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三国之公孙天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劳烦通禀,北中郎将之子,公孙续前来拜谒!”管宁虽渡海避祸辽东,但因为其在民间威望极高,并且自己也颇有家财,所以其居所并不简陋,颇具规模,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其才能够在此讲学。由于是前来拜访,所以公孙续并未造次,在门外恭敬请求门童进去禀报。

    “主人与彦方先生已经恭候多时,公子可直接入内!”门童显然早得到告知,丝毫不意外公孙续一行人的到来。公孙续朝门童抱拳告声多谢,便带赵云和田豫入院内。

    院内简朴,几种简单的生活器具摆放的井然有序,彰显着主人是一个很有条例的人。公孙续并未多看,径直入堂内。

    堂内,此时正端坐着五个人,上首位置,坐着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衣冠整齐,神态悠然,给公孙续一种后世老学究的既视感。左右下首端,各坐着两个人,右首第一人为一种三十出头青年文士,身姿挺拔,眉毛修长,双目暗含睿智之光,神态之中,带着淡淡的自傲;第二人,为刘政刘国安。左首第一人,为邴原邴根矩,第二人,为一威武青年,面容刚毅,长相俊美,双目之中精光熠熠,正审视着公孙续,虽端坐在案后,但依旧可见其臂长过人,充满力量,最主要的是,此人身上气势惊人,显然也是一顶尖战将之才。公孙续暗暗差异,记忆中,辽东并无此一号人物啊?

    不过,当前这并不是主要的,能够出现在这席间,必然是为自己而来,稍后自己定有机会认识,眼前的问题,是先过管宁等人给自己设立的第一关。公孙续面带微笑,上前一步,朝上首位置的中年文士拱手道,“无知小儿公孙续,见过彦方先生!”

    王烈目露好奇之色,显然是想知道公孙续是如何认出自己的。

    而公孙续,未理会王烈的好奇,又朝右首第一人道,“见过幼安先生、安国先生!”,接着,又朝左首拱手,“见过根矩先生!”

    最后,目光停留在最后一人身上,拱手问道,“续孤陋寡闻,敢问英雄名讳?”

    青年起身而立,身高约七尺七寸上下,身形修长精壮,果双臂过人。青年微微躬身,并未因公孙续年纪小而露出任何的异样情绪和目光,拱手道,“敝贱之人,当不得公子一声英雄!在下东莱太史慈,字子义!”

    公孙续眼睛一亮,是他!猿臂善射,太史子义!三国武将之中,难得在长相上能够与赵云相比的英俊武将。必须拿下!不管太史慈为何来到辽东,但必须拿下!

    “续见过子义兄!”公孙续趁机套近乎,而后装模作样感叹一句,“真英雄也!子义兄不必过谦!”,而后,又在朝太史慈点头示意之后,回身恭敬的朝管宁躬身,目不斜视。

    “当真奇儿也!”王烈感叹一声,而管宁,则招呼下人,“来人,给公子及二位少年英雄看座!”

    少顷之后,众人落座,管宁感叹一声,朝公孙续问道,“敢问公子,如何知上首非宁?”

    “幼安先生说笑!”公孙续挺起而坐,微微拱手,将后生晚辈姿态做的十足,“幼安先生年不过三旬,而彦方先生已经年过四十,续安能分辨不清?况续旧闻彦方先生严谨端庄,幼安先生飘逸俊美,若再不能区分,续安敢踏入此间?”

    “那敢问公子为何先向老夫问礼,而非向此间主人?”古人四十多岁的时候,很多都已经是祖父级别了,所以自称老夫非常正常。

    “彦方先生客气!续今来访贤,非为做客,何必先向主人?况彦方先生学识深厚,为儒家先进,又年尊为长,共推彦方先生位列上首,于情于理,续都应该先问先生!”

    “那你为何后又向我行礼待侯,而非彦方先生?”见王烈颔首,管宁继续问道。

    “彦方先生虽坐上首,但毕竟为外来之客,以彦方先生之德行,必不愿反客为主,续也不愿彦方先生为难,自然等候幼安先生安排!”

    “哈哈哈!”邴原哈哈大笑,对王烈和管宁得意道,“幼安、彦方兄,我道如何?公子天资聪慧,且见识卓越,你二人根本难之不住!”,刘政亦笑。

    王烈和管宁也颔首微笑,而后管宁又继续问道,“敢问公子今日又为何而来?”

    “先前已言明,为访贤而来!”

    “那敢问贤才何在?”

    公孙续心中暗暗翻了个白眼,为什么古人都这么喜欢卖关子,摆谱子,都已经摆在台面的事情了,非要明知故问。但面容神态上,却并未表现出分毫异样。

    “幼安先生过谦也!幼安先生与彦方先生皆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人!入则可举策安民,富国兴城;出则可教化乡里,文兴一方!若二位先生当不得贤才二字,续真不知当今天下,还有何人可当得此二字!”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好词!好词!公子不愧彦方兄奇儿之评!”寻思着公孙续的话,刘政越想越觉其妥帖,不由开口称赞。

    “那老夫就缪当公子称赞!”王烈亦喜,“不过敢问公子,访贤为何?”

    “为民!为国!为社稷!”

    众人皆浑身一震,不可思议的看着公孙续,似乎不相信此番话是出自一少儿之口,哪怕,这少儿天资聪慧。

    “公子错爱!”王烈和管宁相视一眼,叹息道,“我二人万万当不得如此重任,且我二人早已无心仕途,让公子失望矣!”

    公孙续微微一笑,毫不意外,“彦方先生高情雅致,淡泊名利,续亦知先生无心仕途,但续也未言,要先生入仕为官!”

    王烈愕然,公孙续继续道,“如今我二叔、三叔分别获取高句丽、百济三韩之地,并其民。但其民顽劣,不通教化,日久必生变故。故续欲求先生出山,讲学论道,教化万民,广传儒圣之道!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王烈顿时大喜,“既如此,老夫必不负公子所托!”

    “宁亦有此心!”管宁也心喜,脱口道。

    公孙续微微摇头,管宁一愣,不知公孙续作何想法,他虽然活了数十载,自问看人有几分本事,但对公孙续,却着实看不透。

    “续入此间之时,见幼安先生正襟危坐,腰杆挺直,双目之中暗含精光,面带自傲。那时续便知,幼安先生心有野望,只是未遇一展才华之机耳!”

    “幼安先生为夷吾之后,昔先祖助齐,内革外征,成就春秋霸主。今幼安先生若学无所成也就作罢,但幼安先生所学甚精,有先祖遗风,续不信幼安先生心中无半分念想,一心归隐山林,为那方外之人!若如此,幼安先生就当如彦方先生一般,神情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非目含精光,面带自傲!”

    “好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邴原出口称赞,而管宁,则面色微变。

    “只可惜幼安先生恰逢乱世,又未遇识才明主,不能一展抱负,故而有些心灰意冷,所以才萌生退隐山林,教化乡里的想法。若再过十年,幼安先生看破红尘,心如止水,或可放下心中执念,奈何如今幼安先生正值壮年,故而心中执念,无法轻放!”

    管宁幽幽一叹。公孙续赶紧趁热打铁,“以续观,若幼安先生真退隐山林,无异于明珠蒙尘,骏马伏枥,枉废一身所学!今日续来,该因如今辽东地域,北扩高句丽,南收百济三韩,疆土广阔,正值百废待兴之际。故续认为,现今时机,正是先生施展抱负的最佳时机,并且,在这辽东,一切皆如新生,也正是看先生才能之时,若我为先生,必不错过如此时机,定一展胸中抱负,重现昔日祖上荣光!”

    看着管宁深入沉思的样子,公孙续笑道,“先生以为如何?”

    管宁又沉吟片刻,长吐出一口气,似乎想开了什么,又似乎放下了什么,整个人都容光焕发,也对公孙续笑着感叹道,“若公子为说客,当比苏秦、张仪!宁实不敢相信公子竟年不过十!奇也!异也!天之所赐也!”

    公孙续大喜,一揖到地,“续替辽东万民,谢过先生!”

    众人亦大喜,管宁则高声招呼,“来人,上酒菜!今日我便与公子畅饮一回!”

    “哈哈!”见管宁洒脱样子,公孙续也哈哈大笑,“久闻诸位先生不好杯中之物,又怎可因为续而苦了几位先生?续今带一物,正要让诸位先生品鉴!”,说完,朝田豫点头示意。而田豫,则离席取出茶叶,开始沏茶。

    众人好奇,但并未言语,反倒是赵云,开口道,“云冒昧所求!”赵云先向众人告罪,“云见子义兄乃英豪,想来不愿饮茶,请诸位先生与公子应允,云欲与子义兄一醉方休!不知,子义兄意下如何?”

    “慈求之不得!”太史慈欣喜应道。

    公孙续顿时大喜,朝赵云投去感激目光,他知道,赵云这是在帮助自己招揽太史慈,而太史慈答应与赵云一醉方休,也是变相同意了投效在公孙续帐下。

    “哈哈!如此甚好!原正想将子义推荐给公子,既然子义与赵公子如此惺惺相惜,原就放心矣!”见太史慈接受赵云的善意,邴原亦心中大喜,“子义,公子与赵公子皆童渊童老师傅高徒,子义当好好请教!”

    “请教不敢当,切磋而已!”赵云摆手。

    “哈哈,能得子义兄相助,续深感庆幸!”

    “承蒙公子不弃,慈愿效犬马之劳!”

    “哈哈哈!”众人皆欣喜大笑,一幅皆大欢喜局面。

第32章 制作棉服,普及火炕() 
自管宁家中离开之后,公孙续心情大好,这一趟,不仅请出管宁、王烈,更得到了太史慈这一员大将,可谓收获颇丰。

    在与众人商议之后,管宁近几日和王烈交代一下自己之前的诸多讲学事宜,吩咐门下学生日后跟着王烈学习,并辅助王烈教化高句丽、百济三韩之民后,公孙续请其出任公孙越别驾,与邴原等人一起治理辽东。而太史慈,则希望其投归柳毅部下,帮助柳毅统领辽东骑兵。

    在见公孙续言行之间直接敲定众人职务之后,众人方知,如今拥有幽州、辽东偌大疆域的公孙家,真正拥有话语权的,竟然是面前小儿,不由暗暗吃惊,同时,也对公孙家的未来充满期待。

    次日一早,公孙续便让赵云带太史慈入郡守府,公孙瓒、公孙越、公孙范、柳毅、夏侯兰、田楷等一干人具在,就连之前在三韩统兵的王门,也赶了过来。

    “柳都尉,这几日收获如何?”这几日,公孙续让夏侯兰帮助柳毅重新调整一下军队编制,并制定了全新的军队训练方案。

    “夏侯公子才能非凡,公子所制军队编制及训练之法更是让毅惊为天人,收获着实不小!”柳毅有些激动,为将者,谁不想麾下军强马壮,纪律严明,“毅相信,三五年之后,必为主公和公子训练出真正的百战精兵!”

    “如此甚好!有劳柳都尉!”公孙续手指赵云身旁太史慈,“柳都尉,此乃太史子义,真英雄也!自今往后,他可为你副手,助你统领辽东骑兵,你二人还需好好配合!”

    “东莱太史慈,见过柳都尉!”太史慈上前一步,朗声道。

    柳毅观太史慈非常人,又暗道公子所荐,必是大才,于是也不敢托大,拱手道,“子义客气,以后还望多多相助!”

    “柳都尉,你似乎无字?”见众人言语之中,从未称呼过柳毅的字,公孙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对柳毅道。

    柳毅眼中闪过一丝黯然,“毅身出寒门,后又落草为寇,并未取字!”

    “取字多为长者,今日虽无长者,可我父长你为兄,又是主公,不如,让我父为你取字吧!”

    柳毅顿时大喜,期待的看着公孙瓒,“还望主公赐字!”

    公孙瓒顿时一脸尴尬,瞪了公孙续一眼之后,朝柳毅歉意道,“柳都尉,我与你相同,皆是粗人,何能取字?不过我儿既然提出给你取字,必然已有主意,若柳都尉不记小儿年少无知,可向他求字!”

    柳都尉毫不犹豫,转身朝公孙续拱手道,“还望公子赐字!”。不仅柳毅自己,众人也皆未觉不妥,该因公孙续着实不凡,无人将其当成普通孩童。

    “既然柳都尉不嫌弃,我就托大替都尉取一字!”,谁人取字无所谓,只要能提高柳毅的忠诚度就好。

    柳毅坚定点头,众人也一脸期待。

    “毅,果决、志坚也!今都尉为将,为将者,不仅要坚毅,还需严明勇武,既如此,就取字严勇!柳都尉意下如何?”

    公孙续右手食指勾住鼻头,拇指快速在鼻中隔上触动着,脑袋飞速运转,片刻之后,有了主意。

    “严勇,严明勇武!”柳毅嘀咕一句,大喜道,“多谢公子赐字,日后柳毅就叫柳严勇也!”

    “哈哈,好字!当真好字!还望严勇日后莫辜负续儿所起之字,能够严明治军,勇武为将!”公孙越哈哈大笑,而柳毅,则坚毅道,“必不负公子所望!”

    此时,公孙续并未发现,赵云、夏侯兰等人,眼中皆露出思索之色,似乎在思考什么。

    自此之后,公孙续的生活又变得悠闲起来,读读书、练练武,偶尔关心一下辽东各地的进展情况,悠哉悠哉,好不自得。

    而反观其余众人,却忙碌非常。公孙瓒与两个弟弟操劳着整个辽东的兴建事宜,赵云与太史慈商讨着骑兵的组建以及训练事宜,柳毅、夏侯兰、田楷等人商议着辽东军队的组建事宜;就连田豫,也跟随在管宁、邴原身后学习各种经验和知识。

    直到第五日,公孙续的悠闲生活方告一段落。

    “公子,辽东五十六名木匠、二十四名泥瓦匠以及九十八名裁缝都已到此,未缺一人!”

    “这么少?”听了魏攸和程旭的汇报,公孙续不由吃惊,偌大辽东,匠人竟然如此稀少。

    “公子,匠人数量本就少,外加上辽东苦寒,稍微有些手艺的匠人,都去中原各大州谋求生计去了!如今这里的匠人,还有一小部分是来自高句丽、百济三韩一带!”

    “算了,人数差不多够用了!”公孙续感叹一声,难怪历史上辽东一带如此贫瘠,无奈道,“你们,可都有学徒,或是欲从本业的族人?”

    众多匠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两名学徒,或者是后人为助手,了解到这一信息之后,公孙续方心中稍喜。

    “今天,我让大家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作三件东西,由于这三件东西分别关系到木匠、泥瓦匠以及裁缝,所以让大家前来!”

    众人看着公孙续,目露疑光,根本不相信公孙续能够制作出什么东西,甚至,还有人认为公孙续不过是孩童心性,想做玩物而已,但碍于公孙续身份,无人敢言语。

    “让人将东西带进来!”公孙续向田豫吩咐一声,田豫点头应是,出外带回一队人,手中捧着修剪过的羊毛、鸭绒、鹅绒以及几张图纸。

    “泥瓦匠靠前一步,其余人后退!”公孙续吩咐一声,众人纷纷照做,即使心中有不满者,也将情绪压抑下去,不敢表现出来。公孙续将其中一张图纸铺开。“诸位泥瓦匠中,可有人知晓火炕?”

    众人皆摇头,公孙续也不意外,虽然历史上最早挖掘出来的土炕时代是在东汉,但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众人不知也情由所原。公孙续图上所画之物,便是土炕。并且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不需要重新构建房屋的纯土炕,只需要在房间内直接修建即可。另外一种,则是需要重新构建房屋的土炕,分为内屋和厨房,内部置火炕,外屋置厨房,厨房烧火做饭,内屋睡觉。

    “此即为土炕,由黄泥土和石板制成,内部中空,可烧木材,用以取暖。人卧其上,可御严寒!”然后,公孙续对照图纸,对众多泥瓦匠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重点强调了烧制黄土和上覆石板或者是黄泥土砖板的细节和要点,同时也反复强调了通风烟囱的重要性。火炕的构造其实并不难,而且公孙续的图纸画的很详细,讲解的也很仔细,所以众人一听便懂。

    “公子,这样真的管用吗?”有匠人提出了疑问。

    “管用!”公孙续肯定道,“为了证明这一作用,并让你们熟悉这火炕的构造,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你们自行将人分成四组,分别构建两个纯火炕,两个带厨房的连通火炕。三日后,告诉我效果,并提出意见!”

    “诺!”众人齐声应道,神色各异。有些能力的匠人,隐约之间能够感觉到火炕的特殊性,所以面带疑色,心中思索。而能力欠缺的匠人,则认为公孙续在胡闹,心中不满,但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神色平静。

    “好!现在泥瓦匠退后,裁缝都上前一步!”众人应命而行,公孙续再次抽出几张图纸,在人前摊开。

    “这是御寒衣!”本来应该叫做棉衣,但因为内部不是棉花,所以公孙续便随便起了个名字,“其是由麻布缝制而成,内置修整过的羊毛、鸭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