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招遏制糖尿病-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应当要求医生为你加测。
  血常规是最常见的常规化验项目,医生会嘱咐你前一天晚上十点以后不要吃东西、不要喝水,以便第二天早晨去医院测定空腹血液指标。空腹血糖就是其中一项,但是单纯糖耐量受损的患者空腹血糖是正常的,所以为了防止漏查,应当要求医生为你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医生会让你在空腹状态下喝300毫升溶有75克葡萄糖的溶液,然后监测你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的血糖变化情况。这个检测结果是判定你到底处于哪个阶段(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糖尿病)的金标准,如果检测出你的血糖确实有些偏高,但没有达到糖尿病标准,说明你已经进入糖尿病后备军的行列了,应当进一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它可以体现出你近三个月血糖值的平均水平。比起血糖来糖化血红蛋白的波动非常小,但即使它在正常范围内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超过正常范围,那你应当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努力把它降下来,它是体现你血糖平稳下降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应当三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
  另外心电图、血压、血脂、尿常规等也是应当关注的指标,这些会包括在常规体检以内,如果有异常医生会提醒你的。具体这些检查的意义和正常范围将会在“第六招 监测血糖 定期化验”中讲到。
  ■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我们知道血液中的主要物质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内有一种蛋白被称为血红蛋白。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葡萄糖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过程是缓慢的,同时也是不可逆的。糖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的含量成正比关系,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
  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重要意义在于:血糖经常会随着进食、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改变,所以一次检测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由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是缓慢且不可逆的,所以进食、情绪等因素不会对它产生影响,可以反映近2~3个月血糖的真实情况以及葡萄糖代谢的情况,这一点是血糖和尿糖都无法代替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七招遏制糖尿病》上篇(8)

  ■ 点穴改善糖代谢 ■
  穴位按摩是一种简、便、廉的物理疗法。你如果能经常性地用手指或笔杆等物品点按、敲打一些特殊的穴位,时间长了,一定能获得一些好处。现在所做的一些实验研究也表明,对于某些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降糖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下面介绍两个穴位,若每天按揉20分钟以上,对改善你的血糖水平有益。想知道更多穴位的功能可参见“第五招 科学养生 辅助治疗”。
  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往下四个手指宽度的位置,按起来有酸胀感。这个穴位的功能很多,是最重要的保健穴位。
  三阴交穴 在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内踝尖)往上四个手指头宽度的位置。这个穴位也很常用,除了改善血糖水平,还可以消除失眠、烦热等症状。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针灸疗法,在我国针灸治疗消渴(糖尿病中医病名)历史悠久,可上溯到两千年以前。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阴阳,调整机体各方面机能的平衡与协调,对于糖尿病这种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的代谢类综合疾病来说有很大优势。近年来科学家们对针灸的降糖作用做了一系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发现针灸对于血糖的调节确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与改善。在属于中医“未病”范畴的糖耐量受损阶段,使用针灸疗法作用更加明显。
  ■
  糖尿病前期针灸干预的探索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科学家们在长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选取了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四个重要穴位,针刺后使用一定频率的微弱电脉冲刺激。在对上百名糖耐量受损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后发现,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相比较,使用电针加生活干预的治疗组,在三个月的治疗期内,血糖均有下降趋势。绝大部分患者血糖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部分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偏高的情况得以纠正,亚健康症状及其并发症改善明显。而且电针灸疗法只要使用得当,可以说没有任何副作用,是完全值得一试的绿色疗法。根据前期的研究资料及理论指导,拟定临床干预糖耐量受损的基本组方及最佳电针刺激频率,则是专家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
  ■ 糖调节受损阶段需要吃药吗 ■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使你恢复健康的前提:应当平衡饮食结构,持之以恒地进行适度锻炼;肥胖者应当减轻体重,摄取低热低脂饮食,尤其要通过运动和饮食控制腹部脂肪的堆积。在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坚持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药物的作用就不能忽视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降糖药物或者中药进行治疗。
  目前,已经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批准的,可以应用于糖耐量受损阶段的药物是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市面上最常见的药名是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拜糖苹。它的特点是可以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低餐后高血糖,同时降低餐后高胰岛素水平,减轻餐后甘油三酯的升高程度,并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轻微缺陷得到恢复。它的副作用是腹胀,这可以在开始时采用小剂量然后逐渐加量的方法来减缓。
  另外,在世界不少地方包括我国,还有几种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药物现在也用于糖耐量受损阶段以及空腹血糖受损阶段的干预。比如二甲双胍,它可使血糖减低,同时亦下调胰岛素水平,而且它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比起其他一些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有不增加体重的优点,对高血脂也有一定的作用。此药的不良反应为腹泻。还有一种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最常见的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以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或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使血糖、甘油三酯下降,但不增加体重。以上药物都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且应当以生活方式的干预为主。糖尿病前期阶段的强化胰岛素干预也是目前研究的方向,并且国内也已经开始一些临床方面的实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糖尿病前期阶段使用胰岛素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在我国,也有运用中药干预糖耐量受损的报道。虽然糖耐量受损阶段往往没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但中医根据古人治疗消渴(糖尿病的中医称谓)的经验,运用传统治未病的思想,可以进行辨证施治。通过观察患者乏力、头晕、皮肤瘙痒、肥胖、饮食偏嗜等糖尿病非典型症状来治疗。下面介绍一些常见分型与组方,可供参考。
  阴虚燥热型
  常见症状:腰酸、口唇干燥、烦躁失眠、手足心热、容易饥饿。
  组方: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气阴两虚型
  常见症状:乏力、口干、多汗。
  组方:生黄芪20g,玉竹、黄精、玄参、生地、女贞子各10g。
  脾肾亏虚、痰湿内盛型
  常见症状:嗜睡、腰酸、小便增多、大便粘腻、体型肥胖。
  组方:苍术15g,薏苡仁24g,山药30g,荔枝核、桑葚各20g,地龙、黄柏各10g。
  阴阳两虚型
  常见症状:腰腿冷痛、精神不振、下肢浮肿、早衰。
  组方:中成药金匮肾气丸。
  

《七招遏制糖尿病》 第二招(1)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没有知识就有误区。明白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对糖尿病这种慢性的复杂的疾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把糖尿病完全推给医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一些必要的常识将对患者今后的生活有不可估量的益处。1995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无知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知识的力量,用知识的光辉照亮自己。
  ■ 话说血糖 ■
  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如果把身体比喻为—辆汽车,那么血糖就像是汽油。缺少了血糖,人体的各个器官将无法正常工作。有时你可能根本感觉不到你耗费了能量,但事实上是,我们做任何事都离不开能量的供给,无论是奥运会赛场上勇夺金牌的运动健儿,还是在熟睡中的婴儿,或者是退休在家闭目养神的老年人都需要葡萄糖。机体在不同的状态下虽然对葡萄糖的需求不一样,但是每分每秒都离不开它。
  ■ 血糖从哪来到哪去 ■
  血液中的葡萄糖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我们吃的食物,它经过胃肠的分解消化,变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这是血糖的主要来源。第二个来源是糖原,它是身体内糖的一种储备形式,储存在肝脏的叫肝糖原,储存在肌肉中的叫肌糖原。空腹时,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第三个来源是人体的蛋白质和脂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们会转化成葡萄糖,医学上称做糖异生过程。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源源不断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并不是坏事,但是,血中葡萄糖过多会产生危害,比如血糖能够与人体的血管、细胞发生糖化反应,造成血管“生锈”堵塞,细胞失去正常功能。所以,血糖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为了保证血糖的稳定,血糖有来源就要有去路,血糖的去路也有三条:一个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供人体利用:第二条是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肝糖原或肌糖原储存起来;还有一条途径是转变为脂肪、氨基酸、核苷酸等其他物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糖出入平衡,数值稳定在~,如果葡萄糖的去路不通畅了,它们就会滞留在血液中出现糖尿病。
  调节血糖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当血糖升高时肝细胞合成糖原,当血糖降低时,肝糖原及其他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稳定。无论是来自哪条途径的血糖,都需要激素进行调节,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负责打开细胞,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发挥能量,使血糖下降。
  ■ 胰岛素的故事 ■
  在我们胃的后下方有一个长条形的器官,那就是胰腺。胰腺中散布的细胞团形似小岛,所以称为胰岛。胰岛素只有胰岛中的β细胞才能分泌,它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1889年德国医学家约瑟夫·冯·梅林(Josef Von Mering)和俄国医学家奥斯卡·明科夫斯基(Oskar Minkowiski)为了研究人体胰腺的消化功能,将一只狗的胰腺切除。结果他们无意中发现实验场上一滩狗尿布满了苍蝇,敏锐的科学家意识到糖尿病与胰腺之间有某种关系。胰腺很可能分泌一种降低血糖的物质,但这种降低血糖的物质在胰腺何处则一直是个谜。
  其后20年间,很多研究者想从胰腺中找出抑制糖尿的物质,都没有成功。直到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廷(Frederick Banting)和助手贝斯特(Charles Best)才首次成功地分离出胰岛素。1922年1月班廷第一次使用从牛胰腺中提取的胰岛素,对一个患糖尿病2年、已被医生放弃治疗的男孩进行治疗,结果“药到病除”,这位叫路德(Ryder)的6岁男孩病情立即好转,不久痊愈出院。路德终身接受胰岛素治疗,活到1993年,享年77岁。班廷也荣获了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到了今天我们已比较清楚地知道胰腺以及胰岛素与糖尿病的关系了。

《七招遏制糖尿病》 第二招(2)
胰岛素的用处在于帮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需要它的细胞内,如肝脏、脂肪、肌肉组织的细胞。若缺少了胰岛素的帮助,血中的葡萄糖就会留在血液里,血糖水平就会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问题,诸如造成心、脑、眼、肾的损害。在正常情况下,当血糖升高时,β细胞分泌胰岛素也相应增加,使血糖始终保持在一个正常稳定的范围内。一旦胰岛素的任何一个工作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引发糖尿病。
  ■
  糖尿病诊断标准
  我们常用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来反映血液中葡萄糖的高低,这两种血糖的正常值是不一样的。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不超过(110mg/dL),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140mg/dL)。根据199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初步诊断为糖尿病:
  (1)任何时间的血糖超过了(200mg/dL),同时患者有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
  (2)空腹(8小时以上)血糖超过(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200mg/dL)。
  请特别注意: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标准,可以初步诊断为糖尿病,但最好再另选一个时间复查一下,如果有同样结果,即可以确诊。
  ■
  ■ 当胰岛素失灵时 ■
  我们刚才讲到,胰岛素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细胞,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变成人体所需的能量。如果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工作,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就要上升,然后从尿中排出,这就是糖尿病。医学对糖尿病的定义是:以高血糖和糖类、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点,伴有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功能和(或)分泌不足。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身体里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供给我们身体所需,或者是虽然胰岛素分泌充足,但我们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对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不够;对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不能很好地被利用(胰岛素抵抗)。这两种问题导致一个共同结果,就是血糖升高,同时又影响到脂肪、蛋白质在体内的正常代谢,时间长了,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所以说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
  有些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水平很高,但是血糖却降不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人们都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引起的。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血糖异常升高,而且胰岛素分泌水平还要高于没有糖尿病的人。研究同时表明,胰岛素的作用部位,如骨骼肌、脂肪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或丧失,因而正常量的胰岛素难于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了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而过多分泌胰岛素的现象就是胰岛素抵抗。久而久之,在这种超负荷分泌的状态下,β细胞的功能就会受损,胰岛素分泌的代偿能力下降,就会出现糖耐量减低甚至2型糖尿病。这种机制就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其他各种并发症的“共同土壤”。
  ■ 发现糖尿病的蛛丝马迹 ■
  很多人都知道多饮、多食、多尿和进行性消瘦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多一少”。但是,在酝酿糖尿病产生的阶段甚至糖尿病期间,并不一定出现“三多一少”的表现。我们当然提倡定期体检,把糖尿病遏制在可逆阶段,但是有一些线索会给出我们应当马上做检查的理由。那么侦破糖尿病的线索是什么呢?一些似乎与糖尿病毫无关系的症状可能是最早出现的信号。了解下列10种表现,也许它能帮助你及时应对糖尿病的来临。

《七招遏制糖尿病》 第二招(3)
●常有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
  ●皮肤瘙痒,特别是妇女的外阴瘙痒;
  ●皮肤破损后不易愈合,反复发生皮肤感染;
  ●感染了肺结核,且病情发展迅速;
  ●肢端麻木或感觉过敏;
  ●年龄较轻即有白内障,或视力减退;
  ●多次流产或死胎,但原因不清楚;
  ●原因不明的肿胀;
  ●下肢溃烂;
  ●阳痿。
  一些实例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例1 一位中年妇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阴瘙痒难忍,就诊的结果是真菌性*炎。她用遍了各种栓剂、洗剂等抗真菌药物治疗,但瘙痒症状时好时坏。在一次偶然的检查中发现,她的尿糖竟然有4个加号,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这时已经有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也就是说她的病情至少耽误了半年。
  例2 一位中年男性,虽然体格较瘦,但自我感觉身体尚好,有一年春节过后,出现皮肤瘙痒,在用了脱敏药物和外用擦剂仍然不见效后,聪明的他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后来针对糖尿病治疗,皮肤瘙痒很快被控制了。
  ■ 糖尿病就是尿中有糖吗 ■
  在未弄明白糖尿病的真相以前,人们通过尿中有糖的现象发现糖尿病。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发现糖尿病的基本表现是血糖的超标,而尿中有糖不一定就是糖尿病,糖尿病也不都是尿中有糖。为了帮助你明白其中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