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大宋守汴梁-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兰身上穿着一件带有血迹的白色围裙从里面出来,见了那个中年女子,就高兴地走过来,亲亲热热地拉住那个中年女子,向伤兵营里走去。赵桓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个中年女子消失在帐篷中的身影,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第19章 白刃相见() 
汴河岸边原是汴梁城中繁华旖旎的去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中的世界尽显出这汴河两岸的人间烟火。

    金军围城以来,赵桓命人将伤兵营建在了汴河岸边,一棵棵垂柳上面都拉起了绳子,晾晒着带血的绷带和被单,这幅景象将这人间繁盛之地变成了另外的一种景象。

    赵桓目送着那两个女人窈窕的身影,穿过两座帐篷,消失在视线的尽头。赵桓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对身边的小太监说:“去请玉兰姑娘和那位跟她在一起娘子一起来见朕!”

    “是!”小太监转身去追玉兰了。

    赵桓转身回到了自己临时休息的帐篷,金军虽然暂时撤退,但城内遗留的问题多多,还有,就是城内的粮食需要补给,而城外那些所谓的勤王之师也迟迟不见动静。赵桓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储存足够的粮草,以防金军卷土重来。

    赵桓还没有看到玉兰的影子,就已经听到了玉兰和那位娘子说话时清脆的笑声。

    扈三娘本来是想要挟持皇后,然后逼迫赵官家去抓高俅,没想到天大的好运,赵官家自己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了,这可真是天降好运。

    太监把两位女子带到赵桓面前,玉兰和那中年的娘子都跪下给赵桓施礼。赵桓说:“请两位娘子平身!”玉兰和那位娘子从地上站起来。这些天,玉兰已经在宫殿里和伤兵营中不止一次见过赵桓,所以见了面也并不拘谨,而那位老板娘却是第一次面圣,但她却显得非常从容。赵桓在上下打量着她的时候,发现她也在看着赵桓,只见她的脸上一双杏眼,目光却是寒如秋水,嘴唇如同木兰初绽,身上的锦袄襦裙掩不住窈窕的腰肢。发髻上带着一朵玉白色的海棠花,衬托得脸上的皮肤更为白净。这女子看上去虽然已有三十几岁了,却透出一种英武干练之气。

    赵桓望着眼前这个陌生的女人问道:“请问娘子来到伤兵营来做什么?”

    那娘子再拜说:“民女是汴梁城中仁和酒家分店的老板娘,听闻官家率众守城,心中感动,今日叫伙计们送来十笼炊饼,又烧了十碗三脆羹,用食盒盛了,送来给后宫的贵妃娘娘们品尝!”

    赵桓说:“我大宋军民戮力同心,共守汴梁,东京汴梁定不会陷于敌手!”

    那娘子听了赵桓的话,突然一阵冷笑,说道:“若不是朝廷纵容六贼,对内横征暴敛,对外献屈膝求和,何至于眼看着让金人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赵桓听了这位女子的话,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说:“想不到娘子竟然有如此见识,那么你说说看,朕应该如何对敌?”

    赵桓这句话中最后几个字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只见那女子突然站起身来,像一阵旋风一样向赵桓扑去。赵桓只感觉到脖子上一凉,一把寒光夺目的匕首按在了赵桓脖子的颈动脉上。

    站在赵桓身边的小太监还没等他看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看见赵官家的脖子旁边多了一把匕首。他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被吓得软成一团,玉兰也被着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面如土色,浑身瑟瑟发抖。

    “你要干什么?”赵桓声音颤抖地问。

    “赵官家!今天民女要跟你谈一桩买卖,用你的命换高俅一家的狗头,你看如何?”赵桓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下那柄锋利的匕首,它与赵桓的脖子之间,只有一条线的距离。如果赵桓此时的动作幅度稍微大一点,很可能就会让自己的脖子触到了那柄刀的霉头,所以他不敢转动身体,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躲开那柄控制着自己身体的短刀。

    赵桓颤声问那位娘子:“你跟高太尉有仇?”

    那娘子朗声说道:“高俅纵容高衙内欺男霸女,害得我相公好端端的一家人家破人亡,沦落在梁山泊,我只恨不得吃高俅老儿的肉,寝他皮!”听了这位女子的话,赵桓大吃一惊,他诧异地问:“娘子原来是梁山泊的人?”

    那女子坦然地笑着说:“不错!我便是一丈青扈三娘!”听了这位女子的话,赵桓恍然大悟。他问这位娘子说:“如果我现在就派人去抓高俅,你就会放了朕?”

    扈三娘说:“三娘与官家无冤无仇,何必加害于你?我只要你下令捉来高俅,用高俅的命来换陛下的命!”

    赵桓突然想起,自从自己穿越到宋朝以来,高俅身为当朝太尉,汴梁城被围困了这么久,却从不见他露面,若不是这位娘子挟持了自己要找高俅,赵桓还真把这位蹴鞠高手给忘了。那么在金军围城的节骨眼上,高俅在干什么呢?

    赵桓对太监说:“传令御林军,现在就去太尉府!”赵桓说完,又对身后拿刀的那位娘子说:“娘子,你不能用一柄刀按在朕的脖子上,让朕跟着你一起走吧?”

    三娘听了赵桓的话,宛然一笑说:“奴家就信官家一次,你派人去捉高俅,让我用他的头去祭了我相公的家人,报完次仇,民女自然会向官家领罪!”说完,她把刀退到衣袖里,但赵桓知道,那柄利刃距离自己的后心没有两寸的距离。

    在东京汴梁城中,除了皇宫之外,房檐最高大的屋宇就是太尉府了。太尉府的门口,一对按着绣球的石狮子摇头摆尾。一队御林军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白花花的光,他们迈着整齐的脚步来到太尉府的门前,却发现那两扇朱门却是虚掩着的。赵桓坐在覆盖着黄色绣着龙凤图案的车驾上,扈三娘紧跟在她的身后,那柄利刃被她藏在袖子里,但刀尖仍然抵在赵桓的后心窝。

    御林军冲入了太尉府,赵桓对身后的女子说:“娘子,朕没有骗你吧?”三娘淡淡地说:“若不是民女舍命挟持陛下,恐怕陛下还下不了决心铲除此贼!”

    “报!高太尉不在府中!”

    “报!府中空无一人!”

    “什么?高俅跑了?!”这回轮到赵桓吃惊了。

    扈三娘冷笑着说:“该不会是陛下姑息高俅,故意放跑此贼?”

    听了扈三娘的话,赵桓真急了,他说:“娘子!高俅跑了,这件事已经不是你想报私仇那么简单了!朕担心高俅带着东京汴梁的防卫图跑到金军哪里去,如果金军知道了城中暗道,汴梁城休矣!”

第20章 城外追逃() 
太尉府门洞开,空无一人……

    御林军搜遍了太尉府,高俅不见了,跟高俅一起消失的,还有东京汴梁城阙构建图。

    赵桓突然发现,今天这位来找高俅寻仇的女子帮了他一个大忙,若不是这位女子挟持自己来到太尉府,自己根本没有想到,堂堂一个大宋朝的太尉弃城而逃,如果高俅投靠金人,汴梁城的下场不堪设想。此时,扈三娘跪在赵桓面前,说道:“小女子一心替我丈夫报仇,因此冒犯陛下,民女求陛下开恩,让我去追上那奸贼,手刃高俅这个狗贼!”

    赵桓笑道:“若不是你挟持了朕,要找这个高俅报仇,我还不知高俅已经出逃!朕命你追回汴梁城阙构建图,将功折罪!”扈三娘万万不曾想到,似这等挟持皇帝的行为,可是夷九族的重罪,却被赵官家如此轻描淡写地放过了。扈三娘有些不敢相信,她问赵桓:“陛下,高俅那厮,民女将如何处置?”

    赵桓说:“高俅虽是朝廷命官,但在国家危难之际,弃城出逃,置汴梁城军民生死于不顾,他怎么配做殿帅?朕现在就撤了高俅的职,命民间义士扈三娘替朕追寻在逃的贪官,高俅的生死全凭娘子处置!”

    听了赵桓的话,扈三娘再次拜倒,流着眼泪说:“大宋的百姓,盼望明君出世,如盼枯苗盼甘霖!你的这道旨意,如果让拙夫听到,不知道他该有多么高兴啊!”

    赵桓想了想,对扈三娘说:“现在金军围城,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朕命你带着你的丈夫进宫去见朕!”

    “这……这个,回禀陛下,民女的丈夫身患风瘫之症,怕是不能纵马疆场,为国出力了!”

    赵桓对扈三娘宽容地笑笑说:“报效国家,不只有纵马疆场这一条路。朕听闻你丈夫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被高俅所害,在不得不流落在江湖……现在汴梁城危如累卵,朕要你丈夫为朕找回当年的弟子,快速帮助朕组织起一支守城的义军!”

    三娘听了赵桓的话,喜出望外地说:“这么说,陛下是要为民女的丈夫恢复名誉吗?”

    赵桓点点头说:“当年林教头误入白虎节堂,本身就是高俅一手制造的冤案,你丈夫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上了梁山泊,林冲造反,并不是为了打家劫舍,大秤分金,他只是想报灭门的仇恨而已,这样的人才,朕自当体恤……”

    扈三娘听了赵桓的话,重新跪倒,将头像捣蒜一样“咚咚”地磕在地上,她说:“官家,民女听到官家这番话,民女和民女的丈夫哪怕就是与金军战死,也能含笑九泉!”

    汴梁城城阙构建图是汴梁城守城地图,图上标注了这座古城的水道,河流的走向,外城及瓮城的高度、箭楼的设置的位置,还有,就是守城军士的分布情况,这幅地图一直藏在锦盒当中,放在殿帅府的密室之中。金军围城,高俅想用这幅图给自己和自己的一家人换一条活路。

    汴梁从战国期间就开始建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相继在这里建都。大宋朝赵家的江山是从后周柴氏手中拿过来的,所以都城也接续了原来的位置,设在了汴梁城。汴梁城中有一条密道,建于后周,后来这条密道又在徽宗时期重新修复,徽宗扮成学士的样子,从这条密道当中出城游玩,也常利用这条密道去勾栏瓦舍中私会情人。后来,高俅利用自己做殿帅的便利,将这条密道一边挖到太尉府,另外一个出口修到了城外。

    高俅是一个长期在市井中厮混的人,他知道自己这种欺上瞒下的手段早晚都会露出破绽。举国上下都把他和蔡京、童贯、杨戬合称“四贼”,对于这些朝野上下的非议,他早就心知肚明,一方面用全力哄好徽宗皇帝给自己撑腰,一方面偷偷地给自己准备后路。金军围城,城破在即。高俅压根就不想好好地守住汴梁城,而是想到,如果都金军攻破城池,自己也会跟其他人一起玉石俱焚,与其要做金兵的俘虏,那就不如先走一步,从密道出城之后,投降金军。

    高俅化妆成一个教书先生的打扮,他的心腹陆虞候扮成了一个随从,高衙内扮成太学士。他们选了一大批古董珍玩,作为献给完颜宗弼的见面礼。将家里拿不走的纹银和珠宝全都埋了起来。高俅以自己要亲临战场为名,遣散了府里的佣人,晚上,三个人趁着夜色的掩护,从密道里偷偷地逃出城去。

    出城之后,发现金军早已撤到了汤阴,他们又雇了一辆马车,赶着到金军的营寨中献宝,为的是在完颜宗弼手下谋个官职,好似城破之后,落不下一个全尸。

    扈三娘回到仁和酒楼的时候,躺在床上人却不见了。一个患了风瘫之症的人能到哪里去?扈三娘寻遍了酒楼的里里外外,也不见林冲的踪影。

    此时的林冲,手里提着一口朴刀,沿着那条黑黢黢的密道,已经来到了城外。

    梁山大军征方腊,林冲知道,宋江这是要用兄弟们的鲜血为他自己赚一领染血的官袍。再说,梁山跟南方的方腊同属起义军,只是宋江为了沽名钓誉,所以才帅军南下。林冲是一个能把宋江看透的人,所以宋江处处防着他。大军南征的时候,林冲装病留了下来,他的好友鲁智深将他托付给一家寺院,寺院里有几个和尚,勉强给他一口饭吃。

    等梁山兵马南征之后,侥幸活着回来的人,十不足三二,侥幸生还的小乙燕青也看透了宋江为人的阴险,一个人来到东京汴梁隐姓埋名,开起了仁和酒家。

    扈三娘在南征的时候,在乌龙岭一战当中受伤,被一个村妇救起。宋江以为她死了,就报了扈三娘阵亡。扈三娘之所以活下来,因为她心中暗恋着林教头,她从南方一路向北,一路风餐露宿来到汴梁,想要打听林教头的消息,正好在汴梁遇到了小乙哥哥。小乙已把林教头接回到汴梁,同时帮三娘开了一家仁和酒家的分号。

    这些年林冲的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找到高太尉报仇雪恨。平时他继续在床上躺着,扈三娘计划要挟持皇后,逼迫赵官人杀了高俅,林冲不放心,在暗中一直跟踪着三娘。当他发现事情已有转机,赵官家并没有怪罪三娘,林冲这才放心。

    当年他误入白虎节堂,固然是高俅的构陷,但高俅一直要杀他,就是因为他在白虎节堂,无意中发现了这条通往城外的密道……

第21章 姐妹相逢() 
平明时分,汴梁城门洞开,守城门的士兵分列在城门两侧,郑二担着两只装活鱼的木桶从城里走了出去。在距离郑二两丈远的地方,是一队出殡的人,十六个人抬着一副厚厚的杉木寿材,跟在一队吹鼓手的后面,吹鼓手们在队伍的前面吹吹打打,如同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泣之声。

    在送葬的队伍中,有一个穿着孝服的女子,低着头默默地走路,她就是玉箫。玉箫终于说服了西门庆,为城外的金军提供药品。可是,这些东西怎么才能送出城去?西门庆无意中说起了爱妾李瓶儿死了,玉箫灵机一动,就借着给李瓶儿发丧的机会,用棺材将药物运出城去。

    玉箫安排好了西门庆这边,她又来到了太平桥下,在太平桥边有一块空地,那里原来有一家刻书坊,一场大火将这里烧成了一片白地,父母都在大火中丧生……玉箫想,这一次离开汴梁,回到金营,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回到家乡……

    玉箫离开生药铺的时候,为了不让汴梁街上的人认出她来,玉箫在额头上贴了两贴膏药,头上缠着帕子,换了一身粗布皂裙,怎么看都看不出曾是妓馆的头牌,完全是一个乡下女人的打扮。

    玉箫沿着汴河沿往前走,来到街巷的尽头,有一片白地,空地上还有一些黑黢黢的木头和砖瓦,这里原来就是玉箫的家。玉箫的爹爹是一名从蜀中青川进京赶考的举子,屡试不中后,他决心赌一把,用身上仅有的银两,在天平桥下赁了一个小小的铺面,他在这里刊刻《科举指要》、《会考文津》等书籍,他刊刻的书籍供不应求。生意渐渐地好起来,他把铺面扩大成一家刻书馆,同时,也有钱成家立业,娶了一位汴梁城里家境殷实的女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玉箫在十五岁之前,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忧愁,父亲的生意很好,母亲很会持家,如果不是母亲希望把她们姐妹嫁给有功名的人家,也许早就出嫁了。

    怎奈梁山贼人进城看灯,一把大火点燃了自己家的房子,她们姐妹两个走的时候,娘还嘱咐她们路上当心点,可回来时,发现父母两个已经跟房子一起,烧得面目全非了……

    自己和姐姐一起相依为命,两个人虽然短暂从良,但有落入金人之手,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姐姐,又被人掠走,不知道下落……想到这里,玉箫的泪水滂沱。

    玉兰见扈三娘突然拔出短刀劫持了官家,吓得她早已魂不附体。她躲在自己的帐篷里,等着赵官家的处置,谁知道,赵官家跟那老板娘出去了一趟之后,就在也没有回到伤兵营里来。

    这个老板娘是玉兰给引到兵营里来的,谁知道她见了皇帝一言不合就拔刀按在了赵官家的脖子上。将杀手引到皇帝身边的罪名,足够满门抄斩,玉兰想,幸好自己的爹娘被烧死了,妹妹流落在金军营中,现在自己一个人就是满门,皇帝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吧!想到这里,她的心情反而轻松了许多。

    可是,赵官家随着那女子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也没有让御林军来找玉兰的后账。玉兰心中暗想,莫非是死去的爹娘显灵,保佑我度过这一劫难吗?她为了感谢爹娘在天之灵对她的照顾,她偷偷从伤兵营里跑出来,到太平桥下,她想在爹娘死的地方给他们烧一炷香。也好让爹娘的在天之灵知道,女儿玉兰终于躲过了一场大难。

    玉兰来到了太平桥下,她远远地看见在自家原来那片废墟上,有一个人在踽踽独行。那个人的打扮虽然看起来像是一个农家村妇,但双胞胎姐妹之间心有灵犀,她认定此人就是玉箫!玉兰扔下手中那个装有香烛的篮子,快跑几步,猛然拍了一下那个人的肩膀:“哪里跑!”那个女人猛然回头,玉兰看见了一张两额贴着膏药的脸,虽然她在努力变丑,但膏药也掩盖不住清秀的容颜。“玉箫!果然是你啊!”

    “姐姐!”玉箫也认出了眼前的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