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操,还是那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孟德吗?
虽然历史是由人演绎的,但是,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完全归结到心理上的波动,我始终是心里没有底,人心,是最难以揣测和琢磨的,尤其是一个一千年前的奸雄,也许,我的思考方法有点落伍了吧,至少,这不是我琢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主要方式,我宁愿从那些血淋淋的事实中找寻一些蛛丝马迹出来,这个虽然古老,但是也靠谱。
曹操的这种战略退却,是因为这几年的时间里被其他事情牵扯了很多的精力,和孙权之间的战争虽然是场面恢宏,不过这还是次要的,真正让曹操劳心费神的还是家里那些事。
总结一下,无非是以下几点,一个就是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这个比较复杂,里面还有好几个分支,比如衍生出来的数起叛乱问题,一个就是对曹魏幕府阶段性整理消化大汉中央政府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个可以看作是前面的一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后来篡汉的开创性动作,当然,最令人牵挂的就是自己事业的接班人问题了。
赶巧,这些事都攒到了一起,在这个阶段,需要集中处理了,而恰恰这也是刘备和自己纷争汉中的焦点时期。
就是这么巧,不过也是必然,曹操家大业大,战线拉得太长,就算是大丰收也得忙活一阵吧?
曹操的这种选择并非全然错误,有他的合理性,在投反对票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贾诩还有刘晔等人的身影,即便是遭到了几乎是所有的主要谋士的反对,可是,他还是毅然的推行自己的计划。
贾诩的言论和司马懿的言论没有什么太稀奇的地方,甚至《晋书》大书特书只不过是为了强调司马懿的过人之处以证明曹孟德已然是昨日黄花,只可惜,历史的真相未必是这样。
但是,对于刘晔来说,他的这番话曹操就不得不听了。
曹操是把他当作半个郭嘉来看的,因为他有着郭嘉的灵性,但是,又不像荀彧那样过于耿直,也不像董昭那样贴的太近。
下属能在和上级领导保持这样的关系下尽忠职守的完成自己分内工作,无疑会很招人喜欢的。
更何况,刘晔是一个近乎于神的人物,在之前,已经有好几次展现了自己的惊人的敏锐性。
这厮,也算得上是汉室宗亲了,而且,比刘备那个家伙更加有迹可循一些,刘备的血缘要追溯到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而刘晔,已经可以在汉光武帝这一朝中站住脚跟了。
早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干了很牛逼的事情,那一年母亲大人去世,临死的时候对自己和哥哥刘涣说:你们老爸那个中意的小娘们不是什么好鸟,我死之后估计会祸乱家族,必须要除去她,这是我最后的请求了,一定要答应啊。
不知道刘妈妈是怎么想的,既然你早就看出来了,为什么不早点下手呢?你怕得罪人,那就把这个极度危险的事情交给少不更事的孩子?真怀疑那是不是你亲生的。
刘涣,作为大哥,表现也是很无耻,母亲死后就对刘晔说:老妈已经没有了,下面就按照她老人家的意思办吧——让自己的弟弟顶雷居然。
刘晔也是一个猛人,才十三岁啊,拎着刀就进去了,把马上就要转正的小妈一刀剁了,去老妈坟前交差,他老爸当时就毛了,兴师问罪,小刘晔倒是很镇静,表明自己的立场——母亲大人的遗命必须遵守。
他的老爸很惊诧这份不同于年龄的稳定,于是也就放他一马,只不过是可惜了那个女人,就这么被一个孩子杀掉,连个说法都没有,应了这句话,虎毒不食子啊。
再加上一批知名人士也都避居在扬州,一个劲的聒噪什么“王佐之才”,刘晔也就出名了,那个时候还不到二十岁。
而后,由于带头斩杀当地的豪强,想“挟持”百姓南下的郑宝,初步展示了自己的政治立场,那就是支持曹操,而后通过庐江太守刘勋被孙策剿杀,没有了大佬,而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曹操的幕府。
那个时候也就是二十出头而已,从这几件事来看,刘晔并非是印象中的文质彬彬的谋士,倒是和徐庶有点相似,而那有点火爆和刚烈的性格又可以在少年夏侯惇身上看到。
不过,随着岁月的磨砺,刘晔倒是以镇静、良好的大局观以及奇思妙想奠定了自己在曹操幕府中的一席之地,由于经常在打仗的时候(尤其是汉中平定张鲁这一次)站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所以曹操很是欣赏他大胆而不失冷静的军事策略,很多次都采纳了。
那么这一次呢? 。。
29—02:缓攻势,何寓意(2)
刘晔这一次的言论倒是有点代表性,基本上囊括了贾诩和司马懿的观点,而且还有后续发展——当曹操刚刚拿下汉中的时候,他对曹操说了以下这番话: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前面的一堆话属于经典废话,正如同当初诸葛亮的隆中对前半部分,你不能说他是错误的,但是,这些阐述曹操历史战绩(赤壁之战要给刨除在外)的应用文模板除了取悦于老大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后面的才是重点,汉中的拿下已经在蜀中产生了可以估计到的恐慌情绪,如果我们不趁着这个机会直接搞定的话,那么假以时日,刘备有着诸葛亮还有关羽和张飞等人的帮衬,早晚是一个祸害——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提到法正,那个时候法正还健在啊。
但是,一向言听计从的曹操很固执的拒绝了刘晔的计划,看来按照传统的成王败寇的观点来看,曹操又要被人耻笑了,只不过,之后的一个细节是不能被忽视的,这件有点“蹊跷”的事情就是:是过了几天(居七日),断断续续的从蜀汉过来的投降派告诉曹操,那边*得很,估计和东欧当年的局势差不多,很多人都想跑路,刘备杀了很多人都没有稳定下来,于是,曹操反过来问刘晔,现在进攻怎么样?
可见,曹操之前拒绝了刘晔的计划也许不全是不想拿下益州,除了烦心事太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能不能拿下益州,不再重蹈赤壁的覆辙,心里并没有底,而现在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刘备在益州因为汉中的缘故确是有点压不住阵脚了,经过这一段的观察,曹操就有了点信心,所以才去咨询刘晔的意见。
但是,曹操的信心有点膨胀起来之后,刘晔却给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答案:现在刘备那一边已经初步的安定了,所以,益州已经拿不下了。
不知道刘晔是如何确定这个信息的,进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因为至少从这些投降派的言论来看,完全是刘备多么的惊慌,多么的尴尬的用屠杀的手段摆平属下的反叛迹象,难道他会认为前来投降的人是卧底?当然不会了,刘备勾引曹操在这个时候进攻益州对自己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那么可能只有一个了,就是刘晔根据这些个投降派的信息得知,刘备已经下重手整治了,按照这个老家伙的能力来看,他平定人心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还是冷静一点,处理那些应该去处理的事情吧。
但是,刘晔和曹操所估计到的最坏结果也就是益州拿不下来而已,汉中这个时候毕竟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刘备的势力扩张的再快也不会有什么再大的动静了吧?大不了一统的计划无限期拖后。
他们打死也不会想到刘备还有盘下汉中的能耐。
那些还都是后话,如此迅速的丢掉了汉中,还是败给了从来没有赢过自己的刘备,大概是谁都没有想得到的了,至少从眼下来看,如果曹操可以迅速的解决缠人的家务事,倒也是没有损失太多。
所幸,虽然过程有点崎岖,还是搞定了。
29—03:献帝的最后努力(1)
汉献帝,这位三国乱世打到了这样一个如火如荼的地步依旧是名义上的大佬的家伙已经很久没有出场了。
说来也是凄凉,这个尊贵为天子的人物几乎每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准确地说是出现在他们的子民面前都是意味着一个悲剧的诞生,而他,又是很不幸的成为了这一出悲剧中的主要人物。
汉献帝的第一次出场就是他还没有登基的时候,何进间接主导的那一起宫廷血案让他在董卓的斡旋下推上了前台,放在一个太平时代,汉献帝的这一次上位也许这是一件好事,可是,这是在乱世,一个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掌控能力的人被人强推出头都代表着是他要演出的一出大戏实际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而在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李傕为首的F4在长安城兴师动众执导的血浆片比第一次还要劲爆。
这个也是无奈。
我们不知道汉献帝有没有这个掌控力,因为他没有机会展示,不管是董卓还是李傕,都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曾经,这个苦难的少年以为,高举匡扶王室的大旗的曹操有可能成为他的“梦中情人”,但是,没有多久,他就发现,一切都是颠倒的,曹操倒是把他当作了一个高高在上的情妇,需要的时候就抬出来吓唬吓唬别人,或者是意淫一番,甚至需要自己配合,哪怕他不想干,这还是好的,到了不需要的时候就束之高阁,而且对之还要进行严密的监视和控制。
区别只是在于,曹操在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前提下给了他一个稳定而又安逸的生活,而董卓和李傕没有,连一个起码的生存条件都没有。
这也就决定了汉献帝对曹操的心态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毕竟,还有一口饭吃。
当最初的动荡和慌乱占据了汉献帝的内心世界之后,他是没有机会思考这些东西的,也不奢望可以多么风光,此时的皇帝和一个小百姓一样,先稳定下来再说吧。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任何人都是在衣食无忧之后产生了更多的追求的,比如女人、更多的财富以及权力等等。
更何况,那个人是皇帝,在他看来,自己索要的都是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寄存在曹操那里,他是要拿回来的。
汉献帝不是一个笨蛋,他有点小聪明,有点小聪明的人通常对生活都有幻想,都想过的更好一些,以此来让所得到的配得上自己的那一份智慧和身份,只是,他也明白,曹操是不会甘心双手奉上一切,还是要自己去争取的。
如何争取呢?很不幸的,汉献帝什么都没有,兵权、人事任免权以及财政大权全都攥在了曹操的手心中,说得不好听一些,献帝要想和哪个女人睡觉,想哪一天晚上和女人睡觉,都是要经过曹操的严格审查的,不久前发生的伏皇后事件并非是一次意外,当皇帝的生活稳定下来以后,他的一切自由,一个公民应该拥有的一切自由都被剥夺了,而这种剥夺在曹操和他的属下看来又都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其实相比于其他那些大佬,曹操对待献帝的态度已经是不错的了,换作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刘备,都不会做得更好,毕竟,那是一个人人都想做皇帝的年代,没有曹操,世道会更加混沌——“没有我的话,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人要称帝,有多少人要称王啊”,当刘备诅咒曹操不得好死(刘备曾经给孙权写了一封信,如是说道:如果曹操不死,天下就不会太平)的时候,曹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可不是自吹自擂啊。
不过汉献帝不想这些,或者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随着时间的流逝,憎恶曹操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曹操还是把皇帝当作偶像的,真的是偶像,一个供奉起来的人偶而已,香火不断,也没有其他的功能。
这是一个聪明、睿智的玩家,他游刃有余的掌控着这个朝廷的一切,名义上的中央运作效率和功能远逊于自己的领导班子,这一招偷天换日玩的十分高明,似乎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这一事实。
汉献帝没有,他还要做出最后的努力,是的,最后的努力——比起曹操,他只有一张牌。
也是曹操手中握有的一张牌,所谓的汉天子的威望。
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君权神授”,曹操利用自己看上的就是这一点,不敢彻底取代自己也是因为这一点,那么我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个来当作自己的反击武器呢?
看透这一点不是说汉献帝有多么的聪明,而是证明了他是有多么的无奈和无助,因为他只有这一张牌而已。
理论是这样,真正的实行起来还是难度很大的。
人类,是一种很现实的动物,尤其是饱经乱世磨难的国人,口号可以喊得震天,但是,一切的前提都是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保障。
这个良好的保障只有曹操可以提供,相反,凡是和皇帝走的过于紧密的都会倒大霉。
在表面尊重汉献帝的样子下,重心向曹操倾斜,这是大部分官吏所遵循的游戏规则。
但是,总归是有几个例外的,有不怕死的硬骨头,捍卫在他们心中,那份有点愚昧的可笑的信仰远比生命更加重要。
汉献帝的欣慰之处在于他抓到了几个这样的人物,虽然不多,但是总归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其中的最大牌就是曹操最为倚重的谋士之一——荀彧。
仿佛是一个快要溺死的人,仓促之中,汉献帝抓住了荀彧这颗救命稻草,至于结局,我们即便是不知道,也可以猜个大概,再有信仰的荀彧也是拯救不了汉献帝的,他要么妥协,要么被汉献帝拉下水。
不过从过程来讲,还是有点让人咀嚼回味的东西,比如荀彧的执着和勇敢,比如汉献帝比较理智的努力,再比如曹操不是太冷酷的处理手段。
虽然其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还算是一个团圆的结局吧,汉献帝除外,他获取的是完败,没有办法,对手太强悍了,人家那是大智慧和绝对优势的话语权,自己,不过是有点小聪明和被人同情而已。
献帝在努力,但是,真正执行起来,皇帝大人却走到了幕后导演的岗位上,主演的却是曹操和荀彧,他们之间关系的转变历史以及结局很好的反映了汉献帝的徒劳努力过程。。 最好的txt下载网
29—04:献帝的最后努力(2)
荀彧和曹操,和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差不多,这两对也都很像刘邦和萧何以及张良之间的关系。
除了那个有点存疑的令人伤感的结局之外,这二人的友谊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的。
荀彧,字文若,颍川人,他的祖上就已经很有势力,到了眼下的东汉末年还是炙手可热的家族,比如叔父荀爽,贵为当朝司空,我们之前是见识过的,而父亲荀琨外出为济南相,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都有着一个盘根错节的家族势力在推动着荀彧的发展。
不过荀彧不是一步到位的成为曹操的股肱则是证明了他的素质和智慧配得上这份荣耀,并非是全然靠着祖上的庇护。
一开始,荀彧对家族人说,颍川乃是四战之地,不是什么安身立命的地方,还是出去打拼的好,不过大家的恋家情结使得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土地,最后,是荀彧自己带着族人投奔到了在冀州站住脚的韩馥,这也导致了没有多久,荀彧直接过渡到了袁绍企业当中去,在一起的还有他的同宗荀勘以及同乡郭图、辛评等人,而袁绍对待荀彧也是不错的,很尊重他,“上宾之礼”嘛。
但是,没有多久,荀彧就闪人了,至于理由,官方传记的解释是,荀彧分析了一下袁绍是成不了大事的,于是这才辞职下海去了曹操的企业——放在今天,相当于有着月薪数千元的国企铁饭碗不干,顶着公务员的帽子跑到一个中小规模的私营企业白手起家。
荀彧当然不会那么牛逼,当真早很多年就预测到了袁绍必败无疑,毕竟,就连曹操自己都不太相信,我分析,最有可能的一种解释是,袁绍对他虽然很好,可是那种好并不是推心置腹的好,而是一种客气和礼节,他在袁绍幕府中的重要程度也是比不上逢纪和郭图等人的,再加上自己不会说好话,又不是袁绍的嫡系,而从韩馥那里整编过来的,久而久之,这种游离在核心权力之外的感觉很不爽,直接促成了荀彧的跳槽。
对于荀彧的到来曹操的感觉很爽,一方面是荀彧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一方面,荀彧在颍川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到来将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带来一大批优秀人才,这对于自己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利好消息。
所以,曹操先是很兴奋的召开了新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