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鼎-第2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询点头道:“司徒亮说的说对,这也是唐显聪明的地方,大败丁强大军,却没有追击入兖州府,而兖州府的丁强也没有再有从豫州调动大军的心思。丁强败了,他不是不想报仇,而是他的上面已经不允许了。至于唐显,自然是闷头发展,打下一地,占一定,稳定一地。绝不随便掺合道徐州军与兖州军的战事里去。一旦他贸然冲击兖州军侧翼,徐州军必将大胜,扬州军就会势弱,那慕容成就只能让自己的队伍上阵了。到时候,他唐显也得不到好。”
李瑾乾道:“可如此一来,岂不是兖州又出现了一个唐显,如此不是为自己数里敌人,兖州可是在豫州北面,慕容成甘心?”
赵询笑道:“你忘了,唐显是豫州的负担,也是我骁果军的。说起来,唐显与我冀州和青州更近,说道威胁,我骁果军更大。因为他们在我们南下的道路上。慕容成希望唐显能成为我骁果军南下的一道防线。唐显不灭,我骁果军就不会轻易给豫州之南的慕容成势力带来威胁。当然,我骁果军可以无视兖州东北的唐显,继续南下,但依旧要防备侧翼的唐军。”
“但不管怎么说,我骁果军短期里是不会对南面的慕容成动手,所以,这唐显带来的威胁只能是针对兖州和豫州。说起来,他唐显可是知道我骁果军厉害的,指挥将矛头指向南面,而不是北面。在这兖州、豫州之地,千里平原,真是北方骑兵的奔马场,试问天下,何人骑兵有我们的多。”司徒亮接着说道。
李瑾乾这才轻轻地点点头,明白了这唐显的特殊xing。
话虽如此,但骁果军依旧对南面的战事很是关注。在兖州,越州附近,徐州军和兖州府军的争夺依然在持续。双方的战斗十分激烈,由于唐显的坐山观虎斗,使得两方打起来都缩手缩脚,谁也不知道唐显会不会玩出什么花样来。
因为徐州南面战事吃紧,兖州的镇东将军李逸将手中的兵力调回了不少,一下子使得李逸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无法和占尽地势的兖州军对抗,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一部分前段时间占据的地盘,将兵力收缩到了山阳府东部诸县。随着控制区域的缩小,又接近徐州,再加上徐州军开仓放粮的策略,吸引了不少的百姓参与抵抗,一时之间,李逸军的反抗越来越猛烈,相反地,为了防止唐显的异动,徐阶还要时刻注意北方,还必须分出更多的兵力来整顿刚刚收复的失地,能够用来进攻的兵力越来越少。一进一退之间,双方又逐渐的趋于平衡。
到了十月中询,根据鹰眼司的情报。兖州的三方大军,除了唐军无论徐州军如何拉拢,都不动如山外,徐州军李逸部和兖州都督徐阶都在拉锯式的争夺。双方的争夺就是互有得失,双方的死伤都比较惨烈。总的来说,谁也没有占到便宜,短期内,双方要吃掉对方都不太容易。但是,徐阶决心要收复被徐州军占据的地区,是绝对不会轻易罢手地,同样的,李逸不愿将西部的出口拱手相让,也断断不会轻易就此罢手。
第532章()
更新时间:22…9…26
北方天气渐冷,但兖州、徐州、扬州战事依旧在持续,只不过规模小了许多,但并未停止。唐显依旧在经营着自己的地盘,虽然唐显是逆贼身份,但其一占领两地,就减去了一部分繁重的赋税,使得百姓也不再排斥。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只要生活安定,谁统治都是一样。
站在骁果军的角度来说,三方混战,不止不休那是最好的,其次唐显胜出。徐州军胜出或者兖州军胜出,都对骁果军极为不利。骁果军位于兖州之北,在青州尚未纳入体系之前,兖州就是骁果军南下的出口。所以,无论徐州军还是兖州军都不希望骁果军从这里突破。
谁也不希望骁果军对南面染指,这也是赵询鼓动唐显南下的缘故。如果当初自己直接参与,怕是慕容成就不会和徐州军相斗,而是坐看徐州军和自己相斗,自己却在后方整顿自己的势力,随后再大举攻击。
徐州军见情况不妙,也向赵询寻求帮助,直言,两军也都成了叛军逆贼,应该互相协助。徐州军一灭,骁果军就是朝廷首要打击目标云云。对此,赵询也是冷笑相对。只是回复道,李延宗是怎么回事。
徐州军李炽听闻赵询回复,也知道骁果军是不会伸出援手。毕竟他在骁果军背后下黑手的事情都被赵询知道了,赵询岂会助他?什么所谓相互协助,就是骁果军全军尽殁,骁果军也会冷眼相加的。
说真的,赵询看到兖州乱战,都有掺合一手的想法。毕竟,冀州是和兖州相接的,出兵,实在太容易了。可是,冀州才纳入体系,现在骁果军内部又在整顿官员,再加上冬天将至,也不是什么好的作战天气。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其他诸方势力怕是都不希望自己插手,一个不好,会导致连锁反应,很有可能会让驻军联手抗敌。
对于南方战事,赵询自然无暇顾及,现在他们的重点转向了青州。
青州百姓大举要求,将青州按照冀州,按照灵州府的政策实行。为什么同为一州之地,灵州府的百姓就能均分田地,而我们却不行?为什么相邻的冀州可以,我们不可以?这里没有游行示威这么一说,但是,这些百姓们纷纷组织,向着冀州、幽州和灵州府迁移,一时之间,让赵询也哭笑不得。
曹斌倒是干脆,我不管了,随你们。随后又给骁果军发信询问,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处理?
在一开始,曹斌就知道自己的能力,也没有据地自立的想法。在他看来,以后谁强大,依附了就是。其中赵询就是第一,也是最佳对象。卫军和骁果军开战之后,骁果军就迅速拿下了冀州,将青州包围在东侧。可以说,青州以及处于三面围困之中,因为东部是大海,骁果军的水军依旧是曹斌无法抵挡的。
三方会谈那次,曹斌和赵询有过商议,曹斌也表达了自己愿意臣服骁果军的意思。赵询当时考虑,一来给南方诸州一个刺激,让他们也学习曹斌,自立为主,削减慕容成和司徒雷的实力。二来,骁果军才拿下冀州,有些承担不住了。
曹斌领会了赵询的意思,从唐显手中接管了青州,很快就在青州开始清理那些名声极坏的旧官员和大户望族。为此,曹斌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百姓们都称赞曹斌是好官,可接着就让曹斌有些头大了。既然是好官,那就在好一点,我们也要灵州府的待遇,要冀州百姓的待遇。
说的简单,自己可不是骁果军,自己麾下也不是骁果军,他可没那么大能耐,在青州全境实行田地均分和一系列骁果军的那种新政。既然搞不了,只好上报给赵询了。
赵询当即召集文武官员,商议眼前的情况,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武官们自然是欣然同意,地盘越大,骁果军就会越大,他们的位子就越高,指挥的人马就越多。对于很多人来说,地盘越大就越好,其实不然。
接纳青州,听起来骁果军占了很大的好处。如果只是简单的占据青州,和其他势力一样,自然是有很大的好处,不,应该说是天大的好处。可别忘了,骁果军治下实行的新政,要减免很多税收。税收减了,骁果军的收入自然少了,可骁果军要统辖的地盘却更大了,要支出的也更大了。
其次,青州归附了,那些原本的府军自然要整编。合格的自然归入骁果军军队体系,不合格的也要妥善安置。这些人可是兵痞,放在外面多了,容易生事。毕竟习惯于当兵,一时半会,离了队,还不适应,连生活都有可能是问题。
接管青州,要对青州各州府的情况进行彻查,要对那些无家的流民进行安置,可别忘了,先前的几个月大战,可都是在青州之地。
可以这么说,接纳了青州,其实为骁果军增添了很大的负担。当然,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对于接纳青州,都是报欢迎态度的,毕竟,这可是一州之地,还不用战斗,就自动到手了,岂能不要?文官,尤其是土地户籍司、财务司等官员,都不赞同立刻接手,而是,等到冀州平稳之后再接手。
讨论到最后,连赵询都有些拿不定主意。最后,驻守在冀州南部的李怀远回信,言南方慕容成、司徒雷等人,苦心经营,谋取地盘,如今凭空到手,何以犹豫?昔ri主公崛起之ri,与今ri相比,何如?
赵询这才下定决心,现在就接下青州,不过要一步一步的来,逐府吞并。是啦,昔ri起家之ri,比之今ri的情况,要辛苦的多,都能撑下去,为何今ri不行?时间越久,指挥让百姓失望,青州混乱。现在接下青州,虽然苦一点,但现在骁果军并无战事,忍一忍就过去了,ri后,青州必将是自己稳固的大后方。
赵询做了决定,下面的人,自然不会非要否定。骁果军立刻行动起来,逐步从冀州向东推进,一县一府的占领。所到一处,接管当地官府,实行新政,收编曹斌故意安放在那里的军队,开始整编。虽然有人不满,向曹斌禀报,请求曹斌抵御骁果军,但曹斌无动于衷。至于此时,青州上下皆知,曹斌已经倒向了骁果军。诸府县的大户望族,或带足家产离开,或者等待骁果军的到来。他们也知晓骁果军的政策,田地是要均分的,但他们的财产还是自己的。田地没了,可以行商。骁果军治地下的商队,不知道有多少,有多赚钱
兖州的唐显听到骁果军开始向青州攻略,而青州都督曹斌拱手相让之时,唐显怔了半晌,最后只是暗骂一声他妈的,也就没了动静。不仅是他,就是慕容成、司徒雷以及很多人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都忍不住暗骂。
据说,慕容成和司徒雷听完呢消息之后,在府中大发雷霆。尤其是司徒雷,其的儿子就是被赵询名下的千牛卫给干掉的。他巴不得赵询早死,可现在,听得的却是赵询越来越强的消息,岂能不火?
慕容成也是如此,他倒是没有儿子死在赵询之手,但他的两卫卫军却是因为骁果军而脱离了他的掌控,对骁果军,对赵询,同样恨之入骨。见到赵询越来越强,自然没有一点好心情。如果不是因为江州、交州都除了异况,慕容成早就大军北上,找骁果军的麻烦去了。
不管他人怎么看,怎么想,骁果军吞并青州,已经事实了。而大燕衰败,同样是事实了。并不是因为骁果军,而是因为诸方势力都在朝廷的诏令下,成了逆贼了。这不,先是徐州、凉州叛乱,其中凉州被平。接着又出现了青州、骁果军、卫军三方势力成为逆贼,其中卫军势力自改为唐军。
十月底,宁州都督张衍,击杀宁州宣抚使及其宁州三十余各府官员,举旗自立,叛出大燕,自立蜀国,号蜀王。一时之间,天下皆惊!
就连赵询听了这个消息,也是大吃一惊。他也没想到,竟然有人这么大胆,还赶着打明旗号的反叛,更厉害的是自立为王了。凉州和徐州叛乱,徐州在前,但朝廷依旧是先拿下凉州。为啥?其一自然是凉州接近雍州长安,但那时朝廷因为粮食短缺,已经准备迁都了。二就是,凉州叛军已经自立为王了。叛军,自己为王和没有称王,那时不一样的。天无二主,国家只需要一个主人,哪怕是你叛乱了,只要不称王称帝,都有回旋的余地。但,一旦称王称帝,那就是和朝廷一斗到死了。
说也不知道这张衍想的是什么,总之,他称王了,建国了。这个王可是与封赐的王爵不一样。封赐的王爵,那只是因功封赏,只是一种称号,顶多就有万户的供奉可拿。但这自己称王,那就相当于自己成立一国,要将远来的朝廷推翻之意。
说起来,骁果军里,也有人上建议赵询自立为王,但赵询毫不犹豫的推辞了。开玩笑,自立为王?那就等着天下诸侯的讨伐,行动上没有,口诛笔伐也开始了。
在朝廷还未反应过来之前,蜀王张衍就开始拉拢益州官员,大肆用高官吸引。还真别说,益州不少官员都跑到这个新建立的蜀国去了,其中还有不少的府军士卒。
朝廷接到消息,当即文武震怒,诏令天下,公布其罪名。同时传令洛阳周围的卫军以及凉州、益州、雍州的府军开始集结,准备大军征讨。
对于蜀国的建立或者征伐,骁果军自然是干预不上,也不会去干预。十月底,在幽州已经是冬天了,再往北的北定五府甚至已经是接近零度了。骁果军一如既往的在冀州和新纳入体系的青州实行新政,整顿诸府县官员。说真的,对于蜀国的情况,赵询还真的不保多大希望。能维持多久,还真是个问题。虽然这蜀国的成立,或许就是因为骁果军、青州府军以及唐军各自自力的结果所影响,只是赵询没想到,这影响似乎有些大。
第534章()
更新时间:22…9…27
骁果军的水军是最强大的,可说其是水军,更应该是海军。海船和内河航船是不一样的,赵询也不敢说,海船上的士卒,就一定习惯与内河航船。但想来,既然连摇摇晃晃摇摆不停的海上都能适应,那内河自然不会在话下!
好,这个所谓的大运河修缮疏浚计划,听起来,结果很诱人,也很不错。
但是,代价也是巨大的,整修运河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不要说幽州至黄河,黄河至长江,就是单单幽州到青冀交接之地这么长一段,都足够骁果军头痛了。还好在之时修缮疏浚,而不是从新建造,否则的话
如果赵询真的要整修这一段运河,乃至一直搞下去,至少每年都要用很大一批钱财投入其中,当然,如果最终成功,那结果的收获,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整修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个还算好解决的事情,因为南方战乱,抓纳青壮为兵丁,很多百姓都纷纷北逃,骁果军正愁怎么安置他们呢,用来修缮运河就是不错的一个方法。
赵询不是笨蛋,他也是知道整修运河是盛世国泰民安的时候才能做的。如果在力有不逮的情况下,强行修治运河,只会适得其反,引来难以想象的后果。隋炀帝就是因为修建运河而灭亡的,唐朝的人对此可是铭记在心,玄宗时代要整修黄河,还有大臣以头抢地反对地,说只要河工一开,天下必乱,可见教训只深刻。
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历朝历代,整修运河都是国家的事情,而且是国家最强盛的时候才能做的,绝对不是某个地方势力可以做到的,甚至,即使是盛唐时代,修治运河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河道问题,一直就是诸代王朝难以避免的话题。
另外,整修运河也需要专门的人才,毕竟,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全面的统筹,全面地规划,还需要专门地技术。如果只是简单的疏浚倒也罢了,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道,需要连通周围的河道支流,需要更好的将运河与其他河道连接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如何合理的利用民夫,如何修建各种运河设施,尤其是修建高低不平地水闸,绝对是极高难度的挑战xing工作,这可不是现代化,一切有机械带动。在这个时代,各种大型工程,就是用血和汗,甚至是民夫的生命堆砌而成的。当年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据说死亡的民夫至少在十万以上。不得不说,隋炀帝虽然在当代是个混蛋皇帝,但以后的各个朝代,都占了他的便宜。就是修缮河道,也是在京杭大运河的基础上修缮。
当然,如果骁果军最后胜利了,自然是是受益无穷,大可以以后接着修缮,并加以完善。如果战败了,呵呵那就是为他人做嫁衣喽。
当然,现在阶段对于兖州、豫州来说,骁果军还是占据大势的。至于会不会让扬州水军反戈一击,那自然是后话了。如果辛辛苦苦将运河整修好了,南北通畅,最后却让敌人的战船攻击前进,将骁果军自己打个措手不及,那就是笑话了。当然,骁果军处于北,居高临下,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而且,整修运河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耗费的时间很长,不过在幽州、冀州、青州之地,骁果军自然不用担心这点,只需要担心物资够不够,人手够不够,重要的是,钱财够不够。毕竟,这里可是骁果军自己的地盘。
至于南面的地方,可就难说了。搞不好,骁果军意在冀州、兖州交接之地开工,就会遭到唐军、兖州军、甚至徐州军的破坏。就算如此,也需要不短的时间,好在一些地方还是可以通航的。当然,先前所说,都是在平稳时期。
如果战乱频繁,你争我夺,大运河两岸经常展开拉锯战,那拖延地时间就不用说了。一旦河工开始,骁果军必须保证稳定的环境,持续的财政投入,否则半途而废,除了白白的扔掉无数的金钱之外,没有丝毫的好处。至于这点,就需要骁果军和唐军、兖州军、徐州军谈判了。想想以骁果军的威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