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蒙山军-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另外一件事,这可就是你的本行了。据说朝廷要在彰德府举办一场大规模的秋操了。”

“秋操?”龙谦装作没听懂。

“是的。朝廷组建新军也有几年了,除了北洋六镇,南面又组建了第八、第九镇,据说湖北第八镇花了张香帅(张之洞)的大精力,精锐异常。兵部酝酿着举行一次南北会操,检阅下新军组建的成果。本来没有第五镇的事,据说是太后点名要第五镇派兵参加。这次老弟可不要坠了山东兵的威风呀。”

“是吗?那可是好事。请抚台大人放心,第五镇绝对不会给山东父老丢脸。”龙谦兴奋道,“不知要动员多少部队?”

“据说直隶是第三镇全部,另外还有刚组建的第一混成协。南军出多少不晓得,咱们出多少兵也不晓得。我是从别的渠道得来的消息,估计兵部的正式文书已经在路上了。”

杨士骧不知道的是,龙谦大力打造的情报系统已经渗入了北洋,相关的情报在两天前已经接到了。

正文 第五节 彰德秋操(一)

龙谦关注着彰德秋操的事,捉摸着自己该以何种表现参加秋操大典。朝廷的预备立宪则终于迈开了步子。

首要的就是厘清官制。这是以光绪名义颁布的圣旨中讲明了的。

9月2日,也就是圣旨颁布后的第二天,清廷下诏,特派载泽、铁良等八位满族大臣,袁世凯、徐世昌等六位汉族大臣,会同编纂官制。以奕劻、孙家鼐及瞿鸿禨三位军机大臣担任总核定,其中奕劻这位晚晴第一贪是军机领班。另外,命令湖光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端方、两广总督周馥、云贵总督岑春煊、陕甘总督升允派员来京随同参议。

官制编制馆设在了恭王府内的朗润园。以孙宝琦、杨士琦为提调,总司馆务。孙宝琦是袁世凯的姻亲,杨士琦是袁的心腹故交,首席智囊。抽调的40余人,分为了起草、评议、考定、审定四个小组。

很快,被清廷寄予了无限希望的“改革”小组拟定了五项官制改革的原则;1、此次厘定官制,遵旨为立宪预备,应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厘定。先就行政司法各官,依次编改,此外凡与司法行政无甚关系各署,一律照旧。2、此次厘定要旨,总使官无尸位,事有专司,以期各有责成,尽心职守。3、现在议院难成立,先就司法行政厘定,当采用君主立宪国制度,以合大权统于朝廷之谕旨。4、钦差官、阁部院大臣、京卿以上各官,作为特简官。阁部院所属三、四品人员,作为请简官。阁部院五品只七品人员,作为奏补官。八九品人员,作为委用官。5、厘定官制之后,原衙门人员,不无更动,或致闲散,另在京另设集贤各院,妥筹位置,分别置移,仍优于俸禄。

入手处是政府机构的调整,着眼点则是政府职能的转换。考虑的很周全。

这个关于官制改革的五点建议报上去,很快被朝廷批准,责成“小组”“陆续筹议,详加编定”。

按立宪国官制,不外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并峙,这意味着清廷的预备立宪毫不含糊,你看,编制小组都考虑到议院的成立了。

据说,“改革小组”中发言最多,提议最多的便是直隶总督袁世凯。而“小组”理论上的负责人庆亲王奕劻一般都无条件支持袁世凯的意见,让参与其事的铁良、载泽、寿耆等满人恨的要死。他们知道,袁世凯已经把奕劻那个老混蛋完全收买了!

至少铁良听说过一个传闻。在庚子年被乱兵打劫的奕劻对于银子痴迷到病态的地步,但那时他还未得志,收个几千两银子已经很让他高兴了,但袁世凯主政直隶后,派他的心腹幕僚杨士琦(杨士骧之弟)一下子给了奕劻十万两白银的一张银票。当奕劻看清银票的数额时,大吃一惊,“这如何使得?”

但杨士琦很会说话。他说,袁大人知道王爷是常进宫伺候老佛爷的,左右的太监们很难对付,一定会向王爷讨赏,这也是一笔可观的费用。这笔钱就当是给王爷零用,以后还得特别报效。

于是,奕劻在龙谦之外,又多了袁世凯这个大金主。奕劻倒是那种收了钱便替人办事的主,以后大凡龙谦和袁世凯有所相求,必定全力以赴,出卖的自然是满族贵族集团的利益。而在袁世凯和龙谦之间,奕劻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态度,互不相帮,凡是袁世凯挤兑第五镇的建议,奕劻都会压下来——他是满清1903年成立的中央练兵处的首席大臣,有这个权。倒是龙谦,从来不说袁世凯的坏话,也不提损害袁世凯的利益的事情,似乎满足于在山东做他的山大王了,最多只是打听下朝廷的人事变更和政策走向,而孝敬却从来不缺,使得奕劻感到欠了龙谦更多。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虽然受到目光盯住了北洋新军军权铁良等的挤兑,但政治上仍然极具进取心。立宪风声渐紧,他从观望派一下子转为坚定的立宪派,基于以下的考虑,第一是慈禧毕竟已是风烛残年,万一哪天突然跌倒,光绪重新掌权,就凭戊戌年的过节,即便能保住脑袋,官职是肯定要丢了。而清廷一旦立宪,皇帝将被剥夺实权,自己自然无事。不过,这种说法不过是局外人的议论,袁世凯自己肯定不会说,察其究竟,作为晚晴最出色的政治家,袁世凯绝不会将自己的脑袋和前程寄予立宪上,合理的解释是立宪会给袁世凯带来更大的实惠。这种推测更接近于实际。

立宪后会设立内阁以行使行政大权,按照当时的情况,内阁总理多半是满人出任,而奕劻以其爵位和资历,担任总理大臣的可能性很大,而凭着袁世凯这些年在奕劻身上的投入,谋一个副总理不是过分的要求,以之前在中央练兵处的情况,奕劻仍然会成为摆设,内阁的实权将落在袁世凯手中。

雄心勃勃投入官制改革的袁世凯大刀阔斧,很快就拿出了具体的方案:撤销军机处,吏部,礼部,翰林院,都察院,宗人府;合并工部和商部为农工商部;改户部为度支部,刑部为法部;分兵部为陆军部和海军部;增设资政院、审计院、交通部、留学部。同时设责任内阁,设总理大臣一人,推荐奕劻出任,左右副总理大臣各一人,自己居其一。

吊诡的是,方案尚未正式上报便泄露了出去,立即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首先反对的是军机处。大小军机们简直出离愤怒了!军机处是什么?自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就是皇权运作的最高行政机构!如今袁世凯竟然要撤销军机处,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次皇亲国戚们也激烈反对。袁世凯的方案是将皇族排挤出国家的决策和执行之外!难怪有人说他是活曹操,这不是窃取大清天下的预演吗?担任户部尚书的铁良想,即使自己出任副总理大臣,也将交出目前掌控的兵部和财权。

关键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军机大臣瞿鸿禨。瞿鸿禨并不反对官制改革,他反对的是奕劻和袁世凯。瞿鸿禨的办法是觐见慈禧,他找了个机会单独面奏,对慈禧说,袁世凯的方案是改军机处为内阁,表面上看起来区别不大,实际情况却是天壤之别。军机处的运作方式是做出决定后要先请示太后同意后方可实施。而内阁成立后是先实施再奏报——不过是备案而已。所以,如果依据袁世凯的方案搞,太后您老人家从此不必为军国大事操心了!

瞿鸿禨成功地激怒了慈禧。立命瞿鸿禨拟旨,宣布官制改革的无不议原则:军机处事不议,八旗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宦官事不议。

袁世凯吃了一闷棍,被迫改自己拟定的方案。

就在官制改革纷纷扰扰之时,另一件大事又吸引了国人的眼光。

1906年8月底,朝廷批准了铁良等人的建议,拟以新建陆军在彰德举行秋操大典。让朝中那些不谙世事的王公大臣见识下新军的赫赫军威。

为了检阅新建陆军的成果,尚未裁撤的兵部决定在1906年秋在河南彰德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新军会操,增加了对抗演练的内容,完全具备军事演习的基本内涵了。

拟定出席秋操的新军分为南北两支进行对抗演练,北军由段祺瑞的第三镇主力加曹锟的第一混成协组成,总兵力约一万九千人。南军由张彪的第八镇第十五协加黎元洪的第二十一混成协,另加第五镇第十协的一个标,总兵力约两万人。

为了增强这次秋操的对抗性,朝廷专门掏100万两银子向德国购买了用于演习的橡皮子弹,这玩意打在身上要不了命,但是也会伤人,导致士兵跌倒暂时失去战斗力,橡皮子弹会在人身体上留下片片青紫,甚至会洞穿军衣。所以裁判很容易判定“战场”上部队的伤亡率,从而判定其胜负。

至于炮兵骑兵工兵辎重等特殊军种,各有其方法判定高下,比如炮兵,将采取实弹射击的方法考核射速,射击准确率等指标,当然不可能将炮兵用于与步兵的对抗了。

已经确定的秋操项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检阅军容,包括对特种军种的考核。第二阶段是实兵对抗,那是步兵的事,也是秋操的高潮。

出席了这次军事盛典是注定主宰晚清的风云人物:检阅大臣为袁世凯与铁良,冯国璋为南军审判长,良弼为北军审判长,徐世昌指挥会操参谋处,南军总统官为黎元洪,北军总统官为段祺瑞。还有一个此时尚籍籍无名的小辈人物,那就是被袁世凯点名担任审判员的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不久,年方二十四岁的蔡锷。

抽调山东部队加入会操是铁良的主意,此次会操铁良担任检阅大臣,点名要第五镇派一个协的兵力参加。慈禧这两年总听说第五镇如何的精锐,尤其是奕劻和铁良从山东回来,每年收受龙谦大笔贿赂的奕劻更是将第五镇夸为国内精锐第一,慈禧也想看看自己所看重的这支部队究竟如何,于是传谕必须抽调龙谦的部队参加会操。

袁世凯当然不愿意山东军参赛,但又不能拒绝太后的旨意,所以从南北两军兵力相当出发,如果第五镇出一个协就有些不好安排了,最终说服铁良只抽调其一个步兵标参加,而且使其加入南军。铁良略一思索便同意了。

铁良素知袁世凯指挥不动第五镇,进而歧视排挤第五镇。但这正是老佛爷希望看到的,也是自己乐于看到的。而袁世凯将第五镇的部队编入南军,是想在演习的第二阶段打败这支北洋军的另类部队,给看重第五镇的朝中大员一个耳光,让慈禧为首的满洲贵族知道袁世凯一手训练的北洋主力才是大清的擎天玉柱。如果将其编入北军,这个效果就打折扣了。

朝廷的旨意到达山东,龙谦立即召集主要将领及谋臣开会商议此事。除掉总部处长以上军官,驻防济南及青、莱两州的第十协标统以上军官,换防至山东西部数府的第九协标统以上军官悉数返回济南,巡防军宁时俊以下三个暂编团的团长也列席参加了这次会议。

龙谦还是他的老办法,由参谋长司徒均将情况通报后,自己就闭口不言了,专心听大家的发言。

正文 第六节 彰德秋操(二)

参加会议的蒙山军高级军官们首先对朝廷只允许第五镇出一个标参加会操表示不满,凭什么连组建时间比我们晚的多的第二十一混成协都全员出动,却如此歧视我等?曹锟算个屌?早就是咱们的手下败将了!却带他的第一混成协全部出战?

大家将会操视为了真正的作战。

其次就是派哪个标出动。大家见龙谦稳坐如山,知道命令难以更改,开始议这个代表蒙山军出战的荣誉。本以为会争得很激烈,谁知根本没出现那种情况。叶延冰率先发言后,其他人都不大起劲了。

叶延冰的理由最为充分,“跟德国人较量了两次,国柱、冯仑你俩这次就不要跟我争了吧?轮也轮到我了。”说这番话时叶延冰有些遗憾龙谦的对调,他更愿意带二十标出战,那才是他一手调教的精锐。虽说十九标的素质也蛮好,但叶延冰还是怀念自己的老部队。

很少在会上主动发言的周毅支持叶延冰,“老叶说的是。我建议派十九标。”

封国柱和冯仑对视一眼,心里有些不甘,但也不好开口了。军中讲资历,尤其是和平时期。叶延冰跟冯仑、封国柱资历相当,而且如今和龙谦攀上了亲戚。如今封、冯二人都当了副协统,而叶延冰依旧是标统,两次与德国人演习,龙谦都没有用叶延冰。无论如何不能说龙谦重用亲戚。现在再去与叶延冰争,有些说不出口。而韩子英刚接任石大寿的职务,根本没资格跟叶延冰争。

“嘿,这倒少有啊。当初与德国人演习,大家几乎争破了脑袋。”龙谦见会议竟有些冷场,只好开口,“这次是诸路新军同场竞技,却发扬起风格了。我跟你们说,这不是谦让的时候,也不是论资排辈的时候。这次虽然只去一个标,但必须为蒙山军赢得荣誉回来!司徒!”龙谦侧身盯着坐在左手的司徒均,“你来说说,最近今年四个步标的综合考核情况。”

司徒均对参谋处副处长姜义柳说,“你将评比情况报告司令。”

蒙山军内部有一套评比制度,囊括各个方面,训练成绩,武器保养,纪律执行,内务管理,林林总总。标(团)作为最大的战术单位,既接受协的考核,也直接接受镇台参谋处的考核。

“前八个月对四个步标的考核,十七标两次第一,一次第二,十八标一次第一,三次第二,十九标三次第一,二十标一次第一,四次第二……”姜义柳站起来报告。

“唔,倒是差不多。”坐在龙谦右手的宁时俊看着龙谦,“司令,十九标夺了三次第一,我建议派十九标去。”

“明远的意见呢?”龙谦咨询了下王明远。

“我同意派十九标。”

刚才周毅已经推荐了十九标了。龙谦便不再征求周毅的意见了,“好吧,那就是十九标了。”他拍了板。

十九标是冯仑带出来的部队,但现在的标统却是叶延冰。这个局面对冯、叶有些尴尬,叶延冰自然愿意去彰德露脸,但更想带自己的老部队二十标去,他自认二十标的战斗力不弱于十九标。八个月的综合考核,二十标竟有四次第二,这只能说是运气问题。而冯仑知道因自己纳妾之事,龙谦对自己不满,虽然当众没有批评,但私下却说了他,认为他给蒙山军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而且,他刚指挥了与青岛德军的第二次演习,即使没有纳妾之事,龙谦出于军内诸将的平衡,也不大可能再派他去。

“这样吧,去彰德参演由周毅协统带队。十协的参谋机构跟周协统去。总部参谋处也要去人,姜处长选几个精干的参谋去观摩演习,重点是考察友军的情况,但不参与指挥。除此之外,工兵标、辎重标各抽一个连,加强给十九标。贡标统可以带参谋人员去,部队就不去了。”

炮标标统贡开辰有些遗憾。现在他可是兵强马壮,陆续购入德制火炮和补充了华源炮厂制造的57mm火炮后,炮标的实力大增,现在全标共有75、57两种口径的火炮44门,其中75mm克虏伯火炮20门,编为两个营五个连,57mm炮24门,编了一个营四个连。火炮都是新的,旧炮退下来给了巡防军。不仅如此,今年从德国订购的四门150mm重炮尚未运抵,如果增加这四门超重的火炮,以情报处提供的情报,北洋五镇中没有一个镇可以抵挡第五镇炮兵的压制。

最为关键的是部队训练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自第一次以营级分队与青岛德军演习时炮兵吃了大亏后,龙谦特别加强了炮兵的训练,从全军抽调了一批文化素质高的官兵,并专门招收了一批“知识青年”充实炮兵,在德国教官的悉心教导下,蒙山军炮兵建设无论是在指挥、计算、测距、筑工、行军和射击,有了长足的进步,第二次与德军的演习中,炮兵之间的对决就不是一面倒了。

德国人并不担心这支亲德的军队会对德国产生威胁,所以龙谦在申请德国加派炮兵教官至蒙山军时,德国慨然应允,毫无顾虑。

但龙谦却不准炮兵参加……贡开辰几次想发言,最终还是忍住了。

大家并不在意炮兵不参加演习。因为兵部明确只要第五镇派出一个标。大家惊讶的是龙谦竟然不去彰德!都以为这样规模的演习,龙谦会亲自去,刚才介绍情况时,若干大员都亲自去了,但龙谦却将指挥权交给了周毅。这个结果,令很多人感到意外。

“就这样,彰德秋操,我就不去了。司徒参谋长也不用去了。这次我们编入南军只是配角,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有三点要求我要提一下。第一,这是全国新军的一次大亮相,我们派出的部队虽然不多,但是代表了蒙山军的形象,谁也不准给蒙山军丢脸。第二,坚决服从南军指挥部的命令,不得打折扣。第三,蒙山军虽然纳入了新军的统一番号,但从军装到武器,我们都自成体系。这次去演习,有些东西就不要带了,没必要去显摆。这一条,司徒你来定吧。”龙谦做了最后的布置。

司徒均明白龙谦所讲第三条的意思,蒙山军不派炮兵,那就只剩了步兵武器了,团级分队里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