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4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月26日,就在威尔逊在白宫会见方声远一行的那天,鲁登道夫和兴登堡秘密会见德皇,鲁登道夫提出了辞呈,立获批准。而兴登堡的辞职却被德皇拒绝。鲁登道夫辞职的消息传出后,民众欢呼雀跃。鲁登道夫感到了危险,化妆逃出了德国,跑到了瑞典。鲁登道夫的去位,实际上结束了已经进行了五十个月的欧战。

美国对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思考就是组建国际联盟,以协调解决世界范围矛盾以避免大规模流血冲突,其取代大英帝国世界领导权的目的昭然若揭。中国支持成立国联并主张将国联总部设在美国,美国当然深表感谢,投桃报李,威尔逊表示完全支持中国的对俄政策,希望中国在俄国事务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应美国国会的邀请,洪粤诚议长在国会山做了关于世界和平与中国发展的主题演讲,受到了美国国会议员们礼貌的掌声。美国参议院主席小罗伯特先生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中国经济及民主建设的成就,对美国历史上歧视华人的政策和行为向中国人民道歉。《排华法案》虽早已废止,但阴影犹在。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华侨返回祖国,这次华侨联合会等民间团体在旧金山等地公开号召华侨归国参加祖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华侨团体的热烈响应。从孙文举起反清大旗起,美国华侨便踊跃响应,出人出力,贡献尤巨。蒙山军意外崛起,摧枯拉朽地摧毁了满清,却将孙文一系排除在外,至公堂等华侨组织一度时间对龙谦政府表示敌视之意,但随着新中国地位的大幅提高,敌视不再,逐渐投向了新政府。而龙谦政府对归国华侨的重视和优待也令在美华侨组织感动,代表团访美第一站在旧金山,便有上百名华侨青年报名回国。美国政府大概也感到了压力,不得不为历史作出正式的道歉了。

随访国会山的妇女联合会主席秋瑾女士则做了中国的女权问题的报告,从女权角度介绍了新中国的发展成就,受到了美国民众的高度关注。美国新闻界对秋瑾展开了高强度的追访,新闻界似乎对于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现状更感兴趣,特别是美籍华人,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丑恶形象早已不再,纳妾成为了违法,裹脚成为了历史,女童入学率超过了50%,在城市,这个比例则为81%。遍地兴起的工厂里充斥着女工,一些被认为是女性禁区的领域被打破了,女性当上了火车司机,当上了教师,甚至出现了女飞行员!中国之前留给美国人的留辫子、裹小脚、多妻制等陋习早已被丢弃,代之以一个充满朝气的新形象。

美国人有一个思维习惯,凡是符合他们价值观念的东西就认为是正义的,凡是背离他们价值观念的就认为是邪恶的。新中国的政治构架和价值准绳似乎得到了美国人的赞同,秋瑾答《华盛顿邮报》专访告诉了美国人一个已经深刻变化了的东方大国的真实形象,她毫不隐瞒中国在经济、教育、交通、住房以及法制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直率态度也令美国人好感。总之,民间团体取得的成果超越预计,在美国民间刮起了一股中国旋风。

秋瑾女士为首的民间团体大肆造势的同时,方声远率领的政府代表团也取得预想的成果。此次访华,除了在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上全力支持美国以进一步加强两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外,龙谦还交给了方声远具体的任务。简单地讲,就是做两件事,一是继续扩大美资入华的工作,除了兵工总署的个别领域外,全面对美资开放并给与美方企业以特别的优惠。第二就是购买美国成熟的工业技术。波士顿协议和次年签订的北京协定解决了中国现阶段工业化的主要技术瓶颈,但在冶金、电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钢铁是工业的主要指标,但仅看刚产量一条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钢材成品主要以粗钢为主,兵器特别是军用舰只所需的特种合金钢技术一直制约着需求,目前最可靠的来源就是美国了,美国冶炼技术已经不差英法德了,从美国获得相关技术比从英法购买容易的多。另外就是大型水电设施的技术也需要解决,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电力需求将成为长期制约因素,为此,在1916年夏,政务院组建了电力工业部专门抓电力问题。建国以来,虽然发电能力与满清时代比有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增长,主要是建了一批装机容量小的火电厂。中国地形落差大,江河纵横,有着天然的水电条件,目前只在汉江和新安江建了两座水电站,电力部希望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将发电量提高1。5倍,除了投资兴建一批大型火电站外,还计划在西部建设一批水电站,前期的勘探论证都邀请了美国专家介入,美方对此也毫无封锁保留之意,但资金需求过大,依靠发行国债难以解决。所以方声远此行还要在获得美国技术支持下再获得美国电力债券1。5亿美元。好在两个目的全部达到了。

在方声远率他的部长们与美国经济界展开会谈协商并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同时,司徒均等军方将领造访了美国军方,在美国军方组织下参观了费城海军船厂、哈里斯堡新兵训练基地和夏洛特空军基地。然后分头行动,方时俊和美国海军洽谈两国海军合作相关事宜并正式向美方订购了两艘田纳西级巡洋舰。该舰是美国装甲巡洋舰成熟之作,标准排水量达到14500吨,航速22节,装备两座双联254mm主炮和16门152副炮,主炮塔和司令塔的装甲厚度达到229mm,水线主装甲带平均厚度127mm,该舰通吃同时期列强的装甲巡洋舰,绝对压倒日本六六舰队的磐手、浅见、常磐等舰只,对付早期无畏舰也可以了。海军一直有加强水面舰艇的呼声,因最高层确定的海军发展战略是以航空母舰和潜艇为两个拳头,水面舰艇仅以护航反潜为主。但这个观点却不为海军主流所认可,认为没有强大的水面舰队就不能称之为现代海军。海军内部对航空舰只的作用基本不认可,囿于认知,认为飞机投掷的几公斤炸弹对于皮糙肉厚的主力舰根本就是挠痒痒,飞机空投鱼雷则认为是天方夜谈。总体上,以萨镇冰为代表的海军老派人物对于高层确定的以飞机为作战核心的思路表示反对,海军大部分人对于飞机的认知不如尝到甜头的陆军。只有极少数,比如方时俊,出于对龙谦的崇拜,仍然拨巨款加大对航空鱼雷的研究,但因保密及没有技术来源,进展极为缓慢。另外,经过海军作战部的推演,即使造出可以投入实战的航空母舰,也必须配套相应的水面舰只,而目前中国海军尚无一艘标重超万吨的军舰,与海军假想敌日本差距过大。购买两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可以缩短中日海军目前的严重不对等状况,对日本海上运输线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渤海的控制。另外,海军高层更愿意就此获得大型军舰的造舰技术以及大口径舰炮技术,希望通过此次军购解决主战舰艇的建造短板,积累经验。这些都是此次军购获批的主因,当然,这几年尝到引进技术甜头的国防军高层与美国军方签署了舰炮方面的一些技术引进协议,美国已经确定扶持中国抗衡日本海军的战略,对此很是慷慨,只是象征性地要了40万华元的技术转让费而已。

如果方时俊是以学生身份求助美国同行,商凤春则充当了美国人的老师。中国的航空技术来自美国,这是不需争议的,但十余年来发展却迅捷有效。中国航空兵的作战经验以及作战飞机的制造都颇有可观之处。最早将机关枪装上飞机使其具备了作战能力的就是中国。这个专利技术为中国带来了不菲的收益。而航空炸弹的运用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914年,各国的军用飞机尚处于侦察通讯阶段,而是年进行的中日战争,中国航空兵已经是一支具有现实意义的作战力量了。中国空军在山东战役的经验极大影响了世界各国空军的发展,由于工业基础的不同,到1918年,英法德三国空军力量已经超过了中国。但美国因参战时间晚,其航空兵力量尚不及中国,更遑论实战理论了。

商凤春上将向美国陆军航空兵介绍了中国空军的编组与实战经验,美国虽然航空发达,论航空基础美国无疑大大超越中国,但实战经验却严重不足。商凤春上将的造访令美国陆军航空兵高度重视,对商凤春所宣传的空中致胜论颇感兴趣。不过,美国人已经没有时间进行实践了,就在中国代表团访问美国期间,德国正式战败投降了。

期盼已久的胜利似乎很突然,又顺理成章。鲁登道夫走后,德国向美国发出了外交照会,实际上是一份投降协议书,可怜巴巴地说,“德国期望实现按照总统先生意见勾勒出的和平正义的停火。”换句话说,就是德国愿意接受美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此时,奥地利和土耳其先后投降,德国各省会城市都爆发了革命,慕尼黑宣布成立了共和国。

10月28日,协约国军事指挥官会聚一堂,研究给予德国的和平条件,中国没有参加。英法美三国的意见无法统一,会议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中国高级代表团访美的一些消息开始流传,英法已经感到美国在得到中国支持后越来越具有支配力,害怕和平最终由美国人决定,特别是英国人担心更甚。涉及到战后的贸易规则,海洋自由的准则,德国海外殖民地的归属问题,英法开始转变态度了。

时间拖到11月1日,德皇迫于内部的压力正式宣告退位,跨越国境跑到了荷兰。德国天主教中央党的厄兹伯格率领德国代表团去了协约国军事总部贡比涅,跟协约国主要国家商谈投降事宜。英法背着美中意日等国正式向德国提出了投降条件,包括必须交出的武器数量和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在内。英法给了德国三天的时间,德国答应了这个条件,停战将在1918年11月4日零时正式生效。

美国对此表示严重不满,特别是远征军指挥官潘兴将军,认为必须攻入柏林,投降书应当在那里签署而不是在贡比涅。但大势所趋,形势已经不可逆转了。

潘兴将军指出,“……这样德国不会承认失败……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你们看吧,有人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正文 第七节 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二)

1918年11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据不完全统计,此战死了1050万人,其中同盟国440万,协约国610万。各国的死亡人数如下:德国210万,俄国200万,法国155万,奥匈120万,英国90万,土耳其80万,意大利65万,罗马尼亚35万,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各30万,中国13万,美国12万,加拿大6万,澳大利亚4万……

这些数字不包括负伤的1600万,不包括多达1000万的战俘,也不包括在大战中死于非命的平民,更不包括俄国的内战死伤及中国远征军对红色俄国的军事行动的死伤数字。在欧洲主要战场战火熄灭后,俄国内战仍在进行中,战争的惨烈程度不亚于西欧战场,据法国驻俄军事观察团估计,在1918年上半年,俄国内战(实际有中国的加入)就死了75万左右,这还仅是军人的死亡数字。

战胜国忙于对世界进行重组,暂时顾不上俄国。1918年12月,经过一番函电交驰,终于商定于1919年元月在巴黎召开会议,商定战后的一系列问题。

中国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理所应当地成为“核心”成员国,所谓的核心国,最初是为了保密而确定。协约国不少,如果实行议会式议政,恐怕什么事也做不成。所以只有七个国家被列为核心成员国,即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中国、俄国(大俄罗斯国)和日本。连在后期出了大力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联邦成员国也被排除在外了。不过不需担心,因为有英国这个老大罩着,该替他们说话时,还是会说话的。

俄国是为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的国家。但如今只能是高尔察克政府来继承老俄国的衣钵。布党俄国的理论和实践严重颠覆了自由世界的基石,是必须消灭的,在这点上协约国领袖们意见完全一致。

其实,英国最初的设想更为偏离现实。它现在要重新充当世界领袖,它联合了法美两国,准备将意大利、日本、俄国及中国全部排除在外,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只需要英法美三国决定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欠了美国的巨额债务,如果不是1918年美军扮演了底定中流的角色,英国甚至连美国也不想要。

但美国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威尔逊认为,俄国和中国是必须参加的,前者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确实很大,连俄罗斯帝国都分裂了),后者为稳定东线以及遏制布党邪恶势力的扩张做出了巨大贡献,怎么能不让人家享受胜利的果实呢?特别是中国,现在仍承担着巨大的义务,在为世界和平和民主正义事业流血牺牲,没有中国,大俄罗斯早已完蛋了!

如果布党统一了俄罗斯会是什么情况?协约国的领袖们算是清楚了。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在乌里扬诺夫集团的统治区域里,已经死了几十年的两个德国人的理论在被改造后施行,以着革命的名义,施以阶级专政,自由世界的政治家们惊恐地看到,罗曼诺夫王朝的成员被杀的人头滚滚,资本家们的工厂被收归“国有”,地主的土地被没收分给了农民……秩序被无情颠覆,自由世界公认的公理正义被彻底践踏,黑的成了白的,高贵变为了卑贱。根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那帮人所奉行的理论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所造就的贫困、愚昧和严重的两极分化如今成了套在昔日贵族、上等人脖子上的致命绞索,无数的下等人欢呼踊跃地跳出来拥护新政权的铁血政策,给英法美等国的政治家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欧战摧毁了旧秩序,把欧洲几百年积累的财富化为乌有的同时,将一个恐怖的幽灵释放了出来,这个幽灵在俄国的精华区域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正在向世界范围扩散。德国已经乱了,共产主义势力在德国蔓延(本来就其是理论的发源地),难道要看着布尔什维克主义占领俄国,占领东欧,直至占领世界吗?难道要组织远征军去荒凉的俄罗斯原野去作战吗?那种结果,美国人民是绝不会同意的。

威尔逊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克里蒙梭和乔治劳合的建议。背后的理由却不可告人,那就是美国需要中俄两国的支持(现在高尔察克政府基本看中国的脸色办事)。意大利在欧战的表现极为蹩脚,实际上作用非常有限。日本更是扯淡,除了派海军抢占了德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外没有什么贡献,美国人甚至指责1914年开战之初德国远东舰队成功脱困跑到太平洋搞起了破交作战是日本故意放水。所以将意大利和日本排除在外是可以的,但不能不要中俄两国。

英国当然看穿了约翰牛的险恶用心。日本跟中国仇怨极深,对美国的牵制极大,而且跟大英帝国是传统盟友,所以是必须参加的。日本既然不能不加入,意大利也应该加入进来。于是七国集团就这样产生了。

这就是巴黎和会背后的折冲樽俎。

现在中国朝野算是尝到了远征军境外作战的甜头了。如果没有远征军十几万将士的牺牲,人家绝不会让中国坐上谈判桌。

这次必须龙谦出动了。方声远代表团满载而归的同时,龙谦为首的巴黎和会代表团组建,除了专业人士,龙谦点了唐绍仪和王明远的将,而外交部长顾维钧在与蓝辛国务卿充分磋商后,从美国直接去了巴黎。

巴黎会议被冠以和平的名义,计有27个国家参加,但实际决定者只有区区七国,其余不过是陪衬而已。巴黎和会最耀眼的政治家是四个人,威尔逊、乔治劳合、克里蒙梭和龙谦。记者们追逐着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独家新闻。在记者的眼中,曾经当过大学校长的威尔逊是严厉、固执但又是正直的,乔治劳合则是一个暴躁、多变的威尔士人,克里蒙梭的民族主义倾向最为严重,除了法国的利益,其他一概不关心。龙谦被记者们评价为最神秘的东方政治家,举止最军人,谈话最风趣,身世经历最神秘,其成就最令人瞠目。十年前,中国还是一个任人欺凌的国家,十年后,中国竟然可以和美英法等一流强国并列,仅此一点就令记者兴趣浓浓。除了对同盟国(主要是德国)的处置及他个人事务外,龙谦对记者几乎是有问必答,他的驻所完全对记者开放,晚上十点后的采访也不会拒绝。他的风趣坦率以及对世界局势发展的独特眼光成为巴黎上层传诵的热点。

美国总统威尔逊所提的关于终止战争和战后重建的14点建议在略微修正后获得通过,成立一个旨在解决各国争端的永久性组织——国际联盟却障碍重重,首先是总部(常设办事机构)意见分歧极大,英国主张将国联总部设在伦敦,而美国则主张设在华盛顿,前者得到法、日的支持,后者则得到中俄的支持,最终妥协为将总部设在一个中立国,最终选定了瑞士的日内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