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4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是个换汤不换药的游戏。根源还是与别国陆军的横向对比产生的不平衡。国防军现在的目光投向了世界范围,打赢山东战役后,曾经的假设敌日本不在话下了,他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欧洲,使劲收集并研究欧洲战争的进展,其中一个课题就是陆军的编组问题。国防军的师搁在欧洲就是军,师长就是军长。所以,国防军的现役师长们充当了陆军编制改革的主要推手。

当然,目前陆军编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甲种师的兵力火力编成过于庞大,对指挥官的要求过高。另外,甲种师和乙种师的不同编制确实引发一些矛盾。这些矛盾龙谦听不到,但知道。同样是师长,编制军衔都是少将,但实际担负的任务、指挥的兵力差了很多,特别是炮兵,甲种师有三个炮兵团,但乙种师只有一个。因为大炮的产量以及更新换代问题,一些新编的陆军师,比如第20师,迄今尚未编成炮团。

在同意以总参牵头研究调整陆军编制后,龙谦给总参谋部下了一个指示,指示总参研究现今国家的陆军需求,究竟需要多少部队?

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设定几种假定。总参结合部队的编制调整一并向总统上报了研究结果:如果维持现有局面,国防军应裁撤5个旅左右。但如果我国加入欧战,则需要继续扩军。情况有几种,扩军的数量自然不等,如果加入德奥一方,最少需要再扩编15个师(30…35个步兵旅)。

龙谦花了两个半钟头认真研究了这份标注为:绝密,没有副本的文件。拿起电话要通了司徒均,因为妻子吕碧城在总统府工作,总参谋长中午不回家,就在总参机关休息。

“我基本同意你们关于编制调整的意见。”龙谦在电话里对司徒均说,“建议召集一个相当级别的军内会议,听一听各军区司令官及参谋长的意见。或者将文件发给相关人员供他们研究,然后再定。”

司徒均同意后一种安排,“我派人专程送达,带着他们的意见回京,汇总后向您报告。”

“好的。还有一件事,从军队的视角看,我们参战与否要拿出一个意见来。”

“明白。”

“那就这样吧,过几天我们开会定。估计那个时候外交方面也比较明朗了。”龙谦放了电话。

豪斯的中国之行有实际考察中国实力的内容,所以未同大卫一同返回美国,而是留下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除北京外,将访问济南、西安、太原、沈阳、长春等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军工实力较强的城市,特别是沈阳、西安和太原,是兵工总署布点建设的三个常规武器重点城市,西安的火工品、火炸药和炮弹,太原的轻型火炮、各类弹药,沈阳的重型火炮、枪械和弹药已成规模,尤其是沈阳,是兵工总署规划的军工重点,目标是在发生对俄或对日战争中承担北方军区大兵团作战的武器弹药供给,建设的军工企业门类齐全,有赶超济南的趋势。当然,除了沈阳,东北还有几处布点,吉林的火炸药和火工品,长春的枪械以及哈尔滨的炮厂,但沈阳是东北军工建设的核心。

美国人显然掌握了一些情报,豪斯离开北京的第一站便去了沈阳。陪同他访问的是顾维钧和王之峰,龙谦下达的命令是对他不保密,愿意看什么就看什么好了。

果然,英国人和法国人又开始了他们将中国拉入协约一方的第二轮游说,龙谦将差事交给了总理府及外交部,不见英法大使。这一轮的游说是以英国人为主的,相关的底牌都研究过了,中国必须借一战的机遇摆脱捆在身上的枷锁,尽可能地捞些好处。龙谦的打算是面子里子都要,面子工程主要是租界问题,龙谦也知道一下子全部收回租界是不现实的,但这回必须从英法美身上割些肉下来。一场山东战役,将日本的租界收回一半,极大地鼓舞了民气。民气的上扬虽然有民族主义抬头的趋向,但正面作用是巨大的。要想让中国摆脱贫困和愚昧,首先就要唤醒沉睡已久的国人,右翼集团的产生或许有些麻烦,但眼下却不能去打压民族主义的呐喊。

至于辛丑条约的尾款问题,龙谦决定不再支付了,今年是最后一年了,无论是加入同盟一方还是加入协约,盟友的赔款必须免除,敌人的就更不会支付了。本来不考虑德奥,但龙谦收集的数据发现德国在一年半的战争中损失比他记忆中的数字小的多!虽然战争的进程大致还是如此,但德军在阵地防御中发挥异常出色,德军的武备也强了许多,比如轻机枪的普遍装备,领先英法使得对手拼命追赶,高傲的英国人不得不私下找到中国,希望购买中国的几项专利技术,中国当然拒绝了。理由是中立国不能出售战争资源。德国在战争中的表现使得龙谦很长时间内严重怀疑自己,难道德国人真的能改写历史在美国人加盟协约前击败英法?美国人显然坐不住了,威尔逊是个有作为的总统,派遣豪斯来华赤裸裸地表现出其外交立场,背后的原因既有中国展现的实力,也因为英法的损失太大。

龙谦决定再看一看。看一看凡尔登的结局再说。

英法现在的傲慢很快就会因凡尔登及索姆河的损失消除殆尽的。至于俄国,今年将耗干俄国最后一点元气,阿列克谢·布鲁希洛夫或许可以取得一些胜利,但挽救不了俄国的颓势。所以,龙谦不太关心英法代表与外交部总理府的交涉,先让他们讨价还价好了,协约各国不拿出打动自己的真金白银是别想从中国得到任何的好处的,一个兵,一支枪,一粒子弹都别想拿到。

3月5日,龙谦在总参谋部听取了关于陆军编制调整的最后方案。这次会议的内容扩大了,司徒均建议一并研究下海军及空军的建设问题,龙谦同意。于是海军及空军也各自准备了自己的方案。会议的第一天确定的议程是研究陆军编制,军方只有国防部副部长,总参副总参谋长级别的将领参加,政府系统只有总理方声远、副总理及财政代部长熊希龄参加,其余汇报的军官如国防部人事局、总参编制局负责人只是汇报接受咨询,没有任何决策权。

会议进行的比较顺利。因为编制的调整将牵涉人事的调整,王明远建议召集各大军区司令官和参谋长来京参会,但被龙谦否决,龙谦将会议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讨论确定陆海空三军编制及相关的人事问题,第二阶段是研究确定国防战略问题。在进入第二阶段后,可以邀请相关将领参加,政府及议会的人也要发表意见。但第一阶段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他们是执行层。明白吗?”龙谦对王明远说,“任何时候,总参谋部及国防部的权威都不允许动摇。”

事前根据龙谦的命令征求了各大军区司令官及参谋长的意见。不出所料,各军区司令官及参谋长都赞同改变现有陆军编组的总体意见,但也提了不少好的意见。

建国之初的陆军整编计有1…16、21、22共18个陆军师另一个骑兵旅,其中含6个甲种师。建国后又新建了17…20、23五个乙种师,分别配属于东南、南方及西北三个军区。其中第18师还参加了山东战役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参加过远征唐努乌梁海的独立骑兵旅在1911年扩编为师,由蒙山军老资格的骑兵军官蒋存先统带。另外就是成立了隶属总参的两个重炮旅。

1912年成立了铁道兵司令部,陆军第17、22两师被划入铁道兵司令部,番号改为铁道兵第1、2师。

在1916年初,国防军陆军共有24个师,56个旅。编制内陆军总兵力为102。6万(含军事院校学员、工程兵等特种部队)。

总参及国防部拿出的陆军编制调整方案是这样的:保留原有的六大军区和卫戍区不变,改编设立第1…22共22个军,每军编3个步兵师,共计66个步兵师,另编2个骑兵师和3个炮兵师,除两个铁道兵师扩编为五个师不设军由铁道兵司令部直辖之外,陆军计有战斗部队71个师。

实际是扩编了。

调整编制后各军隶属如下:卫戍区:第2、第4、第10军。北方军区:第1、第5、第9、第12、第21军。中央军区:第6、第16、第18军。东南军区:第3、第15、第20军。南方军区:第8、第14军。西南军区:第13、第22军。西北军区:第7、第11、第17、第19军。

其中第11、17、22三个军为新建。分别由原第1师1旅、第6师16旅及第9师25旅为主扩建。其余则延续了师的旧有番号。

完成整编后的陆军师每师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并配属相应的侦察、警卫、通讯、工兵等部队,每师的编制人数为13500人。总参谋部对团级以下部队编制做了详细规定,国防部设定了相应的编制军衔。

国防部曾有将军长的编制军衔定为中将的提议,但被龙谦否决。龙谦说了他的意见,认为还是少将妥当些。理由嘛,还是老话,给他们留下进步的余地吧。这样师长一级的编制军衔就降到了准将,不过改编后的师其实就是过去的旅,旅长原有的编制军衔就是准将。

这是一次大整编。部队将面临大扩编。特别是新组建三个军,将有一大批将领获得晋升的机会。3月2日的会议上国防部拿出了自己的意见报龙谦审定,龙谦当场就拍板了。国防部关于高级军官的配备是通盘考虑的,一部分在国防部及总参任职的将军将下去带兵,一部分参谋长转为了军事主官,也有一部分师旅长调入国防部及总参,或者担任了军区、军的参谋长。

事前,王明远已经征求了司徒均的意见。所以这次人事调整并未耗费更多的时间。

从总参及国防部拟就的部队隶属来看,西北和北方军区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两个军区,北方军区编设了五个军,原第1、第9两大王牌师改编的军都编入了该军区,而且,东北军区还有两个具有战斗力的农垦师。而西北军区也不含糊,第7军的前身第7师本就是甲种师,由战功赫赫的原6师16旅扩编而成的第17军也配属给了该军区。

这个结果彰显了中枢的一种态度,怕是真要加入德奥对俄作战了!

龙谦在3月2日的总参会议结束时提出了军区司令轮换的提议,他对王明远和司徒均两个统军大员说大区司令长久在一个地方搞不好,应该轮换一下。山东之战后封国柱和叶延冰对调了一下,这次西北军区增设了两个新军,需要一员老将坐镇,让国柱元帅去挑这副担子吧。其余几个,我的意见是吴念接任南方军区司令官。胡宗玉去西南,蓝心治到东南,彼此对调一下。程二虎和石大寿暂且不动。你们两位看如何?

司徒均说好。王明远似乎有些想法,却没说出来,也表示了同意。

“那么明远你就以国防部的名义发布命令吧。”龙谦显得很轻松。

宋教仁副总理在散会后拦住了龙谦,“总统,我知道你忙,但有几句话我必须跟你讲。”

龙谦看宋教仁急迫的神态,清楚他要讲什么,“你说,钝初先生。”

“总统,看军方对于军队的编组驻地,是不是决定要加入德奥对俄开战了?”

“为什么这样想?”

“东北也就罢了,既有日本军队驻扎,地方也算富庶。但西北贫瘠,何以养这多兵?不是对俄开战,何以为西北军区配属如此多的部队?”

“哈哈,钝初先生想偏了。西北地广人稀,民族矛盾一直存在,原先只有两个师本来就少,像第7师那样的部队,本来是准备用于山东之战的,因为地方稳定才没抽,现在不过是充实而已。钝初先生,您不要担心,国家大政方针不能由我一人定,参加不参加欧战,要中枢认真研究,军方是一方面,议会和政府都要充分发表意见的。您放心好了。刚才芝泉兄没有提出抗议,我已经很感谢啦。”

政务院业务调整,财政部归了宋教仁管,刚才宋教仁和熊希龄都未提出军费问题,令龙谦感到意外。

正文 第五节 海空军

研究陆军编制调整的会议加入了海空军的内容,演变为对国防总体战略的研讨了。

方时俊、商凤春、萨镇冰等人参加了后续的会议。

先说空军。在山东战役大放异彩的航空兵得到了陆军的承认,战争结束后,陆军收起了对航空兵的轻视,承认“动于九天之上”的飞机具有极大的威力。在山东战役期间,航空兵部队取得了不俗的战果,估算毙伤日军在五千人左右,其作用已经相当于一个陆军师,承担了极重的战斗任务的第16师,从龙口起打到了最后,该师统计确认的战果为毙伤日军6400余人,俘134人。虽然16师的战果无法跟中央军区的另一支老部队第6师相比,但16师的战果也算显赫了,竟然跟航空兵差不多,不能不令在战后获得晋升中将军衔的16师师长高虎子将军气馁。

航空兵在山东战役期间除了执行对敌军(主要是登陆场、集结地)进行轰炸扫射等战斗任务外,还担负了侦察、通讯及瓦解敌军的宣传工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航空兵对己方士气的鼓舞作用很大,每当飞机出现在战场上空,都能引发陆军部队的欢呼。战役的后半程,陆军各师都在争取航空兵的支援,主要就是考虑到提振士气。

从建国前就开始的航空事业的巨大投入终于换来了回报。飞机所展现的威力不仅被中日两国所重视,而且受到了德、英、法等国的研究。他们发现自己对于飞机的运用已经落后于中国了,不约而同地加强了航空兵建设,依照其远胜中国的工业实力,赶超中国空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以这样说,山东之战就战术方面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根据军情局、外交部及国安总局掌握的情报,日本在战后高度重视航空兵,在陆军参谋本部及海军军令部都增设了相应了部门,研究、引进最新的航空技术,可以想见,在不远的将来,日本航空兵将成为中国航空兵的劲敌。

1916年3月上旬召开的国防会议关于空军的建设编组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首先由商凤春空军上将介绍了已经核实的各国航空兵的发展情况,在欧洲战场,航空兵的规模已经很可观了,德法英三国参战飞机总数超过了1500架,在战役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进入汇报的主要部分后,商凤春上将建议国家继续大力扶持航空业的建设,建立更多的研究所和航校,研制更多的飞机,培养更多的飞行员并扩大空军现有的编制,“现在的情况已经印证了总统对于航空的预言,我们领先的优势正在丧失,这取决于我们工业基础的薄弱。但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发展空军,至少要在东亚要建立空中优势才行。”商上将在谈到空军编制时说,“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组建后,空军与海航的关系要明确,承担的任务也要明确。我认为,掩护并支援海军的任务应归海航,但其余的事情就是空军的了。”商凤春认为空军应当建立空军司令部——航空队——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的战斗编制,每小队编机4架,每中队12架,每大队36架。联队则不等,或辖3个大队,或辖4个大队,根据任务来调整确定。每个航空队辖数个联队,联队分为战斗机联队、轰炸机联队及其他特种任务联队。

在空军设定的编制中,航空联队相当于陆军的军,航空队则相当于军区了。所以,商凤春为航空队司令官申请的军衔为中将,联队长为少将。

年轻的共和国空军在山东战役中大放异彩,但损失也很大,战役期间战损飞机17架,因故障毁损11架、停飞修理23架。战后经大力补充,飞机总数在1915年底突破了400架,其中四分之一被划归了海航,空军实有作战飞机不足300架,按照空军拟定的新编制,编为三个航空联队,司令部分驻广州、沈阳及济南。航空队暂时不设了,因为战机太少了。目前可以总装飞机的有西安、上海两地,如果开足马力,产量加起来每月可达50架,这是理想化的最高产能了,实际情况因受制于部件的影响,每月能生产40架飞机就不错了。飞机不似大炮,涉及的东西太多了,除了飞行员之外,还须机场、维修站等地面设施的支持和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高发的故障率,使得现役军机约四分之一总处于维修状态。

中日山东战争结束后,兵工总署成立了航空局,统一协调飞机部件及总装的生产。根据兵工总署的意见,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扩建总装厂,而是充实加强配件厂的产能。计划将南昌、广州、西安、上海、洛阳五地打造为航空配件的生产基地,计划总投资8900万华元,时间为四年,目标是新建11个厂,改造和扩建17个厂。计划的后半段将扩建上海及西安的总装厂。计划全部完成后,飞机的月产量将突破100架大关。

兵工总署的计划得到了政务院的批准。今年才是计划实施的第二年。空军及海航要求提供新飞机很迫切,但实际情况是,战争结束后到现在,实际提供给军队的飞机不足250架。原因是在1915年在上海召开的航空建设的专题会议上,龙谦对发展航空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强调研制新飞机的重要性,认为航空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