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介:一个明粉,一个19岁的大学生,偶然穿越到了明朝成为了明思宗崇祯皇帝。可穿越过去却发现,大明据亡国只有一百多天了。为了活下去,他不得已开启了逆袭之路,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他布下了一盘惊天的棋局。奄奄一息的大明,一次次的厮杀,一场场的离别,一段段的血泪,大明能否因为他而篡天改命,他是否能完成这一场逆袭?那么就请跟紧小编的步伐,一同踏入那血雨腥风的明末,开启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之旅。素文
 137212

序一:总序() 
每一个读过明史的人,我相信都会与明史结下一段情缘。因为明朝立国的276年间,可谓是热闹非凡,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怪事朝朝有,这朝特别多”,从靖难之役中的建文帝,到土木堡之变中的明英宗,一生只取一个老婆的明孝宗,马上天子明武宗,几十年不上朝的神宗和世宗,短命天子明光宗,木匠天子明熹宗,可以说明朝十六帝个个有特色,但是明朝除了“怪事”特别多之外,最令人称道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铮铮铁骨了

    小编也是一个明粉,起初也是因为明朝那么多荒诞无奇的故事,才接触明史的。但慢慢地明史了解的多了,我便深深的折服与大明王朝的骨气了。土木堡之变中,皇帝被俘,大明朝臣不仅不屈服,还另立新君;崇祯末年,值大厦将倾之际,崇祯皇帝仍不肯议和,也未曾迁都!如此骨气,敢问那个朝代可比?

    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被誉为“治唐隆宋”,“远迈汉唐”。但就是这么一个铁骨铮铮的朝代,却将岁月的步伐永远的停留在了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大明之亡,可歌可泣!崇祯帝自缢与煤山之时,在自己的衣襟之上血书“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天干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每一个朝代都会有终结,都会有亡国之君,但有几个亡国之君能像崇祯一样至死仍心系天下苍生呢?

    大明亡于崇祯,看是不可思议,但细细品味起来,又是在情理之中。作为一个明粉,每次读到大明覆灭这段,总是思绪万千,南明朝的纷争也令人无奈。但历史已成定局,无法更改,可我们的思想是永无止境的,我想了好久,决定用自己的笔墨去复活心中的大明。

序二:明朝灭亡的原因() 
明朝崇祯十七年三月,随着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亡,明朝大厦轰然倒塌。这个被后世称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朝代,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灭亡的呢?

    谈及明亡,许多史学家都有着“明实亡于万历”的观点。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原因是因为万历年间,朝廷所收取的杂税,就像演戏一样,一出接着一出,变着花样向百姓收银子,搞得是天怒人怨,税收的种类,比之前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万历朝的“万历三大征”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战果,但其耗资之巨,对人民的劳役之重也带来了巨大负面影响,“三大征”把明朝的家底败了个光,皇帝的“人缘”也算是伤了个透;后金也是因时制宜,趁着老大哥大明朝国力虚弱的“大好时机”,趁机起家,准备和昔日的大哥论论高低。当然还有明末最重要的“官场团体大比武”,那就是党争。

    提到党争就不得不提明末的东林党,这个党派实在是明末的一股“中流砥柱”。许多略懂明史的人,一般对东林党都会有好感,但熟读明史的人和真正的明史大家,对东林党是没有任何好感的。东林党从建立之初,就有章程,有定期的集会,有密室政治,是不折不扣的结党篡权,东林党的本质是山头,是帮派,是披着“正人”、“诸绅”、“清流”外衣的腐败分子。他们拉帮结派,排除异己,把持朝政。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东林党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从万历朝开始,东林党,齐、楚、浙党等党派可谓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时机。神宗驾崩,光宗继位,泰昌帝虽然被称为“一月天子,百年尧舜”,但毕竟这皇帝坐的时间太短了,连一个月都不到,龙椅都没坐热,就急着去找老爸喝酒去了,紧接着,“木匠天子”熹宗天启皇帝糊里糊涂的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坐上了皇位。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明朝死了两位皇帝,举行了两次登基大典,选择了两次年号,我想当时礼部的官员肯定在骂街:“这他妈的忙死了!主子爷们!你们别着急,慢点死,好不好?”。

    但这时却是有人高兴有人忧,东林党趁机成功拿到了两次拥立之功,得到了天启帝充分的信任,爬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凭借着自己的“实力”,使大明朝堂出现了一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大好形势”。这种“一边倒”的出现,使天启帝慢慢看清楚了东林党试图把持朝政的险恶用心,咱们这个“木匠皇帝”你以为他仅仅只会做木匠吗?他真的就是一个无能的皇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是脑子不够数,怎么坐的了皇位,怎么做得出让鲁班都羞愧的木器活呢?那么发现问题,当然就要改正了。这时,九千岁魏老爷子带着天启皇帝的殷切希望,开始和东林党进行“大比武”,毕竟魏忠贤人家的后台是比赛的裁判员皇帝,所以魏老爷子不想赢都难。可偏偏都这样了,魏老爷子还嫌赢得不够爽,有用了点激素,再加之老裁判精神不佳,提前下岗,换了个不谙人事的二哈崇祯来做裁判。

    换了个新的裁判上来,这个带着二哈性质的裁判上台后,青红不分、忠奸不辩、搞不清孰轻孰重。二话不说就把犯了事的魏老爷子宰了,还为战败的东林党重新找回名誉。老裁判退休前还特地嘱咐崇祯说:魏老爷是有点毛病,但比那些东林党强。老魏要的是钱,那些人是要的是权。天启还为了防止后世翻案,特地准备了三朝要点和东林点将录,可这一切也没阻止住崇祯帝对魏忠贤的清算,就连东林党的一把手杨涟在控诉魏忠贤二十四款罪状时,都没有“篡逆”这条罪状,可崇祯还搞出了“钦定阉党逆案”,估计魏老爷子至死也没有料到自己原来还是个一党之首,还有过谋位的想法。

    到崇祯朝,前期东林党人可谓如鱼得水,步步高升,可不久,他们的真实用心就显现出来了,崇祯才知道才想起他大哥给他说的话,他想打破这个自己一手造成的尴尬局面,但是,经过他对朝臣的大清洗,朝廷上除了东林党人剩下的还是东林党人。想找人对付这帮披着清流外衣的伪君子,崇祯失望的发现竟无人可用,没有人怎么办?自己亲自上阵,所以在崇祯帝的带领下,大明朝廷的官员开启了走马灯形势,今天你换我,明天我换你,创造了十七年年间换五十二个大学士、十四个兵部尚书、杀死或逼死督师或提督十一人、巡抚十二人等多项历史记录。人员更换之频,导致了明朝统治阶级的极度动荡,成为断送大明的重要原因,没有之一。与其说是崇祯性格多疑,造成朝局不稳,还不如说,东林党拉帮结派,搞得皇帝焦头烂额,朝廷乌烟瘴气。当官的整天想着和皇帝玩小心思,反过来还说皇帝不仗义,不信任朝臣,你说皇帝这有理那里说去?

    看到这,肯定就有人回问了:那为什么那么多史书都在为东林党鸣冤?这个问题很简单,崇祯年,北方连年战乱灾荒,加上崇祯朝走马灯式的官员调动,许多东林党人都跑到了南方,还成立了复社,说白了就是东林党第二,这群人在明亡之后编写史书,你想自己人能不偏袒自己人吗!就连清朝的官修明史,也是出于前朝东林党党徒之手,那么现在流传的明史可信度可想而知了。但是怀疑归怀疑,不能一概否定。看明史,要辩证的看,透过不同的史书去了解人物,分析人物,在通过人物去看事件,通过事件来看历史。这样,才有可能了解到历史的真相。

序三:明朝灭亡的影响() 
公元1644年3月,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朱由检在煤山自缢而亡,统治了中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终结。明王朝作为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覆灭是具有这深刻意义的。南明遗民有着“明亡之后无华夏,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哀叹。宋明的覆亡,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华夏文明的一次浩劫。作为华夏文明千百年来积淀的先进文化、科技、民族气节、精神思想等都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崖山之战战败后,宋朝覆灭,元朝建立。其后的近百年间,蒙古族成了天下的拥有者。在元朝统治者的统治期间,种族间的歧视,使汉人成为了社会最低层的种族。其影响不仅是汉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和剥削,更是对华夏文明一次巨大冲击,对于作为天下长期统治者的汉人来说,对其民族自尊心、民族优越感及每个汉人的内心来说都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打击。在元朝的统治下,中华文明的传播发扬遇到了极大地阻力,甚至还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凋亡。在日本,很多学者认为拥有这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发愤图强、团结一致等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崖山海战后就此彻底覆灭,中国这个词语就已经成为历史。所以,日本人从宋亡之后开始称中国为“支那”。虽然这仅仅是一部分日本学者的看法,但也不难看出宋朝灭亡给华夏民族带来的极大历史影响。

    公元1638年,朱元璋问鼎金陵,建立大明。大明朝立国276年,其传位十二世,共十六位皇帝。其凭借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使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其覆灭是另每一个中华儿女所痛惜的。其被誉为:“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清朝修史书明史中也给予了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极高评价。崇祯帝虽然是明朝的亡国之君,但其在明朝国势日益削弱的形势下,仍坚持两线作战(南打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北拒满清逆贼)。期间,陕西总督陈奇俞、宁远总督袁崇焕、大将吴三桂、孙庭坚等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在即,崇祯帝仍不肯迁都,甚至到了最终存亡关头,才调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入京解围。先不论崇祯的战略对策是否正确,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气节便是从古至今历代帝王所不能相比的。单就是受到后世如此高评价的一个朝代,最终也踏上了封建王朝统治的轮回。其对后世的影响和警示意义是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相比的。

    作为汉人所建立的王朝,汉文化在明朝所存在的276年间是有一定发展的,但在中外多名学者的研究下,大多认为,一直到明朝覆灭,汉文化也没有恢复到宋亡之前的样子。但明朝期间,汉文化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比如说:王阳明理学思想的产生和发扬、东林党复社兴起的昆曲等。昆曲其后更是成为了京剧的鼻祖。但由于宋亡对整个民族的发展的巨大打击,明朝虽尽力发展终也达不到汉文化顶峰时的样子。明朝覆灭后,取而代之的是满人清朝。异族的入侵,在许多消极学者的看来,明朝之亡,亡了整个华夏,中华民族最后的一点精华随着大明一同化作历史。作为誓死效忠大明的附属国朝鲜更是将大明作为中华正统,在其可考文献中有着崇祯三百七十余年的纪元。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但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始终只是萌芽状态。但明朝后期,江南地方财富大量聚集,资本主义似乎有了继续萌发的机会,但明朝的突然终结,和清朝初期数十年的战乱,资本主义的发展再次受到了冲击,清朝更加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给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虽然说历史是没有假如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的灭亡使中国失去了一次与世界发展相接触的机会。而且中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也是在明亡之后开始慢慢被撼动的。

第一章 穿越了!() 
好好的伸了一个懒腰,感觉自己睡了好久好久似的,用力的挣开眼睛,看这眼前的一切,李昱晗惊恐的愣在那了。古色古香的家具,雕梁画柱的装饰,整个屋子里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而李昱晗再低头看自己,一身明黄色的服饰,摸摸背后还有一头长发,紧接着,他大声的喊了一句“啊!”

    突然,门开了,几个身穿古装的人跑了进来。

    扑通一下子跪在地上,惊恐的说道:“皇上,皇上,您怎么了?”

    李昱晗既疑惑的看着他们,戏谑道:“皇上?朕的“大清”早亡了,还皇什么上!你们拍戏啊?”

    领头的一脸迷茫的看着李昱晗但还不在停的问:“皇上,您怎么了?”

    他越问李昱晗,李昱晗越不知所措,他便喊了一声:“还皇上呢!既然叫皇上,那你们都听我的喽!那就都给我出去!出去!快!”

    那个领头的还想说什么,但他死死地盯着他们,他们快速的退了下去,并关上了门。

    此时,殿门口,这个领头的人,急忙给两个小太监说:“你两个一个去找王公公,说皇上做噩梦了!另一个人去叫太医!快去!”

    而此时,李昱晗还在哪愣着,难道自己真的变皇上了?他一遍遍的想着:“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只记得自己发了高烧,然后就睡了过去,再睁眼就在这了,难道自己在做梦?他重重的掐了一下,感觉到了疼,他慢慢反应过来,他不是做梦,而是处在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了,可这是哪呢?

    李昱晗明白越是困惑,就越需要冷静。他仔细的想着,刚才有人叫他皇上,自己让他们出去,他们还真屁颠屁颠的跑出去了,看来这个皇上还真有可能是真的。看了这么多年穿越剧,难道这回老天爷也可怜到我了,让我也过一把皇上隐?

    李昱晗刚才恐惧的心情竟然还有点小兴奋了!感冒了睡一觉,竟然睡出了个皇上,这找谁说理去。他半信半疑的离开床,走到桌子边,自己倒了一杯水。喝点水,平静一下内心,这个变化实在太快了,他的小心脏还真有点接受不了。

    但现在,李昱晗转念一下,他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考虑别的了,不管皇帝有多好,他得先搞清自己是谁?连自己都分不清,这皇帝咋干啊?

    旁边有一张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砚,旁边还有一沓东西,李昱晗上前才发现原来是奏折。拿起一本一看,顿时他的眼泪都快下来了——上面写着崇祯十六年腊月二十六日。

    看到这个日子的那一刻,李昱晗的内心可谓是五味俱全,自己的点要背到什么程度?亡国之君就罢了,还是一个马上就要亡国的时间。这老天爷是在和他开玩笑嘛?就算开玩笑也不带这样玩的,明朝亡国是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日。李昱晗此时的感觉这就像告诉他,明天下午四点半枪毙你,你现在就在这等着一样。

    就在他无比郁闷的同时,外面传来了脚步声,没等他说话,门就开了,一个穿着十分华丽的太监快步的走上前来,给他施了一礼后问道:“皇上,小太监说您做噩梦了,奴才特来问安。”虽然他心里的滋味特难受,但现在他顾及不了那么多了。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稳住自己,现在能多活一天算一天,要是暴露,三月二十都活不到了。

    幸好历史剧他也没少看,就装模做样的说道:“朕没什么要紧的,就是做个噩梦,受到了点惊吓,一会让太医开两幅安神的方子就行了。”

    然后那个太监便对着门口的小太监喊道:“快去叫太医啊,愣着干什么啊!”

    小太监连忙回到:“回禀王公公,吴公公已经让人去叫了。”

    这个王公公,嗯了一声,便过来伺候他更衣,这是,李昱晗心里也在想,这个王公公,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明末大内总管王承恩。

    这个王公公一边给李昱晗穿衣一边说道:“皇上,今天正月初一,一会有朝会,老奴给皇上选件新的朝服穿上吧!”李昱晗没说什么,点了点头。他现在并不在乎穿什么,而是他要清楚现在自己应该怎么办。今天正月初一,据历史上大明亡国还有100多天,现在李昱晗这个倒霉蛋成了这个还有一百多天寿命的皇上,可他怎么可能想死啊!但不想死,就要想办法活下去,可办法在哪呢?

    这个王公公伺候他穿衣、洗漱,又让小太监端来了几盘小点心。停了一会,太医来了,请过脉之后,说没什么要紧的,开了几幅安神的方子便下去了。然后他知道,现在他这个倒霉蛋需要上朝了。

    但他心里仍是特别忐忑,虽然古装剧大家都没少看,史书也都没没少读,可真到了真枪实马开干的时候,李昱晗心里还真是没有一点谱,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