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影响他人的心理学-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刻於寂隳阋黄鹜婧貌缓茫俊倍痈咝说弥迸氖郑笊厮担骸昂猛邸!彼幼潘担骸八淙宦杪韬湍阋谎不锻嬲飧鲇蜗罚杪韫ぷ骱苊Γ悦刻熘荒茉诔酝晖矸购笈隳阋黄鹜妫⑶抑荒芘隳阃嬉桓鲂∈薄P新穑俊倍又苯拥阃匪担骸靶邪。≈灰杪枧阄彝婢秃谩!
从这以后,儿子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想着快点写作业,因为写完作业、吃完饭后便可以和妈妈一起玩游戏了,并且每次和妈妈玩完一个小时的游戏后,他也会主动地不玩了。
在人际认知过程中,即使是天真的孩子也经常假设性地认为,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者倾向等,并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喜好,甚至认为对方就应该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与自己做同样的事情。这便给有效地影响他人留下了空当。菁华正是通过这样的投射效应,有效地影响了儿子不再一直沉迷网络游戏,转而能够像以前一样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对于任何人而言,欲向他人施加影响,首先要认识到投射效应可能带来的影响力。也就是在生活中时刻警惕自己不要受投射效应的影响外,还要学会巧妙地利用投射效应为自己服务,这才能使别人更易接受你心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所要做的事情,更易影响他人为自己服务。
√影响力智慧
投射现象在任何人的心里都存在,它是阻碍人们有效地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办事情的最大障碍。所以,对于那些试图影响别人为自己做事情的人而言,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喜好,更不能以己之心度人,这不利于施加影响。
巧借“惯性”的桥
每个人都会有习惯性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便会呈现出一种惯性,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考,得出结论,最终付诸实践。这对于欲向他人施加影响的人而言,是能够很好地利用为自己服务的工具。
——心理学物语
“惯性”,物理学上解释为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种作用,这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作用,不仅涉及在物理学中,同样也适用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包括影响人的过程中。心理学上将其定义为“投射效应”,也有思维定式之意。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就是人们在影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意见、想法,以及为自己做事情时,会习惯性地受到自我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他人作出错误的判断,不能更好地施加影响。但正因人人都会出现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也就是说你试图影响的一方也会出现同样的心理现象,这便能够被人们很好地利用,这种方法正如兵家有言:“将计就计”。在此,不得不提到美国商场上的大赢家顾尔德。
1878年,西联电报公司是当时电报市场上的霸主,而顾尔徳投资100万美元成立了另外一家电报公司,这无疑冲击到西联电报公司的利益。面对顾尔徳的冲击,西联老板认为必须除掉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公司董事会决定花费巨资收购顾尔徳所创办的公司。当他们成功地收购了该公司没多久,顾尔德又成立了一家新的电报公司,再一次和西联电报公司形成了强势的竞争。西联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收购了顾尔徳所创立的公司。西联公司以为顾尔徳只是等着被高价收买从中获得利润,但事实上,顾尔德只是在转移注意力,他们在西联公司收购之前,已经购买了爱迪生的四重发报机专利,并通过此次西联公司的收购行为安排了自己的人,最后通过内部蚕食和专利权的双重办法,控制了西联公司的经营权,并使其完全落到了自己的手中。
顾尔徳巧妙地利用了西联公司的“惯性”做法引导其就范,并利用对方思维定式的投射效应,灵活且有效地影响对方,最终击败竞争对手,巩固了自己在电报业界的地位。心理学家曾分析,顾尔徳以同样的行动展现在竞争对手的面前,他让对手相信自己会继续以同样的行为方式运行公司,而该方式又在西联公司的预测之内,当西联公司故伎重演的时候,他便巧借了“惯性”的桥为自己服务,进而有效地影响对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根据自己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他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但就在这个看似定势的行为中,却能够被主动施加影响的一方很好地利用。简单地说,就是欲向他人施加影响的时候,你能够以同样的行为、动作、喜好展现在对手的面前,掌控对方的预期心理,当对方误认为你会继续在同样的喜好、思想、观念影响下,做出同样的行为、举动时,你便能够掌控固定模式中的主动权,进而影响对方向着你设想的方向发展。下面不妨看一看稽征员老王是如何有效地运用投射效应中的“惯性”心理的。
近几个月来,税务部门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该市的个体服装店老板生意越做越红火,营业额也大幅上升,于是,税务部门要求他补交税款,但该服装店的老板就是不承认自己的营业额上升。虽然稽征员多次上门缴纳,但都被其搪塞过去。没过多久,又一稽征员老王找到该老板,用关心的话语询问了他近来的状况,然后随口问道:“ 有笔大生意,做不做?”该商店的老板一听立刻说道:“生意人哪有不做生意的道理!不过老兄我才知道你也是认钱的主呀!什么样的款式?多少?”“ 和你们店上次相似的西装,三百多套。”老王应声答道。“是吗?我正想进一批西装呢!您开个价吧!”店主说道。“唉,据我所知你没有这个肚量!”老王故作深沉地说。“什么!我没那肚量? 这算什么呀!自从今年以来,我哪个月不卖个两万多呀。”“那好,您先把这几个月所漏的税额补交了吧!”店主哑口无言地补交了所漏的税额。
每个人都会有习惯性的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便会呈现出一种惯性,只要某种现象一出现,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过去的习惯去思考,得出结论,最终付诸实践。特别是人们对未知情况不了解时,更会习惯性地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这对于欲向他人施加影响力而言,便能够很好地利用其为自己服务。稽征员老王正是利用这样的投射方法,巧妙地为自己服务,进而使服装店老板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
当对方在你的引导下,按照思维定式中的“惯性”原理,做出利于你的举动时,难道你还需要顾虑他不受你影响吗?显然不用。对方不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请求,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你的影响,进而使事情向着你预先设想的方向发展。
√影响力智慧
欲向他人施加影响前,可以用同样重复的行为、动作、喜好展现在对手的面前,掌控对方的预期心理。当对方误认为你会继续同样的喜好、思想、观念、行为、举动时,你便能够掌控固定模式中的主动权,进而实施影响。
要想知道,打个颠倒
任何人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这就暗示着人们不能够按照正常的思维影响对方,但却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行事。
——心理学物语
霍华德·舒尔茨曾说:“遵从你的心,就算别人冷嘲热讽也不要在意,不要被那些总和你唱反调的人打倒。”从霍华德·舒尔茨的话语中,不难发现这样的道理:那些嘴上持否定观点或者唱反调的人,内心不一定持反对意见。也就是说人们会有逆反心理,并且生活中经常会利用逆反心理说话、办事情,有时越是自己无法达到或者取得的东西,越会表现得逆反,并试图通过逆反心理来维持内心的平衡。知道人们具有逆反心理后,在影响他人的过程中,便可以从反方向投射对方,影响他人,即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作为初中班主任的王老师曾有如下经历:
王老师班上有名学生,性格很外向,上课也不注意听课,但奇怪的是他在考试中总能取得好的成绩。第一次考试过后,王老师根据他平时的表现,看他考出了如此好的成绩,在班级中表扬了他,他开始飘飘然起来,上课不仅不认真听老师讲课,还经常主动和同学们讲话。尽管如此,第二次考试他的成绩虽没有进步,但也没有下降。
王老师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提醒自己不能犯上次的错误,否则不仅不会使其成绩进步,还容易让其成绩下降。这次课堂上,王老师没有表扬他,只是说:“有些学生考试考得一般不说,上课还经常做小动作,打扰其他学生听课。”虽然王老师没有指出是谁,但这名学生听后立刻低下了头。
在以后的课堂上,这名学生明显不像以前一样和其他学生讲话了,但上课时,偶尔还会做小动作。第三次考试后,他的成绩竟然考到班级中的前几名。王老师看着成绩单笑了,却依然没有表扬他。
在此,要引用心理学上的“激将术”,也就是说通过自我隐藏的某种手段,引导对方进入一种激动、愤怒、不服的情绪状态,这会让对方在你的影响下,无意识地受到你的操纵,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因为人是感性的动物,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想方设法地调动对方的感情,激发对方的积极性、热情和干劲儿。
心理学上认为,人的心理特征各有特点,无论自己呈现出什么样的心理特征,都不能随意地“投射”给他人。此外,心理学家也指出,有时即使你用肉眼看到了对方的心理倾向、特点,也不能通过直接的方式去投射。因为,人们常常会在自我保护意识的驱使下,隐藏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时甚至会制造出截然不同的假象,即人们常说的唱反调。既然人们会制造出这样的心理假象蒙骗周围的人,那么周围的人也同样能够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打个颠倒的方法影响对方。当然,这周围的人也包括你在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按照顺向思维做事情,即总是顺着对方的心态走,甚至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别人身上:自己喜欢的人,便误以为别人也喜欢;自己讨厌的人,便误以为大家都讨厌……正是这样的心理状态,导致不能更好且更有效地影响他人。
有一对夫妻,周末的时候妻子有事情回娘家了,丈夫在家闲得无聊,便邀请了哥们儿来家里做客。大家好久没聚,见面以后高兴就多喝了几杯,把家里弄得杯盘狼藉,最后纷纷醉倒在床上。
妻子办完事情后便回来了,进门后发现自己家里被弄得如此狼藉,立刻火冒三丈,冲动地大喊道:“都给我起来!”丈夫的哥们儿起来后纷纷离去了。很自然,这些哥们儿走后,夫妻间大吵了起来。两人都非常气愤,争吵得十分激烈,妻子不停地斥责、唠叨,丈夫在万般无奈之下,高高地举起了一只巴掌,他正准备打妻子,妻子见状却冷笑道:“好呀!竟然要打我了,你进入角色还真快……你打吧!这一巴掌打下去,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边说边凑到丈夫的跟前,令人奇怪的是,此言一出丈夫不仅放下那高举的双手,而且还笑着对妻子说:“我这不是被你气的吗?能真打你吗?”一场怒气冲天的战争就这样化解了。
妻子的做法是典型的逆反心理,也是打个颠倒的典型代表。相信妻子在说出:“你打吧!”这句话时,内心会充满了矛盾,她真的希望丈夫出手打她吗?显然不是。这便是唱反调的表现,也是人在自保意识的驱使下做出的本能性反映。例如,父母、老师一提到“用功读书”时,孩子和学生便会不想念书;一旦人们规定“未成年人不可以抽烟”,未成年人便会尝试偷着抽抽看;一旦你担心孩子做某件事情会有危险,你告诉他不要做,不久之后他却会做了。这些常见的生活现象,不仅在孩子身上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也会如此。也就是说,任何人一旦被人指示或命令,就会本能地产生反抗心理。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便可以用这样的逆反心理,通过打个颠倒的方式影响对方,往往比你顺着原来的思维进行下去会更有效。
世上的有些人或者某种事情,当你禁止他做的时候,对方往往会不听你的劝阻,继续去做;反之,如果你放手不管,任由他做的时候,他则会表现出不愿服从的姿态,甚至对你的建议起了某种防备,结果反而会不去干了。懂得了这个道理,明白了这样的人心特点,一定有利于你在很多情况下操纵他人。
√影响力智慧
人们常常会在自我保护意识的驱使下,隐藏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有时甚至会制造出截然不同的假象,即人们常说的唱反调。既然人们会有这样的心理现象,那么你便能够找到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即通过打个颠倒的方法影响对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正确“投射”才能显出威力
正确投射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只有掌握符合他人的心理措施,才能够进一步得到对方的喜欢,才能让对方对你刮目相看,进而支持你、拥戴你,帮助你获得成功。
——心理学物语
妻子逛街时,喜欢上一款男士西装,便自作主张给丈夫买回来,但丈夫却一次没穿过,他们为此争执起来;情侣正在准备外出旅游,女的对普罗旺斯情有独钟,便私自定了去法国的飞机票,当女的带着惊喜把飞机票交给男的时,男的却说“墨尔本也不错”,结果两个人哪儿也没去成;年轻的下属喜欢露天舞会,便建议年长的领导将舞会选择在户外进行,领导却摇摇头;母亲认为孩子应该好好儿学习,便要求孩子不能出去玩耍,但孩子却仍然不学习,在家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心理学上认为,这是错误投射起到的影响力。也就是说,生活中只有正确的投射,才能显示出有效的影响力。在此可以看一下芭比娃娃在日本畅销的过程。
芭比娃娃在日本刚上市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经过调查,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在日本,洋娃娃代表着小女孩长大后的自身形象,但由于芭比娃娃刚上市的时候,眼睛是蓝色的,胸部太大,腿也太长,不符合日本美少女的形象,因此,不受大众的喜爱。
后来商家经过调查和对方商谈,公司将芭比娃娃的蓝色眼睛,改成了符合日本人审美习惯的咖啡色,并修正了芭比娃娃的胸部和腿部。结果在两年内,芭比娃娃卖了约200万件。
芭比娃娃刚上市时,销量不好的主要原因,正是商家的错误“投射”。他们受到自身审美水平的限制,把欧式和美式的形象美错误地投射到日本受众的身上,这必然得不到日本受众的欢迎,更不能影响更多的日本人购买该产品;而修改后的娃娃销量大增,恰好是正确“投射”后彰显出的威力。
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讲的:“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的行为不一致时,我们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标准,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事实上,是我们自己的行为违反了他人的规则。例如,有些前卫的年轻人喜欢染金黄色的头发,成年人会情不自禁地批评她们,好好儿的黑头发染成那个颜色像金毛狮王一样。于是,有的年轻人便会反驳说:“我就喜欢这样的颜色,你看韩国的明星不个个都是这样吗?”
正确投射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只有掌握符合他人的心理措施,才能够进一步得到对方的喜欢,才能让对方对你刮目相看,进而支持你、拥戴你,帮助你获得成功;否则,必然会导致失败。不当“投射”的典型代表,要数美国零售业巨人沃尔玛的“海外扩张史”。
1994年,沃尔玛公司决定进军香港市场,但由于他们选择的商品种类与香港人的用品相差很大,加上商店地址选择失误,使得他们在香港经营两年后,不得不自行撤退。1996年,沃尔玛公司决定进军印尼市场,他们首先将目标定在印尼的首都雅加达的一家门市,但由于1997年雅加达市内暴动,使得沃尔玛公司被洗劫一空,沃尔玛不得不放弃在印尼的营销。
沃尔玛公司在海外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正是“错误投射”引起的。不只在商场上,在人际关系中,“错误投射”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影响力,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在你试图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准备得充分,考虑得周到,想得全面,准确无误地“投射”,这样才会取得你预期的效果。例如,流氓兔的流行、变形金刚的走火,都是通过正确定位青少年的投射心理取得的巨大成功。
有人曾对此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正确投射”在影响力中的作用,就像射击比赛中运动员一枪打中靶心的作用一样大。射击运动员只有瞄得准,才能射得准。只有射得准,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一过程运用到人与人之间,便是只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