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汉艳史-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天下之下大,却不知去哪里。他只能朝自己的家乡退去。都说胜者为王败者寇。

  一路上陈胜感觉自己就象从天下掉到地来了一般。是啊,最初四路大军四处同时出击时,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候,那时他坐镇陈县,弹指一挥间,义军捷报频传。

  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

  功名利禄似潮起潮落。

  坐在马车里的陈胜深有感概的同时,却把满腔怒火“迁怒”到车夫身上。

  赶车的是一个叫庄贾的倔强男子,性格暴躁。对别人总是横眉冷对,动不动就以武力解决问题,但对陈胜却恭敬有加。

  我们估且把这个叫一物降一物吧。

  “快点!赶快点!”

  “怎么回事,小心赶车!”

  “混蛋!怎么赶车的!”

  面对陈胜不断的责骂,三天三夜没合眼的庄贾心中的怒火开始升温了。

  此一时彼一时,都说落水的凤凰不如鸡。然而已身处绝境中的陈胜依然我行我素,把心的郁闷和不满都发在了这个庄贾的车夫身上。

  庄贾虽然是一介粗鲁之辈,但此时也终于明白陈胜起义失败的原因了,他的个性注定只是武夫,而不是君临天下的君王。

  是可忍熟不可忍。

  他找到了同样对陈胜不满的后车护理张顺。

  两人一拍即合。

  庄贾先利用高超的赶车技术,把大部队远远的甩在后面,行至一偏僻处,假借车子出了故障,乘机就一剑结果了陈胜。

  陈胜就这样走了,中国历中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这样宣告以失败告终。

  张顺挡住了想为陈王报仇的义军,然后开始了说服工作。

  中心思想无非两点:

  一、 陈王气数已尽,跟着他非但再也没有翻身之地了,而且还会成为朝廷的通缉要犯,诛连九族!

  二、 秦王悬赏黄金千斤要陈王的人头,此时我们献上陈王的人头,平分了赏金,不但可以免去自已和家人的死罪,而且下半生还可以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众人都是识时务的人,眼看陈王已死,又无路可走了。只得上了庄贾和张顺的贼船,提着陈王的人头,一起去秦王那里运黄金。

  没想到半路却遇到了一伙挡路的人,嘴里还念念有词:“此路乃我开,此树乃我种,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钱!”

  靠,黄金还没领到,居然就有要敢来敲祚他们了。

  庄贾自然不答应了,正要叫并肩上。

  这时劫匪中走出一个白衣盛雪的中年人来。

  义军早有眼尖的人惊呼出声来:“啊,是吕臣吕将军!”

  吕臣,陈胜后期最信任的大将。

  这下列位看官们知道了吧。他们不是劫匪,而是来替陈王报仇来了。

  而原本勉强跟着庄贾走上贼船的义军们,此时纷纷回头是岸。

  可怜的庄贾一下子就变成了刺猬。

  替陈王报了仇后,吕臣找来陈王的尸骨,埋葬在砀山。

  一代枭雄,长眠于地。

  陈胜终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里不防来总结性的点评他一下。

  首先,陈胜极富组织才能。

  当初滂沱大雨把他们九百多名民工逼上绝路时,他毅然决然的决定走向反抗的道路。

  他在极短的时间里,把这批动荡不安的人群发动起来。

  在起义之初,为了增强群众的斗争信念,他和吴广利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鬼迷信,搞了一些“鱼腹藏帛”、“篝火狐鸣”等 把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神话作用。

  在他和吴广精心组织策划下,起义最初的进展顺风顺水,随后他兵分四路,重点进攻关中的决策说明他极具军事和战略眼光。

  其次,革命之初取得胜利太容易了,陈胜没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他对在革命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估计不足。

  在周文被章邯击败,退出涵谷关时,作为农民革命军的统帅的他,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去支持周文。

  最佳的方法是,他应率倾城之兵,并紧急调度西进大军和其它部队向被围在曹阳待援的周文部队靠拢。

  然而,他偏偏这时向远在河北而且已经自立为赵王的武臣发布命令,要他率部支援关中的周文。

  武臣在革命取得节节胜利就脱离了义军的组织,这时候还会听他的指挥吗?

  值得一提的是武臣本来是尽为效忠陈胜的。问题出就出在他手下的两个参谋身上,这两个人不是别人,是没有被陈胜重用的张耳陈余。

  当初四路大军时,张耳和陈余仅封为左右校尉,归于武臣这一路大军之下。张耳和陈余不由大失所望。

  后武臣从白马渡黄河,沿途不断张贴安民告示,遍数暴秦罪行,号令百姓起来反抗。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他们的协助下, 又采用不战而屈人的战略思想,攻克了包括范阳在类的三十多座城池。

  这一路革命队伍迅速壮大,达到空前的繁荣。也就在这时,张耳陈余建意武臣自立为王,另打江山。后来武臣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这么好的“良言”,后来武臣最终被部将李良所杀,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可怜惜的周文在曹阳白白等了两三个月,见不到一个援兵。最终兵败自杀。

  周文的死是革命起义的转折点,从此革命军由进攻变为被攻。

  最后,陈胜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有着农民革命者本身存在狭隘思想,腐化变质在所难免。

  比如说他的一帮佣时的兄弟来投奔他。他见了很高兴并且热情的招待了他们。但随后这些朋友不但行为极其不端,而且言语极为不恭。有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甚至直言陈胜的贫贱时的旧事。

  有部下向他咬耳朵,说你的朋友专讲你的坏话,影响你的领导威信。

  陈胜一时冲动,竟把那说坏话的朋友给咔喳了。

  杀了自己的穷朋友,他的老乡都离他而去。

  这说明他的作法是不对的,脱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他是要付出代价的。

  事实上他也的确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自己的人头。

  当然,话又说回来,虽然陈胜在革命的道理上或多或少的犯了一些低级错误,但仍然是值得尊敬的。

  人民革命的道理上,从来就是曲曲折折没有一帆风顺的,没有陈胜的死,就没有秦二世的灭亡。历史的车轮在前进的时候,一个轮子压着反动派的尸骨,别一个轮子也压着革命者的遗体。

  陈胜起义虽然只有短短的六个月,但带给我们太多太多思索。

  “失败不要紧,只要为百姓,没了陈胜王,还有后来人。”

第六章:后院起火
七、刘邦的困惑

  (1) 后院起火

  刘邦刚办完母亲的丧事,便传来陈胜兵败被杀的消息,他的身子被震的一颤,这个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

  在刘邦的心里,他对第一个举大旗拉大皮的陈胜很是敬佩。

  是啊,同样是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陈胜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怒而拔竿而起。比起自己“明哲保身”,率逃兵躲在大泽的深山中的儒夫行为,他太勇敢了,太伟大了。他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自己去学习。

  刘邦本来想等自己办完丧事守完孝就举兵追随陈王去干大事业。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他还来不及有所反应,秦朝的大军已向他来开涮了。原因很简单,他杀了沛县的县令,自立为县令,是典型的革命反动派。

  泗水的郡守亲率秦军来围剿他。

  此时陈胜的义军差不多被章邯灭的不成样子了,他需混水摸鱼乘机捞点功劳,好为他的仕途铺路。

  面对气势汹汹的秦军,刘邦知道他此时如果还不反击,只怕永远都没有反击的机会了。于是向以前专门屠狗的樊哙使了个眼色。

  一个眼神就足够了,樊哙有了第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直杀的秦军落花流水,如哈巴狗一样逃走。

  想逃,没那么容易。樊哙平常没啥本事,但屠狗的本领却一流,于是追敌至薛城,把包括郡守在类的秦军都象狗一样给屠了。

  出师大捷,刘邦还来不及一品胜利的美酒,便尝到了背叛的滋味。

  留守在丰邑的守将雍齿不失时机的在他背后放了一把火,差点没让刘邦葬身火海中。

  雍齿为啥在他背后放火呢?

  原来雍齿当年曾和刘邦争过寡妇王媪,前面已经说过,刘邦当年在王媪的酒店里来了个“英雄救美”,最终赢得美妇以身相报。

  而英雄救美中的另一个主角就是雍齿。

  刘邦起义后,雍齿也带了几个人来投。刘邦当时正值用人之际,自然来者不拒了。

  但雍齿却是个睚眦必报的人,当年的仇恨他一点一点都记在心里,一直没有谈忘。这时魏相周市以封侯为诱饵来诱降他,他自然就离开刘邦的“木地板”,顺势倒向了别人的“席梦思”上。

  刘邦刚刚起义,人不多兵不壮,现在又后院起火,已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正在这他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刘邦却突然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出现无异于雪中送碳,使得他这只微弱的革命之火不至于熄灭。

  这个人就是日后被称为“关中三杰”之一的张良。 。 想看书来

第六章:张良的登场
(2) 张良的登场

  张良,字子房。与刘邦手下形形色色的涉及各行各业的领将谋士相比,唯张良是个例外。

  张良祖父张开地也作为宰相为三代韩王效力。张良的父亲张平最先是侍奉韩末之王惠王的名臣。桓惠王去世后,公子韩安继位国君。张平依然尽力辅助国君。但韩安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张平最终为抗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劳累过度而死)

  张平死后,公元前230年,韩也随之灭亡。

  国破家亡,从此,张良这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开始隐姓埋名,他白天读书,晚上练剑,期待能报仇血恨。

  后来经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杀手组织——仓海帮。如果单以时间来看,这个仓海帮可能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杀手组织了。至于后世流传的什么丐帮、华山派之类的帮派估计都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张良直接找到仓海帮的帮主仓海先生。送上不菲的礼金,要求帮他杀人。

  做为忠烈之后,他时时不忘报仇血恨。他要杀的人自然是当时的一国之君秦始皇了。

  
  仓海帮本来就都是反秦人士组成的。他们大多和张良一样,都跟秦朝有着国恨家仇,有着个人恩怨。

  仓海对张良说道:“这笔生意我接了!”

  就在这时,机会来了。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秦始皇自从当上皇帝后,空闲多了,便喜欢上了出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外出游山玩水。以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他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驴友,至少和他一起游山玩水,一路销费都不用愁,反正他可以报公款呗。

  公元前223年春天,秦始皇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东巡。

  收人钱财,替人办事。仓海开始策划暗杀秦始皇的行动。

  1、 睬点

  仓海详细研究了秦始皇此次东巡可能经过的路线,设计好了暗杀的地点。

  阳武县内有一段路段是行事的最佳境地。此处是一条原始通道,两岸夹山,树茂林盛,藏身和逃跑都很容易,是一个绝佳的行刺的地点。

  仓海把行刺地点选在这里,充分说明他作为具有职业杀手的敏锐眼光。

  对于仓海地点的选择,张良大为赞同。

  2、 人选

  仓海从帮内选择了一个大力士作为此次任务的执行者,此人姓郑,名敢。亦是燕国的一个壮士。是个不折不扣的职业杀手。据说此人力大如牛,几百斤重的东西在他提起来毫不费劲。

  传闻郑敢在他从事职业杀数十年的杀手生涯中,保持着“郑敢出手、例无失手”的惊人记录。

  对于这样出色的杀手,张良大为满意。

  3、 报酬

  仓海虽然收了张良不菲的钱财,但那只是作为中介费,既然选择郑敢此次出马,郑敢大口一张:看你出多少钱了。

  在刀口舔血过日子,人家上有老下有小,总得给钱花吧。

  郑敢对一般的小钱根本就不看在眼里,这里引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杀手不收礼,收礼只收黄金条。

  为此,张良毫不吝啬把父亲留下来的一麻袋黄金送给郑敢。

  OK,就这样,张良满意这个杀手,杀手满意他的黄金,仓海一锺子下去,双方成交。

  仓海料事如神,秦始皇的巡游队伍果然要经过他精经所选的地段。

  郑敢潜伏在那路段的树丛中,三天三夜后秦始皇的车队如期而至。

  郑敢知道成败在此一举,他不由屏住呼吸,手持那根重达一百多斤的铁锤。瞅准秦始皇的座辇,等到最近,角度最好,方向最佳时出手了。

  他果然不愧为是职业杀手,出手毫无声响,却又是那么的漂亮,就象一个绝世武林高手一样,说时迟那时快,铁锤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直奔目标。

  然而,就在这时秦始皇的辇车突然碰到一块石头,车轮歪了一下,俗话说失之毫里差之千里,这稍稍一偏,郑敢的大铁锤便和车中的秦始皇擦身而过。

  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窃所惊。(《史记&;#8226;秦始皇本纪》有简单记载)

  人算不如天算,这次刺杀行动就这样极富戏剧性的失败了。做为职业杀手的郑敢第一次失手,没有完成任务,后来他当着张良的面,砍下自己的一条手臂做为惩罚。由此可见当时职业杀手具备的素质是何等的高。

  有的机会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能再重来。张良知道,他刺杀秦始皇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他也知道今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好“暗杀”的手段来干掉秦始皇了。

  面对秦始皇下命重赏抓拿凶手,张良只有一条可走了,隐姓埋名躲起来。

  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当时的张良隐身到了下坯。在这里一隐便是十年。

  当然,他隐居也不是白隐的,因为他来到下坯后不久就遇到一位奇能异世之辈。

  这也算是一个小插曲,但对张良来说极为重要。这里且来简单的说一下。

  一天, 张良满怀心事的走到一座桥上,正在他摇头摆尾的长叹唏嘘时,一个童颜鹤发的老头走到他身前,他故意将自己脚下的一双鞋子丢到桥下,然后以命令的口气对张良喊道:“给我捡回来。”

  “NND,老子和你素不相识,凭什么给你捡鞋。”张良心里嘀咕归嘀咕,但见老头满头白发,他顿生侧隐之心,便主动去帮他捡鞋子。

  好不容易捡来鞋子,老人非但没有感谢,接下来的话更是石破天惊:“给我穿上!”又几乎是命令的口气。

  “NND,老人的爹我还没这么温顺的伺侯过呢?”张良一想到爹,眼睛又变得红红的。是啊,我无依无靠固然可怜,可一个老人家无依无靠岂不是更可怜?

  于是他蹲下身子,真的又为老人穿上了。

  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到的积善,哪怕你并没有用肉眼看到回付,但至少你的心灵已经得到了净化。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张良马上就提到了好人有好报这句话的含义。

  不过,当时老人给张良的话很含蕴:“五天后天亮时分来这里,我送一件礼物给你。”

  张良当时压根儿就没想过要什么回报。但好奇心里让他五天后真来赴约了。不过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一赴约竟约了三次才成功。

  现在的年轻人,情人约会时,帅男不能迟到这是公平的秘密,如果迟到了,靓女会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小则给帅男一定的惩罚(主要以经济惩罚为主),大则或者拂袖而去(如果不及时上门负荆请罪,两人的关系很可能就此黄了),所以现在男人在谈恋爱时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再迟不能迟约会,再累不能累情人” 。

  当时的情景就是这样,张良到桥上时,那老人早已守侯在那里了。

  老人很生气,后果呢?

  老人抛了一句话来:“与人第一次约会,就这般姗姗来迟,五天之后再来会我。”说着便拂袖而去了。

  张良的第一次约会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当第二个五天到来时,张良先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估计那时还是单身的他,以为老人家会把美貌如花的女儿或孙女相许之意)

  这次,张良吸取了教训,天还刚刚亮,就急勿勿的赶到桥头来了。但当他睁着蒙胧睡眼看见老人又早已在桥上等他时,不由面红耳赤。

  这次老人依然很生气,后果呢?

  老人依旧抛下一句话:“再过五天见面。”说罢又拂袖而去了。

  张良的第二次约会也这样以失败告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