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痛苦的哀叹一声,“撤兵!”。而后,恨恨的望了潘凤一眼,勒马突围。

    潘凤将最后一名颜良亲兵斩杀,见颜良竟然逃跑突围,此时又追之不及,于是于马上挂住宣花斧,取出弓箭,弯弓搭箭,拉满弓,一箭望颜良背后射去。颜良听得背后破空声,忙侧身躲箭,但奈何潘凤箭快,虽避过后心要害,却被射中肩膀。

    颜良背手一抄,直接将箭杆拧断,策马消失在黑暗中。

第128章 再遇埋伏,二张兵败() 
后方,蔓延开来的火势越来越大,窜动的火焰在微风的助力下一节一节的向上窜动,彤红的火光化为了一道明亮的光柱,隐隐之间直冲云霄,倒也为这漆黑的夜增添了一份妖冶的美。

    但是前方,在后方火光的反衬之下,显得更加的漆黑,浓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尤其是刚刚从袁营之中逃生的颜良,在习惯了火光的明亮之后,更加不适应这一亮一黑的瞬间转换,但奈何身后有夺命追兵,只能凭借马匹的视力以及依稀可辨的事物,夺命狂奔。

    “将军,我等已成功甩掉追兵,背后并无冀州兵马!”,此时,颜良身边仅剩余十几人,多为亲卫。其中一名亲卫上前,向颜良汇报。

    颜良轻声应了一声,慢慢将胯下战马稳住,停了下来,回头看去,心中不由一阵失落和失意。一天之前,自己尚满怀信心,此一役必能夺得头功,率领手下将士杀入高邑城中,将冀州收入囊中。而此刻,这一切却都被无情的葬送在远处那滔天的火光中。

    “可恶!”,颜良压抑声音沙哑的嘶吼一声,艰难的回过头,轻轻驱马继续前行,此时,颜良根本就感觉不到肩膀上箭伤处传来的疼痛,因为他的心痛,更甚其百倍,千倍。其余士兵见颜良不言不语,也小心禁声,仅凭声音和模糊的身影,远远吊在颜良身后。

    “何人鬼鬼祟祟?”,毕竟当世一流猛将,虽情绪低落,心情沉闷,但五官感觉依旧远超常人,前方,左侧林后隐约传来几声几乎细不可察的轻微声响,其余亲卫精兵未有任何察觉,但颜良却已清晰感觉到,于是擎起长刀,紧张戒备,“给某出来,否则休怪某刀下无情!”。

    其余亲卫精兵也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纷纷拿出武器在手,自觉围在颜良身边,一双双眼睛警惕的四处搜寻,寻找目标。

    “颜将军!”,一道凄苦沙哑的声音突兀传来,随后,响起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黑暗之中,逐渐浮现一狼狈身影,在其身后,黑压压一片,似有不少人马。

    “淳于琼?”,听得似乎有些熟悉的声音,颜良微微放下心中戒备,出声试探。

    “将军!”,来人正是提前溃逃的淳于琼,其自马上滚下,疾步来到颜良马前,拽着马缰,涕泗横流。

    “大丈夫怎可如此怯懦!”,见淳于琼如此不堪,颜良怒声呵斥,“随我收拢残兵,回见主公,待得来日,再战阵前,以冀州将士鲜血,洗刷今日之耻!”。

    淳于琼应诺。淳于琼先一步逃出袁营,身边随行兵马较多,外加上这一路行来多有残兵加入,身边兵马已经聚拢至千余人。

    这千余残兵,让颜良心中更是羞怒难当,昔日意气风发,带兵两万,携必胜之志而来,如今一役溃败如斯,两万兵马,仅剩千余人,何其狼狈。

    颜良一口钢牙几乎咬碎,用尽浑身力气将羞恼与愤恨咽入腹中,心中暗暗起誓,他日阵前,必刀斩潘凤,一雪前耻。

    一行人见身后并无追兵,又天黑难行,便点起火把。黑暗之中,明亮的火光分外耀眼,如同导向灯塔一般,汇聚了越来越多赶来的残兵,小半时辰之后,颜良队伍已经汇聚三千余人,这也让颜良心中稍稍舒缓。

    而颜良此时,丝毫不知,就在前路一山坳两侧,麴义及千余先登大戟,正以逸待劳,守株待兔,埋伏于道路两侧。

    “将军,前方有火光!”,先登之中,有机灵士兵,早早见黑暗之中,点点微弱火光传出,逐渐靠近,并伴微弱有人嘶马鸣之声,于是出言提醒麴义。麴义示意其禁声,而后传下将令,全军准备,迎战杀敌。

    先登为精锐之师,令行禁止,千余士兵纷纷调整呼吸,努力将声音控制到最小,做好应敌准备。

    颜良与淳于琼,一步步靠近,一步步走进埋伏圈中。

    一流猛将,除神勇过人,五官灵敏之外,更有一份天赋机警,这份机警,乃先天带来,不可捉摸。就好似此时,淳于琼丝毫不觉,但颜良,却隐约之中似乎感觉到一阵压抑,凭空产生,却直击灵魂,这让颜良感觉到一丝不安,于是沉声下令,“加快行军!”。

    山坳一侧,麴义见袁军行军速度突然加快,担心在等错失良机,于是弯弓搭箭,一箭望领头之人射去,同时大喊,“放箭!”。

    “啊!”,箭去流星,一箭命中领头之人,其惨叫一声,翻身坠马。

    可惜,领头之人,并非颜良,见路有埋伏,颜良立即以刀拍马,策马狂奔,毫不恋战,“有埋伏,随我突围!”。

    败军之师,心力交瘁,身体疲惫,又夜遇埋伏,最忌恋战,颜良虽有勇无谋,但毕竟领军大将,此等常识还是很清楚的。于是,随着颜良一声大喊,身后士兵纷纷爆发出惊人潜力,冒着檑木滚石,流星箭矢,快速突围。

    “该死!”,麴义见领头之人竟然并非颜良,错失良机,不由暗骂一声,指挥先登更加卖力攻击。但即使袁军溃逃,麴义依旧未下令追杀,只是不断用滚石檑木,连弩弓箭攻击。一来,是因为袁军多为骑兵,先登皆是步兵,以步兵追杀骑兵,速度跟不上。二来,先登大戟擅长阵地战与攻坚战,而非埋伏,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绝不是一个统帅应有的决策。

    麴义一战,又留下千余袁兵,颜良淳于琼,仅带着两千余残兵败逃,一路之上,如惊弓之鸟,丝毫不敢停下,直到天明时分,进入公孙大营,方按下惊魂。颜良将两千残兵交由公孙瓒,自己与淳于琼,简单包扎伤势之后,又往袁军大营请罪。

    “不想那潘无双,倒有几分本事,一战尽败颜良,两万兵士,竟仅两千生还,十不存一!”,公孙大营之中,公孙瓒轻轻抚摸着下巴寸许长胡须,出言赞叹,只是语气之中,难掩那幸灾乐祸。

    “若碌碌之人,怎能得公子看重!”,郭嘉拿起小葫芦,喝了一口酒。但随后,感觉帐中似乎有些安静,便抬头看去,正见公孙瓒双眼带笑的看着自己,郭嘉尴尬一笑,“一口!一口!”,随后,依依不舍的收起小葫芦,甚至,还意犹未尽的拍了拍。

    公孙瓒满意一笑,郭嘉鬼才,机智无双,一路行来,他已经感觉到郭嘉的不凡和重要性,岂容郭嘉有失,郭嘉身体不好,这公孙瓒也十分清楚,所以他一定要严管郭嘉。只是郭嘉也着实令公孙瓒头疼,郭嘉什么都好,但唯有在酒一方面自制力极低,总偷摸喝酒。

    “只是不知,颜良溃败,是否会影响战局?”,众人之中,严纲出言,其余人也纷纷陷入沉思,公孙瓒则立即往郭嘉看去,只见郭嘉悠哉悠哉,似乎依旧在品味刚才那一口酒一般。

    “奉孝,你有何见解?”。

    “已成定局之事,岂会因小小变故而改变结果?”

    “报!”,郭嘉话音,帐外一传令兵推帐而入,将一封信递上,退了出去。

    公孙瓒打开信封,取出一绸缎,铺平在案上,众人纷纷禁声,等待结果。公孙瓒看着来信,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最后,变成了微笑,想来必然是好消息。

    “来,奉孝!”,公孙瓒看完,将信递给郭嘉,而郭嘉看完之后,又还给公孙瓒,也面带微笑。

    “果如奉孝所言,局势已定!”,郭嘉听闻公孙瓒所言,微笑点头。

    “主公,何事如此开心?”,严纲为公孙瓒与公孙续亲近之人,因此少有避讳,直接开口询问。

    “续儿来信,黑山张燕攻掠袁绍后方,烧粮草,断粮道,后反攻渤海,欲围魏救赵。不曾想渤海守卫森严,又得众世家倾力相助,黑山军不善攻城,连攻两日未下!”。

    “渤海城中,袁氏与黑山贼首私下接触,许以重利,更承诺助其脱离山贼身份,黑山之中,多有叛者,如李大目、孙轻、王当等皆叛,仅张燕、张白骑、杨凤等寥寥数名贼首力战脱逃,余者如左髭丈八、刘石、、黄龙、郭大贤等,尽皆身死。张燕无奈,投子净,子净收之,后又告知常山子龙,现今子龙已尽收黑山势力,得人口七十余万。”

    “张扬得冀州求援,率兵两万欲增援高邑,不想袁绍早有准备,求助陈留张邈。张扬未到高邑,便被张邈于半途截住,双方协商未成,张扬于夜间率军偷袭张邈,不想张邈早有防备,反中埋伏,不仅于折了于毒,张扬也身中数箭,狼狈逃回上党!”。

    众人皆默然,事已至此,结局已定。

    其实,公孙瓒还有其他内容没说,信中,公孙续建议公孙瓒,当袁绍破城之后,以幽州不定为由立即请辞,那时袁绍担心公孙瓒临时生变,瓜分冀州,必然答应放公孙瓒北归。否则,若等袁绍稳固冀州,很有可能将公孙瓒留在身边,变相拘禁,以此来要挟幽州,而此时幽州又不能与袁绍翻脸,若真如此,必然不利于幽州发展。但若将公孙瓒放回幽州,等到袁绍反应过来之后,想反悔也已经晚了,于事无补,那时候,袁绍只能哑巴吃黄连,反过来安抚公孙瓒,以防公孙瓒生出异心。

    而郭嘉此时,心中却暗暗吃惊,被公孙续强大的情报网和消息传递的速度所震撼。从上党和渤海到幽州,再从幽州到高邑,辗转数百里,竟然能先一步将消息送到军中,而他们,却丝毫没有得到消息。

    郭嘉自然不知,此时暗灵和夜鹫已经运用起信鸽传信,消息自然迅速。若非公孙续担心有心人提前探得信鸽消息,让自己在未来失去先天优势,所以未将信鸽用在军中,否则必然速度更快。

第129章 许攸献计,最后一役() 
压抑。

    燃烧的炉火,时不时发出一两声爆裂的声音,一声一声,似炸裂在众人心头一般,激得心脏不断悸动。

    沉闷。

    整个大帐之中,所有人皆静坐无声,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大气不敢喘;唯有上首几名谋士,依旧气定神闲,似乎未受影响。

    “嘭!”

    面色阴沉似水的袁绍,沉默须臾之后,终于爆发,将案上酒盏拿起,狠狠摔落在地,清澈的酒水,瞬间溅出,四散飞射。就如同此时跪于帐下的颜良、淳于琼二人内心一般,碎了一地。

    “主公息怒!末将无能,折了众多将士,落了我军士气,还请主公责罚!”。颜良以额叩地,虔诚请罪。其身后,淳于琼也慌忙表态,“末将无能,还请主公责罚!”。

    这帐中气氛如此压抑,沉闷,皆由此二人而起。颜良、淳于琼二人一大早赶回袁军大营,悉述战败过程,让袁绍顿时面色阴沉下来,双目之中,怒火中烧,让众人皆不敢言语。

    “二位将军莫要如此!”,袁绍见颜良、淳于琼磕头请罪,忙起身而出,亲自扶起二人,“我非因你二人战败而愤怒,实为恼怒那韩馥如此不知抬举!既如此,就莫怪我不讲旧情!”

    袁绍话音刚落,几位谋士便知道袁绍已经发泄了怒火,并收买了将心,该轮到自己出场的时候了,于是,心中早有计较的许攸快人一步,拱手起身。

    “主公莫恼,攸有一计,可不日破城,让主公进驻高邑!”,许攸话音停转,转头看向颜良、淳于琼,故作高深莫测状,摸了摸胡须,“只是,尚需二位将军之力!”。

    颜良、淳于琼二人正愁不知如何开口将功赎罪,听闻许攸之言,心中大喜,“还望先生赐教,我等万死不辞!”。

    郭图眼中闪过一丝暗恼,不愿见到许攸如此拉拢人心,尤其对象是冀州大将颜良和淳于琼。许攸似见到郭图眼神变化,余光淡淡一瞥,嘴角带起一丝弧度,有些嘲笑意味。郭图心中更怒,暗暗记下,等到日后加倍奉还。

    “哦?”袁绍一幅饶有兴致的样子,目光看向许攸,“子远有何良策?不妨道来!”。

    “二位将军新败,又率兵而回,此时高邑城中以及潘凤之辈必然防备疏漏,正是可趁之机。此时,主公可再与颜将军五千精兵,令将士带足干粮,星夜绕往高邑城后,潜于林中,莫被城中发现。”。

    “而后主公令幽州兵加快行军,于明日到达冀州营前,与潘凤交战,消耗其兵力。待我大军到时,再与淳于将军五千精兵,于夜间往城中与潘凤营地之间埋伏。主公与公孙瓒于夜间倾巢而出,袭击冀州兵营,无论对方防备与否,只管杀敌放火,烧其军营。”

    “高邑城中不知情况,但为防止潘凤有失,失去掎角之势,必然会先遣先锋队伍出城试探,此时由淳于将军率兵截住,城中必然以为潘凤遭遇夹击,增派士兵救援。到时,城中守备必然减弱。”

    “颜将军到时以火起为号,见得城外火起,便率兵贴近高邑,待见得城头守卫削减,静等半个时辰后,估摸城中守兵出城交战,便立即挥兵攻城!”

    袁绍静静听取许攸意见,沉思片刻之后,表露疑惑。

    “高邑城中守兵数万,韩馥怯懦,必会留精兵守城,到时城中守备虽弱,但以五千兵马,怕也难以破城。”

    许攸再次做出胸有成竹样,悠然道,“此就赖主公之力也!”。

    “将军可休书一封,具言高邑危亡在即,不日城破,若不想待得城破后玉石俱焚,鸡犬不留,便要韩馥即刻开城投降,到时必秋毫无犯,保全城中百姓性命。由下人复制千余份,待我军到高邑后,主公只需派出百余精骑,绕过潘凤大营,将书信射入城中,攸料定,届时必有人联系主公,以求自保,主公便可将计就计,令其于颜将军攻城之时,打开城门。如此,攻取高邑,实如探囊取物也!”

    “子远谬矣!”,终于见得纰漏,郭图立即发难,“若高邑城中,众皆一心,此计不顷刻落败,白白牺牲我将士性命?”。

    许攸直接无视郭图,目光盯向袁绍,他知道,袁绍心中也必然有此疑虑,“主公,高邑城中,多有袁氏门生故吏亲袁之人,皆受过袁氏恩惠,若主公对袁氏一族影响力无甚信心,连此成功可能性十之八九之事也不敢放手一搏!那攸奉劝主公一句,不若重回渤海,固守一郡,莫思进取!”

    逢纪虽不愿见郭图、许攸二人私斗,也不耻许攸为人,但此计确实甚妙,成功性非常之高,而且逢纪也知道,袁绍好谋无断,若此时自己不推波助澜一番,怕要错失良机。“纪以为,子远此计可行!”。

    颜良急迫于戴罪立功,有此机会,如何愿意错过,于是也赶紧表态,“主公放心,即使城中无人接应,末将也保证,只要城中守备减弱,必一举破城,否则,提头来见!”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纠结,心中开始矛盾起来,良久之后,在逢纪、颜良以及许攸又一声焦急的催促声中,拍板定案,“就依子远计!”。

    不说颜良先行领五千精锐骑兵,星夜兼程,从另外一个方向绕至高邑背后。单说公孙瓒接到行军交战命令,装模作样加快行军,次日达到高邑城外,与潘凤、麴义相对而立,安营扎寨。

    为防止袁绍诟病,公孙瓒一面安营寨扎,一面令严纲、牵招率兵于阵前搦战,做做样子。严纲、牵招并无战心,潘凤、麴义也早有投幽州之念,这一战如何打得起来,于是众人如走马观花一般,严纲与潘凤斗四五十合回马,牵招与麴义斗将小半时辰回营,而后,双方擂鼓进兵,但刚刚短兵相接,便鸣金收兵。

    如此双方做戏两日,袁绍大军终于抵达公孙大营。听闻公孙瓒两日与潘凤接连交战四五场之后,袁绍大喜,夸赞了公孙瓒,并要公孙瓒休养生息,等待次日晚间劫营。

    袁兵午后便到,时日尚早,于是袁绍听从许攸计策,将早已准备好书信尽数缠与箭上,由淳于琼领一百精骑,轻装出行,绕过潘凤大营之后,直逼高邑城下,将一千封书信尽数射入城中。

    高邑城中,见袁军书信,果然人心惶惶,就连韩馥在见到书信之后,也沉默良久,整个人都消极了不少,似乎失去了信心。

    晚间,果然如许攸所料一般,有人秘密出城,送来了降书,并且分为两拨前来。第一拨,为审荣,其代表的是城中众多袁氏门生,众人商议,将与袁绍里应外合,在袁绍攻城之时,献出城门,袁绍大喜,让其回城准备,待颜良率兵攻城之时,即可献出城门,审荣领命而去。

    第二拨,为甄逸,其代表的是城中大户和富商,愿意在袁绍攻城之时予以帮助,扰乱城中秩序,袁绍也让其回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