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年的雪下的多。暖气又不足。”武风用皮手套擦了擦玻璃,“今天可真安静。以往这个时候,街上多的是抗议闹事的人群,娘儿们也上街了。”

“不过毕竟是首都,这些建筑可真漂亮……”李三才从车前望出去,一座气派的大建筑群出现在视野里,看上去只有三层,但直觉高度超过了国内常见的五层楼房。外面是装饰了金黄色浮雕的白色廊柱,拱圆顶的窗户显得很高大,楼顶是造型各异的人物雕像,披了一层厚厚的冰霜。

“那就是皇宫。都叫冬宫。大使馆不远了,范副总长和张局长都在大使馆等您。”

“咱们部队怎么样?最近战事如何?”

“小规模的交火有,但大的战事停止了。”

“国内担心部队受不住这样的严寒……”

“听刚从托马舒夫回来的范副总长说,冻伤不少,特别是3军和15军尤为严重……”

“部队的给养没问题吧?”

“没什么大问题。最近国内送了一批鸭绒睡袋过来,深受部队的欢迎,就是数量太少了。您问到给养,倒是彼得堡出了问题,而且很严重……”

“哦?”

“这个冬天格外艰苦,大雪一场接一场,气温非常低。据说俄国有1000多列火车的蒸汽机车头因冻结而爆炸。您一定听说了,俄国的铁路系统一直令人失望,现在更是变得步履维艰。虽然俄国整体上处于可控状态,但食品和燃料难以运进大城市,城市的供应开始变得紧张起来。彼得堡不仅是俄国的首都,也是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内陆的距离很远,因而问题最为严重。元旦后,由于缺少煤炭木材和石油,许多工厂都停工了,工人们无事可做,在街上闲逛,又冷又饿,既惊恐又愤怒。面包房有面发,但因为无法加热烤炉,所以烘烤不出面包。妇女们排几小时的队也领不到配额食品……您看,那就是聚会抗议政府的居民……”

李三才的视野里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其间多是臃肿的妇女,他们被拦在拒马外,激动地吼叫着。维持秩序的警察和军队用木棍拦阻着试图冲出警戒线的人群。转过一条街,看到成群没有携带武器的军人乱哄哄地行走在街上……

在国安广州分局任职的萧逸中尉突然接到调令,前往哈尔滨分局报到。去了后参加了一个俄国问题学习班,由军情局、国安总局及外交部的人员给他们讲解了有关俄国局势的十几个专题。但没有言及他们这二十多个人的工作问题。萧逸明白他的新任务无疑是针对俄国了,但他不会去问,白天听课,晚上分组讨论。所有的笔记都在考试后被收走了。随即他被更换了新的名字,工作关系转到了外交部欧洲司俄国处,明确担任了前往彼得堡出任首席武官的李三才将军的助手,实际充当的是李将军的副官。

他们那批人有的进入了外交系统,有的被编入了军队。由于几十万远征军呆在俄国,海量的物资从四面八方运到哈尔滨,然后再装上火车运往前线。从哈尔滨接通西伯利亚主线的铁路完全被中方接管,俄国铁路管理人员大部撤走,小部分成为了中方聘用的副手。而西伯利亚主线通往西部前线的主要城市和中转站也被华军铁道兵部队及联勤总部所接管,建立的兵站。萧逸的那批同学大部分都被分配进兵站工作。

更换姓名是他早已习惯的事情了,在从哈尔滨前往彼得堡的漫长旅程中,萧逸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新名字。他不认识李将军。只是听说过情治系统的这名元老级人物,蒙山军情报处组建之初,人家就当上科长了,和王之峰是平级。虽然后来进步慢了些,但在军情、国安两大系统,很少有人不买李将军的面子。

但李三才却说认识他,那时他还是一个统着两筒鼻涕在村里乱跑的娃娃。他的父亲叫萧观鱼,如今是沂州市副议长,官职不大,却深得尊重。因为他父亲结识共和国大半的开国元勋,总统竟然还在他家吃过饭。可惜那时没有照相机,不然父亲一定会将总统来家的照片挂着堂屋最显眼的地方。

萧逸的两个哥哥都是军人,大哥如今在南方军区政治部,挂着上校的肩章,二哥则牺牲在了1914年对日战争中。他家的门楣上因此钉上了光荣烈属的木牌牌,凭着这块牌牌,可以享受免交农税的优惠,每年还可以从民政局领到一笔抚恤金。但父亲从来没有少缴过税,更没有领过二哥的抚恤金。父亲是地方上著名的开明乡绅,曾带头按照官府的价格卖掉了家里的110亩土地,那些地又被官府转手卖给了农民。这些年,凡是官府号召的事情,父亲总是不遗余力地响应执行。嫁过来不足一年的二嫂在年前改嫁了,父亲赠送了二嫂一笔丰厚的嫁妆,按照嫁闺女的习俗将寡媳送出了门,成为费县的美谈。在沂州,没有人敢小觑萧家,逢年过节,县里市里甚至省里的官员们总要来家里坐坐,在他看来,目的就是让父亲替他们向那些他们够不着的大人物说上几句话。因为父亲跟中枢的许多大人物有着不错的私交,特别是执掌警政大权的陈超,更是与父亲保持着友谊。当初他从军校毕业进入国安系统,就是父亲给陈伯父写信后的结果。这个结果令他懊悔,因为错过了参加山东战役的机会。他那批同学大部分分入了16师和18师,而这两个师都是参加了对日作战的部队。在年前回家时见到了几个探亲的同学,人家最低的也是上尉了,更有一个幸运者因获二级英雄勋章而晋升为中校军衔,令他羡慕不已。

这是一个激扬的大时代,随着一系列战争的爆发,军人的地位越来越高,萧逸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升迁,但他明白,必须争取机会,倘若按部就班,永远不会出人头地。所以,萧逸接到赴哈尔滨分局的调令,立即意识到机会来了。国家正全力投入到欧战之中,无数的工厂日夜开工生产着五花八门的军用物资,大部分是出口欧洲的,英法等协约国给中国的订单越来越多,广州港内停泊着开往欧洲的远洋货轮,连猪鬃都成为出口的紧俏物资了。留在广州局能有什么机会?或许一辈子也不会遇到一个足以让自己扬名的大案。但到俄国就不一样了,果然,从哈尔滨短训班授课的内容看来,情报部门正与军方及外交部联手在俄国策划一次大行动……

在萧逸胡思乱想中,插着龙旗的福特轿车驶进了中国大使馆。萧逸下车跺了跺冻麻了的双脚,习惯地观察了周围,然后替李三才准将拉开了车门。

陆征祥大使和张小丁局长带着几个人从楼内走出来迎接李三才,外面太冷了,天空阴沉沉的,好像又要下雪了。没说几句话,大家赶紧回到了楼内,直接来到了陆大使宽敞温暖的办公室。

“范将军的意思是要你们住在他那边,现在他去冬宫了,见一次俄皇可真不容易。”陆征祥明白李三才不过是挂了一个首席武官的名,至于执行什么任务,陆征祥不去过问,他这个驻俄大使也要听范德平中将的指令。

“联络处距离这边远吗?”李三才问道。范德平中将兼任着远征军驻彼得堡联络处主任,他来彼得堡要绝对接受范德平中将的领导。

“不远,就在涅瓦大街。刚才实际你们经过了。是俄国总参谋部安排的住所,比这边条件好得多。”陆征祥亲自给李三才沏了杯茶,对萧逸说,“年轻人,随便些,自己动手吧。到了这儿就算到家了。”

“刚才我们看到彼得堡有不少军队呢,俄国人将这么多的军队留在首都是什么意思?前线不是严重缺员吗?”李三才问道。

“驻扎在彼得堡的足有几万士兵。”陆征祥说,“绝大多数都是新兵,他们恐惧上前线,对前途深感迷惑。一些煽动者向他们发表长篇大论的演说,鼓吹革命,从而结束这场令俄罗斯各阶层都深恶痛绝的战争。总之,最近局势很乱,我已经下了命令,大使馆人员一般不许走出这个院子。你们也要小心些。这样吧,你们先在这里洗个热水澡,等范将军回来后再说吧。”

“好吧好吧,足有半个月没洗澡了。对了,午饭可一定给搞点面食,每天罐头面包实在是受不了。”李三才对陆大使说。

“放心吧,保证你满意。”张小丁笑道。

美美地洗了个热水澡,在一楼会客室的长沙发上睡了一觉,感觉到有声音,萧逸迷糊的头脑清醒过来,起身从窗子里望出去,见一辆雷诺停在了门口,身穿国防军灰色军大衣的范德平中将从车里钻出来。萧逸急忙整理了军容,范德平已经推门进来,萧逸啪地打了个立正,“中尉萧逸向您敬礼!”

一脸倦容的范德平站下,“萧逸?对,李三才来了?你是萧观鱼的小儿子?对吧?当年我还在你们庄上住过一个来月呢。哈哈。”范德平心情好起来,“怎么样?没把你的老二冻掉吧?”

想不到堂堂中将甫一见面就开出如此粗俗的玩笑,萧逸红了下脸,不知该如何回答。

“李三才呢?”

“报告范副总长,李将军在楼上。”

“跟我上来吧。”范德平甩了下脑袋。

陆征祥、张小丁及李三才正在商议事情,“你可算回来了,情况怎么样?”张小丁有些迫不及待。

“中尉,你给我守在门外,任何人不准进来。”范德平吩咐萧逸道。

正文 第六节 彼得堡(二)

“尼古拉二世绝对是个蠢材!”范德平呷了口热茶,“他执意要去莫吉廖夫的大本营,根本就不相信彼得堡会出事。”

“他到莫吉廖夫干什么?阅兵吗?”张小丁愕然,“彼得堡的骚乱日甚一日,难道这位皇帝真的就视而不见?”

“估计是军事问题。英国首相换人了,法军总司令也换了人,西线在策划一次空前规模的行动,我们尊敬的沙皇陛下对于履行他的盟国义务总是不遗余力。”

“我们怎么办?”张小丁有些沮丧。

“只能等机会。你的工作继续进行,要注意那个克伦斯基,这是家里反复交待的。”范德平对张小丁交待完,转向了李三才,“对了,三才,彼得堡局势大概他们俩给你介绍了,家里有什么最新的指示?”

“局势大致清楚了,假设你们所了解的是事实的话。”李三才慢吞吞地说,“我离开北京时见到了总统,总统断定彼得堡会发生革命,这场革命会断送罗曼诺夫王朝。总统说,一定要将尼古拉二世掌握在我们手中,不管用什么办法。”

“不可能!”范德平解开了军装的风纪扣,“说实话,我根本就不相信那帮人会成事!我跟阿尔杰米耶夫说了我们的担忧,其实就是司令的担忧,他认为没那么严重。不过是失业的工人喊几嗓子罢了,随着供应问题的改善,一切都将恢复正常。他现在正头疼如何将彼得堡的十几万军队调上前线呢。”

“总统说出事就一定会出事。你不要忘了,对于大事件的判断他从来就没有出过错。”李三才加重了语气。

“我不是怀疑司令的判断。俄国政界确实存在反政府势力,但依靠杜马的几个政党能成什么事?而且杜马被强制休会了,要我看这是沙皇干的唯一正确的事。即便不休会,一帮蹲在会议室空喊推翻政府结束战争的议员们能成什么事?他们手里连一个营都没有!而且,留在彼得堡的军队都是前线各团的后备营,简直是一盘散沙!”

彼得堡集结了如此多的军队令范德平深感不解。他从阿尔杰米耶夫将军那里了解到,彼得堡卫戍部队基本是由在前线作战的近卫团的后备营组成的,人员构成是伤兵痊愈留在后方和新招的农民。在范德平中将和他的助手们看来,这是一支涣散的,没有纪律性的军队,谈不上什么战斗力。阿尔杰米耶夫将军曾说过,他们恐惧到前线去打仗,不愿离开温暖的营房。如何调走这些老爷兵以充实西部前线凋零的团队,成了俄军高层深为困扰的问题。阿尔杰米耶夫将军此次回彼得堡便是与彼得堡军区协商这件事,虽然具体情况没有告知中国盟友,但范德平可以断定,阿尔杰米耶夫遇到了麻烦。

屋子里陷入了沉默。在座的几个人都是深谙俄国当前局势的人,领受的任务在他们看来难比登天。

“我看先这样吧。三才你是不是跟我到联络处去?按照家里的指示,你在彼得堡将接受我的直接指挥,这点你要清楚。”

“我完全清楚。”

“那好吧,跟我过去吧。我那边有你没吃过的好东西,真正的美味呀。”范德平微笑着站起身。

“呵呵,看来我要沾三才兄的光了。”想到黑海鱼子酱的味道,张小丁有些迫不及待了。

“你凑什么热闹?老毛子就给了我那么一点,听说三才要来,我专门给他留的。”

“可以喝点酒嘛。鹅肝总有吧?”

“老毛子的酒不对路数。对了,三才你带没带好酒?”

“没有。”

“你呀,你要知道,跟俄国人打交道,只要给他一箱咱们的二锅头,没有办不成的事。”范德平走到门口,摘下了他挂在衣架上的军大衣,“走吧,叫上你的人,他们就住在联络处吧,安全没有问题。那边距离冬宫也近。”

陆大使将几位军人送下了楼,他和他们有些不对路,所以他基本不去联络处。他看不惯范德平的作派,在他眼里,国防军的大多数重将都有着共同的性格,狡黠、粗俗、自大且严重缺少文化底蕴,偏偏总统依仗的就是这帮人。曾当过数年上海市长的范德平中将可算他们那个团队的典型。此人来彼得堡后整日跟彼得堡驻军将领们花天酒地,参加贵族们举办的沙龙,听歌剧,甚至去逛高级妓院,完全没有一个中国高级将领应有的节操。他曾劝过范中将注意影响,但范德平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会。所以范中将绝不会邀请他去联络处做客。因为总统的指示,有关工作必须知会他这个驻俄大使,否则他甚至不会将去冬宫谒见俄皇的情况通报于他。

陆征祥对范德平领导的联络处所进行的工作感到担忧。具体的计划他并不完全清楚。但总体目标是清楚的。国内判断俄国将面临一轮巨大的动荡,严重到足以导致罗曼诺夫王朝的垮台!这将严重影响远征军在俄的军事部署,进而影响到中国的根本利益。所以,军方主导了彼得堡计划,派出了副总参谋长兼远征军总参谋长范德平中将出任计划的最高负责人,并成立了掩护机关——中国远征军驻彼得堡联络处,军情局、国安总局的大批人马被陆续派驻彼得堡,他们多以远征军情报、后勤联络官面目出现的,究竟干了些什么,作为驻俄大使却一无所知,而且不能过问。联络处受到了俄国人的欢迎,俄国人也需要这么一个联络机构,自叶延冰事件后,俄国人迫切需要协调远征军的步调并理顺指挥体系。如今远征军主力接管了华沙以南的大段防线,作用日显重要。决不能再出现去年12月波兰战役的失误了,俄国人已经离不开王明远上将所指挥的那九个军,好在王上将接管远征军后,与俄方的合作是愉快的。从外交方面获得的俄国人的看法是王上将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比那位不顾大局的叶将军强多了。

陆征祥不相信国内的判断。他不是蒙山军系统的人,他属于“外交新生代”的一员。“新生代”是相比于伍廷芳、唐绍仪这批老人而言的,以外交部副部长顾维钧为首,施肇基、王正廷、王宠惠等,当然也包括他陆征祥,形成了一个新锐的外交界明星,他们大多精通一至两门外语,都有留学欧美的经历,受到了龙谦总统的器重,越来越主导外交事务,在外交上的发言权越来越重,被外交部称为“新生代”。

因为精通俄语且通晓俄国事务,陆征祥在1914年大战爆发前便被派至俄国出任了驻俄大使。在俄国工作近三年,自问对俄国局势的了解不比任何人差。虽然两年多的大战令俄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在陆征祥看来,俄国并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综合实力,绝对比自己的祖国强。怎么会发生危急帝制的革命?怎么就会出现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动乱?以至于要插手俄国最核心的事务将俄国皇帝保护在远征军手中?

俄国的处境在1917年初似乎展现出微弱的希望,勃鲁西洛夫夏季胜利后接着是罗马尼亚的失败,然后中国人来到了,中国人在罗马尼亚干脆利落地击败了德奥联军,拯救了这个刚入伙协约国就遭受灭顶之灾的山地小国。罗马尼亚的胜利带来不仅是希望,也有烦恼。中俄两军在战略上的分歧开始出现了,中国人不愿意履行协议接受俄国人的指挥,拒绝从罗马尼亚发起向保加利亚的进攻。于是勃鲁西洛夫替换下中国远征军,发动了一场极不成功的进攻,损失了几万人后被德保土联手赶回了多瑙河左岸。

勃鲁西洛夫对保加利亚的进攻削弱了西南战线,为鲁登道夫和霍夫曼执行波兰战役计划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波兰危机出现了,中国远征军的行动迟缓导致了西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惨重损失,也导致了中国远征军事实上的统帅叶延冰上将的黯然去职。虽然中国人在后期积极挽救失误,客观上保证了西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