夹袄,翻过沟,郑家庄的门楼已经在眼前了。远远地看见一群人围着议论什么,瞧瞧都是郑家庄的村民,一个抱着枪的兵士站在寨门前,而村人们完全无视兵士,仍围在那里议论着。

陈超加快了脚步,走过去才发现他们在看一张布告,陈超走近了,才发现当间还有一个他认识的蒙山军,那就是当初扮了龙谦随从的江云,正在给村民们解释着什么。

看见了陈超,江云丢下村民,急忙上前打招呼。

“这是什么意思?”陈超指指布告。他有点近视,看不清布告的内容。

“招兵!招兵的布告。”江云笑嘻嘻地,“庄主这是来找俺司令的吗?”

陈超愕然,随即点点头。

“好,俺这就带你去。早晨司令还念叨你呢。”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朝庄里走去。

在完成对郑经土地与浮财的再分配后,蒙山军在郑家庄竖起了招兵旗,这是龙谦计划中的必然一环。既然尝试着建立所谓的“根据地”,就地扩兵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根据地的建设除掉经济与武力外,当地百姓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子弟兵参军恐怕是百姓无条件支持军队的原因之一。

墨汁淋漓的招兵告示贴在郑家庄四处,已经有识字的村人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村民们,引发了村民们的围观。二十余日,郑家庄的村民经历了惊恐,仇视到接纳甚至亲切的过程,转变其实够快了。

无他,分地,分粮食白银已经抓住了大部分村民的心。他们听口才极好的江云解释招兵的政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陈超默默地跟在江云身后朝庄子里走去,见郑家庄并无他想象的景象,庄子里一片太平模样,满街都是自由来往的村民,其中夹杂着身穿军服的蒙山军兵士们,看村民的样子并没有害怕兵士的神情,甚至他还见到了很亲热地与兵士交谈的村民,这让他大惑不解。

陈家崖的村民已经习惯了蒙山军的驻军,那些兵士的纪律确实好,这些日子里没有一件让他感到难以忍受的事情。但郑家庄似乎不应该这样啊,他们杀了郑家柱,又抄了郑经的家,还搞什么分地分浮财……突然,陈超反应过来,我说嘛,这些泥腿子一定都是受了响马好处了!

没见识的泥腿子!难道就不想想,一但官军杀回来,你们能保住分给你们的那些地?郑经是什么人,他能咽下这口气?

远处传来齐整的歌声。陈超再行几步,看到郑家祠堂前集合着百十个兵士,在一个官长的指挥下正在高唱着军歌。歌声激昂慷慨,禁不住便止步聆听起来,兵士们唱罢一遍,听队前的长官训了几句,又唱起来,“……抗击外侮上战场,保家卫国传捷报……”

“这歌,是你们龙首领写的吗?”

“当然。”江云骄傲地回答,“这些士兵未参加蒙山整军,现在给他们补补课。司令说,高唱军歌,永远记住蒙山军的使命。”

这帮响马,还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呀……

一路上有认识他的村民们跟他打招呼,陈超漫不经心地回答着,不觉来到了郑经的宅子大门前,见这儿也设了招兵站,围着的村民更多了,不仅有男人,甚至还有女人在凑热闹。

郑经宅子的大门朝南,一片很大的开阔地,刻着松鹤延年砖雕图案的照壁前摆了桌子,坐着三个穿着军装的土匪,军装是灰色的,非常精神,三个土匪态度和蔼地回答着村民的询问。在桌子旁还有一口大箱子,里面堆着白花花的银子。

陈超没有进门,而是立定了脚步看。见真有人报名入伙,这边登记了名字,摁了手印,那边便取了银两,用剪刀剪碎了,称出来,交给了他们的父母家人。一会儿功夫,陈超便见了三个青年报了名,其中一个他认识,是当初郑经庄丁队的小头目,竟然也入伙当了土匪。

“陈庄主是不是不相信?”江云似乎看出了陈超的疑惑,“当初俺们也不信乡兵们会参军。但俺们司令相信,说只要俺们的工作做好了,乡亲们会将他们的子弟送入军队的。”

“你们算什么军队?”陈超忍不住说出了口。

“是不是军队其实不要紧,乡亲们会分得清谁对他们更好。加入蒙山军,有安家费,发粮食,每月还有军饷。最关键的,是他们分到了土地。他们又不是傻子,谁将老百姓当傻子,谁就是傻子。哦,这话可不是俺说的,是司令说的。”

“安家费?军饷?”陈超心里极为震撼。

蒙山军给出的待遇是优厚的,凡是报名当兵的,当场便发给五两银子的安家费。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大半年所费了。而且,除却五两现银,蒙山军还发给子弟参军的庄户二百斤粮食——从郑经仓库里抄出的。

鲁南山区本就贫瘠,山东又连年遭灾,加上甲午以来骤然增加的各种杂税,农民几近破产的边缘,这样优厚的条件本来是不难招到士兵的。有人招兵,就有人当兵,别说蒙山军拿出了前所未有的优厚待遇,就算没有白银和粮食,也有闲汉思谋着吃军粮以免饿死。农村总有大量的闲汉——龙谦称为二流子,大概是他老家山西对于无地无业靠打短工或者坑蒙拐骗为生的闲汉们的称呼。

但郑家庄的情况却有所不同。最主要的是村民们实际跟蒙山军见了仗,流了血,还死了人!怎么他们还投土匪?

郑家庄的佃户们虽然对土匪们的军纪严明赞叹不已——他们私下还是这样称呼蒙山军的。这帮人不扰民,不烧杀,不淫辱妇人,一个士兵因言语与村民冲突而殴打了村民还被当众杖责军棍。

但毕竟佃户们的子弟当乡兵与蒙山军有仇。

佃户们的转变来自于蒙山军的纪律和政策,政策更为关键。当他们杀掉民愤极大的郑家柱,将大量的土地浮财分给穷户们后,情况就发生了转变。那些当过乡兵的人发现,蒙山军根本没有因为他们当过乡兵而歧视他们,分地,分粮,分钱一样不少。他们中的伤号还得到了蒙山军的关心。除掉那些子弟战死的人家,其余的早将仇恨丢到九霄云外了。

尤其是那些借据被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