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题便转回了西苑。陈淑真的舍不得这里,比起冷寂威严的皇宫,西苑更舒服。为什么要搬出西苑呢?他笑道,住在这里,难免滋生帝王思想,我一直提醒自己绝不做帝王,希望你也经常提醒我,别让我忘了在郑家庄洗冷水澡的日子。便是总统府,也要搞成官邸制,谁当总统就住进去,不当了,就搬出来。

这些东西陈淑并不是全懂。搬出来往哪里住?他不止一次说他不会一直当总统的,但那是以后的事,陈淑并未往心里去。但话说到这里,她还是忍不住问。

“住哪儿都好啊。或者回济南,或者到广州,也可以住到杭州去。你没有听说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座西湖,风景绝对比这里好。你呢,现在就攒点钱,等我退休了,咱们在西湖边上买栋房子,不是更好?西湖不仅风光如画,饮食也是极好。咱们国家这么大,好地方多着呢。”

陈淑不禁又向往起传说中的西湖来,觉得自己的生活真是充满了遐想。

海晏堂的饮食也是极好的,厨子是邓清华找来的,烧一手极好的鲁菜,一厚本的菜谱随便点,便是早点,也是花样繁多,让她胃口大开,感觉到她来京的几十天胖了很多。

本来邓清华还找来了裁缝要为她缝制衣衫的。裁缝是个小个子,留着两撇老鼠胡子,看上去很滑稽。邓清华说此人是内务府的高手,做旗袍是一绝。陈淑没有穿过旗袍,但见过别人穿旗袍,白灵就常穿旗袍,将女人的曲线美恰到好处地展露出来,显得婀娜动人。必须承认,她们这帮太太们,白灵是最漂亮的,虽然生育了一个女儿,但看上去还像是没出阁的闺女,而李文秀则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多了。或许是由于与丈夫团聚,李文秀入住西苑后性格变了很多,变得开朗热情起来。相反的例子是白灵,或许还是因为丈夫,或许是因为其父没有被安排差事。白灵总是显得郁郁寡欢,不大愿意陪着陈淑四处闲逛。

继续说旗袍吧。那个姓邱的长了一对老鼠胡子的小个子裁缝还带了一册图案让她选,她立即被迷住了。那次正好遇到丈夫有空,亲自为她选了两件,还给两个儿子每人定做了两套衣衫。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让邱裁缝为他做两身一模一样的衣服,不是军服(他总是穿军服的),也不是长衫,也不是西洋人的礼服,而是一种邱裁缝也不懂的衣服式样,她就更没有见过了。于是他找了纸笔,给邱裁缝画了图样,邱裁缝详细问了衣领衣兜的问题,表示他懂了。她觉得样子很难看的,但邱裁缝用他指定的深灰色面料做出来后,他穿了试试是否合身,她却觉得这身衣服挺好看的,显得庄重威严。那两身衣服做好后他并没有穿,挂起来了。

他的衣服做好是十几天以后的事情了,但那天他却批评邓清华不务正业,让邓清华很是尴尬。他送走邓清华及邱裁缝后严肃地对她说,我给你定几条规矩吧,第一,不要轻易跟欧阳或者邓清华提要求,有什么需要跟我说,我来安排。第二,买东西要付款,照价付钱。第三,要像家里一样自己开灶做饭,我觉得还是家常饭最好。

当时叔父还没走,立即表示赞成。所以她没敢顶嘴。但厨子最终还是留下了,不过自打那次后饮食简单了许多,中午晚上不过是四道菜肴,两荤两素而已,中午会加一道汤。主食一般就是两样,米饭、面条或者烙饼,比刚来简单了许多。

他总是不停地接待客人,或者召集会议。一般就在楼下的会客室。会客室原先铺了深红色的羊毛地毯,被他下令撤掉了,说不好清洁。晚上他总是睡的很晚,在书房批阅“奏章”或者写东西。欧阳中接任秘书处处长后,没时间“伺候”他了,为他物色了一个秘书,那个年轻人叫王兆,是周学熙带进京的,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在华源实业做了一年半,总是小心翼翼的样子,不过丈夫对王兆似乎比较满意,标志是将越来越多的事务交给了那个年轻人。

他办公的地方在一楼东侧的房间,西面就是会客室兼会议室,饭堂也在那里。东面是个套间,最外面是王兆的办公室,比较小,穿过去就是他的办公室兼书房。屋子好大,比济南他的书房大了三倍不止,这些天王兆按照他的书单找来的书籍差不多填满了北墙的大书柜。除了书柜,南面靠窗子摆了一张超大的写字台,写字台上那盏绿色灯罩的台灯造型别致,她曾问过为什么要用绿色灯罩,他说绿色有益于眼睛。除了台灯,还有一部手柄镀金的电话机,可以不出门联系住在西苑的他的那些部下们。有时候他就在书房跟客人谈事。他的那些老部下就很随便,但其他人则总是很拘谨。更多的时候,会客是在西边的会客室,他们一面喝茶抽烟,一面谈事。来的最多的是军委会的几个局长们,尤其是周学熙,几乎天天来。

他办公桌对面墙上挂了一副超大的全国地图,她注意到他经常站在地图前沉思,有时候会用红铅笔在地图上勾勾画画。大概为了保密,他让欧阳中为地图做了一个帘子,客人来的时候,那道浅蓝色的帘子一般是拉着的,只有跟他的部下谈及军务,比如封国柱从江宁回来,俩人就对在地图争论了很久。她知道封国柱要到西北军区当司令,大概他俩是争论进军西北的事情。

早晨他会叫了两个儿子出去跑步,从海晏堂出来往东,沿着湖岸往北跑,大概要跑半个时辰。奇怪是老二的体质比老大还强,振华总是有些吃不消的样子,六岁的兴华却很高兴跟父亲跑步。他说虎头身子太弱了,需要加强锻炼。跑步结束,他洗漱、吃饭,还是以前那副样子,吃饭特别快,别人刚开了个头,他便风卷残云地结束了。然后在饭厅阅读报纸,报纸是他选的,有六七份之多,王兆会在开饭前将报纸摆在他习惯的位子旁的一张矮几上。读完报纸,他一天的忙碌就开始了。而她自己,则盘算今天叫谁去逛,西苑实在是太大了。从海晏楼到修了半片子的摄政王府就要走半天,更不用说金鳌玉栋桥北的北海了。位于中海西北角的摄政王府据说是给已经下台的宣统小皇帝的生父修建的,工程刚开始,他们的江山便丢了,留下一片废墟。当初白灵看了摄政王府的修建地址便感叹,连说可惜了。

叔父已经返回了山东,正式成为了山东的封疆大吏。临走时叔父跟她聊了很久,叮嘱了她很多事,无非是不要干政,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反驳他,不要提起那个人,不要沾了虚骄之气……啰啰嗦嗦的一大堆。她更在意叔父婶娘以及小娴小志尽快来京师团聚,她有时会怀念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觉得很温馨。但回忆更多是在济南的那几年,沂州、甚至陈家崖的时光似乎被她忘记了。

周学熙来京师时带了一大堆礼品,将会客室堆的满满当当,从吃的穿的用的,无所不包,说是华源孝敬自己的。丈夫不高兴,当着自己的面批评周学熙和欧阳中,让周学熙逐件报出价格,当场让她付了钱,而且给欧阳中订了规矩,以后绝不接受礼品,付钱也不行!周学熙很尴尬,他对周总裁说了一大堆话,还是他那套东西,什么绝不做李自成啦,决不当慈禧啦。周学熙只是唯唯而已。欧阳中学了个乖,等封国柱、秋瑾进京,基本就没什么礼品啦。封国柱只给他们带了两只板鸭——据说是江宁名吃,放不坏的。但不好吃,咸的要命。不过,这两只鸭子没有付钱。她想,如果给钱,也太伤人的心了。

现在要说到钱了。陈淑进京时是带了一笔钱的,不多,只有四百银元,都是山东银元局所铸。这笔钱很快就花完了,她没想到他规矩那么多,什么都要付钱,连伙食都要付。第一个月结账的时候,她吓了一跳,因为账单上明白写着总计银洋305元4角!她以为吃饭是不用出钱的,为此被他讥笑了一次,为什么不出钱?天下哪有免费的饭?我不出钱,鲁山宁时俊他们出不出?既然有军饷,当然要出钱。这样她买其他东西就不够了,好在她还带了折子,京师有山东商业银行的分号,可以取钱,于是又取了一千大洋。那些钱其实不是他的军饷,他很少将军饷领回来给她,而是华源分的红利。她抱怨了一次,于是他跟她长谈了一次,讲了慈禧的故事,她才知道慈禧也是有定例的,那些嫔妃都有定例。民间很是同情的珍妃就是因为定例不够花,于是私下卖官,仗着光绪宠她为人求官,因而触怒了慈禧,将珍妃打入了冷宫。她顿时响起了珍妃死的那口井,身上感到寒冷。他说,慈禧的毛病就是给人定规矩而不给自己定规矩,她大手大脚到了惊人的地步,光是新鲜的水果一年就要几万斤,吃是吃不掉那么多的,老太婆喜欢闻新鲜水果的香味,摆在殿里闻,每天都换。至于吃饭,更是浪费惊人,每顿饭都要几十道上百道菜,都是有定例的,不能少,少了她就不高兴,哪怕一筷子不动,也必须摆上来。光是花在老太婆身上的,一百万银子怕是不够。你说,满清不亡哪里还有天理?想一想陈家崖的乡亲们吧,有几家家里积蓄有十两银子的?有几家能吃上肉的?现在我推翻满清了,怎么能再走慈禧的老路?没错,我们现在住的好一些,吃的好一些,穿的用的好一些没人会说,也没人敢说,但是,你要知道上行下效的道理!我们家敢做的,下面就跟跟着来。换过来,我们朴素一些,节俭一些,下面就收敛的多。你看,我们最近吃的简单了,白大人他们跟着也简朴了。至于钱,足够用的,国家正规后,我这个总统的薪水不会低,应当足够花,我的薪水都交给你。但是,家里的吃穿用度,包括茶叶烟卷,都要付钱,你要记住。至于我存在部队的军饷,不准备提出来了,那么多的阵亡官兵要抚恤,到处要花钱,这个你要理解,更要按我的规矩办。其实,他们更会看你,你明白吗?

她似懂非懂,但这个没问题,只要他不纳妃子,没问题。陈淑想,自己又不是没吃过苦,管他挣多少钱呢?就算他一分不给,不是还有华源和中兴的红利吗?足够用了。

他大部分时候是快乐的,吃饭的时候,特别是晚饭的时候,会跟她,跟两个儿子聊天,今天逛什么地方啦,振华读什么书啦,气氛很好。她不会打听他在忙什么,知道他在筹备国家的建立。但有时候他也生气,在书房训斥他的那些部下,声音太大,她便送茶过去,他就会冷静下来。有时候则是一个人生闷气,她问他为什么,他不说,反而让他出去。特别是那次山东师范大学的蔡先生来,也不知跟他谈了什么事,蔡先生走后他一直呆在书房里,晚饭也没吃,江云赶来,被他声色俱厉地训斥了一番,她在楼上都能听见他的声音。他似乎很少这样生气的。于是急忙下去解劝,江云已经匆匆出去了,而他坐在那里发呆,脸色很难看,问了几次,都没有理她。

她有些不放心,去找了欧阳中。欧阳说夫人您就不要问了,司令的心烦事太多!他们光是晓得朝司令伸手要钱,哪里知道司令的难处?原先咱们光管好军队就差不多了,现在司令却要管这么大一个国家!得力的人太少,司令怎么能不发愁呢?

但她觉得他确实有些变化了,特别是在面对他昔日的部下时多了威严。反而是那些她没有见过的生面孔登门,他还显得随和客气些。

其实这样的日子也是乏味!陈淑只有见到昔日的朋友,比如在蒙山军总医院工作的张红草等人来,才会高兴。张红草说司令的事情太多了,你不出去不知道,这么大的国家,什么事司令都得管,你要照顾好他的生活才是。陈淑想,他生活其实不需要照顾的,更主要是心情。但她真的帮不上忙。

有一天他似乎心情很好,跟她说,今年过年怎么办?她说不知道。叔父担着山东的担子,怕是不能来京。是啊是啊,就是延冰小娴跟小志,也很久没见了。这样,我下一道命令,将他们接来吧。过完年,他们再回去。于是她很高兴,算一算日子,离大年真就不远了呢。

“明年上半年,无论如何也该成立中央政府了。你看着,我会让我们的国家大变样,会让那些准备看我笑话的大吃一惊的。”他哈哈大笑,笑声爽朗。

正文 作品相关 写在上部结束后的话

《蒙山军》上部马上就结束了。用了200万字的篇幅才建立了一个国家,无怪许多读者批评本书过于拖沓了。现在我要说的,是关于政权结构的设想。

小说本是虚构。网文更是虚构的没有边际。自从金庸发明了架空(鹿鼎记)、黄易创造了穿越(寻秦记),虚构历史就盛极一时,至今未衰。

为什么至今历史军事类的网文穿越架空仍大行其道?一句话,在虚构中寻找自己心中的那份梦想。写手在虚构中得到满足,读者也在阅读中寻找着满足。

但这份家国情怀的梦想却不可能不涉及政治。

我多次说过,写网文及读网文的,都是这个社会的下层。我们希望拥有一个什么社会的梦想?希望生活在哪个时代?希特勒时期的德国,还是斯大林秉政的苏联?抑或罗斯福掌权时的美国?

一些读者痛骂本人对于民主体制的设想,斥责为迂腐是很客气的了。

我要问一问,就总体而言,民主体制是官员受气还是百姓受气?民主体制下的官员廉洁还是相反?产生廉洁政府的原因是因为有强力的监督还是靠领袖的自觉?抑或高尚的理想将成百上千万的官吏变成了圣人?监督来自内部或外部哪一个更有力?

或者有人说,集权更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从这个观点延伸,舍弃集权,分权制下的国家就没法子办大事,没有进取心。

当某国遭遇珍珠港之耻,用多长时间完成了军力的振兴?历史上有没有一个国家如此迅捷地从和平转入了战争机制,一两年内编练出上千万的大军纵横欧亚,战舰入列达到一天一艘的速度?而战争结束,又用不可思议的速度完成了庞大军队的撤裁从而转入了和平?

当马岛被阿根廷夺占,某国用不可思议的速度集结了一支远征军投入了领土争夺,一些商船甚至是在大洋上被征召的。

当然会有人说,他们已经积累了庞大的财富,所以做到这一切并不难。但是,我们的历史比他们长的多,为什么总是在一场场的内耗中变得虚弱不堪?为什么GDP占到全球的40%甚至更多的时代仍要吃大败仗?哦,那是因为他们腐朽,可为什么有的腐朽而有的却不腐朽?

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喜欢集权?仅仅是因为代入感?幻想着自己成为一个拿破仑、希特勒或者斯大林式的人物?从而俯视众生如蚁蝼?如果不是,难道坚信只有如金太阳一般的无所不能的领袖才能拯救自己?

令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流露出主人公希望及时退位就如此的讥讽?主动交出权力的就是傻瓜白痴?金太阳的国度舍却无所不能的领袖就会变得一片黑暗?那个国家我是去过的,呸!

我就是一个最底层的老百姓,之所以越来越喜欢这个时代,不是因为房价越来越低,不是因为上学越来越便宜,更不是因为能够六十岁不退休继续工作,而是因为我可以不必像金太阳照耀的国度连互联网都不能随便上,甚至可以坐在电脑前虚构一篇小说给读者痛骂,当然还可以(假设)见了皇上不必痛哭以表示自己那幸福到极点的心情。

读史多年,我坚信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从来就鄙视那种自认为离了自己地球就不再转动的圣人。当我们这些普罗大众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可以随意地质疑掌权者是否违纪,可以问一问政府的某一笔开支是否对得起纳税人,我们就不会看到一个个的大老虎被揪出来而欢呼雀跃。华盛顿与弘历都死于1799年,俩人都为自己的国家奋斗了一辈子,前者费尽力气将权力关进了笼子,后者费尽力气将百姓关进了笼子。他们都制造了囚笼,不过所关的对象不同罢了。

因为不合大家的口味,我对本书已经彻底失去了兴趣。

正文 中部 第一卷 新中华 第一章 大人物

正文 作品相关 感想

中部的第一卷《新中华》结束了。删掉了后面大约二十节的内容,为了使本书的节奏快一些。冗长乏味的铺垫更多的读者不喜欢,大家想看到的是痛痛快快的厮杀,在虚构的世界里体会现实所没有的快感。

本书上部的主题是颠覆满清,这个已经完成了。合理不合理,读者有着自己的评判。

中部的主题是抓住一次大战带给中华的机遇发展自己,还有就是主人公对于政治的革新,主动退出历史舞台也是本人一直琢磨的重点。我曾写过一部完全架空的《英雄记》,在那本书中阐述过自己的世界观。就真实的历史而言,很多伟大的历史英雄由于晚年的失误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威望,甚至成为一个笑柄。主动退位是对自己奠定体系的自信,是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伟大的人格体现,是建立在后人超越前人的判断之上的英明决策。

但做到这一点却很难。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