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旗护卫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后修建了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相比之下,原有的旗杆和基座也就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了,应该修建新的旗杆和基座。这位具有强烈爱国之心的工程师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进设想。
其实,这位上海工程师的想法,也正是武警部队各级领导和国旗班战士的共同心愿。
早在1987年,大家就提出改建广场旗杆和基座的建议。但由于天安门广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件事一直悬而未决。1988年,国旗班副班长孙会军又对升旗仪式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他建议三人升旗小组中擎旗手两侧的护旗手由腰间佩带手枪改为怀抱冲锋枪。1990年,已经升任副大队长的原国旗班第一任班长董立敢也提出了要改进国旗升降仪式的设想。
真正促使这件事情被提上议事日程的是一封信。这是一封由江苏省的一位叫李玉坤的人大代表写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信。李玉坤在这封信里阐述了国旗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详尽地描述了他对改进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一些设想,同时也对广场上旗杆及基座急需改建的客观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玉坤之所以对国旗的事情这么关注,其间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年的各大报纸都曾经刊登过这则故事:
1985年6月,李玉坤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时的老师,美籍华人罗斯?卡尔女士身患癌症。她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带着三个已经加入美国国籍的子女回祖国观光。他们在古城江苏如皋住了一周。临回美国之前,罗斯?卡尔女士一心想找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子女做永久纪念。这位身居异国的炎黄子孙为子女选中的礼物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旗——五星红旗。
但遗憾的是,罗斯?卡尔跑了10多家商店,却没有找到一个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后来在李玉坤的陪同下,他们终于在一家小商店里找到了三面小国旗。如愿以偿的罗斯?卡尔手捧国旗,热泪盈眶,吻了又吻,然后郑重地将红旗交给三个子女。她再三嘱咐三个子女:“这是妈妈送给你们的最珍贵礼物。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你们永远是炎黄子孙,这国旗就是中国的象征!”
见此情景,李玉坤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
后来,担任如皋市丝毯总厂总工艺师的他到美国考察。考察期间,他看到美国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到处都插着美国的星条国旗。
李玉坤在信中写道:“与之产生强烈对比的是,那年国庆节,我带着孩子跑遍了整个如皋城,也没看到一面悬挂着的五星红旗,这实在是令我感到不安。”
于是,李玉坤提笔疾书,就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及全国范围内悬挂国旗等问题写出一份议案。
李玉坤的信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不久,他就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寄来的信函,信里还附着国务院有关部门向中央领导请示制定《国旗法》的报告。
6 《国旗法》与国旗护卫队(2)
回信充分肯定了李玉坤议案的重要性。
信中写着:“据我们调查,世界各国对象征国家的国旗、国徽、国歌,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而我国至今还没有悬挂国旗的法律依据,因此制定这方面的法规刻不容缓。建议由国务院会同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草拟悬挂国旗的法律或办法。”
1990年6月2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国旗法》正式颁布。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李玉坤的名字从此就与《国旗法》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国旗法》颁布之后,自然加快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改革的步伐。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武警北京总队的共同努力下,有关部门批准1991年2月23日开始改建国旗旗杆和基座。
在国旗旗杆和基座的改建问题上,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时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兼天安门管理委员会主任的杨登彦。整个改建过程中,杨登彦起到了有力的协调作用。
社会各界人士也对改建国旗旗杆和基座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首都钢铁厂踊跃请缨,主动包揽了旗杆及基座的修建任务。从原材料到施工,一切都是无偿的。一流的材质,一流的工艺。所有这些,体现出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国旗乃至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无限敬仰和热爱。
新落成的旗杆和基座庄重大方,设备齐全。旗杆高达30米。改建后的基座颇有讲究,共分为三层:第一层四周是高80厘米的汉白玉栏杆,东西两边各有2米宽的出入通道;第二层是环绕基座的2米多宽的赭色花岗岩带,象征“人民江山万代红”;第三层是5米宽的绿化带,四季常青,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基座四周是用56个黄色铜墩连成的护栏,象征着全国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在国旗下。
就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和基座改建的同时,国旗班内部也在悄悄地发生着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变化。
1991年3月13日,原来只有10余人的国旗班奉命改编为数十人的国旗护卫队。
武警北京总队全体官兵全力以赴地在为这件大喜事忙碌着。总队首长指示,要从总队范围内数万名官兵中挑选出政治思想过硬、身体素质优良、军事业务精湛、个头在米以上的优秀士兵,补充到原来的国旗班,组建成近40人的国旗护卫队。
新的升旗仪式中方队人数为36人。其中擎旗手1名,护旗手2名,带队警官1名,护卫队员32名。
不久,国旗护卫队就投入到高强度、高标准的严格训练当中。
原国旗班最后一任班长赵新风说:“加班加点、严格训练,虽然是又苦又累,可每当抬头看到升起的国旗,我浑身上下就充满了力量。我们期盼着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的那一天。”
无论是对国旗护卫队队员还是对武警北京总队的各级领导和有关业务部门来说,那都是一段忙碌而兴奋的日子。
原武警北京总队作勤处参谋、现武警北京指挥学院勤务教研室教授汤光宁回忆说:“总队有关业务单位各负其责,相关人员每个人都在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好属于自己的那一块任务。大家琢磨的都是一件事,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让新的升旗仪式尽快、尽好地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
汤光宁所在的作勤处,当时负责的是方队行进中各动作的起始地点和终止地点以及时间分配。他和时任作勤处副处长的胡广才天天跑现场,在多次实地考察和无数次听取一线官兵意见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一套最佳方案。
具体分管方队动作要领的训练处有关人员就更是没日没夜地泡在东朝房门口的训练场上,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精雕细刻。
1991年4月,一份凝聚着武警北京总队各级官兵共同智慧的题为《关于改进天安门国旗升降仪式》的报告呈送到北京市政府。经市政府批准后又转而飞速呈送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案头。*总理在百忙中,审阅了这份既饱含着武警北京总队官兵心血又满载着全国人民殷切热望的报告,批准当年5月1日开始启用新的升旗仪式。
消息传开,整个武警北京总队欢欣鼓舞。
1991年4月的最后一天,与祖国相伴了近42年的老国旗旗杆光荣“退役”,时任国旗班班长的赵新风与两位战友一起为它完成了最后一次降旗。
退役的老旗杆和基座被放进了中国革命博物馆,成为一段与国旗有关的永远记忆。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天安门广场启用新的国旗旗杆,赵新风又亲手按下电钮为它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同年十一国庆节,中央电视台首次将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通过卫星向全国及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现场直播。国旗护卫队队员护卫着五星红旗走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再次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片头。
新的升旗仪式分为节日和平日两套升旗方案,节日升旗俗称大升旗。每逢重大节日以及每个月的1日、11日、21日为大升旗,升旗时配有60名军乐队队员奏国歌。平日升旗为小升旗,播放国歌录音。2006年6月1日起改为重大节日及每月1日为大升旗,其余时间为小升旗。
《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为确保国旗的圣洁和完整,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每天都要更换一面。
1993年10月1日,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武警总部批准,国旗护卫队官兵更换新式执勤服装。这次换装配发了武警校官大檐帽,帽檐上镶嵌着灰色金属橄榄枝花纹。新式上衣外沿领口镶嵌红色牙线。上衣与裤子的装饰线以及武装带分别加宽。统一着马靴、马裤。
另外,这次换装的同时,还给国旗护卫队带队警官配发了指挥战刀。32名护卫队队员则统一改用特制的镀铬礼宾枪。
国旗卫士以全新的形象再次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
1 青春无悔(1)
凡是到天安门广场看过升旗仪式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国旗护卫队队员真是太威武、太英俊、太富有男性魅力了。继而,脑子里又会产生出一个个的疑问:
他们当初是靠着一种怎样的机缘,才能走进这支遐迩闻名的队伍,成为一名与国旗相伴的国旗卫士的呢?
他们的威武和那种深入骨髓的男性魅力是一开始就具备的吗?
队员们的亲口讲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青春的记忆之门。
我们发现,这些在民众眼里几乎是“超人”一般的国旗卫士参军前也都是一些普通的社会青年。在他们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再熟悉不过的邻家大男孩。除了个子比较高之外,他们有着这个时代的邻家大男孩所具备的一切特点。他们都刚走出中学校门不久,经历单纯,没吃过苦头。他们也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和掌中宝,捧在手里怕碰着,含在嘴里怕化了。
同时,这些小男子汉又都满怀理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把绿色军营当做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个起点,渴望着到这座大熔炉里磨炼锻造一番。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在他们自己也完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们离国旗护卫队越来越近了,以至于当他们真的成为国旗护卫队队员之后,连他们自己也怀疑这一切究竟是不是真的。
每个国旗护卫队队员在正式进驻东朝房之前,都经历了一段精彩的故事。是一个个的偶然促成了最后的必然,最终使他们成为光荣的国旗护卫队队员。
他们在18岁的人生十字路口选择了军营,他们又在跨进军营的同时迈进了光荣的国旗护卫队的行列里。
青春无悔,无悔的青春!一切源自偶然,一切又都是必然。
经历了一个从社会青年到国旗护卫队队员的演变过程,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个成熟干练的真正男子汉!
1991年底,一年一度的征兵季节到了。为了给国旗护卫队补充新鲜血液,武警天安门警卫大队第一次开始在征兵时就着眼替国旗护卫队物色合适的兵员。
这次带队出马的是副大队长杜新华,目的地是山东文登。
说起杜新华,他可是国旗护卫队的老人了。还在国旗班时代,这个来自河南的中原汉子就是直接领导国旗班的排长。到国旗护卫队成立之前,他已经在国旗班所在的中队当了四年的中队长。国旗护卫队成立之后,他又是第一任中队长。眼下,刚刚担任副大队长的他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分管国旗护卫队的日常训练工作。
这次征兵,责任重大,杜新华铆足了劲要把最好的兵带到警卫大队来。
毕建帅是杜新华头一眼就看上的兵。小伙子身高米,既憨厚朴实又不乏灵活,还打得一手好篮球,身体协调性是没的说,是块进国旗护卫队的好材料。
就在杜新华相中毕建帅的同时,18岁的毕建帅也暗暗地相中了杜新华,准确地说他是相中了杜新华的这支部队。
杜新华一行身上透出的特有军人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他。透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毕建帅感到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
他被这支部队深深地吸引了。
去文登带兵的杜新华一行一共是八个人。与其他兵种的接兵干部不同,这八个人个个都给毕建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身高都在米以上,身穿礼宾大衣,手戴雪白手套,走起路来气宇轩昂,军人气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那么令人瞩目。 。。
1 青春无悔(2)
那时,毕建帅只知道这支部队是北京的武警部队,并不知道进了这支部队将来就有可能进国旗护卫队。
但即便这样,他也已经在心里打定了主意,当兵就要当这样的兵。
那些天,只要一去征兵现场,他的眼神就没有离开过杜新华他们八个人。
过了一关又一关,毕建帅的身体一切合格。
一天,杜新华把他精心挑选的一些兵带到了招待所的宿舍里。这其中就有毕建帅。
一进门,毕建帅就惊呆了。带兵干部的被子都叠成一个个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桌子上的茶杯也都整齐地排着队。屋子里更是干净得一尘不染。
联想到刚才路过其他兵种接兵干部房间门口时看到的情形,毕建帅更是坚定了要去这支部队当兵的想法。
毕建帅高高兴兴地回了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曾经在三军仪仗队当过5年兵的父亲一听就明白了,儿子去的武警北京总队正是自己的老部队。这位离开部队的老兵知道这个消息后心情十分复杂。儿子能够延续他年轻时的事业,他感到十分惊喜;但同时他也深深地知道这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队,进了这支部队,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要吃一番苦头,经历一番历练。他担心娇生惯养的儿子会吃不消,扛不住。
毕建帅的父亲犹豫了。考虑再三,他建议儿子放弃自己的想法,选择去别的普通部队当兵。
毕建帅死活不同意,坚决要跟着杜新华走。
家访的时间到了,杜新华来到了毕建帅的家里。毕建帅的父亲一看到军容严整的杜新华,马上就联想到了自己当兵时的情景,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尽管这样,毕建帅的父亲还是对杜新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听了毕建帅父亲的一番话,杜新华说:“如果将来小毕能进国旗护卫队,那不光是他一个人的光荣,也是你们全家人的光荣,更是咱们胶东人的光荣。至于训练上要吃些苦头,您完全不用太过担心,现在我们有一整套科学的训练方法,一切都建立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从国旗护卫队里走出来的小伙子,将来无论去做什么都是好样的!”
毕建帅的父亲有些被说动了。正在这时,一边的毕建帅又一次表白了自己的决心。最了解儿子的毕建帅的母亲这时也站出来劝自己的丈夫,她说:“将来的路靠他自己走,既然儿子想去,就让他去吧,免得将来落埋怨。”
就这样,毕建帅成了那年杜新华在文登带的80个兵里的一分子。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到了新兵训练基地之后,毕建帅又面临着一次新的选择。
刚开训没几天。一天,和新战友们刚结束一上午训练的毕建帅走在回宿舍的路上,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走上前来叫住了他。来人自称是武警总部体工大队的,他说他在训练场上观察一上午了,觉得毕建帅应该是块练散打的好材料,问他愿不愿意跟着他去体工大队当运动员。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毕建帅有点蒙了。
正在他不知如何表态的时候,那人提出让毕建帅做几个简单的动作考一考他。毕建帅按照那人的吩咐做了,先是跳起来摸到了一根很高的树枝,又趴在地上一连做了几十个俯卧撑。正在那人又让毕建帅跳高的时候,杜新华从远处走了过来。
杜新华以找新兵谈话为由把毕建帅叫到了一边。
见离那人远了,杜新华压低了声音对毕建帅说:“你说,你是想留下来做一名国旗护卫队队员,还是想去做一个运动员?”
毕建帅说自己当然想留下来。
杜新华又说:“想留下来就不要那么卖力地给他做动作。他要是再让你做,你就乱做一通,不要让他挑上你。”
毕建帅乐了,还是副大队长有办法。
就这样,留下来的毕建帅经过一关又一关,终于走进了东朝房的国旗护卫队,成了升旗方队的一员。
后来,他曾经在国旗哨上留下过一张被亿万国人熟悉的照片。风雪中的他一身挂满雪花,但他依然巍然不动地站在自己的哨位上。
再后来,毕建帅因在国旗哨站哨时果断勇敢地处理了一起突发事件荣立二等功一次。
现如今,已经成为武警天安门支队另外一个大队的副大队长的毕建帅依然对国旗护卫队充满了感情。
他说:“是国旗护卫队成就了我的人生理想,使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