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此要引用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安慰剂”效应,即在影响人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给对方以一定的安慰,这样对方才能更易于接受你的影响。例如患者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了没有药性的糖或者白开水,但患者的病情却有所好转。心理学家说对“不自信”的人进行恭维,便属于这样的影响力方法。 。。
“不自信的人”更希望得到他人“恭维”(2)
从心理学上讲,如果一个人想要影响对方,首先要学会恰当地恭维对方,并要在恭维中蕴涵着欲影响人的某种期待,尤其是对于不自信的人更要如此。因为向“不自信”的人进行适当的“恭维性期待”,更易增强对方的自信心,激发他的勇敢,使其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对此,不妨看看下列这种生活中的事情:
一位父亲,花掉了几年的积蓄,终于为自己买了一辆心仪已久的新车,他非常爱惜这部车。每天都会精心地清洗它。他有个8岁的小儿子,每次他清洗车子的时候,儿子总是跟着他一起清洗。
有一天,父亲工作很累,尽管车子很脏,回家后却没有清洗这部车。儿子看到父亲很累,便想帮助父亲把车洗完。当他洗车的时候,他发现有些脏的地方,怎么也洗不掉,于是,他想到了母亲平时刷锅的钢丝刷子。但当他用钢丝刷子刷完以后,发现车子上面出现了很多花纹,他知道自己闯祸了,便跑去找父亲,边哭着边怯怯地向父亲道歉。当父亲看见自己心爱的车被儿子刷成这样时,心痛不已,他什么都没说,生气地走进了房间。
过了一会儿,他把正在哭泣的儿子叫到了自己的身边,亲切地对儿子说:“傻儿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车,但更爱你。不过以后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多想想这样做是否有道理。”后来儿子做事情,更加地积极并且在做事情前,总会多考虑一会儿。
吉斯菲尔伯爵说:“每个人都有优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们自以为优越的地方。在其自知优越的地方,他们固然喜爱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但在那些希望出人头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们更喜欢得到别人的恭维。”生活也如此,每个人都有害怕或者不自信的时候,如果在对方害怕或者不自信的时候,给予对方某种“恭维性的期待”,那么对方在以后做事中,就会向着你最初在其不自信的时候说出的“恭维性期待”方向发展,以后的诸多行为也会表现得更加积极。文中的父亲便是一个懂得运用此方法的人,是他的恭维性期待,让儿子在以后做事情的时候,表现得更加自信且积极。
在恰当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给予不自信的人以“恭维性的期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则,是在说恭维的话时,要坦诚得体地说到对方的长处,并能够给予对方建议性的恭维。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既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又能在影响人的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地影响对方为自己做事情。
√影响力智慧
欲影响对方,首先要学会恰当地恭维对方,并要在恭维中蕴含某种期待,尤其是对不自信的人更要如此。因为向“不自信”的人进行适当的“恭维性期待”,能增强对方的自信心,激发他内心深处的勇敢因素,使其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用你的“期待”激发他的潜能
人的体内蕴涵着各方面的潜能,这需要外在因素激发,而这种外在的因素便是有效的期待。所以,在影响人之前,要先明确你想让对方拥有哪一方面的潜能,并针对该项潜能进行合理的外界期待性刺激。
——心理学物语
爱默生说:“我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叫我去做我的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从某种角度讲,每个人体内都蕴涵着某种能量,但这种能量需要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期待便是这样的刺激因素。在此,不得不提到培养出举世闻名的大商人马歇尔的父亲约翰·费尔德。
在马歇尔小的时候,约翰·费尔德曾将他送到戴维斯的店里做伙计。过了一段时间,约翰·费尔德询问戴维斯,马歇尔是否适合做一名商人,戴维斯直爽地告诉他:“即使马歇尔在店里学上1000年,也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做商人的料。”
这令马歇尔的父亲十分困惑,但这并没有打消他将儿子培养成出色商人的信念,他对自己说:“为什么其他人都可以,而我的儿子却不可以?”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马歇尔培养成出色的商人,并一直坚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后来他把马歇尔送去了芝加哥,让马歇尔亲眼目睹周围许多原来很穷的孩子最终做出惊人事业的典型。正因为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激发了马歇尔心中的斗志,他最终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商人。
戴尔·卡耐基说:“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但这种潜能是酣睡着的,需要被激发。一旦激发,人们便能做出惊人的事业来。”的确,马歇尔的父亲约翰·费尔德正是利用“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的信念力量,有效地影响并激发了他的儿子马歇尔体内的潜能,进而使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商人之一。
心理学上认为,大多数人的天赋与才能都深深地潜伏着,需要外界各种因素的激发,而期待、鼓励、支持、赞扬等这些积极的外界因素,往往更易激发身体中的潜能。这种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经过锻炼便具有惊人的力量。如果身体中的这些潜能没有被激发,没有被锻炼,那么人身体中固有的才能就会变得日渐迟钝,最终失去原有的力量。
此外,心理专家曾指出,每个人身体中的潜能就像一个光点,人们有时候在适当的时机中,能够看到这种内在的光亮,体会到这种内在的力量,进而能够利用这种内在光点有效地影响他人为自己服务。例如受到他人的某种贬低,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产生了积极向上的心态,进而在短期内作出努力,取得一定的成绩,有效地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作为建筑公司设计师的张志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张志是一个拥有多年建筑经验的建筑师,公司让他负责带新来的建筑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新来的建筑师竞争到为本市文化馆进行建筑设计的机会,文化馆的要求是设计必须新颖,用料节省。虽然新来的建筑师是一个学建筑专业的研究生,但由于是初次实践,他还是产生了紧张不安之感,一连交出的几张建筑设计图纸都没有通过。这时张志发现,新来的建筑师不仅没有继续设计图纸的计划,反而表现出不想继续设计此项工程的心态。他找到新来的设计师询问原因,当他得知新来的设计师是顾虑到自己的设计总是达不到对方提出的要求,怕公司的名誉受到影响时,便真诚地鼓励他说:“不用担心,你尽管放心做,我相信你不会让公司的名誉受到影响的。”这给新来的设计师以极大的鼓励,最终他出色地完成了设计。
选择合适的时间,用与自己意愿相符的个人期待,能够激发对方的无限潜能,从而有效地影响他人为自己服务。张志正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成功地影响了新来的设计师,使其更好地为公司工作。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表现出某方面的才能时,人们会习惯性地认为,他的才能来源于天赋。顾名思义,“天赋”便意味着是一种很难改变的状态。但事实上,科学界早已经给出证实,世上所有人生来都是一样,没有特别的“天赋”之分。也许这会引来人们的质疑声,那么为什么会有成功与失败之分?穷人与富人之别?为什么会有科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之间的不同分工与不同领域的杰出贡献?心理学告诉人们,这是人们体内蕴涵的某一方面的潜能被外在因素激发,而这种外在的因素便是有效的期待。
戴尔·卡耐基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面都潜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只要你能够发现并加以利用,便可以帮你成就你所向往的一切。”所以,在影响人之前,要先明确你想让对方拥有哪一方面的潜能,并针对该项潜能进行合理的外界期待性刺激,通过向对方施加与该项潜能相符的正面、积极的“期待”信号,激发对方的无限潜能。在你成功地用期待将其体内的潜能激发出来的时候,便会成功地影响对方,使其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影响力智慧
如果你想影响对方做某件事情,就要给他此方面的期待,一旦这种潜能被激发出来,经过锻炼便会具有惊人的力量,进而水到渠成地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 距离法则:太过亲密会为感情埋下尖刺
“距离法则”又称“刺猬法则”,它主要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它来自于冬天刺猬相互靠近取暖的实验:刺猬取暖的时候,靠得太近,会互相扎刺;离得太远了,又不暖和。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取暖。
“距离法则”运用在人际关系中,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距离太远,太远了关系会显得生疏,从影响力的角度考虑,便无法施加影响;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厌烦,同样也不能更好地实施影响。
保持“适度距离”的秘密
“适当的距离理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距离太远,太远了关系会显得生疏,从影响力的角度考虑,便无法施加影响;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厌烦,同样也不能更好地实施影响。
——心理学物语
冰天雪地的山上,如果积雪太少,积雪会渐渐地融化;如果积雪堆积太久、太多,又会发生雪崩。河里面的河水,如果河水太少、不流动,便会干涸;如果涨得太快、太高,又会泛滥。一句经典的话语,如果人人都不知道,也不说,那么它就不会被称做经典;如果被人们用得太多、太频繁,又会成为一句俗语。热恋中的恋人,如果平时总是不见面,那么关系会逐渐生疏,感情会变淡,不利于进一步相处;如果每天生活在一起,又会产生矛盾、争执,使关系出现裂痕。关系很好的两个人,如果不经常来往,会渐渐地淡忘对方;如果走得太近、太亲密,又会出现隔膜……世间万物如此,人与人之间也如此,诸多现象向人们反映出这样的道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保持“适度距离”,这样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也更易向他人施加影响。
追溯上述现象的原因,要引用心理学上的“距离法则”。距离法则在西方有一个说法叫做“刺猬法则”,是指在寒冷的冬天,一群刺猬需要相互靠近取暖,但是刺猬身上都长着长刺,如果靠得太近,会互相刺伤对方;离得太远,又无法取暖。经过三番五次的尝试,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不太远以免影响取暖,又不太近以免互相刺痛,在此称为“适中距离”。
动物之间的距离,反映在人际关系上,便是强调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即与人交往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所谓“适当的距离理论”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不能距离太远,太远了关系会显得生疏,从影响力的角度考虑,便无法施加影响;但也不能距离太近,太近了关系太过亲密,势必会出现摩擦、矛盾,同样也不能更好地实施影响。
虽然人们一直提倡“距离产生美”,但这里的距离产生美,指在一定情形下,是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相照应的。时间能够冲淡一切,空间能够腐蚀一切,这时所谓的美还会存在吗?例如,在远处你看到苹果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苹果,于是你想吃苹果,越看苹果吃的欲望越强,但是如果你一直在原地不动,你会吃到树上的苹果吗?显然不会。
范可心长得非常漂亮,工作上也很有能力,刚到公司时深受同事、领导的重视。但她的性格却非常的冷,在办公室中从不轻易和其他同事说话,上班、下班的时候,即使是碰到同事也不会主动打招呼,当同事和她打招呼时,有时她只是笑笑,也不作答,每次大家组织集体活动的时候,她总是能够找出不去的理由。渐渐的,她与同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一天,她正在工作,忽然接到家里的电话,由于当时经理不在,无法请假,她走的时候对正在工作的同事们说:“哎!你们帮我和经理说一声。”没等大家作答,她就走了。结果第二天她刚上班就被经理叫到办公室,询问她昨天为什么不请假就擅自离岗。
同事没有给范可心请假,是他们太过无情呢,还是他们不懂得同事关系?都不是。事实上是范可心自己没有掌握好与同事间的距离,即距离太远。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她与同事们的距离保持得太远,所以无法更好地实施影响。
生活中,人们也时常提倡“与人相处要走近点,这样才能搞好关系”。但是距离的走近,并不等于心灵的走近,距离越近,彼此越容易出现摩擦,越是天天泡在一起,越容易厌倦对方。例如,你喜欢吃肯德基,当你天天吃的时候,你会发觉肯德基和普通的东西没什么区别,甚至觉得厌烦,再也不想吃了。
微微和小桃是很好的朋友,两个人形影不离,有时微微约会的时候都会带上小桃。但不知道为什么微微越来越不喜欢小桃,总觉得她身上有很多缺点,并且不知道谁对她好。小桃也越来越烦微微,总觉得她太自私。后来,小桃和男朋友分手,想出去旅游散散心,但是又没有找到合适的伴儿,便打电话给微微说:“你陪我去旅游好不好?”微微以周末加班为由拒绝了小桃。挂了电话,微微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不想和小桃一起去旅游。
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适度距离,太近不好,太远也不可,二者倾向于任何一方都会产生极端的结果。在此,要再次重复一下上面的原则:距离太远,彼此容易冷淡、疏远;距离太近,容易产生摩擦、厌倦。
所以,与人相处的时候,要把握好距离的尺度,要保持适当的、微妙的距离,既要保持相互了解又要做到相敬如宾。那么与人相处最适当的距离是什么状态呢?心理学上认为,最合适的距离,应该是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不分不离,让各自都有自己的空间和秘密,同样也让彼此都能够体会到关心与爱护。这样当你求助对方或者接触对方的时候,对方也会接受你的请求,也更易向对方施加影响。
√影响力智慧
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注意适度距离,太近不好,太远也不可,二者倾向于任何一方都会产生极端的结果。要保持适当、微妙的距离,即不远不近、不亲不疏、不分不离。
关系再亲密,也要彼此留下自由的空间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就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神秘,就是需要给彼此一个自由的空间,太过亲密反而会让彼此不能更好地容纳对方,更别提影响对方了。
——心理学物语
一块看上去完美无瑕的玉,如果你用放大镜看,还是能够看到它的瑕疵,于是,你会认为“玉石”也只是普通石头的一种;
一幅挂在墙上看似风景秀丽的油画,如果你走近后再看,还是能够看到画家作画时的未尽事宜,于是,你心中会发出“也不过如此”的慨叹;
一个皮肤像牛奶一样润滑、白皙的美丽女孩,如果你和她近距离接触,还是会发现她脸上有少许的斑斑点点,于是,你会觉得她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漂亮;
一个被视为常胜将军的顶级运动健将,如果你崇拜他崇拜到观看他的每一场比赛,你会发现原来他也有失利的时候,于是,对于他神话般的奇迹,也会产生几分怀疑;
……
世上的任何东西,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太过于近距离接触,都会发现它的瑕疵、弱势、缺点;世上任何一个与你相关的人,如果你与他时时刻刻在一起,每分每秒不离开,那么即使是亲密无间的爱人,有一天也会因为彼此间的*裸,不再相互吸引、相互容纳。
爱人都如此,更何况身边的人。所以,无论你面对的是你的顶头上司还是你的下属;无论是你的亲戚、朋友,还是儿女、父母;无论是你周遭的陌生人,还是刚刚相知、相识的人,在生活中都要给彼此一个空间,这样才能保持那份美好,才易施加影响。
杨红和王欣是老乡,又考到了同一所大学,大学期间两个人相处得非常好,不仅无话不说,而且对方的任何事情彼此都非常了解、熟悉。大学毕业后,她们都准备在学校的所在地广州发展。为了省钱,她们合租了一间房子,两个人同住一张床。刚住进来的时候,两人非常高兴,聊了一个晚上。
好景不长,王欣睡觉时很怕吵闹,也怕灯光,而杨红的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