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鏖战太阳系-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形成一个稳定的、紧密凝结为一体的行星外壳。

    高空中在不停地相互碰撞、产生急剧分化组合的岩石与冰块的冻结体之间,还充盈着难以消除的、成分复杂的气体。这些气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撞击的强度,但吸收了无数撞击热量的气体却极大地增加了冰块与岩石凝为一体的难度。

    于是,从霸王星外部看去,就仿佛看到数以万亿计的、包含岩石碎块的大冰块,密密麻麻地漂浮在巨大的岩石内核上方的高空。它们在剧烈运动中挤挤擦擦地拥挤在一起,组成了霸王星极不稳定的中间运动物质层。正是由于霸王星这种极其复杂而奇特的自然现象的存在,使得霸王星没有像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那样、拥有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外壳。

    霸王星最外层的物质主要是由气体组成的。这一成分复杂的大气层的厚度高达上万公里,也在不停地进行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大气运动。只不过越接近霸王星中间运动物质层的大气层,其气体浓度越高,大气运动越剧烈,气象变化越加明显;而在大气层最外面的宇宙空间,复杂气体相对要稀薄一些,大气运动也相对地和缓下来。

    此时霸王星正运行在黄道平面的斜上方位置,与虫洞星域几乎是远隔整个太阳系遥遥相望。因此克里奥星舰队没有对这颗位于太阳系最外侧的大行星表现出任何兴趣。即便是克里奥星舰队与霸王星处于太阳系的同一侧,由于这颗巨型行星缺少稳定的整体外壳,急剧变化的、奇异的地质构造决定了霸王星的开发条件极其恶劣,克里奥星军舰队也绝不会把它作为自己开发的首选目标的。

    不过,在穿过奥尔特星云、黄道离散盘天体带以及进入柯伊伯带的长途飞行航程中,位于克里奥星编队最后方的后勤舰队中,不停地有各类太空工程飞船飞出编队,去捕获沿途遭遇的大大小小的太空陨石和太空冰块等离散天体。这些获得了生产原料的后勤飞船在高速飞行中依然进行着生产作业。

    当有十几颗运行到克里奥星军舰队飞行航线附近空间的小行星,被冲在最前方的两支攻击舰队发现后,随后飞来的太空采矿飞船、工程飞船和太空工厂船立刻蜂拥上来。各类克里奥星后勤作业飞船就像一群非洲草原上饥饿的鬣狗,凶猛地抢食着一头不期而遇的角羚尸体。

    很快,一颗直径十几公里或几十公里小行星就被包围上来的各类太空工程船分食掠夺一空。这些散布在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已经在茫茫太空自由自在地漂流游荡了亿万年光阴。这时却在众多外星各类工程飞船日夜不停的施工作业之下,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被十分干净利索地分解开采完毕,彻底地消失在极其寒冷黑暗的太阳系外层空间。

    各颗小行星被分解成种类繁多的太空矿石,迅速运入各艘太空后勤飞船的储藏舱。它们会在随后的飞行航程中,被加工成各类成品。克里奥星的后勤飞船对采集原料的利用异常高效,竟然连生产的矿渣废料都储存起来,作为未来建造新基地建筑物的材料。除了非常小心地排出舰内乘员释放的腐臭气体以外,庞大舰队的后勤舰队没有向黑黢黢的太空排放任何固体或液体残留物。

    于是,后勤舰队的飞行速度逐渐出现差异,飞行阵容也越拉越长。到了后来,刚出发时非常整齐的三个飞行舰阵,便逐渐成为了前面是两个阵容严整的攻击舰队,后面跟随着一条稀稀落落的一字长蛇阵。

    这条一字长蛇阵一边在零散地漂浮着离散天体的柯伊伯带中高速飞行,一边在贪婪地攫取着沿途发现的天体资源。他们刚刚进入太阳系最外层空间,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掠夺太阳系的宇宙资源。

    (本章完)

第4章 (四)指路行动() 
(四)指路行动

    地球公元2509年3月7日。

    两年前伊德里特星那支银色舰队留在这片“虫洞”星域的几架隐形无人驾驶太空监视飞行器,原原本本地记录下了宇宙虫洞第三次开启的全部过程,包括从宇宙“虫洞”中飞出的各种灰黑色飞碟状太空舰只的数量和型号等数据。在那支新降临的庞大外星舰队毫无觉察之际,它不知不觉地把相关讯息发向了自己的指挥舰。

    很快,已经进入太阳系六百四十五天的银色外星舰队,立刻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克里奥星军大规模星系舰队入侵太阳系的详细资料。随着指挥舰的一声令下,潜伏在水星星域的十一艘银色太空战舰,又一次开始密集的舰际联络,就这一新的动向进行商议。

    早在大约六百天之前,这支科技水平远远高于地球人的小规模太空舰队,就已经到达了太阳系最内层空间的水星星域。在飞进太阳系最初的四十余天的隐秘飞行中,他们非常灵敏地避开了地球人对太阳系内部空间各种方式的监视与探测,正对着太阳的方向极速飞行了大约将近一百四十亿公里。而已经在太阳系内层空间建立了严密监视体系的地球人,对此却毫无觉察,根本没有发现已经有一支外星舰队穿越了地球绕日轨道、抵达了太阳辐射异常强烈的水星星域。

    在潜伏在水星星域近二十个地球月的时间里,这支能够轻而易举地在地球人类面前实现完全隐形的外星小舰队,已通过沿途发射的几十架超小型隐形无人探测飞船,全面而详细地侦察和掌握了地球人类目前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并不断修改和完善了刚到达太阳系时制定的援助地球人类的“指路行动方案”。

    此刻,当指挥舰发出了集体讨论的指令之后,其中一艘银色球形战舰发出了联络讯息:“看来克里奥星人终于要向太阳系下手了。他们与我方交战已经非常吃力,竟然还敢抽调军力远征太阳系。实在是太愚蠢!太疯狂了!这样贪得无厌的种群不自取灭亡,那才是违反宇宙法则的奇迹呢?”

    另一艘伊德利特星战舰发言说:“这也是克里奥星水蝎子被逼无奈的选择。大规模的战争正在快速消耗克里奥星长期积攒的大量资源。为了赢得偷袭我们的星际大战,克里奥星的首领们几乎搜刮了所有的资源来制造武器和战舰。他们后方的民众甚至连日常食物都缺乏,不得不冷冻休眠了大部分老弱民众和伤残战士。

    承担沉重工作的普通民众要依靠低廉劣质的所谓营养丸来维持生命。因为超过一半的青壮年都加入军队参战,就是前线的底层士兵,也无法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只有每次作战之前才能吃饱饭,还得服用含有兴奋剂的可笑的勇敢丸。现在克里奥星急需太阳系的宝贵资源,必定要入侵最近的太阳系的。”

    第三艘战舰发出了愤怒的声音:“那是克里奥星统治者自食恶果。他们活该!那些克里奥星星的高层首领们简直是罪大恶极!而且一直死不改悔!

    自从战争爆发以来,敌我双方的战损比一直保持十几比一,有时甚至达到二十几比一。如果没有丧失理智的话,克里奥星军早就应该投降了。可是丧心病狂的克里奥星统治者,竟然以数量来弥补武器的落后,用铺天盖地的蜂群战术来对付我们。再加上我们的智能机器战士军团大部分失灵,我们才会节节败退。”

    又有一艘伊德利特星战舰发出通讯讯息:“我们失利的原因主要还是敌人太卑鄙无耻了。克里奥星人毫无顾忌地突破底线,频繁地在战场上使用他们研制的不伦不类的低级超威力毁灭性武器,迫使我军不得不频频后撤,以避免遭到不必要的伤害。假如我们也对敌军使用超威力毁灭性武器,那早就把克里奥星军赶尽杀绝了。”

    此时有一艘外星战舰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不同意对敌军使用超威力毁灭性武器,即使敌人罪大恶极也不行。这是我们必须恪守的宇宙法则。

    我认为我军的失利主要因为我们的战斗意志太薄弱了。上万年来养尊处优的安逸生活,消磨了我们的血性和战斗精神,养出了大批临阵脱逃的懦夫。一遭遇激烈的战斗,许多人就会想到立刻后撤,大不了就离开伊德利特星系,再去寻找一个新的宜居星球。”

    这艘战舰发出的讯息立刻得到了同伴的赞同。有一艘战舰马上发出通讯信息说:“是啊!我们的战士总认为不值得为战胜克里奥星人而牺牲自己。因此每次战役各个军团都缺乏斗志,难以坚持下来。不然的话,凭借我们先进的武器系统,如果再加上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优秀战士,我们就是不使用超威力毁灭性武器,也会打败占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克里奥星军的。”

    这时,位于舰阵中央的指挥舰出面制止了下属们的争论。它发出讯息说:“克里奥星军现在入侵太阳系,既有掠夺资源补充战争急需的原因;也有在原星系环境破坏之后、开辟新的家园、移居大批民众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寻找我们这支突围舰队的下落,制止我们与地球人联手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要帮助地球人!”

    看到各艘战舰都没有异议,指挥舰继续说道:“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探查评估,地球人的太空战力与我们原先预判的情况相差不大。他们与克里奥星军相比较,其指挥谋略、战术水平及战斗精神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别。目前最大的缺陷是地球太空战舰的能源系统相对落后。

    克里奥星人通过他们的雇佣技师,从我们手中偷走了暗物质与暗能量可控反应技术,使他们的太空战舰获得了无穷无尽的能量供应,能够为克里奥星军战舰提供充足的武器能量和飞行动力。而地球人至今仍在使用较为低级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导致其太空战舰能量供应不足,限制了其太空战力的快速增长。

    在武器射程和飞行速度上,地球战舰也略微弱于克里奥星军战舰,但这不是致命缺陷,地球舰队应该有策略弥补他们在武器性能方面的缺陷。”

    有一艘银色战舰提出自己的建议说:“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启动我们的“指路行动计划”了。毕竟克里奥星军的远征舰队已经到达地球人的家门口,如果再不为地球人提供隐形帮助的话,地球人肯定会在不久后的第一次交战中吃大亏的。

    假如地球太空舰队损失惨重,甚至是全军覆灭,那样他们也许会很快投降的。甚至还会由于过于惧怕强敌而丧失信心,会愚蠢地拒绝我们的公开帮助的。”

    这艘战舰发出的建议立刻得到了各艘战舰的纷纷赞成。许多战舰纷纷发出讯息,要求指挥舰下令执行预先制定的“指路行动计划”。

    这时,有一艘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战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真地要把正负物质可控反应技术这样的尖端科技传授个地球人吗?我们的高端科技发展已经遭遇了天花板,许多尖端科技很长时间难以实现新的突破。地球人得到我们的帮助后会不会很快超越我们呢?那未来会不会带给我们什么危害呢?”

    对于这一疑问,早已考虑成熟的指挥舰立刻做出了回答:“我们可以向地球人传授初级的尖端技术,同时严格控制技术等级,保证不会高于我们已经泄露给克里奥星人的先进科技。毕竟是我们过去太仁慈、太大意了,没有看管好那些狡诈的克里奥星雇佣技师,放纵他们从我们这里偷走了不少领先于地球人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我们的错误,才导致了克里奥星军现在对太阳系的入侵。

    我们不是救世主,不会替地球人阻挡克里奥星军的侵略。但我们应该帮助地球人公平地与克里奥星军决斗。因此我们有责任帮助地球人站在与对手相同的水平上,使他们能依靠自己的意志、智慧和力量来战胜强敌,保住自己的家园。

    假如他们缺乏抵抗的意志,面对强敌卑躬屈膝、缴械投降,那我们也只能任地球人自生自灭。没有骨气和血性的生命物种,是无法在宇宙残酷的竞争中生存的!”

    停顿了片刻之后,位于舰阵中央的指挥舰继续发出通讯讯息说道:“至于转移初级尖端技术会带来的后果,我们也不必多虑。通过千百年来对地球人类的观察与了解,特别是我们进入太阳系之后的详细探查。可以判定地球人类的本质是善良的,即使他们的天性中存在着难以避免的自私、贪得无厌、冷酷无情等缺点,但与生性狂暴、极度残忍的克里奥星人相比,这两个生命种群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不能因为克里奥星人的忘恩负义和背叛而怀疑一切。

    其实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隐秘地帮助地球人类正常发展,他们已经有所察觉,但从未表现出对我们的敌意。未来如果在我们的帮助下地球人战胜了入侵者,地球人类应该会感激我们,而不应该反噬长期帮助他们的恩人。”

    说到这里,指挥舰中的首脑人物加重语气说道:“更重要的是,经过这场与克里奥星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仅克里奥星已经不适宜生命生存,我们伊德里特星的家园也已经被损坏。我们的种族肯定会开始新的漫游,继续在宇宙空间寻找我们新的家园。

    作为高度发达的智慧生命,我们数千年都没有突破挡住跨代科技发展的天花板,仅仅是实现光速飞行这一理想,就让我们十几代科学家耗尽终生精力而一无所获,只能依靠寻找宇宙虫洞来完成我们穿越恒星系的旅行。怎么能够期望地球人能超越我们,从他们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来看,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更何况,我们会对地球人严守有关宇宙虫洞的所有秘密,绝不能让他们获得发现与开启宇宙快捷通道的任何技术。正在不断加速膨胀的宇宙是如此浩瀚无垠,我们的新家园距离太阳系足够遥远,完全不必担心地球人类会找到我们。

    未来我们会轻而易举地找到他们,而他们如同以往数千年一样,是根本无法找到我们的踪迹的,除非我们需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时。”

    听完自己的首脑一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各艘伊德里特星战舰纷纷发出讯息,表示赞成指挥舰的意见。刚才提出质疑的那艘外星战舰,此时也发出通讯讯息,表示收回本舰全体乘员之前的疑问,同意向地球人类传授初级的尖端技术。

    很显然,驾驭银色球体战舰的这群外星人在开始行动之前,一定要经过充分的讨论协商。他们无疑是非常赋有民主精神的高级智慧生命体。

    伊德利特星指挥舰终于下达了指令:“既然各舰一致同意。现在我命令:立刻开始执行“指路行动计划”。向地球人提供隐形帮助,迅速弥补其科技军力短板。”

    地球公元2509年3月12日22:35:20。

    章锲院士是地球核能源领域最顶级的专家之一。在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系统的小型化及变形设计方面,取得了全球公认的卓越成就。

    早在百余年前,随着超大功率高能量激光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人类终于实现了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技术的实用性推广,各种型号的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装置开始得到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普遍应用。

    几乎于此同时,人类也能够生产出功能强大的超导材料组件、超熔点特种合金等关键设备,制造出了能约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级强磁场,磁约束环形受控热核聚变系统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磁约束受控热核聚变技术成为与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并驾齐驱的太空能源技术。

    两类可控热核聚变技术各有千秋,它们与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的可控冷核聚变技术相比较,输出的能量更为强大。可控冷核聚变装置体积可以做到很小,安全性要远远高于热核聚变技术,但输出的能量也不大,只适合小型装备使用,主要应用于地球本土的磁悬浮飞车、家庭供电等领域。地球科学界在核能源领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发展成果,使地球人类彻底摆脱了能源匮乏的窘境。

    可控热核聚变技术由于其强大而充沛的输出能量,成为目前地球人开发外星资源进程中当仁不让的能源主力。与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技术相比,磁约束环形可控热核聚变系统需要的设备组件更多更复杂、体积更庞大,热核聚变反应持续力更好,释放的能量也更加强大,因此成为了地球本土和外星基地首选的能量动力系统。

    至于大型太空航天器则往往选用设备体积相对小巧的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系统。在十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技术日臻完善成熟,特别是在小型化方面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果,发展出许多高度安全可靠的系列型号,得到了大力推广和普遍使用。

    作为龙腾大学核动力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章锲院士早年曾主持设计了一系列结构简洁、安全可靠、性能先进的小型化惯性约束可控热核聚变装置,为军用和民用太空航天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供给,并有效地减轻了航天器的载荷、节省了大量的内部空间。他因此也在发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