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傅彪夫妻二人合著传记:印记-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记者:读者关心你,希望你尽快调整身心,希望尽快看到你的新角色。最近有拍摄计划吗?
张秋芳:我想大家看了书以后就会放心很多。无论如何我是幸福的,有那么多关怀和惦念。我会调整好自己,像彪子和大家所希望的那样生活下去,请大家放心。谢谢!
(编辑:晓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秋芳讲述《印记》:有人对傅彪存有误解
;
张秋芳在新书发行仪式上
;
;
傅彪生前与张秋芳的合影
(记者蒋玮 蔡震)好人傅彪去世半年,他生前留下的三个愿望之一——出一本传记,目前已在妻子张秋芳的努力下实现。一本20万字的《印记》短短4个月的时间便已完成所有的出版程序,今日将正式在全国发行与读者见面。在这本书里,除了傅彪亲笔写下的五千字,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其妻子张秋芳完成,儿子聪聪、好友葛优等人也纷纷为《印记》写下纪念文章,同时回忆了不少傅彪生前特别是生病期间不为人知的隐情。
昨天是情人节,《印记》的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选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举行新书的发布会,张秋芳更愿意将这看作是“傅彪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人在北京的张秋芳,听她讲述《印记》诞生的前前后后,以及她与儿子在傅彪离开的日子里生活中的点滴变化。
《印记》:这本书让彪子留在我身边
电话里的张秋芳声音一直平缓而坚定,讲到傅彪去世后的心路历程,记者都不由红了眼眶,可张秋芳却能平静地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不习惯在外人面前流泪,所以写书成了我最安全的抒发情感的通道。”张秋芳说,这本书是她前半生的珍宝囊,但写作之初只是想完成傅彪的心愿,“他在第一次手术过后写了一些,然后特别交代我:剩下的,就由你来写吧。”但在这个过程中,张秋芳发现写作可以让她把无法宣泄的情感释放出来,写书时傅彪就像陪在她身边一样。在傅彪离去的初期,回忆是张秋芳最不敢触碰的地方,常常会让泪水打湿稿纸,写作的过程对张秋芳来说是折磨,是享受,更多的是思考。“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人遭此不幸,我要求自己不能只顾歇斯底里地宣泄情绪,我想把面对灾难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写完书的那天,我就像刚参加完高考的中学生,觉得自己一下子被掏空了,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儿子:傅彪走后,他一夜长大
傅彪的儿子今年才15岁,家庭的变故让他一夜长大。谈到儿子聪聪,张秋芳的语气里充满疼爱,她说儿子是她最好的作品,傅彪走后,聪聪主动对张秋芳说:“妈妈,以后我照顾你。”如今每次和张秋芳谈到爸爸,聪聪都特别小心,有什么坏情绪都自己消化,不给妈妈增加负担。以往每年儿子的生日,傅彪都会亲自下厨,为儿子做上一桌菜。可去年儿子的生日,傅彪已经离开,生日那天,聪聪一个人待在家里,情绪有点郁闷。几天后,当自己调整好情绪后,聪聪才对张秋芳说:“妈妈,生日那天我其实特别想爸爸。”张秋芳说,那时候她很欣慰,因为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
来世:我不会阻拦彪子做想做的事
傅彪匆匆离开,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有人说傅彪完全是累死的。作为傅彪的妻子,张秋芳心里很清楚如果有来世,傅彪还是会和今生一样地生活与工作,“有一部分人存有误解,认为他第一次生病后,还频繁地露面,没有休息好。可当时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第一次手术只是延长他的生命,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只要他喜欢、他高兴做的事情,我们都让他去做。其实彪子是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他的享受全在工作与演戏的过程中获得。我想就算有来世,傅彪可能还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因为这一世他没有完成的工作太多,没有上的台阶也太多。作为我来说,只要他自己想过的人生,我都不会阻拦。”
(编辑:晓婷)
与傅彪合著《印记》首发 张秋芳诵读满脸泪痕
图:张秋芳诵读《印记》片段。本报记者 蒲东峰摄
图:随《印记》首发纪念封首次公开的傅彪照片。
昨天,由已故著名演员傅彪和妻子张秋芳合著的傅彪传记《印记》在北京首发。首发式上,张秋芳在诵读书中送别傅彪的片段时悲伤得声泪俱下,她说《印记》就是她与傅彪的“遗腹子”,历经艰难终于在情人节产下,算是送给傅彪的一件珍贵礼物。对于外界盛传傅彪为了养家才频频接戏,从而积劳成疾直至最终辞世的说法,张秋芳给予否认,她说傅彪天生就爱演戏,来世还将继续当演员。
谈新书
《印记》是两人的“遗腹子”
《印记》一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计20万字,记录了傅彪、张秋芳二人从恋爱到结婚生子,傅彪患病前后直至辞世的点滴细节,以及傅彪演艺生涯中多个精彩瞬间。当天的首发式上,出版方为了检验张秋芳文字的“杀伤力”,特地安排她现场诵读书中的片段。朗读傅彪写的《外婆》时,张秋芳还能够控制住情绪,但等她诵读自己写的《留在世间的印记》时,就管不住自己的泪水了,任凭决堤的热泪冲垮了脸上的粉黛,即使留下沟沟坎坎的印记也顾不上擦,哀伤而酸楚的话语惊得四座各个神情凄然。
据张秋芳介绍,《印记》先由傅彪写下5000字的回忆文章,“直到他写不下去时,才嘱咐我‘余下的就由你来写吧’。”张秋芳说:“写作的过程极为艰辛,以前我从没有写过东西,今后也不会写这么长的文字。之所以能坚持写下来,全是因为写作为我无法宣泄的情感找到了一个最安全的出口,假如不写,我会难过,更无法排遣心中的悲痛。”张秋芳说,写作时正值寒冬,期间两次感冒、发烧也未使她搁笔。“一稿出来后,感觉稿子骨头太多,血肉太少,便又反复修改补充了大量细节。《印记》是傅彪留给我的‘遗腹子’,我当然要精心对待,否则就对不起彪子。”
谈爱人
彪子来世还要做演员
《印记》中除了收录两人的文字外,还有他们在不同场合拍摄的照片,比如初恋合影、结婚照以及有了儿子之后的全家福等,照片上的傅彪永远笑着。张秋芳说,生活中的傅彪其实也有烦恼的时候,但正如书中的照片一样,他总是藏起自己的不快,把最乐观的一面展示出来给人看。
对于傅彪的离去,外界盛传有多个版本。其中有猜测认为,傅彪为了养给家庭才频频接戏,从而积劳成疾直至最终辞世;另有一种说法是,傅彪生前人缘太好,碍于面子,不好拒绝每个上门邀请他演戏的剧组或导演,接连拍戏导致累得身患绝症。面对这些说法,张秋芳昨天给予否认,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傅彪太爱演戏了,“他在生病期间,我曾说过不想再让他演戏,谁知他竟说‘如果我知道你有这样的想法,我早就跳楼了’。他是一个把演戏视为生命的人,他不认为其他任何方式是享受,我想他来世还是演员,他还没有演够,他的演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张秋芳说,傅彪生前受到了广大影迷的关爱,她出版《印记》除了作为记录两人情感的载体外,更重要的是要用书传达彪子对所有人的爱,用书回报所有人对彪子的爱。据悉,从本周末开始,张秋芳委托北京各大书店向读者赠送限量印制的《印记》一书首发纪念封,其上有一张傅彪从未公开发表的照片。
谈儿子
子恩兴趣偏向演艺圈
据张秋芳介绍,他们的儿子傅子恩今年已经上初中三年级了,“彪子去了,儿子似乎在一夜之间长大了,他替代了他的爸爸成为我的情感支柱。”张秋芳说,她写作《印记》时,子恩给了她很大鼓励,“但是在对待涉及类似家庭隐秘的事,子恩却不乐意我将其写出来,认为家里的事外人最好不要知道。”
对于儿子的未来,张秋芳并没有刻意要求他从事哪个行业,“出身在我们这样一个家庭,在与我们周围的朋友交往中,他不自觉地就对演艺事业感兴趣了,但在他未表明之前,作为父母的我们是不能强加给他任何外力的。”
问及打算,张秋芳只字不愿透露,“我这个人做事向来是做好一件是一件,《印记》刚刚写好,目前还没有其他打算,最近要做的是电视剧《冷暖人生》的前期筹划。”
(编辑:术术)
。 想看书来
傅彪传记《印记》大热 张秋芳新浪博客开通
傅彪和张秋芳合著的《印记》一书于2月15日正式出版,记者昨日从出版方长江文艺出版社了解到,该书首印的15万册已经发行一空,出版社在本周一又加印了5万册。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印记》的策划人金丽红表示,通常一本畅销书加印要等到半个月或一个月以后,发行刚一周就加印的情况非常少,《印记》如此受读者欢迎有点出乎意料。
《印记》·印象
张秋芳名为“我的秘密城堡”的博客2月16日刚刚开通,立即为网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印记》读后感的平台。
昨天在书店,新上市的《印记》看得我泪眼朦胧,我一直挺喜欢傅彪的,他的身上有许多平民的影子,谦恭、诚挚、努力、踏实,是那么让人信任。希望你把美好留在心里,因为拥有过。 ——网友:朋友
一直很反感名人出书,但看《印记》不同,它深深地感动了我,为你们的真情,为你们的坚强。——网友:心诺
这几天都在看《印记》,很感动,你的文笔很朴实,我陪你们走过了你们的印记,有时笑、有时哭。 ——网友:摇摇晃晃
出书人:创了畅销书纪录
金丽红告诉记者:“我自己到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图书大楼去看了看,截至2月19日,西单图书大厦卖了1200多本,平均每天售出近250本,王府井每天售出近100本。一般比较不错的书通常一天也仅能卖出30到50本。西单图书大厦去年最畅销的书是《狼图腾》,纪录是一天卖出81本,一天100本以上的几乎没有;今年1月和2月最畅销的是《达·芬奇密码》,赶上学生放寒假,一天卖71本。《印记》的目前销量是这些畅销书的3倍,现在首印的15万册全订出去了,这么快就加印,我做了这么多年图书也很少遇到。”
至于《印记》为何如此受欢迎,是不是因为里面披露了傅彪生病期间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金丽红表示:“这本书受欢迎有三个原因:一是傅彪和张秋芳是著名演员,公众人物写的书比较吸引人;二是有人看了报纸的连载,急于想知道后面的内容;三是因为它以情动人,特别是傅彪和张秋芳那种很传统、没有任何虚假成分的感情。这本书里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每个人的情感深处都有一个地方可能被触动,没有人能够无动于衷。我们在做这本书的跟踪调查时还发现,年轻人非常喜欢此书,在西单图书大厦我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拿着这本书专注地看,十多分钟没动,我想情感是共通的,没有年龄的界限。”
写书人:想开读者见面会
《印记》的发行十分低调,之前没有大肆宣传,之后也没有安排签名售书和作者网上聊天等常规宣传,对此金丽红表示:“这本书的精彩之处是它的质量,从尊重傅彪和张秋芳考虑,我们不想为了宣传而宣传,也不愿意恶意炒作。但是张秋芳跟我说过,因为有非常多的读者喜欢这本书,所以希望与读者见个面,有个交流的机会,我们也在考虑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开这个会。”
对于《印记》这本书的宣传活动,张秋芳表示:傅彪是属于老百姓的演员,他最喜欢和普通观众聊天,所以应该不会反对和读者交流这本书,自己也会听从出版社的安排。“这本书是彪子留给我、留给所有喜欢他的人的一个纪念。就像今年1月16日是我40岁生日,也是第一个彪子没陪我的生日,突然平谷贫困山区小学来了个电话,傅彪是那里的名誉校长,所以他们开了个追思会,我就觉得是彪子让这么多人陪我过生日,这就是送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就像他坚持让我写完这本书一样。”
看书人:人到四十就是扛
记者采访了央视《实话实说》的制片人海啸,他表示: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觉得最打动自己的不是傅彪和张秋芳的名气,而是他们的真情。“我是在该书面世之前先看到了一部分稿子,和晶和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也看到了,今天刚拿到书,看完心情很复杂。因为我也是人到中年,和傅彪岁数差不多,人到40岁就是一个字——扛。家里、家外,事业上、感情上,需要一个男人扛的东西太多了。傅彪和张秋芳的乐观、坚强给了我很大启示,我也在琢磨能否做一期节目,请张秋芳和他们的儿子来,和观众一起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其实人人都会遇到这样的坎儿,怎么能跨过去,面对生活怎么积极地往前走。”(记者 刘鹏云)
进入张秋芳新浪博客
(编辑:术术)
相关连载:
傅彪、张秋芳著《印记》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印记》目录
傅彪作品
【连载1】
外 婆
露天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