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卫国大军阀-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将阁下,还没有军部的命令吗?”联合舰队参谋长山屋他人中将问道。

山下源太郎摇摇头,眉宇间有着难以排挤的焦躁。

“帝国是不是太重视支那的海军了。中国舰队的实力也就勉强和帝国的一支分舰队吨位差不多。但是在舰船的性能方面却要差远了。这样一支老弱的舰队,帝国有什么好顾忌的,直接灭掉就是了。”山屋他人中将沉声说道。

“现在帝国的内部命令并不统一,天皇和军部的斗争很激烈。没有天皇的授命,军部也难以准确果决的做出决定。”山下源太郎叹了口气说道。

日本加入协约国,越来越多的资源向着西方战场倾斜。而且,随着西方战场的僵持,日本这个东方军事大国的地位越来越重,日本天皇有意在西方增加实力,以加强日本帝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但是军部对于在西方宣扬国威没有天大的兴趣。军部从成立那一刻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带领日本称霸远东。因此,围绕西方战争,军部和天皇的矛盾很大。军部之所以如此热心的插手中国事务,除了不想国防军做大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想将天皇的目光从西方引回远东。山县有朋这样的老狐狸可不会为了那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浪费日本帝国好不容易积攒的力量为西方效力。但是天皇的势力远超军部想象的强大,尤其是大正天皇借助上次日本陆军战败的契机,从山县有朋手中收回了不少的权力,这就让大正天皇再也不是那个被他们这些明治宿老架空的傀儡。山县有朋行动也不敢太过扫了天皇的面子。但是如果北洋开口向日本求援,那帝国就拥有的充足理由插手中国事务。而且只要从北洋哪里获得充足的好处,天皇也没有理由反对。正是因为这样,联合舰队才会屁颠屁颠的跑到上海外海上等待北洋政府求援。同时日本的使者也在不断的拜访北洋高层,希望可以促进北洋向日本求援。给日本插手的理由。

北洋高层有不少心动的,连北洋总理王士珍都觉得借助日本的力量击退国防军,北洋就有了存在下去的机会。但是冯国璋的态度非常坚决,北洋大佬几次面见他都没有让他改变想法。即使随着国防军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北洋败局已经明显到任何人都看出来的程度。

正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北洋高层在国防军步步紧逼的压力下,终于出现了分化,一部分人希望可以借助日本人的力量阻拦国防军的攻击。另外一部分人则是希望北洋投诚国防军,原本在北洋中,投诚是没有丝毫市场的,但是北京政府大总统黎元洪的那份劝降电报却让北洋上下不少人心动。冯少帅魄力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答应的事情,总不会太过食言。

冯国璋冷眼旁观。始终没有明确的表态,北洋宿老门就更加人心惶惶。原本繁华的南京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安定,行人稀少,商业凋敝,一副破败的景象。这一切都加剧了北洋内部的分裂。

长江江面。国防军海军缓缓靠岸,后面护航的商船上开始有士兵下船,一支部队快速的靠岸,在这期间,北洋军没有攻击,也无力阻止。

两个时辰后,一支身穿迷彩装,身上背着鼓鼓背包的国防军士兵在岸边列队完毕。这支部队足有两万人,在国防军中不算大编制的师。但是这支部队的气势极为凝重,虽然没有多少杀伐之气,但是两万人的大军静悄悄的站立,无形中一种精锐部队的气势油然而生。

这支部队正是党卫军第一师,第一师师长正是在对日战场上立下战功的刘塔。现在的刘塔已经是党卫军的少将师长。党卫军和国防军有些不同,这点不同不只是党卫军士兵基本上都是从国防军中挑选的精锐,还有就是党卫军军官的军衔比国防军中同等职务的要高一级。对于这一点,没人会说什么,毕竟党卫军是少帅的亲卫军。

党卫军本来是想要借助暴涨的长江水直接打到北洋的总部南京。奈何北洋也不傻,麾下的长江舰队在江阴到镇江一线布置了大量的水雷,想要彻底梳理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刘塔不相等,也等不下去。因此,党卫军选择在江阴下船,从陆路直接打过去。

党卫军第一个攻击目标正是常州。常州作为卫戍南京的城市,城中集结了一个师的部队。在接到国防军下船之后,这个师不敢耽搁,立刻向北洋总督府汇报,同时出兵抵挡。

让各方惊讶的是,仅仅一个照面,这个北洋师就被党卫军击溃,党卫军士兵表现出来的悍不畏死的气势和武装到牙齿的武器装备直接就将北洋军打垮了。

党卫军几乎没有耗费太大的精力就拿下常州。如此战果对北洋的震动非常大。冯国璋也终于开始重视这支冒进的国防军部队。

出于谨慎,冯国璋从南京卫戍部队中抽调了五万人,然后联合镇江的驻军,共得六万人,想要围剿这支冒进的国防军部队。

但是让北洋军震惊的是,党卫军攻占常州之后,并未停留,直接穿城而过,连俘虏都没有理会,只是将一些能够使用的武器装备和财物带走。等到北洋军反应过来,派出侦察兵的时候,整个常州一片大乱,很多人趁火打劫,原本的兵祸被放大了好几倍。最终,几位当地的宿老联合起来终于暂时稳定了常州的情况。只是这个时候,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党卫军第一师已经消失无踪。

原本北洋认为这支部队会直接攻击镇江,毕竟镇江是南京外围最重要的城市,也是现在长江舰队的驻地,如果国防军攻占了镇江,就可以直面北洋总部南京,而且国防军的海军也可以放心的前进,保证党卫军的后勤供应。

这种想法原本是没错的,但是党卫军和国防军毕竟不用,尤其党卫军第一师又是党卫军的基础部队,整支部队内部对冯少帅的崇拜已经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这支部队就相当于冯少帅最虔诚的信徒,只要是冯少帅的命令,就算是死都会无条件的执行。准确的说,这些人都是被冯少帅洗脑的人,即是冯庸亲卫队,又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尖刀。

党卫军表现出的诡异让北洋上下大惊失色。南京卫戍司令萧耀南紧张的不行,将整个南京如同铁通一样保卫起来,并将侦查范围放到南京周围二十公里。萧耀南敏锐的感觉出了这支部队的不凡。现在南京守备部队并不多,刚刚又调出去了五万人,现在他的麾下兵力也不到六万人。虽然这些兵力仍然远远多于党卫军,但萧耀南依然不敢怠慢,太多事实证明,只要和国防军有关系的事情,都不会太简单。

萧耀南有着比北洋其他将领更谨慎细腻的心思,他的这种谨慎在这种时候起到了作用。第二天清晨,北洋的斥候就发现了党卫军额踪迹。这让萧耀南大为庆幸,同时心中对这支部队充满了忌惮。一天一夜行军近两百里,如此恐怖的部队,如果他们不是早有准备,恐怕真的要吃个大亏。萧耀南一面命令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同时命令转移到镇江的部队回援,并第一时间将这件事情汇报给北洋总督府。

第五百三十三章 风云汇聚北洋灭(六)

1917年7月1日。徐蚌战场上,国防军已经取得了绝对的胜利。经过持续不断的消耗,吴佩孚手中兵力已经不足十万人,地域也从淮海地区被压缩到安徽蚌埠地区。国防军已经从四面将其合围,北洋后勤供应也被切断,吴佩孚已经插翅难逃。

江苏战场,曹锟处境也非常危险,尤其是淮安城丢失后,北洋军失去了大量的辎重,更让曹锟实力大减。国防军凶猛的攻势,使得曹锟一退再退。防线已经被国防军压缩了上百公里。现在第四集团军距离长江已经不足百里。

在徐蚌战场取得绝对胜利之后,冯庸致电蒋百里,要求其减弱攻势,将吴佩孚死死的困在蚌埠地区。对于名动天下的玉帅吴佩孚,冯庸是仰慕已久,像吴佩孚这样的英明统帅,这样被消灭太多可惜。更何况现在战场上大局已定,北洋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也是国防军收取战争果实的时候后了。而对冯庸来说胜利果实不只是地盘,还有北洋中有能力的优秀将领。北洋虽然体制僵化,但内部还是有不少优秀的人才。这些在原本历史上产生更大影响力人就这么销声匿迹对冯庸来说是一种损失。冯庸的野心很大,而且眼光早已经从国内看向国际,否则也不会如此大度的包容一切。在冯庸的心中始终坚信,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度。

南京城外,北洋军的阵地被接连不断的突破。党卫军士兵悍不畏死,只要北洋军露出一点破绽,就会被疯狂的党卫军撕裂防线,导致战线大范围的崩溃。

萧耀南感到焦头烂额,如果不是党卫军没有携带重型火炮,再加上人数偏少,现在南京城恐怕早已经被攻下了。就算是这样,半天攻防战,北洋军竟然损兵达到了三万人。要知道,整支党卫军也不过只有两万人出头。

现在的南京城人心惶惶,北洋总督府的秩序一片大乱。对于北洋这样独立的地方政府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正所谓末路之下,人心思动。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和北洋一块走向灭亡。

当天下午,南京保卫战的枪声已经从遥远的郊区到了城下,尤其是党卫军派出敢死队炸塌城墙之后,南京城内终于达到了恐慌的地步。

在这种紧急的时刻,一些北洋官员秘密串联起来,最终竟然发动了兵变,控制了北洋总督府,包括北洋总督冯国璋在内的北洋高层全部落入这些兵变官员的手中。这些官员掌握总督府之后,第一时间以北洋总督府的名义发出全国通电,要求所有北洋军放弃抵抗,并接受北洋政府提出的一切条件。

这份电报一出,全国震动。所有人都知道这份电报意味着什么。

消息传出,所有战场全部停了下来。这则消息太过惊人,所有人都观望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当冯国璋被软禁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整个北洋军都骚动起来。很多北洋将领都发电斥责这些官员吃里扒外,以下犯上。甚至有脾气火爆的北洋军官声言要率军回援南京。

这些将领虽然意见各不相同,但是很大一部分军官都选择了沉默。北洋军和国防军的差异没人比亲身接触过的他们更加了解,正是因为了解,他们才会选择沉默。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死。

冯国璋被软禁,北洋将领的主心骨就放在了曹锟的身上。当消息传开后,几乎有半数的北洋将领致电曹锟,希望他能够出来主持大局。其中几乎包括了北洋九成军官。

面对这种登高一呼的局面,曹锟罕见的沉默了。正是因为了解形势,他才感到难以抉择。曹锟一心想要当人上人,这个目的本来已经快要实现了。整个北洋系统都已经将他当做了下一代的领袖。但是北京政府的崛起让这一切破灭了。现在他面临两个艰难的选择:第一就是登高一呼,整个北洋所有的力量都整合大他麾下,然后和国防军队抗到底,以现在的局势,恐怕就是他曹锟出面,整合北洋所有的力量,北洋也维持不了多久了。第二就是放弃这个机会,赞同南京政府的通电。最好的结果是他们这些高层大佬会到大城市做寓公。这一切如何选择,就是曹锟这样老狐狸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北京少帅府。

冯庸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很惊讶。兵变,竟然是在即将城破的时候发生,冯国璋也真是够倒霉的,被属下背叛,本身成为属下们活命甚至获得重用的筹码,连死都变的困难。这对一个纵横华夏十几年的枭雄来说是比死都难受的局面。

“少帅,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是不是应该对这份全国通电做出反应?”李洋问道。这个时候太敏感了。无论是李俊所在政务院还是黎元洪的总统府都不敢对这件事有丝毫反应。毕竟这关系到全国统一大局。

“嗯,反应是必要的。我看可以肯定北洋的这份通电,但却不需要给北洋考虑的时间了。给前线总指挥部发电,要求他们不要放松攻势,北洋士兵一日不投降,国防军就绝对不停止战争。”冯庸沉声说道。

现在的北洋已经失去了讨价还价的资本,冯庸虽然看重北洋中的一些人才,但也只是看重,还没到了为了这些人就改变自己作战计划的地步。

冯庸强势通电对北洋来说是一种沉重压力,不降就打干脆的背后是无比雄厚的实力。

随着冯庸最终下定决定,战场上硝烟再起。北洋士兵的抵抗力大大下降。不时的有北洋部队投诚,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包围圈中吴佩孚几次想要突围都以失败告终。吴佩孚多次致电曹锟,希望其能够站出来,为北洋的未来做个决定。

面对各方的压力,曹锟终于在面对再次失利之后通电全国,代表整个北洋军做出了投降的决定。

曹锟这个命令传遍整个北洋军的时候,很多北洋将领在心中松了口气。毕竟面对必败的战争谁也不想打。但也有不少死忠北洋的将领冥顽不灵,但这些毕竟是少数。对国防军压根就构不成威胁。

一队一队的北洋军投降,军官和士兵被甄别出来。高层军官全部运往战区总部。普通士兵愿意从军的,挑选精壮编入国防军,不愿意从军的,发放路费遣返原籍。毕竟北洋的士兵是抓壮丁所得,这些士兵心中多有牵挂,在战场上也难以有好的表现。再加上国内战争结束,国防军肯定也要重新整编,一些不合格的士兵也将被剔除。对于这些降兵自然也就更加宽容。

北洋兵变,北洋军投降的事情第一时间传到了日本。日本天皇看到电报气的差点掀翻御案。首相寺内正毅更是直接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为了限制国防军发展,日本付出了不少的资源,尤其是为了加强北洋政府的实力而拨付的无息贷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那些贷款全部打了水漂。现在日本不缺钱,却也没到钱财多的花不了。最重要的是,日本这些钱财花的一点都不值,和他们预想的一点都不一样。反而因为他们的介入,中国更加快速的统一了。天皇深知一个统一的中国实力是如何庞大,就算是满清如此软弱腐朽的政府,因为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就算兵力羸弱,也依然是远东大国。现在中国再次统一了,而统治者更是一向以强硬著称的冯氏父子。这对同时远东强国日本绝对不是件好事。毕竟一山难容二虎,中国和日本也不是一雄一雌。

自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当权者对列强就抱着一种本能的畏惧,这点从中国几十年的对外战争就能够看出来。后来日本崛起,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也终于加入西方列强的行列,在中国这个宗主国头上作威作福。不论是满清权势滔天的太后,还是中华民国横向霸道的大总统,对于日本无不保持着敬畏之心。但是冯庸主导的北京政府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冯庸对外极为强硬,这点在对日关系上最为明显。双方之间不但爆发过边界冲突,甚至还真刀真枪的干了一架,国力占据优势的日本竟然被中国军队打的落花流水,精锐陆军损失大半,丢尽了帝国的脸面。现在世界强国中,也就只有日本在北京没有大使馆,中国政府似乎对日本非常不待见,更别说畏惧了。

日本高层很不理解,帝国的联合舰队经常在中国的近海活动,甚至时不时的做出挑衅的动作,双方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开战,但是在海上对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边界局势紧张也时有发生。但是北京政府不但没有被这种压力镇住,反而更加强势。以日本的情报能力自然了解,这一切都是来源于那个幕后掌控一切的冯少帅。

第五百三十四章 全国一统

北洋投降所产生的意义远不止中国内乱结束,更标志着一个远东大国已经完成了内部统一,下一步将有更多的精力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且,中国内部统一,首先对本国所在的远东地区产生影响,远东地区再也不是日本人和俄国人显示霸权的地方,重新统一的中华民国,国家大小没变的,但是内部核心却换了。软弱的北洋政府已经失去了他最后一丝影响力,一贯强势的新政府成功奠定全国一统的地位。战争狂人冯庸,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将带领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走向何处?西方国家也终于注意到远东的情况,不是他们对中国的实力有多么认可,而是本国驻华大使纷纷复电,表述了中国政府的强势和帝国在远东将面临的新局面。开始各国还不太在意,毕竟中国还是中国,贫弱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西方国家在中国身上见到过太多的腐朽懦弱,几十年过去了,中国无数党派势力粉墨登场,力图改变中国命运,结果却使得中国越加动荡,列强反而趁机窜取了更多的利益。在西方列强掌权者眼中,尤其是在中华拥有很大利益的英法等老牌国家,中国是他们眼中的一块大蛋糕,也是他们战后恢复实力的绝佳市场。但是现在不同了。中国统一,尤其是中国海军第一舰队的成立,让西方殖民者再次在远东感受到威胁。

中国海军虽然不入流,远没有陆军那么强大,但是现在正是西方战争最紧张的时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