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3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吗?”朱尔典冷冷地问。

“暂时就是这些。假如英国政府答应上述条件,我将努力说服议会采取中立。”

“您这是讹诈。赤裸裸的讹诈。”朱尔典站起身来,“大英帝国从来不会接受任何人的讹诈,这事关大英帝国的荣誉。”

“这不是讹诈,亲爱的大使先生,”龙谦也站起身来,“允许我说一句实在话吧,您为您的国家效劳,我为我的国家和人民效力。我必须为任何一次历史变故中为中国捞取实惠,否则我就是失职,我就对不起人民给我的俸禄。”龙谦看看表,“实在对不起,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见。不能奉陪了。”

朱尔典走了,甚至没有跟龙谦握手。他大步走出海晏堂不大的院子,陡然发现门口停了一辆插着德国国旗的车子,然后他看到了正跟欧阳中说笑着的辛慈。这让他更为愤怒。

朱尔典驱车回到东交民巷,打电话召来了康德和廓索维茨,本来想找日本大使林权助的,想了想还是没有叫。

康德和廓索维茨并没有出现朱尔典认为的怒不可遏,康德沉思着,廓索维茨说道,“他的贪婪狡诈我们是知道的,他不乘机捞取好处反而值得怀疑了。这至少说明他并没有决定跟德国站在一起。我想,这起码是个好消息。”

朱尔典当然不知道,就在朱尔典跟龙谦舌剑唇枪的时候,廓索维茨再次接到海参崴转来的电报,俄国外交大臣命令他无论如何要探听到中国人的底牌,并竭尽全力阻止中国人投入德国人的怀抱。

“中国人做生意的方法就是讨价还价嘛。我觉得没什么,我同意俄国盟友的意见,我们可以继续跟他谈。就他所提的几条,我认为一些要求是可以满足的。”康德很冷静。

“什么条款?”

“比如租界的安全距离。其实本来就是笑话。二十里不准中国人驻军,难道二十一里就安全了?还有租界的驻兵问题,也无所谓。中国的确不是十年前了,北京的治安甚至超过了巴黎。就是治外法权,我看也无所谓。中国的法治建设搞得很不错,说实话,我没有想到他们进步如此巨大。”康德所代表的法兰西共和国是最感急迫的,虽然在中国的利益没有英国大,但欧洲的战争将决定法国是生存还是毁灭!如果没有俄国和英国,法国是万万挡不住德国的!他很清楚自己的祖国正在承受的压力,在这场突乎其来的大战中,英国有回旋余地,甚至俄国也可以割地赔款,但法国不行!或者胜利,或者灭亡。决不能让中国站在德奥一方,决不能让中国人无耻地牵制俄军的大批兵力,哪怕是十个师或者五个师!

“不,这事关我们的荣誉……”朱尔典大摇其头。

“亲爱的老朋友。即使没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发展速度,他们也一定会提出类似的要求的。如果后悔,那就后悔我们没有及早掐死那棵幼苗,如今它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康德看了眼廓索维茨,心想,俄国人有无数机会掐死中国人,但他们总是做错事,“哪怕是五年前,局面也容易控制的多。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兵?100万!他们只要愿意,可以轻易地扩充出300万乃至500万人!威廉那个混蛋总是一派胡言,但他还是说对了一句话,黄祸!真正的黄祸不是矮小的日本人,而是中国人。这个民族已经觉醒了,龙谦没有太大的内部问题,这使得他可以集中精力对外。这是个善于赌博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千万不能让他将赌注压在我们不想看到的那边。”

朱尔典沉思着,驻兵权的限制确实没什么,使馆保护也一样,之所以派兵保护使馆,是因为愚蠢的义和团。但如今的中国不会再有义和团了,那个家伙冷酷无情,在所谓法治的大旗下取缔了一切的民间帮会,连根深蒂固令租界工部局都不得不仰仗的青洪帮都烟消云散了。再出现义和团一类的组织去攻打使馆简直就是笑话。治外法权?几年来不止一次由此引发与中国政府的冲突,导致了中国民众对英国的越来越强的仇视情绪,从长远看,其实对帝国是有害的。中国人将更多的机会给了美国和德国,就贸易方面,大英帝国已经受到了损失……

“那么,关税和无息贷款呢?这个也答应吗?”朱尔典冷冷地问。

“损失最大的不是我们,而是美德两国。想一想这些年中国人的进口清单吧,难道美国人愿意归还关税?贷款当然不能给,我说过了,讨价还价!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本钱将这么多的权益都收回的!”

“那您的意见呢?”朱尔典转向廓索维茨。

“我同意康德先生的意见。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卑鄙的中国人扯我们的后腿。”廓索维茨耸耸肩,“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干掉德国,一切还不是我们说了算?伟大的沙皇陛下可以单独解决中国问题,我们失去的东西完全可以讨回来。也许一年后?看上帝的旨意吧。”

“好吧,到时候我们一同跟唐先生谈吧。”朱尔典突然想起关键的一个问题,“中国人探悉日本有对青岛动武的消息,天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我竟然不知道!那个无耻的家伙竟要我给他们背书,这个怎么办?”

“据我所知,日本人确实忍耐很久了。中国飞速提升的国力让我们的日本朋友早已深感不安了。日本不是我们的盟友,至少他们现在尚未加入协约一方,我们怎么背书?其实,让日本人试探一下中国的底线也不错。”康德阴险地笑了。

“好吧,那我们就各自报告国内吧。”朱尔典阴沉地说,“必须说这样的话,今天对于我是一个屈辱的日子。我会记得今天的。”

正文 第八节 日本

在日本,外交方面并无中国面临的选择性站队问题。在英国大使提出要求后,内阁很快做出了加入协约国的决定。

8月7日,英国向日本递交外交照会,援引英日盟约,要求日本派出海军舰队清除中国沿海的德国舰只,保障英国的海上安全。

海军攻击德国东亚舰队将意味着与德国的战争,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日本政府并不难,在政府和军部之间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外相加藤高明接到英国的外交照会后,立即报告首相大隈重信,并敦促大隈首相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对德奥宣战。次日,大隈重信主持的内阁会议顺利通过了加藤外相的提议,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

但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陆海军联合进攻青岛的提议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习惯于争吵的阁员们因此爆发了激烈的口水战。

自甲午一战后便视中国为无物的日本决策层,终于不敢再无视那个曾带给他们文明进步、从顶礼膜拜到征服侵掠的泱泱大国了。

海洋给了日本天然的安全屏障,海洋曾帮助日本挡住了蒙古大军的入侵,但海洋也限制了日本的发展。所以,日本数百年来一直对踏足大陆梦寐以求。但直到十几年前,由于那个曾经是日本老师的中国衰败下去,日本才从朝鲜而满洲,开始实现自己的大陆梦。

为了这个梦,他们不惜举国一战应对正在衰落的俄国,拼尽全力打赢了日俄战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中国仍在昏睡中,即使是最具眼光的日本政治家,也不会将蛰伏于山东的一支土匪出身的队伍视为威胁。击败俄国后,在东亚,日本已没有对手,可以从容展布自己的战略。

明治维新后日本已有完善的政治制度,他们着眼于未来,于1907年制定了《昭和四十年帝国国防方针》以及《帝国军队之用兵纲领》,作为政府及陆海军今后行动的指针。这两份文件的正本由天皇亲自保存,五份副本分别交由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

其主要内容是:1、帝国国防之本义以自卫为宗旨,在于保护国家的利益主权,贯彻开国进取之国是。2、帝国国防方针基于帝国国防之本义,应根据国力尽量增强初战威力,以速战速决为指导思想。3、帝国之国防鉴于帝国国防之本义,以俄国、美国、法国为目标,并建立能在东亚采取攻势作战之军备。4、陆军编制增至平时25个师团,战时可以扩大至50个师团。海军以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8艘为主力,连同相应的辅助舰只,应达到五十万吨。

1907年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最大的特点是否定了日本海军历来主张的“海主陆从”和“海岛帝国论”。本来日本是以海军立国的,但在取得朝鲜和满洲重大权益后。“海主陆从”的论调失去了说服力。该方针的第一条赤裸裸地宣称,“要维护明治三十七八年战争中以抛数万生灵和巨万财物而在满洲和韩国取得的权益,以及支持正大力向亚细亚和太平洋的彼岸扩展的民力的发展……”

这些读起来暧昧不明的话语正是日本正式文书的特点,日本人总是可以将话说的暧昧不明,可以有多重解释。参加制定国防方针草案的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田中义一中佐对此这样解释,“日英同盟除政略影响外,没有一处可以找到对我陆军作战有利的作战影响。总有一天,会放弃日英同盟而争取日俄同盟,夺取我在远东为英国创造的权利。我海军也必须研究和制定对英舰队的计划……”

新《帝国国防方针》的陆军建设目标以对俄防卫和实现东北亚日俄军事力量均衡为主。其25个师团的目标是经过计算确定的。日本的常备兵力在日俄战争时期为13个师团(1…12,近卫师团),战争中先后扩充了第13师团(高田师团),第14师团(宇都宫师团),第15师团(丰桥师团),第16师团(京都师团),1905年夏达到17个师团。1907年,在冈山和久留米又组建了第17和第18师团。总数达到了19个。时任陆军大臣的寺内正毅跟参谋本部磋商后,鉴于日本极度恶化的财政,决定暂以20个师团为第一期目标,待以后财政缓和后再建5个师团。

海军则将美国当做了假想敌。在《帝国军队之用兵纲领》中,日本依照日俄战争的经验,制定了对美作战的计划:海军在开战之初迅速压制美国亚洲舰队,陆军在海军的协助下采取类似突袭旅顺口的战法,破坏吕宋岛和关岛之美海军基地。当美国主力舰队开赴远东时,采取当年迎战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战法,采取渐次邀击的战术,最终在日本近海一举歼灭或击溃美国海军主力舰队。

为了达成该目标,自1907年起,日本正式开始筹划建立“八八”舰队。该计划预定以舰龄不满八年的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为一线主力。而当时的日本海军已经拥有9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符合这个要求了。考虑到替换问题,海军部认为为维持这个目标,七年内只需6000万日元的造舰费,财政并无压力。但考虑到技术的急速进步,特别是无畏舰的出现,这个计划并不先进。于是海军部于1910年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造舰计划:准备建造以12艘无畏舰和8艘大型巡洋舰为核心的超豪华舰队,预计费用为6。5亿日元。

这个计划拿出后,海军自己也觉得有些过分了,时任海军大臣的斋藤实将计划削减至8艘无畏舰和7艘大型巡洋舰,并于1911年提交内阁申请批准。

内阁没有批准该计划,但增加了海军的造舰经费大约2200万日元。

日本的举动刺激了美国。美国在外交上既不信任俄国,也不信任日本。当日俄战争爆发时,美国采取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先让日本干掉俄国再说,所以大量认购日本的战争公债,为日本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

但日俄战争结束后,美国很快发现自己有可能与日本发生战争了。1906年10月,美国旧金山教育委员会采取种族隔离措施,指定专门学校供日、中、韩学生就读。满清和韩国不敢吭气,但日本人不干了,日本已经不是黑船入侵时代了,立即援引《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有关条款提出严厉抗议,使得日美关系骤然紧张。以至于国务卿伊莱休·鲁特给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悲观地认为:如果一切都指向战争,那么就一定会发生战争。鉴于美国舰队主力置于大西洋,而巴拿马运河尚未通航,美国亚洲舰队绝非日本的敌手,最悲观的估计是日军席卷菲律宾、夏威夷甚至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州。

这份备忘录吓坏了罗斯福,连忙追问海军的对日作战计划,海军总司令杜威上将却不敢做出令总统满意的肯定答复,学习着日本人的行文习惯,“在战列舰舰队驶离大西洋90天内,有足够的优势在东方支配海洋。”

罗斯福自然很不满意,下令海军部、海军总委员会及海军军事学院制定对日作战计划,最终在1911年拿出了著名的“橙色”计划。

美国对日的警惕性骤然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新中国一切有关造船方面的要求均给予满足,进而对新中国海军向美国的购舰及舰炮制造方面的技术购进也一路绿灯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美国人希望在东亚出现一个足以牵制日本的国家,这个国家只能是中国。

而日本则因为新中国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改变了其国防战略。

大陆政策的确立使得中国成为日本蚕食或鲸吞的目标。绝大多数政治家基于这样一种假定,只要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中国就绝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实施他们的大陆战略,自朝鲜而满洲,然后逐步蚕食中国。所以日本一直扶持孙文的排满革命,不惜拿出资金和武器给予其支持,甚至帮助孙文实现南方的独立以分裂中国。除了支持革命党的排满,日本还像一个老练的赌徒一样多方下注,对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甚至满清都加以扶持拉拢,以实现干涉、掌控中国内政的目的。

起初日本人对崛起于山东的蒙山军势力起初并未太注意,直到1906年底龙谦率第五镇主力南下湖湘镇压会党暴动,日本才关注起蒙山军的动向来,遂有卷入针对龙谦的广州行刺事件。但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蒙山军起兵后竟然摧枯拉朽地推翻了满清帝国,连日本曾认真评估过战力的北洋新军也被蒙山军打的一败涂地,不等日本拿出一个针对中国局势巨变的总体策略来,蒙山军已经定都北京,进而席卷神州,建立了一个日本所不愿看到的大一统的中央政权了。

新中华外交倒向了德美。那段时间里,新中华并未公开流露对日本的敌视,当然其间也出现了一些龌蹉,比如汉冶萍公司债务的争执,因间谍案驱逐外交官事件的发生。但两国关系基本是正常的,新中国承继了满清对日的负面资产,日本的在华利益并未受到公开的侵犯,特别是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仍被日本牢牢掌握在手里。随着新中华政治体制的建立,日本一部分元老甚至有拉拢中国的意图,而中国同意向日本出口原油(折抵庚子赔款)缓解了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敌意,对于1910年中俄因外蒙问题而爆发的军事冲突,日本就站在了中国一方,他们认为俄国对日本的威胁远大于中国。

但这种短暂的“和平共处”随着新中华经济军事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恶化了。日本人惊恐地发现,新中华并未出现日本政坛领袖所判断的内讧(桂太郎和西园寺公望便预言新中国效仿英美议会政治注定失败),民主体制下包藏的是强人政治,一个以龙谦为核心的军事政治集团已经彻底掌控政局,满清、民党以及独立于满清之外的北洋军事集团被次第扫平,中国已经没有可以抗衡龙谦集团的政治势力,更不用说是军事势力了。

一个日本不愿看到的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复苏速度令日本惊讶。在得到了美国和德国帮助后,在经济、军事方面以看得见的速度飞速发展,经济方面,以钢铁为例,早在1911年,中国沂州、汉阳两大钢铁基地的总产量就超过了30万吨!将日本彻底甩在了后面,据日本掌握的情报,1913年底,中国的钢产量超过了55万吨,而日本只有25万吨,尚不足中国的一半!石油方面,山东油田日产原油2500吨以上,日本基本是依赖进口。机械加工方面,中国在1910年…1913年的四年间,从德国和美国进口的机床超过了一万台,在济南、上海、武汉、南京、西安、太原、沈阳、长春、洛阳逐步建立了工业基地,可以生产汽车、纺机、自行车及普通机床等“高精尖”产品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小汽车早已超过了日本,他们甚至可以在美德技术的支撑下产生军用飞机!除此之外,医药、化工方面的成就也令日本感到惊恐,中国在火炸药领域已经超过了日本,而受益于瑞士斑马公司的技术支持,中国西药制造和研究也走在了日本前面。

新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东北的大豆在组建农垦兵团以及实施农业订单模式后产量逐年攀升,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产品之一,仅1912年就为中国创汇1900万美元。石油,有色金属的出口量逐年增加,江浙一带的纺织业发展迅速,使得日本传统的出口优势项目受到了挑战,中国在生丝、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步极为明显,正在抢夺日本的出口份额。他们在两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