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水浒心语-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我还常常回忆起童年的许多趣事。其中,在我脑海里闪现最多、印象最清晰的,莫过于在水田里捉泥鳅的一幕。我的老家在江南的一个无名水乡,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水资源特别丰富,遍地都是湖叉港湾和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早船儿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 ,秋收满畈稻谷香。说得就是我老家最普通不过的一道乡间风景。连我自己都怀疑,风景这么秀丽的地方,怎么会造就出我这个混人呢?
曾记得我和一群伙伴们,在###辣的阳光下,脱得身上只剩下个裤衩,跳进半腿深的水里去捞泥鳅。有个叫做“垛儿”的伙伴,身手特敏捷,弯腰在水下的淤泥中,很快就能摸到好几条一大拃长的泥鳅。而我却不行,往往是伸在泥水里的双手,分明已经摸到了泥鳅,并且已经把它捉在了手里,可那泥鳅浑身滑不溜湫的,它把身子一扭一晃,就在我的手中很顺利地溜之大吉了,还得意地在我脚下的水中游荡起一股混浊的细浪。垛儿告诉我:泥鳅整日在泥水中钻过来钻过去,身上自然而然地就沾满了光滑之气。它的体型很小,在水中也只是吃些浮生物和小虫之类的食物,没有进攻其他水下动物的能力,还要时时刻刻防备比它更大的水中动物的袭击。世上最好的防身之术莫过于逃跑,所以泥鳅的逃跑技术全依赖于光滑的身躯和皮肤,这也符合“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原则。
听到这番宏论,我觉得垛儿他妈的简直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三、垛儿想得到大红花
但垛儿也就是说说而已,其实他并不会耍滑头。这在我们上私塾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地验证。教我们私塾的老秀才是个眼睛有点近视的老头子,但在我们那个朝代,还没有发明和配戴近视眼镜。因此,老秀才的眼睛就总是眯缝着看人,还永远看不清楚。
一天下午快放学时,老秀才站在讲台上用手指着我说:你去挑水把院里的海棠花浇一下!我就拉拉垛儿的衣襟走出教室。我问垛儿:你想不想得到老师奖励的大红花?垛儿说:想。我说:那你就把院里的两棵海棠花替我浇了吧。垛儿问:每棵树浇几桶水?我说:每棵十桶。垛儿就欢天喜地地去挑水浇树了。也怪他为人太实在,眼看两个树坑灌满了水,也不知道停下来,非坚持给每个坑灌十桶水不可,结果就把水灌得满地乱流。老秀才的住室就在那两棵海棠的旁边,门前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秀才眼睛近视,再加上天色渐渐昏暗,就没有看清路况。他还以为是走在平时坚硬的土地上,脚下一滑,没有掌握住重心,就仰面朝天倒在水泊中,弄得全身满脸都是泥浆。老秀才就躺在水泊里嚷嚷:是谁干得好事?垛儿一听老师喊“是谁干的好事?”就想起了自己非常向往地大红花,屁颠屁颠地跑上前去说:是俺,垛儿!结果可想而知,跺儿不但没有得到大红花的奖励,还被老师罚站面壁,不准回家吃饭。陪跺儿罚站地还有我,这不是说我有多讲义气,而是跺儿把我揭发了出来。
四、钻漏了老师的尿壶
我心里怪跺儿经受不住老师的威胁,出卖朋友,就有心再捉弄他一下。这时,天已经有些朦朦胧胧地黑了下来,我就问跺儿说:你害怕不害怕?跺儿说:不是很害怕,就是腿有点打颤,牙也有点打架。我吓唬他说:听说这学堂里有一个蛇妖,专门到晚上出来吃小孩儿。跺儿问:真的吗?我反问说:要不是怕蛇妖,老师怎么会不让上晚自习呢?跺儿有些相信了,问道:那该怎么办?我说:蛇妖怕臊气,你去把老师的尿壶拿来摔开,咱俩一人拿一半,就不怕蛇妖了。跺儿说:我不敢,怕老师打板子。我说:那你等着我去拿。跺儿说:我害怕。我说:别怕,我很快就回来。说着,我就迅速溜到院墙边的葡萄树下,找到老师的尿壶,用随身携带的小锥刀,在尿壶底上很轻松地钻了一个眼。然后我溜回教室对跺儿说:奇怪,尿壶怎么找不到了。跺儿说:下午我还看见它在葡萄树下呢。我说:那你再去找找看?跺儿说:我不敢!
正在这时,听见老师在他的住室大声说:天不早了,你俩回家吃饭吧。我知道老师不会留我俩太晚,否则家长寻来,他面子上也不好看。我又问:老师,你住室门口湿滑,出进不方便。我俩能帮助你做点什么?老师说:帮我把葡萄树下的尿壶捎来吧。我小声说:跺儿,讨好老师的机会来了,你去还是我去?跺儿赶忙说:我去!当天晚上在老师屋里发生得事情,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老师是个要面子的人,他嫌自己把尿洒在床上的事情丢人,没有告诉家长。
五、报复捉弄叔父
但是我叔父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我叔父很早就对我的行为看不惯,经常在父亲面前告我的刁状,他每告一次,父亲就揍我一次。叔父的这次告状,照例让我又狠狠地挨了一顿揍。我决心要再报复叔父一下。
有一天,吃过早饭去学的路上,恰好碰见了叔父。我心生一计,脚步踉踉跄跄了几下,猛地摔倒在地,四肢抽搐,两眼翻白,口吐风沫,装出类似羊角疯发病时的症状。叔父一见,急忙跑回家里告诉我父亲。待我父亲气喘吁吁地赶过来时,我早已掸净身上的尘土,正趴在一棵老榆树上捋榆钱儿吃。父亲问道:听你叔父说,你犯了羊角疯,现在好了吗?我说:羊角疯是遗传病,咱家人啥时候有这种病?我怎会有这种病呢?你看我象有病的样子吗?这都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我,所以经常在你的跟前诬告我。我父亲从此就不再相信叔父的话了。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件事和曹操曹孟德年少时的做派如出一辙。我要说,即使雷同,也纯属巧合,因为我那时不可能读过《三国演义》。
六、自残退伍
后来,我就从军到了边疆,刀来枪去,大大小小,总共打了几十仗。跟我一起摸爬滚打,出生入死的弟兄们,闭眼上路了好几批。我却凭着自己的机智灵活,或临阵脱逃,或小病大养,或倒地装死,硬是熬了过来。在一次与辽兵的遭遇战中,我吓得抱头鼠窜,乱跑一起,懵懵懂懂中,竟然拾得了一个羊皮招文袋,没想到那里面却是辽国的军事布防图。为此,我荣立特等功一次,被提拔为军官。但我觉得前线确实不能呆,随时有掉脑袋的危险,就用一把胡刀,咬牙照着自己的###上狠狠砍了一刀。这样,我才离开前线,来到了地方。
七、做了沧州牢营的管营
本来我是有机会留到大城市的。朝廷为奖励有军功的退役军人,就专门拿出些职位来让我们挑选。但我一看,大城市里的好职位,早已经被有门路的人提前占走了。剩下地要么是偏僻小城的正职,要么是大城市里清水衙门的副职。我心想:宁为鸡头,不做凤尾;九十九个副职加起来,也不及一个正职的权大,就挑了个沧州牢营管营的职务!你别看这个位置听着不咋底,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肥缺。因为,现在的世道表面上看起来很平静,其实大胆犯法的人还真不少,光我负责的沧州牢营,就已经人满为患。我刚上任时,差拨向我哭穷说:干看管劳改犯人这种活儿,吃苦、操心、劳累、危险,还没有油水可捞,俺早想调走了,就是苦于没有门路关系。我笑着对他说:你们这叫“捧着金碗讨饭吃”!咱们稍微开动一下脑筋,敛财的门路多得是。我保管你尝到甜头后,叫你调走你都不舍得走。差拨说:请领导明示!我说:莫急!莫急!山人自有妙计!
八、改革牢营的陈规旧距
于是,我着手对牢营里的一些陈规旧距进行了大胆改革实验。首先是太祖武德皇帝留下的旧制:凡是新近发配来的犯人,一律先打一百杀威棒!法律是这样规定了,但是如果认真执行起来,无论谁都挺不住那一百棒。所以,多年以来,在执行棒刑的时候,也就是半真半假的走走形式。我就对差拨说:这要区分四种情况来对待。一是送钱多又人情大的不打;二是送钱多没人情的少打;三是送钱少又没人情的多打;四是又没钱送又没人情的,不仅棒数一下不能少,揍过后能侥幸活下来的,就押在土牢里,叫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其次是我规定了犯人给我和差拨送钱的最低线:每人不少于五两!否则,就让他们挨揍吧!其三,由差拨把收费的标准对现有的犯人放风,通过他们转告新犯人。其四,如果遇上死脑筋、不开窍,软拖硬顶,不给我们送礼的犯人,再由差拨出面,谩骂恐吓,威逼犯人送钱给我们。应该说,在做这些事情上,差拨是我的得力黑干将;我不想出头说的话,不想出头做的事儿,都由他出面摆平了。这样,我在牢营里的名声就比差拨强的多。万一有人告状,出个差错,差拨就是当然的替罪羊和冤大头。所以,尽管我知道差拨在我面前耍滑头,背地里昧去一部分犯人送给我的银两,中饱私囊。我也没有当面揭穿他的把戏!
九、我贪钱,但也讲人情
前几天,小旋风柴进打发人送来口信说:他的老朋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高太尉陷害,充军沧州牢营,现在柴府休息,几天后就到,望今后千万给予关照!先奉上白银十两,随后另有十两相送!可后来,差拨拿给我的竟是五两银子。小旋风柴进同我的关系,密切非常,绝非泛泛之交,再说柴进还指望我给林冲提供方便呢。所以,他不可能骗我!那就是差拨又私下把五两银子昧了去。我心想:你这家伙真够贪的,每来一个犯人,你就贪污五两,这些年来该贪污了多少银子呀?好小子,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早晚找个碴儿,非让你把吃下去的都吐出来不可!
我贪钱,但也讲人情,看在柴进的面子上,给林冲安排了一个轻巧的活儿,就是看守天王堂。这件事情,本来不是差拨操办的,但这个家伙却私下对林冲说:是自己十分的尽力照顾,才这样安排的。还又重复多收了林冲二三两银子。差拨这家伙,自作聪明,认为他干得事儿,我不会知道;但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得了便宜还想瞒哄我,门儿都没有!
我没有想到高太尉的心肠竟那么狠,没想到为虎作伥的富安肚子里的坏水儿竟那么多,也没有想到林冲的朋友陆谦会忘恩负义,卖友求荣。当我在李小二的酒店里,见到他们时才知道:原来世上比我还坏的狗东西多得是!俗话说:狼狈为奸!在黄灿灿的金子的###下,我们四人沆瀣一气,商量出了一个十分歹毒的计谋。首先是由我以关照林冲的名义,调他到大军草料场当看守;又派差拨负责监督交割,并暗地里侦查地形,准备夜间放火焚烧草料场。如果能把林冲烧死在里面最好,如果他侥幸没有烧死,就以玩忽职守罪和纵火罪为由,数罪并罚,判林冲的死罪!反正是非想办法置林冲死地不可。
十、我又耍了个滑头,才躲过一劫
当我们准备冒着风雪去干那杀人的勾当时,我忽然觉得好像冥冥之中,有点什么东西在我的脑海里一闪,就禁不住打了个寒战,隐约感觉出了前途的浓浓血腥。我假装脚下一滑,故意崴了脚踝,让差拨他们三人去干活儿。后来果然如我所料:他们虽然放火烧了大军草料场,却没有能烧死林冲。反而被林教头砍了脑袋,供奉在山神像前的供桌上,俨然祭祀的猪头一般。后来,我又听说:那天陆谦、富安二人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宴请我和差拨时,被李小二夫妻看出了蹊跷。他们告诉了恩人林冲,使林冲有了防备。凭林教头的武功,宰杀他们三个,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对于事情的原因,我不想知道得太清楚,只清楚地知道:是因为自己耍了滑头,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阿弥陀佛,好险!回头一想,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参考《水浒传》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凡是有良心的人,都要记得感恩
《水浒传》边缘人物的内心独语系列之二十二
李小二 (沧州城某酒店老板):
凡是有良心的人,都要记得感恩
“受人滴水之恩,便当涌泉相报。”况救命之恩乎?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应该知道“感恩”,我李二决不做忘恩负义之人!
一、我的话题先从“感恩”讲起
我叫李小二,是沧州城里的一个酒店老板。若论起我开的酒店,在档次上属于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那种,也就是派头大的客人嫌它小;派头小的客人又嫌它大的那种酒店。像这样的酒店,在沧州城里还有好几家,大家彼此间竞争得很厉害:比饭菜质量,比特色菜肴,比雅间档次,比消费环境,比服务态度。因此我很忙,本没有时间向大家诉说心语,但我看上边的一二十位楼主都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有点受感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然后,我闷了二两小酒,壮壮胆子,想借着酒劲儿说两句,我重点想谈得是关于“感恩”的话题。说得不好,大家多担待。
我认为:“感恩”,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也是个很严肃的命题。为什么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宗们世世代代,不厌其烦,把这个命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提出,那就是这个命题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因为后代的子子孙孙中,确有一些不肖子孙,不知“感恩”为何物,忘记了父母生儿育女的艰辛,忘记了做人的根本。所以有人骂他们:行同禽兽!甚至是禽兽不如!
人是从低等动物,逐渐进化演变而成高级动物的,所以人的许多礼仪也是从动物身上参悟总结出来的:“驼途不先行,鸿雁凌空而不乱序礼也;鹿见草而鸣群,蜂遇花而聚众义也;羊羔跪母,乌鸦反哺仁也;织蛛罗网而食,蚂蚁穴居而避智也;雄鸡五更而司晨,义犬报主而守户信也。”老祖宗从我们常见的动物身上,总结出了“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好的操行,树为典范,让后世子孙铭记学习。而其中最为人们推崇的,还是“羊羔跪母”和“乌鸦反哺”的故事。我父亲就曾对我和哥哥讲述过这两个故事。
二、一个情节不强但很有哲理的故事
说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个孩子很不孝敬爹娘。他舅舅是个放羊倌,肚里没有什么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舅舅对孩子的爹娘说:把外甥交给我吧,我会让他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孩子的爹娘就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把一支羊鞭递给了外甥,带着他去放羊。
暑天的一个中午,太阳###辣地晒烤着山坡。舅舅和外甥到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有几只小乌鸦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外甥问舅舅:这几只小乌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那里面有一只衰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等小乌鸦给它喂食呢。乌鸦年轻时,辛辛苦苦养育了一群小乌鸦,等它到了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而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停止生命。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在一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
又有一天,外甥看见小羊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就问舅舅:小羊羔为什么总是跪着吃奶?舅舅告诉外甥,羊妈妈生下小羊羔之后,心里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小羊为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时都要跪着。这就是“羊羔跪乳”。
舅舅最后总结说: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还知道跪乳,人难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吗?外甥听了舅舅的一席话,幡然大悟,决心痛改前非。自此以后,他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
三、心眼狭小自私的哥嫂闹分家
我父母在生育上是很勤奋的,总共生下过五男二女。哥哥排行老大,我排行最小。因为在我们出生的朝代,人们还没有计划生育的概念,朝廷也没有这方面的号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和恶劣贫乏的文化生活环境,让我们的先祖在漫漫的长夜里,把旺盛的精力和对人生的兴趣,都演化成频繁的性生活。性生活的频繁,造就了频繁的怀孕和高出生率,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要不是残酷频仍的战争和极端贫乏的物质生活,造成大批人口死亡,恐怕后代子孙们就很难有赖以耕种的方寸之地和聊以歇脚的立锥之地。
由于连年的饥荒年馑,我们姊妹七个中,只有我和哥哥成活了下来。哥哥年龄大我将近二十岁,几乎差了快一代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