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士英听罢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说道:“臣的确有话想说,可是不知能不能说。”

    周皇后看这马士英叹了一口气说道:“马大人有什么话请直说吧!”

    “既然如此,臣就斗胆直言了。前日里大殿议事,朝臣一致决定由内阁主政,皇后听政,可是江山值此实在需要一个人来撑住大明的天。如今里外朝臣都没有主心骨,社稷中兴何日可待啊?”马士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着。

    周皇后听罢不由得为难起来,适逢乱世,她一个柔弱的女人家怎么经得起这些血雨腥风。朝臣们明争暗斗,谁真谁假谁又能分清。她叹了一口气问道:“卫阁老的意思呢?”

    “这正是臣的难言之处。”马士英说道。“四川之事,其实臣也知道,可皇后娘娘,你万万不会想到,这件事正是卫阁老一手压下来的!他在内阁封了我们的口,左大人、蔡大人都和卫阁老沆瀣一气,臣自然不敢多言。今日里,魏国公将此事说出,臣也不能充耳不闻。此等军机大事,牵扯到国家兴亡的战事,卫阁老如此行事,至江山于不顾,臣臣实在是空有一腔保国志,敢怒不敢言啊!”

    “此事当真!”周皇后起身惊讶的问道。原本卫景瑗的一番好意,在马士英和徐弘基的苟且之下,变成了自己的把柄。

    马士英抬起头激动地说道:“千真万确。”

    周皇后缓缓的坐下,摆了摆手示意让马士英下殿去,含着泪水说道:“你先下去吧!此事容本宫在好好的想一想。”

    “启禀皇后娘娘。”马士英接着说道。“既然臣已经把话说到这一步了,臣也没什么好怕的。臣在奏一事。”此时此刻周皇后的脑袋已经被卫景瑗和四川告急之事搞乱了,他看着马士英没有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马士英便继续说道:“微臣愚见,朝廷当务之急是找皇上的下落,此事万不可懈怠,然社稷乃重中之重,万民乃社稷之本,如今朝廷应该以安民为主,更应该选举一个德才兼备的皇亲国戚出来主持大局。这样朝廷可以快速稳定下来,天下黎民也得以安心。”

    “马阁老此言莫非是让本后同意另立新君?”周皇后听罢略带不悦的问道。

    “臣不敢。”马士英急忙叩头说:“臣的意思是选一个王爷监国,住持朝政,这样以来,既可以稳定大局。而且等到有皇上下落之后,朝廷的下一步棋也可以好走点了。”

    “你先下去吧!此事在容我想一想再说。”周皇后摆了摆手说道。马士英看着周皇后的样子,知道火候到了,接下来就是再需要推一把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就在马士英和徐弘基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的时候,卫景瑗和吴孟明也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三月初六日李昱晗和王承恩等一行到淮安之后,听闻了应天府里的变故之后,李昱晗立即御笔亲书一封连夜让路振飞送往南京交给卫景瑗。信中不仅说了他们此刻的处境另外又详细的询问了应天府里此时刻的情形,还在信的末尾叮嘱道务必保密,卫景瑗看罢不由得喜上眉梢,上次收到皇上的密信还是十几天前,当时信中的皇帝身体还是岌岌可危,如今皇上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大恙了。卫景瑗虽然心里高兴,但是也知道此时刻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他急忙将朝里之事详细的作了叙述,前来送信的驿夫就一直在门房等待,卫景瑗写完之后驿夫急忙带着信返回。

    而此刻,李邦华一行所乘海船已经进了长江。而李邦华已经病了多日,他作为最后一批逃离北京的人,后边的追兵跟的很紧,到了天津上了海船之后,又逢初春,寒风凛冽,在这惊吓和寒风的威逼下,海船离了天津不到三天李邦华就病倒了。

    起初,李邦华只是略感伤寒,虽然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内阁魁首,可是船上条件简陋,用药什么都极不方便。虽然随行的太医一直在装模作样的尽力诊治,可是太医院的方子能不能治病船上的人一个比一个清楚。就这样几天下来,李邦华已经病的不能起身。三月初七,船刚一到长江口的镇海,随从就把李邦华抬下了船,毕竟陆地上的情况要比水面上好一些。上了岸之后,随从一边求医诊治,一边急忙将此事上奏朝廷。而海船则继续向应天进发。

    三月初八日清晨,李昱晗的信使带着卫景瑗的信回到了淮安,李昱晗迫不及待的接过信来。文华殿失火案的后续事件、皇后组阁、黄得功调兵南下、潞王私自入京、凤凰山遇险的新发现还有新到的洛阳失守等事卫景瑗在信中全部一一做了列举。李昱晗看完之后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信中东林和马士英都是大动作不断,两派摩拳擦掌互不相让。范景文看罢之后,看着正在沉思的皇帝缓缓的说道:“皇上,看样子他们这次是想分出个高低来了。”

    李昱晗点了点头说:“斗了这么多年也是该见分晓的时候了,可是马士英他们个个都是老奸巨猾,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懂。”

    范景文细细的琢磨了一下说:“皇上的意思是卫大人的处境不妙。”

    “岂止卫景瑗,要是他们两派真的要一较高下,那么皇后、李阁老等所有与朕紧密相关的人都会面临险境的。”李昱晗严肃的说道。

    “可皇上,卫大人在信中只说了他们两派斗的厉害,并没有提及他自身的处境,莫非事情并不像咱们想像的这样。”一旁的王承恩看罢信之后说道。

    “范阁老,你的看法呢?”李昱晗听罢问道。

    范景文沉思了一下说道:“这只能说明他们两派还在为做最后的决战做准备,而卫大人可能还没有察觉吧!”

    李昱晗苦笑着摇了摇头说:“卫大人身处应天,这些事情他都是亲身参与的。咱们透过这些都能看出来这其中的利害来,卫大人能够不知?”

    “臣愚钝!”范景文急忙说道。

第一百二十章 政变(十)() 
范景文缓缓上前说:“皇上啊!卫大人深得皇上和皇后信任,他自然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他能够听到今日皇上赏他的这两句诗,他必当感恩涕零啊!”

    李昱晗回头来看了看苍老的范景文,拍了拍范景文的肩膀微笑着说道:“范爱卿,你们几个都是好样的!”

    “皇上!”范景文抬起头看着李昱晗,激动地喊道。

    “爱卿,你看这初升的朝阳,想不想咱们大明的现在。在经历了漫长的黑夜之后,正在努力的将希望带给整个华夏。”李昱晗说道。

    范景文激动地点了点头说:“皇上是有着中兴之愿的圣主明君,臣等也定当殚精竭虑的辅佐皇上,还大明一个安定天下。”

    “好!范爱卿,有你们的辅佐,朕也就敢大刀阔斧的去干了!”李昱晗也略显激动地说道。

    而此时刻应天府里,李邦华病重的消息也已经传来,这对于马士英来说无异于是天大的好消息。可这对徐弘基来说,那就是再坏不过的消息了,李邦华可是他们的主心骨,是东林中最能在皇上面前说上话的,最受皇上信任的人。对此卫景瑗也甚是忧心,虽然之前他也曾听闻李邦华的风言风语,可是倪元璐后来告诉他奉先殿之事,他对李邦华的看法有了极大的改观。如今李邦华病重,他便急忙让太医院派出御医带上上好的药材前去诊治,另一方面他以内阁的名义给苏州知府发文,要求调集大夫全力诊治。同时,卫景瑗也第一时间派左懋第将此事告诉了周皇后,周皇后听罢也是特发懿旨,派使问安。

    不仅李邦华之事牵动这南京城里各派的心,而且明日的早朝也令各派忧心。此刻的应天府里的气氛和淮安漕运总督府里君臣一心完全不同,几乎各各官员府门口都有人频繁进出,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弹劾风波正在紧罗密布的的筹备之中。

    三月初九日早,是朝廷的例行早朝时间。一大早,天色昏昏暗暗的,让人感觉极其压抑,大有风雨欲来城欲摧的样子。

    文物两班走进大殿,文东武西分列两班,小太监站在龙椅旁大声唱到:“皇上有旨,有本出班早奏,无本卷帘朝散,请驾还宫。”

    “臣魏国公有本!”徐弘基急忙走出队列说道。

    周皇后看了看两鬓斑白的魏国公点了点头说:“准奏!”

    “谢皇后。”徐弘基接着说道:“有言曰:朝无王子整不齐。汉平帝年幼,王莽贼借机篡位。神宗年幼,张居正弄权。而此时,我朝里皇上下落不详,太子遭歹人陷害,实属危难之秋。上百官猜忌,无主心之人,下黎民受难,盼天下安康。一为振兴社稷,二来震肃朝纲,臣特请皇后娘娘发懿旨在众皇亲众择一人监国主政。”

    “徐大人,几日前也是在这大殿里,我等朝臣可是刚刚订了三十日为期。如今才过了几天,你口出此言,是何道理?是何居心?”左懋第即刻出班质问道。

    徐弘基也不甘示弱,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社稷就是道理,保国就是居心。”

    “魏国公先不要动气。”蔡懋德出班说道。“左大人言辞虽然不妥,可前日里在这大殿之上,皇后娘娘已经明发懿旨,皇上之事和几位大臣的案子都给了期限,在这期限内任何人不得再提此事,大人今日提及,恐有不妥吧!”

    “不妥?”徐弘基反问道。“皇后娘娘明发懿旨是不错,规定了期限也不错,可是懿旨是死的,这局势是变得。如果以不变应万变,那岂不是给一些不法之徒提供了可乘之机?”

    “哦?既然如此那就请徐大人说一说这局势是怎么变了?那些人又可是你口中的不法之徒呢?”左懋第继续质问道。

    徐弘基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哽咽着说:“皇后娘娘啊!前朝里臣谋父为不在少数,一个个教训都是历历在目。如今内阁掌权,朝又无王子,老臣胆敢问一声皇后,这大明天下是皇上的天下还是内阁的天下?”

    “快快将徐大人扶起来。”周皇后急忙说道。“徐大人一心为国,忠心可嘉,然内阁自梳理政务以来,也并无出格之举,各项朝廷事物也都禀明本宫,还望徐大人不要扭奏,坏了咱们君臣关系。”不管怎样,虽然卫景瑗隐瞒了四川之事,但是从整体来看,皇后也知道此刻朝里卫景瑗是他最能依靠的人了。

    “听闻皇后此言,微臣也有一本。”一个身穿三品补子的文官走出队列说道。

    臣子有本要奏,君王岂有不听之理。周皇后点了点头说:“准!”

    “臣乃巡城御史叶光明,三月初三日巡城之时在西安门附近发现了一个衣衫褴褛之人,将这四川口音。臣害怕是反贼的奸细便上前询问,得知此人乃四川巡抚陈世奇派往京师的信使。谈论之中得知四川告急,此乃军国大事,这几日一直没有听闻朝廷作何对策,臣斗胆问一下内阁的众位大人,可将此事告知皇后?”

    卫景瑗听罢心里一惊,这事是在内阁封了口的,为的是防止朝廷出现动荡,可谁料此刻却被这个叶光明提了出来。可事情已经如此自然是藏不住了,他出班说道:“叶大人所言确有其事,四川巡抚陈世奇的确给朝廷上了一道告急疏,而且是皇上亲启。当时,本阁同马阁老、左阁老还有蔡阁老商议,便内阁做主将密信拆看,是关于逆贼张献忠率兵如蜀之事。当时,我等害怕将此事冒然公示,恐引起朝臣慌乱。而且皇后娘娘时奉太子新丧,奏于皇后我等害怕惹得皇后娘娘心烦,故当时没有将此事上奏。”此话一出,满朝哗然,群臣窃窃私语,说什么的都有。

    周皇后见状轻咳一声,让大家保持安静,然后说道:“既然如此,叶大人把此事提出来了,那么此事想瞒也是瞒不住了。卫阁老,你就当庭把此信读出来吧!以免群臣非议!”最后一句周皇后的语气说的特别重,直接告诉叶光明,他的这道奏疏令她很不满意。

    可是事到如今,已经不是皇后满意不满意所能左右的,这一切现在才刚刚开了一个头。皇后说罢之后,卫景瑗没在说什么,他派人去内阁将密信拿来,当庭宣读。

    卫景瑗原本以为自己读完就没事了,可是她刚一读完,朝里就满是质疑声:

    “卫景瑗,这是给皇上的密信你懂不懂?你算什么本事,就敢自己拆读”

    “你们内阁算什么东西,敢替皇上做主?”

    “内阁那来的这么大权利,如此紧要的奏疏竟敢瞒着不走,你们是不是私通反贼?”

    “四川要是丢了,敢问内阁担待之下这个责任?”

    你一言我一语,朝堂之上顿时乱成一锅粥,卫景瑗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时好心,如今却落下了如此多的话柄。看着群起攻之的群臣,卫景瑗、左懋第、蔡懋德三人虽然尽力的去解释,然而却豪事无补。周皇后坐在珠帘之后也不住的颤抖,群臣如此大的骚动,不要说他没有见过,就是从大明立国这二百六十七年来也都是第一次。

    而就在这骚乱中,徐弘基和马士英看着卫景瑗焦头烂额的样子,脸上都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周皇后对着小太监激动地说道:“让他们都给我闭嘴!都给我闭嘴!”小太监急忙站在樨台之上喊道:“肃静!肃静!肃静”可是依旧于事无补。

    就在此时,徐弘基走到群臣之前摆手说道:“大家都安静,都安静,听我给咱们说几句好不好?”

    群臣听到魏国公的话都慢慢地安静了下来,之见徐弘基对着内阁的四个人问道:“卫阁老、马阁老、左阁老、蔡阁老,老臣我有一问,这封奏疏,是内阁压下来的,还是某一个人压下来的?”

    在场的人都明白,这是直接在给卫景瑗发难。左懋第抢先说道:“内阁的决议自然是内阁共同商议订的。”

    “其他几位阁老,这私扣奏疏你们都无异议?”徐弘基继续问道。

    “无异议!”蔡懋德立马答道。

    接着群臣的目光都投向了马士英和卫景瑗,卫景瑗面色铁青的回答道:“当日,信使将此信送到内阁,我听罢使者的话之后,知道此封信是非小可,可皇上如今不再,所以我就提议内阁拆看这封信,并得到了几位大人的认可。看罢信之后,我觉得此封信一旦公布很有可能引起朝中慌乱,故提议秘而不报,虽然内阁当时有所非议,但事情紧急我就少数服从多数,把此事给压了下来。”

    “卫阁老,这事是大家共同拿出的决议,既然有人要拿内阁兴师问罪,那就让他冲着咱们一起来,阁老大可不必全部担下来。”左懋第上前义愤填膺的说道。

    徐弘基听罢反问道:“左阁老,内阁代皇上掌管天下,就是皇上在的时候,我等做臣子对于政事尚可畅所欲言。怎么?如今内阁掌权,我等做臣子难道对朝廷的决策都不能过问了吗?我们今天论的是政事,而不是私事,左阁老一句兴师问罪实在令老夫不知所言啊!”

    “魏国公!”蔡懋德出班说到。“内阁代皇上执政,卫阁老位居首辅,此等事情先提议,在召集群辅商议,少数服从多数,最后作出决定,这一切应该没什么过错吧!而且今天叶御史将此事提出,徐大人也貌似很感兴趣,既然卫阁老已经将密信当庭宣读,那徐大人不知有何报国的良策妙计何不妨说出来,这样既解决了内阁的忧虑之处,也保住了四川这方沃土,徐大人的意下如何呢?”

    “事情自然是要解决呢,出兵剿敌不是我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咱们如今说的是这封密信内阁该不该瞒而不奏,蔡阁老不要扯开话题,咱们一件一件的解决。”徐弘基说道。“那个马阁老,就剩你没有表态了!你也念叨念叨这此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百二十一章 政变(十一)() 
马士英接着说道:“四川之事实乃国之大事,其一举一动牵扯到家国社稷。臣愚见,卫阁老心系社稷,体谅到朝廷的内忧外患,将朝廷之事分出了个轻急缓重,固然是好,可是四川之事实属重大,卫阁老不上报皇后实在有失欠妥。臣为内阁次辅,当时不能分清利害,时隔四日之后才奏于皇后得知,臣自知有罪,现恳请皇后准许臣辞去内阁次辅之职,以儆效尤,告诫百官,勿犯渎职之罪!”

    此言一出,卫景瑗急火攻心差点站不住,多亏了又左懋第和蔡懋德在后面搀扶。卫景瑗明白这是明摆着要给自己强加罪过把自己排挤出朝廷,他指着马士英浑身颤抖的甚至说不出话来,他万万想不到马士英竟然会在此刻给自己使绊子。

    但是马士英并没有住嘴,而是继续说道:“臣在请辞之前,要想皇后在奏最后一本。这是昨夜连夜起草的弹劾折子,臣要弹劾内阁首辅卫景瑗。外臣写给皇上的密信向来只有皇上可以看,虽然如今皇上下落不知,但是朝有皇后,卫景瑗实在不该私拆密信,这可是大不敬之罪!所以臣叩请皇后娘娘罢黜卫景瑗首辅之职。”

    “臣等叩请皇后娘娘,罢黜首辅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